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法学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6-27 23:40:10

A. 中国传媒大学一共设有多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一共八十多个本科专业。

按照授予学位分类:

1 经济学学位

经济学类经济学专业、数字经济专业。

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 法学学位

法学类法学专业,社会学类社会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B. 中国传媒大学的政治与法律学院怎么样

怎么说呢,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专业内容和学校的整体风格确实有点不搭调,毕竟都是比较严肃的学科。看到未来的社会学家或法学家扛着机器出去拍片子确实会产生一种诡异的违和感= =不过话说回来经历过这种严肃学科的教育对未来的发展还是很难得的,毕竟技术这种东西学起来很简单。要是能上到大二转系或者读完本科再转系考研会比一直学“热门学科”的好很多。

政法直属的学生不多,所以大家都比较熟心也比较齐,气氛什么的都不错,也从来没有训新生的传统。09没有新生,所以10的孩子们进来了会遭到师哥师姐溺爱的= =
PS1:别听楼上掰,跟外界不合的是政法学院下面的政治系,现在已经不带学生了,纯粹是负责全校政治理论课,一群老党棍你觉得谁能给他们好脸色看?学院里剩下俩系跟他们也不和呢……
PS2:虽然政法的学生至少一半是调剂来的,但是很不幸每年的分数线都不是最低的,哇哈哈哈

C.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有哪些

传媒是指信息传播媒介,包括通信、数媒、广播、电视、电影、出版、广告、新闻、网络、文化产业、新媒体等。传媒类专业有广告学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网络传媒专业等。
国际贸易(传媒经济专业方向)
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传媒学理论基础,熟悉国家有关传媒法规、政策,并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系统掌握传媒经济业务及其操作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通过学习经济学、传媒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备在各类传媒业务部门,以及其他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法学专业
培养适应 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法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广告学专业
培养具备广告学专业理论与技能、拥有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广告公司、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市场调查与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广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信息咨询工作的广告学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广告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广告策划和创意、电脑图形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等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掌握广告实施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网络传媒专业
培养具有系统的网络传播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网络传播的基本道德与法规,能在政府部门、新闻与出版机关、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网络媒体等从事网站策划、网站建设与管理以及信息的采编、编辑和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新闻传播理论,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网络经营和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的要求: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了解网络传播道德与法规;懂得网络媒体经营和管理理念及技能。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合在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网络等新闻媒介机构从事新闻采写、编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其它社会领域从事文化宣传、公共关系工作的人才。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以具备能从事新闻工作和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评价)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在人力资源的甄别、选拔、培养、激励等方面的应用与拓展。培养既具备心理学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通晓人才成长、测评和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社会调查机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策划、公共关系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D. 中国传媒大学法学(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辅修/双学位专业面向校内外招生

中国传媒大学辅修/双学位专业
2018年秋季招生简章
法学(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
1
培养目标
本辅修/双学位专业是适应我国互联网、知识产权及文化传媒娱乐产业大发展对相关法律人才的紧迫需求而设置的,能与中国传媒大学各类本科专悄橘业已有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熟悉网络法、知识产权法、传媒法、娱乐法等特色法律知识和技能,能在互联网、知识产权、文化、传媒、娱乐等行业及相关部门从事需要法律背景的传媒采编和管理、法务、知识产权管理、法规政策制定、运营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
招生对象
校内:本校2017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校外:在校学生,须是2017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社会人员,须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
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本科生补考最多一门)。
校外同学将进行面试。
3
修业年限
两年(本科校外同学的辅修/双学位学制统一为两年,不再予以申请一年辅修毕业)
4
免修公共选修课
本校学生所学辅修/双学位学分可计入公共选修课学分。
5
授予证书
学习完毕,成绩合格,在主修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时,授予中国传媒大学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证书。
6
开设课程
7
授课时间
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每周六、日授课或者晚上授课(寒暑假除外),国家法定假日放假,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时间不上课(详见开学后发的课表)。
8
辅修/双学位学费:
参照我校本科专业收费标准,按学分收取费用。课程模块与实践模块每学分227元,毕业论文每学分227元,辅修一年22个学分合计4994元,双学位两年44个学分合计9988元。每学期缴纳的学费根据实际开课学团键分确定。
9
本方向结业方式:
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由两个部分组成,学生可以任选其一完成。
1.可以撰写辅修5000字以上、双学位1万字以上的专业科研论文,参加由专业老师团队组织的毕业答辩;
2.由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鼓励学生跨学院建组)撰写案例研究或实证研究报告(辅修5000字以上、双学位1万字以上),并参加答辩。要求该报告能够反映本专业课程所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成绩将由答辩组老师共同确定。
10
招生时间安排/咨询方式/报名邮箱:

法学辅修/双学位专业
(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介绍

培养特色及优势
培养网络与知识产权法特色复合型人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的不断升级、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文化传媒娱乐产业的繁荣发展,社会对于该领域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端法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我国网络与知识产权法的纠纷层出不穷,法律事务较为复杂,因此精通行业规律,熟悉法律规则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培养网络与知识产权法特色复合型人才契合社会需求。以此为特色的我校法律硕士专业自2015年开设时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名人数屡创新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很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求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明确要求各法学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卓越法律人才,《中宣部、教育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也提出更加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也为该领域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
享有丰富的国内外实践资源
我校法律系设有网络法与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是北京法院保护知识产权实践基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设立),拥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盈科律师事务所等十余个法律实践基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国际交流机会,每年聘请数十位国内外顶尖法律实务专家授课或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美国俄勒冈大学传媒、娱乐、体育法暑期项目、牛津大学国际传媒法模拟法庭比赛、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定期组织学生到法院、律所、互联网、启或团文化传媒娱乐机构法务部门参访和实习,组织学生参加法律诊所(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谈判、模拟法庭,增强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根据麦可思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法学专业是2010届和2012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本科专业。本专业毕业生既能在互联网、知识产权、文化、传媒、娱乐行业及相关部门从事需要法律背景的采编和管理、法务、知识产权管理、法规政策制定、运营等工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可以考取法律研究生深造,或者申请国外名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还可以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职业。

专业介绍
我校法学专业最早开设于1999年,法律系目前设有法学本科、法律硕士、法学硕士、传媒政策与法规硕士及传媒政策与法规博士(设于传播学之下),在网络法、知识产权法、传媒法、娱乐法等教学科研中具有突出优势。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历年来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各级各类法院、律所、互联网及传媒文化娱乐机构的法务部门,其中很多人已经居于领导岗位,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保送或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或在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经学院、纽约大学、乔治城大学、西北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
我校法学专业有一支学缘背景多元、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海外留学访学经历,经常参与立法论证和专家咨询会,代理诉讼和非诉案件。本专业还聘有校外来自著名高校、国家机关、法院、媒体、律所、仲裁机构、企业的十余位客座教授及二十余位客座研究员,22位硕士业界导师。法学专业拥有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示范课程1门,校级国际课程1项,校级双语课程2项,获校级优秀教学奖1项,校级教改项目3个。法学专业重视学生的课程体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如模拟立法听证会、案例讨论、小组辩论、情景剧扮演、亲自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是法学专业的科研平台,每年定期举办“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及传媒法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发布中国年度传媒法治发展报告,举办各类高端学术研讨会,承接国家级、部委级及各类组织的委托课题。
我校法学专业开设了大量实践性课程,如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法律谈判等,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牛津大学国际传媒法模拟法庭比赛、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建立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盈科律师事务所等十余个实习基地,并成为北京法院保护知识产权实践基地,实习和就业机会众多。
我校法学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牛津大学国际传媒法模拟法庭比赛、美国俄勒冈大学传媒、娱乐、体育法暑期学校、牛津大学传媒法暑期学校、尼泊尔加德满都法学院法律培训项目、瑞士中欧传播法项目等,组织学生与波多黎各中美洲大学法学院学生、美国特拉华大学学生进行学术对话,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平台。
法学辅修/双学位专业
(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课程

法律基础课程
法学辅修/双学位专业的课程精选自我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网络与知识产权法特色课程,辅修/双学位专业的授课教师主要来自文法学部法律系,富于教学经验,长期授课获得学生好评;同时,亦有来自法院、律所、互联网企业、媒体机构、仲裁机构的知名实务专家,所开设的课程在业界具有良好声誉。此外,我们每个学期还会邀请业界专家来给学生做专业讲座,并且组织学生到业界参观、实习,参加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法学辅修/双学位课程适合我校各专业学生学习,在培养学生法律思维与能力的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并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刑法
刑法是法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程以刑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刑法规范为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刑法的概念,我国的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的效力范围,有关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刑罚论的基本问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及其构成和法定刑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刑法学知识和原理,全面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内容,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对具体犯罪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
民法
民法属于法学专业主干课之一。民法是以民法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与公法性质的法律部门相比,民法更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民法规范大多属于任意性规范。民法的功能在于私权保障,内容包括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等。
行政法
行政法对于规制行政权力运作、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建设法治政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效。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行政权力的运作规律和国内外行政法学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动向,培养独立分析典型行政法律现象的能力,树立行政法治的理念。内容包括:行政法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与救济法。
诉讼法
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主要介绍刑事诉讼法的目的、价值、结构、阶段、刑事诉讼法律关系、诉讼行为等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同时介绍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特点,以及现代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民事诉讼法课程主要学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民事审判基本制度,包括诉权理论、主管和管辖制度、当事人制度、民事证据制度、诉讼保障制度,民事审判的各类基本程序,民事执行程序,以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制度。
商法
本课程主要介绍商法的基本原则、商法的历史发展、商事主体、商事法律行为、商事登记、商业名称、商业帐簿等商法制度,同时重点学习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这些商法体系的主要内容。
国际经济法
本课程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具体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经济争议及其解决法律制度等。在介绍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力图反映国际经济贸易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学生能具备运用基本的理论分析、解决国际经济案件的能力。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承担着调整劳动关系、保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成为一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该课程主要学习劳动法的基本概述、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及工资制度、劳动纪律、劳动争议的处理、社会保险概述、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等内容。
网络法
在信息网络时代,学习网络法基本理论知识,对于从事网络产业法律实务具有重要价值。网络法包括:互联网管理制度、互联网内容管理、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保护与数据开放、国际互联网治理、电子商务法律、网络版权、网络不正当竞争等。
知识产权法
在创新驱动时代,新闻传媒、影视娱乐、信息技术、文化产业等诸多领域都涉及到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本课程主要介绍知识产权的概念、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的关系,国内外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的基本内容,以及知识产权领域的主要国际公约。
传媒法
本课程属于法学和新闻传播学的交叉学科,在讲授传媒法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主要讲授我国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中与大众传播活动和各类传媒相关的法律规范,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的保障和监管的基本内容,为从事传媒行业奠定基础。
影视娱乐法
在泛娱乐时代,影视娱乐产业中法律问题日益突出,本课程包括影视领域的版权保护、影视投资法律问题、艺人经纪纠纷、艺人人格权纠纷、影视制作与发行中的争议解决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影视司法审判者、国家影视行政管理者、娱乐法研究者、影视投资人、演艺经纪人、制片人、导演、演员、影视律师、影视公司法务等人员提供从业的重要知识。

实践课程与讲座模块
法学辅修/双学位课程除了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谈判等实务之外,还邀请业界专家来给学生讲座,组织学生到业界参观调研,到律所、法院、企业等单位实习,让学生得到更多实践机会。
法学专业的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还包括:参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二中院、北京市一中院、北京朝阳法院、中伦律师事务所、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腾迅公司法务部、今日头条法务部、优酷土豆集团法务部、中视瑞德传媒公司、知产力、iCourt等。
法学专业兼职教师名单:
法律硕士业界合作导师(2015-2018)
谢甄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
潘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助理)
江伟(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
邹明宇(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清算与破产庭副庭长)
白小莉(盈科律师事务所王军律师团队高级法律顾问)
张雪松(中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王军(盈科律师事务所王军律师团队高级合伙人)
葛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赵健(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
潘柏宇(优酷土豆集团总法律顾问)
蔡雄山(腾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吕长军(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法务副总裁)
法律硕士业界合作导师(2016-2019)
陶钧(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
亓蕾((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
苏志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
姜庶伟(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
何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一庭法官)
陈昶屹(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法庭庭长)
李自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
阚敬侠(中国记协国内部维权处处长)
张峥(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高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朱晓磊(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旗(中视瑞德公司总经理)
法律硕士业界合作导师(2017-2020)
丁宇翔(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臧德胜(朝阳区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
许超(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
桂佳(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赵克峰(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陈亚伟(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法律硕士业界合作导师(2018-2021)
李亘(财政部国库司政府采购处处长)
杨德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长)
王宝卿(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副制片人)
李琳(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法务总监)
李振武(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薛政(北京达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郑厚哲(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雷东(北京中知律师事务所主任)
赵冬(南海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法学辅修/双学位专业
(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
招生时间安排表
1
辅修招生咨询以及网络预报名
时间:
2018年7月25日–9月5日
方式:
法学(网络与知识产权法方向)请将《2018年秋季辅修报名数据表》按照示例填写完毕后于2018年9月5日之前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所报专业报名邮箱,邮件主题及附件标题请以姓名+本科所在院校名称+手机号命名。报名邮箱:[email protected]
2
提交纸质申请表进行报名确认及资格审核
时间:
2018年9月10日–9月11日
方式:
请将《2018年秋季辅修/双学位专业报名表》完整填写、贴照片,并签完相关意见后,于工作日时间交至各专业审核,具体地点见届时通知。
非本校本科在读同学在提交申请表的同时必须:
1、 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 提交一寸彩色证件照1张(制作听课证所用,并在照片背后用铅笔或圆珠笔标明姓名、本科学校)
未毕业同学请提交由在读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盖章的在读证明一份(如学校无固定要求模板,请使用附件11模板;已毕业同学请提交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一份。
3
校外学生面试
时间:
2018年9月15日至9月16日之间(具体请见届时通知)
方式:
届时将通过网站公告面试时间地点,请在该时间段内关注教务处网站主页公告通知。
4
确定录取名单
时间:
2018年9月19日
方式:
将在学校教务处主页公布确定录取名单(包括校内外同学)。
5
缴纳学费
时间:
2018年9月20日—9月30日期间(具体安排请见届时通知)。
方式:
本学期辅修/双学位交费将采取网络缴费形式,已确定录取的同学可按届时通知登录相应交费系统进行网络交费,注意:费用一旦缴纳无法退还,故请一定慎重确定交费及学习意向。
6
正式上课
时间:
2018年10月初 领听课证及开课(具体时间请关注届时网站通知)
方式:
请已缴纳学费的同学按时领取听课证,并持听课证根据课表按时上课。课表将在领听课证时发放。
温馨提示:
具体招生简章和后续通告请持续关注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网站。
教务处:65779703(9月10日以后)
邹老师 18614053949
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2018年秋季辅修报名数据表》
《2018年秋季辅修/双学位专业报名表》
◎编辑 | 葛伟超
中传法学
自我驱动 追求卓越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热点内容
合同法司法解释57条 发布:2024-06-30 16:51:17 浏览:492
三个月考法律硕士 发布:2024-06-30 16:40:05 浏览:336
规定带薪年休假制度是劳动法第几条 发布:2024-06-30 16:28:08 浏览:506
地域黑需要付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4-06-30 15:47:22 浏览:626
10年法律硕士法学基础题 发布:2024-06-30 15:44:26 浏览:972
企业内部承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06-30 15:34:15 浏览:467
道德水准的高低取决于 发布:2024-06-30 14:05:42 浏览:816
依法治市信息 发布:2024-06-30 13:28:48 浏览:653
司法考试屏保 发布:2024-06-30 12:52:03 浏览:254
广州市控烟条例 发布:2024-06-30 03:21:05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