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抗疫图片
⑴ 作为大学生如何弘扬抗疫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是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的民族,是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是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民族。面对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全力奋战、团结奋战、英勇奋战、科学奋战,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
在与疫情斗争期间,白衣战士、广大党员主动请缨,勇敢逆行,彰显奉献精神;科研人员与时间赛跑,解码病毒,研发疫苗,彰显科学精神;公安干警、社区人员筑起堡垒,依法防控,彰显法治精神。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教育时代新人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持祖国至上、人民至上,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弘扬无私奉献、尊重科学等时代精神,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1)法治抗疫图片扩展阅读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看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势,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情怀,看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教育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在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
⑵ 为什么说法治是增强免疫力提高战斗力的抗疫良方
只有健壮的体质,才能够提高战斗力,部队更注重体质的锻炼,体质好免疫力就会提高,免疫力与战斗力是相互相成的,也是部队胜利的法宝。
⑶ 转绿码在手臂盖章,你还见过哪些疫情防控的“神操作”
我们都知道,自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后,病毒本身变异很快。
在本轮疫情中,我国很多地区的传播都是由奥密克戎引起。
特别是其中的奥密克戎BA.2变异株,被称为“隐形的奥密克戎”,它的隐蔽性、传播力特别强。
据吉林省疾控中心通报,奥密克戎BA.2变异株,比原始的BA.1变异株传染性增加了30%。
如果出现社区传播,感染病例可在2-3天翻倍。
病毒的来势凶猛,更让我们对漠视规则的人感到气愤。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引爆一座城”的沈阳老人。
去年11月底,老人从国外回国。
按沈阳政府明确规定,归国人员必须严格遵守14+7的隔离政策。
结果,她无视规定,在居家隔离的7天的时间里,打出租、坐地铁、逛商场……
就这样跑遍全城,引爆了整座城的疫情。
一个人漠视规则,整个社会都在为她买单:百万人排队核酸,学校停课,店铺关门……
好不容易恢复的秩序被生生打破,本来热闹起来的大街,又开始变得空空荡荡。
疫情蔓延,的确给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每个人都很焦虑、紧张。
但是,情况越是紧急,就越是考验我们对于底线的坚守。
正如《韩非子·解老》中所说:“万物莫不有规矩。”
懂得规矩,守住规矩,才能守住人生。
这场硬仗,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坚持。
任何人哪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所以,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坚守底线,前面那么多轮都挺了过来,这次也一定要咬牙扛过去。
最近因为河北唐山突发新冠疫情,本打算19日结婚的刘女士取消了婚礼。
原来,新娘刘女士在结婚当天一觉醒来后,发现新郎所在的小区被封了(只能进不能出)。
尚未接到自家小区封控通知的刘女士,便踩着厚厚的积雪,自己拎着装着礼服的箱子,走进了新郎所在小区。
没有化妆师,新娘自己动手;没有摄影师,他们用手机拍摄……
前后不过10分钟,俩人的婚礼圆满礼成。
简单的仪式后,新娘和新郎就下楼排队去做核酸。
俩人甜蜜地笑着:“我们今天结婚啦!虽然不能出门,但我们也很幸福。”
⑷ 我国向遭受疫情的国家提供了哪些帮助
提供食品、现金。
根据从外交渠道掌握的信息,截至2020年3月2日,共有62个国家和内7个国际组织承诺向容中国捐助疫情防控物资。
其中,46个国家和6个国际组织的相关物资已经运抵中国,16个国家和1个国际组织宣布提供防控物资,12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已经向我提供或宣布提供食品、现金等其他形式的物资支持。
(4)法治抗疫图片扩展阅读:
抗击疫情的制度优势:
1、在抗击疫情中,举国上下齐发动、齐动员。
我国在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帮助,我们也向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支持。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基础上的,凸显了中国道德力量的巨大魅力。
2、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我们还看到了我国制度优势中法治力量所起的保障作用、科学技术力量所起的支撑作用。
法治体现和反映防疫抗疫中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意志,科学技术展示和显现防疫抗疫中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威力。此外,毋庸讳言,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⑸ 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法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总的来看,我国疫情防控的法律制度是比较健全完备的。根据宪法的规定和精神,我国已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一系列针对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有效法律制度保障,也为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防控措施,以及其他单位、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防控活动提供了相应法律依据。其中,针对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应及时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要认真评估并补充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具体办法、目录、标准等,扩大法律调整范围,建立人工繁育饲养强制许可制度,就饲养物种、交易物种、食药用物种以及利用用途与范围等做出详细规定;认真评估并补充完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关于疫情信息发布、疫情疫区级别划分、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应急物资保障、法律监督等制度设计;加快启动社会补偿法、紧急状态法、生物安全法的立法进程,为抗疫阻击战提供全方位法律支撑。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目前,我国已建立了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但在成绩的背后,也反映出一些短板、漏洞和弱项。从执法层面看,应抓紧研究解决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反映出来的执法体制权责脱节、执法机制对接不顺畅、执法资源不对称、执法力量不匹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治思维不到位、执法理念跟不上、治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在后续依法应对、依法防控工作中,要从坚持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的角度,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坚持应急法治原则,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查漏洞、补短板,着力完善重大疫情依法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依法应急管理体系。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保障民众生存权、治疗权;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保障民众知情权,切实做到依法预防、依法防控,彰显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和诚心,体现依法行政的治理效能和制度优势。
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全民守法是基础。疫情防控时期是不同于寻常的特殊时期,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出台一些特殊措施,是符合法治精神的。每个公民都应该理性看待特殊时期的防控举措,积极配合、自觉遵守。实现全民守法,首先就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使全体公民知法懂法。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针对执法对象、服务对象、主管领域,加大以案释法力度,以案说法、生动普法,让人民群众真正熟悉法律规定,明晰行为边界,知晓自己在疫情防控中的权利与义务。同时,要着力化解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这次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中共中央的方针是“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空、精准施策”,我们要高度重视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在法治轨道上工作早日战胜疫情!
⑹ 依法抗疫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2月9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疫情防控2号责任令,要求制止无理由擅自升级管理措施,以及层层加码的简单化管理手段。比如随意限制普通居民正常出行、随意关闭居民生活必需品门店等,确保科学恢复生产秩序。
依法治国是我国基本方略之一,即使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也必须坚持,本次抗击新冠肺炎当然不例外。然而从根本上讲,法治与应急处置之间存在天然的紧张关系,应急措施经常是“少法可依”。
原因有二:
首先,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可依”。立法者提供规则作为常备工具,执法者照章办事处理具体事务。然而突发事件出没无常,全社会都缺乏常备应对工具。尤其像新冠肺炎,不仅在医学史上从未见过,还一上来就暴击九省通衢的大都市武汉,再加上春节人口大迁移,可资沿用的应急经验不多,出现局部“乱作为”也在意料之中。
其次,法治的另一要素是规则稳定,不能朝令夕改,以便全社会形成稳定预期,将规则内化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习惯。然而面对“非常态”的突发事件,原本处理常态事务的规则可能不再适用,决策者必须“见招拆招”,甚至必要时“临阵变招”。如此一来,出现“乱招”也在所难免。
简而言之,“少法可依”的应急状态是对法治的天然考验。面对新冠肺炎这种突发疫情,不管政府还是个人,都没有“久病成医”的现成经验,只能在事发后见机行事。在迎难而上的应急处置中,一些措施虽以防疫为出发点,却可能引发“次生灾害”。比如有疫情轻微地区将疫情严重地区的紧缺防护物资征用,有地方挖断公路阻断交通要道,有小区禁止医护人员返家,有基层对湖北籍住户铁链封门等,不一而足。面对这些乱象,立法者固然无法一一预见并事先防范,但借助法治的基本框架,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解决应急措施的合法性问题:其一,政府应急扩权时,其手段的界限何在?其二,政府决定应急措施时,应受到何种程序约束?其三,个人对政府和他人,可以采取何种应急措施?
第一、政府应急扩权的界限何在?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概括性授权,面对新冠肺炎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权力得以临时性扩张,可以强制隔离、限制聚集、管制场所/交通或停工/停业/停课等。视疫情发展,政府还可以灵活调整应急措施的种类和力度。然而公权扩张的代价是私权限缩,尽管立法上没有明确的红线,政府应急措施依然受到法治原则的强力约束。简而言之,可归结为“一条底线、三条准绳”。
“一条底线”指保障基本权利,至少是不得因应急措施危及个人生命安全。比如在强制隔离时,一要进行必要的医疗救治,二要满足饮食住宿等基本生活条件,三要对被隔离者抚养的无生活能力者提供帮助,欠缺任何一项都构成违法。同理,大范围地关停粮油蔬菜等民生必需品商店,也因威胁到公众生存权而违法。
“三条准绳”指“禁止过度”的比例原则的三层意思。一是手段有效,即对私权的限制必须有助于维护所追求的公共利益。比如新冠肺炎期间限售退烧药,可以避免感染者私下购药压降体温以逃避隔离治疗,属于有助于保护公众健康的合法手段。相比之下,如果限售糖尿病人必须的胰岛素,则属于不合法的无效手段。
二是侵害最小,即在足以实现相同目标的多种手段中,选择对私权侵害最小的一种。比如对强制居家隔离的个人,可以采用贴封条、电子监控或锁死入户门等多种办法。前者的侵害程度最低,当属首选。后者固然效果好,但同时造成消防和急救等隐患,对私权侵害过大,不应采用。
三是损益均衡,即所保护的利益和付出的代价大致相称,不存在“高射炮打蚊子”的极端选择。比如若非疫情极其严重地区,不宜采用彻底封城、全民禁足的措施,也不能“一刀切”地关停包括民生必需品在内的销售门店,或是随意拔高复工标准阻止企业复工。由此,必须警惕抗疫措施“比谁更狠”的倾向,在这一点上,先有公安部反复强调不得擅自封堵交通要道,后有浙江省政府专门发文纠正过激措施,都值得各级决策者认真借鉴。
第二、政府应急决策应受何种程序约束?
决策程序本身不是应急手段,但却足以提升手段的正当性。应急决策与日常立法不一样,首先是紧急,必须迅速决策并立即实施;其次是独断,没有时间通过民主程序进行充分论证。即便如此,法治原则也对决策程序有以下约束:
一是不得越权决策。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涉及限制个人权利的多数隔离/管制类应急措施,只有县级以上政府有权实施,街道/乡镇、派出所/卫生所、社区/村队以及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等主体,都无权自行决定。像铁链封门、禁止医护人员进小区这种从未上过县级以上政府红头文件的做法,显然就属于非法越权决策。
二是强调专家参与。应急决策效率优先,大规模民主协商不可行,但应尽量小范围听取专业意见,尤其要注意一线专家的声音。比如面对新冠肺炎这种新型传染病,风险如何、应否封城等关键判断,国家高级别专家组的意见极为重要;但在确诊标准、是否人传人等问题上,一线医生的意见就值得特别关注。毕竟相比远程指挥的高级参谋,与敌人刀枪相对的一线将士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是保留调整空间。应急决策事出紧急,又经常缺乏成例可循,考虑不周甚至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正是因此,在迅速“一刀切”实施的同时,必须保留调整空间。具体而言,首先要允许执行中对特殊情况“开口子”,并畅通“开口子”的决策通道,比如封城时要为非传染病重症患者保留异地求医可能,暂停公共交通时要考虑医务人员的出行需求等。其次要善于改进,该修正先前决策时绝不犹豫。毕竟应急决策重在效率和效果,而不求规则稳定。这就要求决策系统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接收并处理决策实施中的反馈信号。
第三、个人可以采取何种应急措施?
就应急抗疫法律关系而言,个人主要有三种角色:一是政府行为的相对人,也即私权受到临时限制的个体;二是自治成员,包括村社成员、小区业主等身份;三是市场主体,尤其是经营抗疫防护用品和紧缺生活必需品的商家。第一个角色相对被动;第二三类角色则可能成为侵犯他人权利的主体。
作为公权相对人,个人除容忍并服从政府的应急扩权行为之外,还应保持足够的权利敏感,一则避免自身权利受到过度侵蚀,二则提醒政府及时修正不合理的应急抗疫措施。
作为村社成员、小区业主等自治成员,个人在应急抗疫中又很容易压制他人权利。比如集体投票禁止医务人员进小区、挖断村道阻止外人进村等行为,其非法性本来不难判断,但一则民众大多不熟悉法律,二则借口非常时期集体决策而有恃无恐。问题的解决,一要靠政府尤其是公安机关严格执法,“该出手时就出手”,二要靠民众强化共情心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多换位思考。
至于作为抗疫商品经营者的个人,必须认识到应急状态下的商品价格并不必然反映供需关系。或许多数经营者不懂相关法律,但只需记住一点即可:任何轻易赚大钱或快钱的方法,尤其是在应急背景下,都一定写在了《刑法》中。
(作者:兰荣杰,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博士)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⑺ 中国抗疫体现了哪些制度优势
这次抗疫斗争,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的人民至上的价专值优势、党的属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全国一盘棋的合力优势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优势。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充分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领导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7)法治抗疫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创建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国家制度,其承载的价值必然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即坚持人民至上。
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这次抗疫斗争,生动地体现了我们党的人民立场和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的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