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信仰的关系
Ⅰ 为什么说信仰是道德的核心
信仰是最后判决。道德可以是对人不对己,如不可刹人,没有人想刻意刹人,但当身体面对被刹的危机,是否可以自卫。耶稣面对这一考验,但他信神救他的灵魂,所以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裏。
Ⅱ 道德、法律和信仰的关系是什么
信复仰、道德、法律三制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之为一种互释互约的解释学循环。信仰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以自己内心的信仰约束自己的行为,与道德类似;道德,是人们以社会规范为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法律则是上层建筑,即信仰、道德都约束不了行为是才以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和制裁违法行为。
基于解释学循环对三者之间关系进行重新考察,对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社会发展内在矛盾凸显期,正确处理和运用三者之间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实际发展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全和完备。
Ⅲ 什么是信仰什么是道德
信:相信,信任。
仰:仰望,敬仰,景仰,
信仰:相信,并心向往之。真正的信仰是相信并实践,说得倒,也做得到。说得倒,做不到,不是真信,而是半信半疑。
道德,道可道非常道,还是参道德经吧。
Ⅳ 怎样理解"道德是最高的信仰"这一观点
第一,这是以道德为核心的信仰价值观。
第二,把道德最为最高信条,在人生和社会规范中的指引作用。
第三,道德应该是全人类的最高行为准则,甚至超越法律。
第四,道德是一种最高的理想追求,而现实未必符合道德,所以道德被定义在至高无上的信仰层面。
Ⅳ 道德和宗教信仰有必然关系吗
没有。中国的传统道德,从起源看,都跟宗教信仰没太大的关系。
从发展看,可能会受到宗教的影响。
社会主义道德,更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
Ⅵ 宗教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宗教与道德同为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宗教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影响,既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通过宗教神话和宗教礼仪来强化道德的社会影响力。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宗教为自己的阶级利益服务,用神和天命的安排来神化现在的统治秩序和人与人的阶级关系,用来世的天堂使被统治阶级安于现实的苦难。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的利益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宗教对道德的影响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即把统治阶级的道德神圣化和成为被统治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宗教外衣。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具有与以往阶级社会不同的特点。经过宗教制度的改革,我国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中的封建剥削制度被革除;天主教、基督教中开展的反帝爱国运动使得这两个宗教成为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办的宗教。我国的宗教已不再是剥削阶级利用的工具。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是因为还存在着宗教赖以存在的条件。
在社会主义时期,虽然宗教道德中涉及人与神关系的部分仍然是约束信教群众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但是宗教道德中涉及人与人关系的部分,如佛教的"五戒十善",基督教、天主教的"十诫"等等,与社会主义的道德有某些共同之处。
宗教信徒以宗教道德中涉及人与人关系的世俗性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与社会主义社会所提倡的道德原则对人们行为的要求并不冲突。这是宗教能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的道德应该吸收宗教道德和教规、教义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宗教道德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存在。
二、区别
1、从存在的维度来看:
道德存在的领域始终不出人与人关系的现实维度,宗教则与道德不同,始终走在人与神关系的维度上。
2、从与生存活动距离来看:
宗教离生存活动远,而道德离生存活动近。
3、发挥作用的方式:
道德是非强制的,约束主要来自于内在的良知,而宗教对于信仰者是绝对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