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讲课

道德经讲课

发布时间: 2024-06-24 21:18:31

1. 《道德经》中,如何理解“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就是古代真正的高手大多的数时间都是很糊涂,看不清未来的事。水平越高的人就越像新手,判断力看起来越低。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大家证到的东西肯定是一样的。古今中外,不是谁其实也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我们这些不肖的徒子徒孙而已。

2. 《道德经》是道家的还是儒家的

《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2)道德经讲课扩展阅读:

道德经的产生时代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

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经

3. 《道德经》第四讲

作业:“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以此感悟:为何说与不同政见的人搞好关系更加接近于“成功"?(请老师同学指导)

《感悟“道冲”,感悟人生》

     信阳平桥二小      杨磊

《道德经》第四章,关于“道冲”一词的理解,我好像钻进了牛角尖。两天来我煞费苦心,甚是不解。反复老师的讲课录音,单独请教老师,参悟同学“品茶悟人生”心得,于是豁然洞开。如此神妙的参悟,第一次遇见。喝了N多年的信阳毛尖,体察过茶汤由混沌到清冽到清淡,也品评过茶质的优劣,或味苦或味涩或味甜。雨前茶的清香,秋季茶的甘甜,可那关注的只是茶的表象,品的是茶的口感。而今豁然明白,这茶的苦与甜,正是生活的过往里的人生内涵。生命从春天走到秋天,顶着花,带着刺,最终迎来果的丰满。

不论种茶也好,沏茶也罢,茶道即人道,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若不走进老子,俺依旧活得昏昏然。

如今想来,“大口喝酒,小口品茶”,这是刚柔相济的过往。“酒七茶八”,是“不盈”的呈现。茶“冲”成汤,而每一道都与生命关联,若能在品茶的过程中放慢速度,喝喝停停,定能品出茶中的人生甘甜。

我很爱茶,可我从来没有如此品饮过茶,现在想来,这不只是糟蹋了茶,更是糟蹋了已经溜走的时光。每每喝到最后一道茶,近段时日,立刻感觉喝的是自己生命的尽头。面对这生命尽头的每一天,舍不得让时光就这样溜走。将生命拉长,与老子的经典为伴,再不能模糊了自己的容颜。

伴随着对“道冲”的理解,让“道冲”的妙用“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让“挫其锐,解其纷,和气光,同其尘”与生活相参。让充盈于人的意识里的“道冲”,接碧连天。

借用老子的精英理念,参悟与“不同政见”的人搞好关系,那是“成功”的起点。

按照1=1+1,我想,它应该包括政见高与低两个曾面。参悟在一个拥有二百多人的团队里,尤其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如何让这政见高低不同的人群和谐呈现,形成单位里的正知正见,让大家“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

于是我理解,这里的“和其光”,应该是彼此辉映,相互映照;    “同其尘”也应该是彼此包容,海纳百川。

首先“和其光”,这个和其光,是指每一个个体,不管你是萤火虫也好,也不管你是“小太阳”也好,如果能够凝聚在一起,那也会“灼灼光明”,力量无限。

曾流行这么一句话:不是东方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方。那么在一个团队里,那和起来的光,定能让尘埃无处隐藏。可是如果反之,这个团队就会任由副能量逐步呈现!

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正能量的发光源?

第一,要敢于走进比自己有能量的人。有句话这样说:你是谁并不要紧,关键是你和谁在一起。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苍蝇找厕所。月亮跟着太阳走,最终自己也成了发光源。我们跟着洪涛老师,走进老子的《道德经》,一起按照老子的精英理念修炼自己的德行,最终也让会自己成为精英。

第二,要不断地修行自己,俱足自己的能量。走进有能量的人固然重要,可是那只是外因,那是“助燃”。要让自己变得有能量,让自己成为发光,那么要靠“自燃”。一个人,一生只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让自己的德行,一天天地高大起来!由此我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这样,自己自然也就成了发光体。借用胡适的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想说:要让自己得一寸能发一寸的光明!

“和气光,同其尘”,对于学校这样的大家庭,是要大家一条心,是要全校一个音。应该说,这是一种美好的夙愿和期许,也是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精英思维。可是现实中,有“光”就能“发”吗?无光就愿意“纳”吗?

其实,人与人之间如果不和谐了,那么这“光”,无论如何也是和不起来的。曾经一度有人批评那些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人。这样的人,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无论如何也和不起来的。还有孔子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者,也说明是不和“道”的。

那么这“光”这“道”怎样才可以和起来呢?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给出了答案:“挫其锐,解其纷。”

举一个我们小学生削铅笔的例子。低年级小同学要求用铅笔写字。一次给低年级同学上课,我布置完作业,只见课堂上,小学生不断地出现削铅笔现象,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铅笔因削的太尖,用力不当,铅笔折了。因此我就要求同学不要将铅笔削得太尖。因为尖则易断,容易带来学习的纷扰。削铅笔如此,人生亦如此,如果一个人性格太过强势,说话太过尖锐,得理不饶人,那么他一定会给自己,同时也给别人带来纷扰不断。

其实《道德经》七十六章说的很好,“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七十八章有言:“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我记得曾经读到过这样一首小诗:

得饶人处且饶人,德恩广被虎亦亲。劝君留得三分面,一朝用得自宽心。

我有一位近门的妹妹,伶牙俐齿,说话总是爱占上风。尽管她很能干,付出的也不少,可是走到哪里都不能与人和谐,付出的很多,可是也抵消不了她的傲慢。

锋芒太露是人生大忌:持己之而与人为纷,以己之光,而照人之尘。挫其锐,则纷自解。和其光,则尘自同。

这样以来,当生命的琴弦被调得和谐的时侯,她与生活的每一次碰撞,都会奏出爱的乐章,如此地悦纳不同政见,那一定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4. 奥修讲解老子《道德经》:相互依存

摘自奥修讲解老子《道德经》:

第三个问题

你说只要在一个开悟师父的面前就会转变。在到你这里来以前,我多少觉得自己是独立的。自从跟你在一起,我似乎变得完全依赖你了。你是我生活中的光明。当我想到你要离开的时候,我就进入一阵恐慌。这是一个自然的阶段,它会自己过去的,还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呢?

如果你让它过去的话,它就是一个自然的阶段。如果你执着它,它就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灵性的成长有三步或者三个阶段。它们因人而异,但是总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独立。那是一种自我主义的状态,你想独立于一切--那是虚假的,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是独立的,你无法独立。你是这个广大的整体、这个宇宙的一部分。你怎么可能独立呢?你必须为了千百万件事情依赖千百万种东西。为了光明,你必须依赖太阳;为了生命,你必须依赖太阳;为了生命,你必须依赖空气、氧气;为了食物,你必须依赖树木。你怎么可能独立呢?你无法独立。那是一种自我主义的努力,它必然要失败。

当独立失败的时候,依赖突然出现了;你移到另一极。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处在中间、怎么创造一种和谐,所以你移到另一极。然后你就变成依赖的。你害怕如果你所依赖的对象失去了,你会怎么样?于是有了恐慌。然而这是第二种状态,独立是虚假的,依赖也是虚假的。

然后有第三个点必须达到,我称之为和谐。那就是相互依存--一种相互依存的感觉--你依赖整体,不仅如此,整体也依赖你。我想起一个犹太教的神秘家,一个哈西德派的神秘家,如斯亚(Zusya),他每次祈祷的时候都对上帝说:「我知道我的主,我依赖你,但是你也必须知道你依赖我。我知道没有你我就无法存在;但是让我提醒你,没有我,你也无法存在。」

没有你,上帝怎么可能存在呢?----不可能。

科学家说:植物、树木、地球上的所有草木都依赖太阳,没有太阳,它们就无法存在,但是现在他们开始怀疑,这个单向交通的观念肯定存在某些错误,因为生命总是双向交通的,从来没有单向交通。如果植物依赖太阳的话,太阳也肯定以某种方式依赖植物,因为它是一种相互的给予和摄取。他们已经开始怀疑,他们迟早会发现太阳是怎么依赖植物的。

每一样东西都信赖其它每一样东西。当你看着一朵花、一朵玫瑰花的时候,你感到快乐--你的快乐是玫瑰花创造的。现在科学家已经证明,当你快乐的时候,玫瑰花也感到快乐。他依赖你,他等着你来,如果你不来的话,他就像一个爱人似的感到难过。这是一个科学的事实,不是诗歌。现在已经彻底证明:当一个爱人来到玫瑰花丛的时候,整个花丛都会激动、都会庆祝;它依赖你。现在他们说,如果你爱玫瑰花丛,它就会长得更快,它就会开出更大的花来,因为有人在关心它、在爱它、在看它。有人在等待。它怎么可能辜负你呢?它必须开出更大的花来。如果没有人爱它,花园被忽视了,没有人用心,只有仆人来浇水,没有任何照顾,那么它为了什么、为了谁去努力开花呢?只要小花就行了,即使不开花也没有害处。为了谁去开花呢?为了谁去绽放呢?玫瑰花丛依赖你。

当你经过一棵树的时候,永远不要不在心里跟它打招呼;当你经过一棵树的时候,永远不要不带着深深的关怀和爱心看一看它。这对你毫无损失。记住;如果你能使一棵树快乐,那棵树也能使你快乐。你可以尝试一下,这很简单--不需要大型的科学仪器。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你选择一棵植物,自家花园或者公共花园的一棵树。每天都到树那里去,跟它说话,对它友善。

要劝说一棵树是很难的,因为人类对树太坏了,以至于它们变得害怕所有的人类。你一进入花园,所有的树都会说;人来了--地球上最危险的动物。它可以毫无理由地伤害你。没有动物会做这种事情。如果一只奶牛饿了,它就会吃草,但是人可以坐在那里不断地拔草,根本没有任何原因。他不饿,他不打算吃草。你为什么要拔它呢?你为什么要破坏它呢?内在头脑的破坏性、内在破坏性的头脑一直在破坏。你经过一棵树,你折断树枝--然后你就把它扔了。你完全睡着了吗?如果你需要它作为食物。那么同样的、所有原始社会的传统,墨西哥古老的传统知识,印度、泰国,很多国家的原始土著部落都说;去找一棵树。如果你需要什么,就去问它。如果你需要几片叶子,需要五片叶子作为膜拜之用,你就去问那棵树,然后尽可能小心地摘下叶子,不要伤害那棵树。那么树总是愿意给予,不会留下伤害的感觉。你要感谢那棵树:在我需要的时候,你给了我五片叶子。不管什么时候你需要什么,不要不好意思,请你告诉我。

去找一棵树,跟那棵树讲话,摸摸那棵树,拥抱那棵树,感觉那棵树。坐在树的旁边,让那棵树感觉你;你是一个好人,你没有伤害的情绪。渐渐地就会产生友谊,你将开始感觉,当你来的时候,那棵树的品质马上改变。你将感觉到这一点。当你来的时候,你将感觉到树的表皮上有巨大的能量在移动;当你触摸它的时候,它像一个孩子、像一个被爱者那样高兴;当你坐在树的旁边,你会感觉到很多事情。你很快就能做到。如果你忧伤的话,你来到树那里,只要在树的面前,你的忧伤就会消失。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你们是相互依存的--你可以让那棵树快乐,那棵树也可以让你快乐。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这个互相依存我称之为上帝,老子称之为道--这整个相互依存。

上帝不是一个坐在什么地方的人,这整个相互依存就是上帝、道、法。《吠陀》称之为:法则。你喜欢叫它什么就叫它什么,但是整个事情就是这个相互依存。如果你在我身边能够学到相互依存的话,那么你就学到了一切一切。

首先你会放弃独立--这并不十分困难,因为你在独立当中感到那么沉重,你随时随地都准备卸下这副担子。这并不十分困难。然后你变成依赖的,这可能比较困难,因为当你把担子扔给另一个人的时候,你觉得很好、很轻松、没荷分量。然后恐惧出现了,如果这个人离开世界、不在肉体里了,怎么样?于是你感到害怕,于是--恐慌。

不要执着它。这是一个阶段--就像开始是一个阶段一样,这也是一个阶段,这是第一个阶段的反面。你要试着去感觉越来越多的相互依存。

我在这里对你们讲话。如果你们不在这里,而是另一些人在这里,即使这里只有一个人不一样,我所讲的也会不一样。不可能一样,因为我并不想说话,我只是在响应你们。你们创造出这个环境,你们在这里--然后我说话。如果某个今天不在这里的人在这里了,我所讲的也会不一样。不可能一样,因为他的存在会创造一个不同的环境。我不是在真空里讲话,我是在对你们讲话。我不是从头脑说话的,因为当你从头脑说话的时候,你并不在乎是谁在听,你有话要说,于是你就说了。

我有一个老师,他真的是一个哲学家。他是一个非常疯狂的人--就像其它哲学家一样--很多年没有人选他的课。他是一个古怪的人,你不可能通过他的课,因为他不是给你100分就是给你0分。在他那里没有中间状态--要么是同意,要么就否定。他是十足的亚里士多德派。你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他经常说,没有中间的东西,所以学生都很害怕,但是我喜欢这个人。他的确值得注意,而且只有一种注意他的方式:选他的课。所以我成了他的唯一的学生。

这是他的方法--第一天他告诉我:「记住,我可以跟着学校的上课铃开始上课,但是我不能跟着它结束。除非我自己结束了,否则不管我在说什么,我都不能结束。所以上课的时间将跟着上课铃开始,但是它们从来不会跟着下课铃结束。有时候我可能只讲20分钟就结束了,有时候我可能要讲二三个小时。所以如果你感到腻了,或者乏味了,或者如果你想去洗手间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你都可以去,但是不要打扰我。而我是他唯一的学生,你可以去,你也可以来,但是不管来去都不要打扰我,我会继续讲课。」

第一天我就试了一次。我很好奇,想看看他是否真的会这么做。他真是这个意思吗?结果他是真的。当我离开教室的时候,他继续讲课,当我回来的时候,他仍然继续讲课。

我和他在一起有2年的时间。有时候我会离开几个小时,因为我有一个睡觉的习惯。11点半以后,我很难不睡觉,所以在11点半的时候我会到宿舍去睡上1个小时,然后我再回来,而他还在讲课。他完全病了,他真的是一个哲学家。

但是我不用这种方式对你们讲话。我根本不是一个哲学家。我在对你们讲话,这是一个相互依存。不管我说什么,你们对它都负有责任,就像我对它负有责任一样,因为是你们把它激发出来的。你们和我,正好是两极。某种东西在我们之间被创造了,那就是现在所发生的。当我对你们讲话的时候,那并不是我在对你们讲话、并不是你们在听我讲话;我们在对我们讲话。我们在对我们讲话--这就是相互依存。

你们通过我讲话,我通过你们听--这就是相互依存。

你已经放弃了独立,现在你也要放弃依赖--变成相互依存的。这正是你在这里可以学到的东西,让你的相互依存传遍整个存在--在每一个地方感受相互依存。而你就是相互依存!那是事实。依赖是虚假的;独立是虚假的;只有相互依存是真实的,只有上帝是真实的。上帝就是相互依存。

——领取奥修讲解老子《道德经》、《庄子》、《奥修自传》等1G多资料,2551398064(99元,因时变动)➕一个淘宝省钱购物神器

5. 《道德经》第四章

    道[1],冲[2]而用之或不盈[3];渊[4]兮,似万物之宗[5];湛[6]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7]。

【注释】

(1)道:宇宙运行的法则。

(2)冲:广大。

(3)盈:满。

(4)渊:深广。

(5)宗:开始,帝,本源,出处。

(6)湛:清澈。

(7)象帝之先

象:现象界,物质界。帝:宗,最高,再往前没有了。

象帝:指最早的(第一次的)无中生有。

  【译文】

    道,非常广大,好像填不满。道,非常深广,好像万物都是从这里所出。道,非常清澈,如空气一样,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

    道,我不知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我不知道是谁创造了道。但是,道在万物还没有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徐力(大多吉)分享个人感悟:

    一、道,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法则。世界上所有的万物,一切有生命的、没生命的,都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灭亡的过程,这个过程都是遵循着一定的不变的规律的。我们人类把这些固定的规律称为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就是道。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是在道的范围内,或叫制约下,发生的。道,不是物质,不属于物质的范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道却是真实的存在。道,不是我们人类虚拟出来的东西,道是真真实实的现实的存在。

    二、道,以两种方式存在。第一种是存在于大自然中,即存在于万物的运动变化之中。万物的运行,都是有不变的、准确的运行规律的,都在遵循着固定的运行规则。一个人如果可以透过万物运行的现象,找到万物运行的规律规则,也就找到了道。道的第二种存在方式就是,道存在于人的心里。我们每个人来投胎做人时,都是带着一份道的拷贝件来的。我们所有人所带来的拷贝件,全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不一样的。这份道的拷贝件,就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称为,良心,也叫良知。王阳明说,人人都有良知,就是指这个道的拷贝件。我们人类的祖宗们,一直告诉子孙后代,千万不要泯灭良心良知,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天道规则就在良心里。一个人,一旦把良心给盖上了,打不开了,那么就不知道天道法则是什么了,也就不懂道理了。道理,道理,道理就是道的理儿,道的内容。如果把良心盖上了,人就不明白道的理儿了,也就成了糊涂人,那么就会在生活中乱来。

  三、道,在物质世界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个世界现在是由三界组成的 ,即物质界、非物质界、灵魂界。刚开始时,世界只有两界,即灵魂界和非物质界,并没有物质界。物质界是后来创造出来的。物质界是从非物质界创造出来的。所谓的非物质界,是为了便于我们人类理解,起的一个名字。其实非物质界也是物质,只不过是绝对静止的物质。绝对静止的物质,我们人类用眼耳鼻舌身去认识,就是平时大家说的空、无,好像啥也没有。道家的无中生有,佛家的缘起性空,耶家的上帝创世,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劈地,其实都是描述的这样一个事实:给绝对静止的物质足够的能量,让绝对静止的物质运动起来,绝对静止的物质一旦运动起来,就不再是空、无了,就进入物质界,于是物质世界就诞生了。如何创造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创造出来后如何运作,这些都需要一些规则来遵循,这些规则,就是道,也叫天道法则。只有两界的时候,先制定了道,然后再根据道的规则来精确地创造出第三界一一物质界。这样,这个世界就是三界的了。所以《道德经》上才说,道存在于"象帝之先"。

    四、关于三界,我解释一下。佛家有个色界、无色界、欲界的三界说法,色界对应的是物质界,无色界对应的是非物质界,欲界对应的是灵魂界。物质界,其实就是运动的物质。非物质界,其实就是绝对静止的物质。灵魂界,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精神界。对于灵魂,我们人类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称灵魂为:心、意、精、神、魂、魄、元神、元婴、真心本性、如来、阿赖耶、真我等。

    五、在《道德经》里,对于道的来源,只是说了一句"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就是说,写《道德经》的人,已经认识到有个道的存在,也认识到在物质界出现之前道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对于道是从哪里来的,没有解释。写《道德经》的人,或许当时已经明白道的来源而不愿写在这本书里,或许当时还没有弄清楚道的来源。《道德经》,这部祖宗留给我们的经典,是我们认识生命、万物真理真相的基础性的知识,是入门的知识。因此在讲课分享的时候,迟国平(老夫先生)才先讲的《道德经》,而后讲的《金刚经》和《论语》。《论语》老夫先生已经讲完了。接着老夫先生会讲《圣经》。最后,老夫先生会讲《统一论》。将来,在《统一论》里,老夫先生会把他对生命、人生、万物、宇宙的运作原理的认识分享给大家,这其中,就包括关于天道规则来源的内容,有兴趣的朋友,请您关注。

热点内容
英语语法学习书籍 发布:2024-12-27 21:27:19 浏览:257
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可以免费吗 发布:2024-12-27 21:16:55 浏览:63
李学政律师 发布:2024-12-27 21:12:58 浏览:26
行政法种类越权 发布:2024-12-27 20:36:38 浏览:823
合同法习题及答案 发布:2024-12-27 20:13:53 浏览:720
此据签字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7 19:53:07 浏览:777
威尼斯商人的合同法 发布:2024-12-27 19:47:12 浏览:288
法律法规常识手抄报 发布:2024-12-27 19:32:25 浏览:112
妇女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4-12-27 19:32:24 浏览:981
认定劳动关系司法解释 发布:2024-12-27 19:07:13 浏览: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