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是以其

法治是以其

发布时间: 2021-01-07 07:34:16

⑴ 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的是谁

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
这种流派主要盛行於战国时的韩、魏、赵三国,而早期的法家学派人物亦来自这三国,如商鞅来自魏国、申不害来自韩国、慎到来自赵国等.法家中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国人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
法家这种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在战国时代那种「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的殊死竞争的情况下,法家这种思想在斗争中确是相当实用,如秦统一六国就是明证,而儒家那种固守传统的温和政治主张就未免显得有些「愚远而阔於事情」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西汉後期,法家思想被「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所吸收,并开始以儒法并用「儒表法裏」的理论治理国家,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被排斥掉.
有人认为法家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意识形态.
代表人物
春秋时
管仲
子产
战国时
韩非
商鞅
李斯
申不害
吴起
李悝
代表著作
《商君书》
《韩非子》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敬仲,史称管子,出生于颍上(今安徽颍上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宪问第十四)也有关於孔子对他的评论,北宋蘇洵的《管仲传》也有一些分析.
年轻时家境贫困,鲍叔牙发现管仲有才能,交为好友,经常和管仲往来,管仲常占小便宜,鲍叔牙并不引以为意,反而处处为他设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蔚为美谈,史称「管鲍之交」).后来,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齐襄公逝世,他的侄子公孙无知篡位.
前685年春天,齐国大夫雍廪杀了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鲁国却支持其兄公子纠,因此齐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管仲射箭中了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骗过了管仲.後来齐国战胜,鲍叔牙向鲁庄公要求处决公子纠,并把管仲交给齐国.
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孔子曾言:「为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司马光说:“管仲镂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子产(?~前522年),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
据记载,子产出生于郑国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子国是郑穆公的儿子.子产少时就很聪明,有很成熟的政治见解.郑简公十二年(公元前554年),郑人立子产为卿.执政二十三年.郑定公八年(公元前522年),子产卒.《贾氏说林》载:
子产死,家无余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亡.丈夫舍玞佩,妇人舍珠玉以赙之,金银珍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自负土葬于邢山.
孔子听说后,曰:“古之遗爱也.”现有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西南17公里陉山顶上,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50米.据《新郑县志》载:“子产墓累石为方坟,东有庙”.1987年3月4日,郑州市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子产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是:“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子产从政后,在郑国进行了内政改革,整理田制,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税等等.接着,他又用200多斤铁铸造了一只鼎,把新制定的刑书铸在鼎上,放置于王宫门口,让百姓都知道新刑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刑鼎.子产推行法治,宽猛相济,安抚百姓,抑制强宗,保持国内政局长期稳定.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对外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使郑国免遭兵革之祸.子产“知人善用,择其能者而使之”,为政数十年,政绩显赫.《左传》: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长期不令而治.
子产的思想接近于孔子以前的儒家思想.子产具有人本主义的思想,强调人事,但也不否认鬼神.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在子产看来,人道先于天道,天道可以存而不论,人道则不能不察.
慎到(约前395--约前315) 赵国人.战国时道家、法家思想家.
早年学黄老道术,曾以齐国稷下讲学而负盛名,受上大夫之禄.齐湣王十七年(前284)离齐至韩,为韩大夫.《庄子·天下》把他与田骈同归一派,后成为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主张“尚法”和“重势”.由“弃知去己”观点,提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慎子·君子》)的法家政治主张,强调“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同时重视“势治”,以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蹳贤者”(《韩非子·难势》),权势者应“抱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谓其著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42篇,列法家 ,现存残本仅7篇.
韩非为韩国的公子,与李斯一同拜荀子门下学习.
在韩非生长的年代,韩国为战国七雄当中最弱小的国家,但由於他患有口吃的毛病,所以多次上书韩王陈述他的思想,而不为所用.之後《韩非子》一书流传到秦国,书中《孤愤》、《五蠹》内容被秦王嬴政所赞叹,甚至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便以战争为要胁,逼韩非出使秦国.
韩非到秦国後,受到秦王政的欣赏,准备重用他,但招李斯忌妒,对秦王进谗言,陷害韩非入狱,最後在狱中服毒自尽.
韩非总结了商鞅、申不害、李悝的思想,主张君主应该用法、术、势结合起来治理国家.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後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後封於商,後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後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後,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後升大良造.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後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卬将军,魏割西河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梁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功封於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鑊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於鄙」、「不贪商、於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太子驷即位,太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後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於郑国黾池,死後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於彤,灭商君之族.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诸子百家中,李斯是荀子的学生,後和韩非都成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秦王政四年(前237年)爆发韩国水工郑国为间谍案,在宗室大臣的鼓噪下,秦王下令驱逐一切客籍官员,李斯因此上〈谏逐客书〉於秦王,说明有容乃大的重要性,他认为「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齎盗粮者也.」於是秦王政下令取消逐客令,重用李斯,并加强对各国进攻.韩国恐惧,韩王派韩非至秦求和,秦王将韩非扣留在秦国,秦王政十四年(前227年),他害死自已的同学韩非.他协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全国币制.始皇三十四年(前207年),李斯建议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等百家之学,又坑杀儒生,史所谓「焚书坑儒」.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7月秦始皇死於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李斯密不发丧,和赵高合谋矫诏扶立嬴胡亥即位,并赐死嬴扶蘇.秦二世元年(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不久赵高诬陷李斯想割地称王,又诬陷李斯子三川郡守李由与乱军私通,李斯上书申冤,却被赵高扣下,并投入监狱.後来李斯不堪酷刑,终於被迫认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腰斩於咸阳,临死前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父子对泣,夷灭三族.
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申不害(?~前337年),河南荥阳人.「史记」在「老子韩非列传」後面写他是「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彊,无侵韩者」.
申不害也是早期的法家.史记有「著书两篇,号曰申子」的话,汉书有「申子六篇」的话,但全都亡轶了.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
「韩非子」有一段话,说到这点: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於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於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於官府,赏罚必於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人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於上,臣无法则乱於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古代军事家和政治家.
吴起,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西)人,曾经拜鲁国曾子为师,学习儒术.敢于改革,善于用兵.
早年得鲁国国君赏识,及后齐鲁交战,吴起因在鲁国娶了一位齐国宗室女子为妻,鲁国人对即将担任统帅的吴起表示怀疑,吴起为博得鲁国信任,竟将自己妻子杀死.鲁国虽然保住了,但是吴起以杀妻来求得将位,这种行径为鲁人所恶,因而最终还是被鲁国的国君所辞弃.
之后吴起到魏国,被魏文侯和李悝重用,任西河守,推行李悝的变法.后来又去楚国为宰相,同样推行变法,想要废掉疏远的公族、蓄养战士,但是做事过于急切严厉,被许多皇族所恨.
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即向吴起展开围攻,必杀之而后快.吴起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便来一招借刀杀人,同归于尽.他逃跑至太庙,躲藏在楚悼王的尸体下.吴起虽然仍被乱箭射死,但也有不少箭射到楚悼王的尸体上.楚悼王的儿子即位后立即命人以楚悼王尸体上的箭捉拿在放箭的人,并以大不敬之罪诛灭了七十多家贵族,也算替吴起自己报了仇.
吴起的变法时间较短,基础不深,继任者楚肃王又对吴起的变法并不感兴趣,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收效甚微.吴起是与孙子齐名的伟大军事家,他治兵有术,在战略战术上留下许多佳话;但母丧不临、杀妻求将,在品德上沾上重大污点,向为儒家学派所诬.这种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格,虽然使他治兵有术名扬天下,却也注定了悲剧的宿命.
李悝(约前455年—前395年),中国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主持魏国变法,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故一般认为他是法家的始祖.
李悝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进行“尽地力之教”,其具体内容已不可知,但主要为鼓励农民精耕细作,推广成功的耕作经验,提高产量.并且实行“善平籴”的政策,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按照功劳和能力提拔官吏,如任命吴起为西河守,用西门豹治邺.经过变法,魏国国力增强,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
他还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六篇《法经》,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法经》到秦国去.现仅存篇目,内容已失传.

⑵ 秦始皇运用了诸子百家中法家的思想以法治国,其代表人物()

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子
不过秦国法家商鞅也算吧 。。可是不是秦始皇那时候 。

⑶ 法律的惩罚性对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负面影响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

10
会计
3


袁颖思

20103097033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今天,
对当今的法治建设正在施以其潜在的影响力。
本文从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入
手,
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建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从而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法
律文化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的问题上,
我们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
糟粕,使我国在法治建设上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现代法治建设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所谓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利用
其所掌握的权力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
价值、
信念、感
情、
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
任何一种法律文化的形成,
必然会受到社会历史传统
的制约,进而形成一定的规范或制度,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心理、行为等,从而在很大程度
上制约着一个国家当今和未来的法律发展走向以及社会秩序。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
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勤劳的中国人创造了先进
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统治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同时还
对周边诸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
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统称,
是指从上古起至清末止,
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
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文化。
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
它既
包含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法律思想、
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
也包含了中国历代沿革演变的
法律制度和设施。传统法律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同时融合了法、道、释等各派学说。这
种带有自身独特法律精神和制度特征的法律文化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建设的积极影响

新中国已经成立六十四周年了,这期间,中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起起伏伏的过程。
党的十五大会议确定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治国方略。
党的十七大确定
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地位,
实行依法治国,
贯彻科学发展观。
纵观中国的法治建设我们
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子,
对此我们应该科学地正确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
值,让我们的法治文化源远流长。

(一)
.执法公平、公正的思想。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法家的“法治”思想非常引人注目,法家的思想家们认为法
具有普适性,
应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公开宣扬宗法等级制度的儒家,
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
体利益出发,也历来重视圣君贤人的典范作用,强调君臣守法的重要性。

(二)
.重视民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基础,

在儒家中孔子最重要的观点就是

“仁者爱
人”



即重视人,

关心人。国家法律都必须要以社会和人民的最大幸福为价值追求。我
们今天所提倡的

“以人为本”

思想其实是对古代的

“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以人
为本”

在当代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
.德法共行”的思想。

人类社会中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法律和道德这两种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一直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主张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必然联系。
当今,


们要坚持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完善法治建设的同时,
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
优良道德传统,
从而使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并以此为根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新道德和法律体系。

(四)
.解决社会矛盾的调解机制

中国传统社会以秩序和谐为最高价值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
谐。
这种与和谐意识相关的宽恕精神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本土优秀资源。
中国古代的调解制度,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有助于人们相互关系的和谐,
减轻了诉讼当事人的诉累,
传播了统
治者所需要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建设的消极影响

上面我们谈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法治
建设中应全面充分地利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呢?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这是事物的
客观属性,
法律文化也不例外。
所以,
我们在评价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影响时还
应注意到它的消极影响。

(一)
.权大于法的法律文化遗毒尚存。

权大于法的人治法文化并未中断,而是以一种惯性的力量得以存活和延续至今,不仅
在建国初期有影响,
文革期间又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就是在进行法治建设的今天,
依然在
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
阻碍着法律的贯彻实施,
受其影响,无论是在立法领域,还
是在司法领域,
我们都长期未能正确处理好权力与法律的关系,
以致出现了严重的权大于法
的现象。

(二)
.重礼轻法和法律虚无观念根深蒂固。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重礼轻法和法律虚无观念根深蒂固。在这些观念的共同作用
下,
反映出法律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还不充分,
法律的地位还十分脆弱,
法律的功能尚未十分
有效的发挥,
中国法律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面,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法治建
设的进程。

(三)
.司法不独立、不公正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受到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我国的司法体制、法院机构设置、法官制度、司法运
行过程都带有明显的行政化的色彩,
行使司法权时往往受到行政权强有力的干涉。
而且,

开、
透明是现代司法体制的基本要求,
而当前的司法体制离此还甚远。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
一大特点就是“执法原情”
,这种负面影响至今危害甚广,重感情、重人情、重关系,成为
现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四)
.法传统上的封闭保守性仍有影响

改革开放前,高度计划化的经济体制本质上是权力经济,人治经济。在这种体制下制
定的法律,
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把法律作为管理经济,
控制社会的工具。
因而它维护的是政
府权威及其各部门的利益,这种法制缺乏维护保障独立、平等、自由的精神,相对而言,忽
视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的保护。

四、启示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体系、
博大精深,
时至今日,
仍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
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克服传统法律文化负面影响,我们要做到正确处理权力与法律的关系;
完善立法,优化执法,保证法律得以有效实现;保证司法独立,体现司法公正,实现法官队
伍的职业化;
摒弃法律工具主义、
义务本位等消极的法律观念;
吸收外国法律文化的有益养
料,实现中国法治的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座巨大的思想宝库,
它对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既有积极影响,

有消极影响,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继承和发展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积
极影响,

坚决摒弃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消极影响,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⑷ 疾治国之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 是什么意思

原话是:非疾治国之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版之蠹而权加之于功实之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韩非子痛恨治理国家不能够做到阐明所立的法令制度,君王用权术权势来统御臣属子民;不能做到为了富国强兵而寻访任用贤明的人才;反而提拔浮夸的“蛀虫”,使他们地位在有实际功绩的人之上。

⑸ 西方文化以法治为本位,其法制观念始于古希腊什么变

西方文化以法治为本位,
其法制观念始于
古希腊梭伦改革

⑹ 搜索历史上4个国家是以什么治理国家的以德治国以法治国或者其他

或许是三皇五帝时代吧,夏商属于半信史时代我想多半是以祭祀来治国的,周以版礼治国, 秦以法治国权,西汉武帝之前是以黄老之学(道家) 治国的,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以下朝代皆是以儒家思想来维护统治。
只靠道德的约束来治理的国家,这些还没听说过,或多或少都有法制,或许我孤陋寡闻了吧。

⑺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

(1)材料一: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1分)
材料二:调节经济关系(商贸关系)。(1分)
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如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抑、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等)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3分)
梁启超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是由于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追求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的诉求。(4分)
(3)改革开放前,八大的法制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贯彻。(1分)“文革”期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1分)
改革开放后,八大的法制思想得到贯彻。(1分)全面修改的1982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9年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入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3分)

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

(1)材料一中的“法”主要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材料二中“法”的职能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商业和贸易关系)。评价:以法治国、赏罚分明;保障了富国强兵的实现;严刑酷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材料一的法治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而材料四的法治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梁启超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人,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追求政治理想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
(4)史实: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

热点内容
宁波门律师 发布:2025-04-29 20:27:07 浏览:315
劳动法里孕期生病没有病假 发布:2025-04-29 20:24:39 浏览:816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二 发布:2025-04-29 19:54:04 浏览:976
关于律师的书 发布:2025-04-29 19:52:29 浏览:253
法治甘孜建年 发布:2025-04-29 19:50:38 浏览:29
河北区民政局法律咨询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5-04-29 19:44:18 浏览:717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合同 发布:2025-04-29 19:25:58 浏览:613
黑龙江燃气管理条例 发布:2025-04-29 19:21:36 浏览:369
婚姻法第19条吗 发布:2025-04-29 19:20:02 浏览:532
2016一建陈印法规 发布:2025-04-29 19:13:55 浏览: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