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道德的
『壹』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名言警句
1.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2.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3.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马卡连柯
4.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5.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6.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
7.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苏霍姆林斯基
『贰』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的基础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
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客观证明有信用。相反无诚信者是伪君子。有关诚信,在古今中外都有谈及,包括伦理学、宗教、专业操守、人事管理及政治学《君王论》。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言而有信。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待人以诚,纳人以信,方为真正的诚信。
『叁』 道德起源于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
拓展: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道德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1、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理论关于道德产生的条件: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的社会条件。
(4)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2、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论述:
马克思一生没有专门系统的伦理学著作,他和恩格斯在制定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阐明的关于道德的根本观点。主要内容包含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等论著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考察道德问题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并确定了从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伏橘寻求答案的唯一正确的思想法,从根本上科学地回答了道德的起源等问题。
马克思本人虽然不是道德哲学家,也没有专门写过道德论,但马克思的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对道德问题进行了脊搜辩证的思考和深入的批判。
二、其他道德起源论:
1、神启论:
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缺野团定。
2、天赋论:
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
3、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本能欲望和天然情感之中。
4、动物本能论:
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
『肆』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道既是客观规律,道理;
德就是结果,德者得也。
道德,道讲的规专律,讲的是本质,属德讲的是结果,讲的是现象,是遵循客观规律所必然发生的结果,是违背客观规律所必然带来的恶果。
道德的基础就是因果,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根本之道,是宇宙间唯一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一切事物包括人事都包含和遵从的根本规律。道家的根基是《太上感应篇》。《道德经》是高深的理论经典,是智慧的高度结晶。道德基础要从《太上感应篇》做起,从《弟子规》(弟子规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做起,从信因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