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比道德经
❶ 哪个版本的《道德经》译注比较好
我推荐早年看过的古籍出版社的。
还有陈鼓应的版本。
其实最推荐买本版古文辞典,自己看。权
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来,为《道德经》作注疏者不计其数。元代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
若要准点的 有文物出版社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
❷ 《道德经》有多个版本,有没有比较权威的解读不同版本之间差异,注释也比较深入的大师的书籍,求推荐。
比较入门的书,推荐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对老子原文的校勘比较全。
至于其他的可以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历代文史要籍注释选刊,有很多老子古本。
❸ 《论语》和《道德经》能不能比较
我来试着解答:来《论语》自与《道德经》是可以比较的,虽然两者在文本风格上差别很大,前者是对话体,且就当下而说;后者就形而上之道去阐发,但是就思想层面来说,是可以比较的,因为孔子晚年受到老子的影响是很深的,其天命观就受到老子天道观的影响。其实儒道虽有很大的不同,但就中国哲学而言,是殊途而同归的
❹ 那一本关于《道德经》的书比较权威
《道德经》只有两个版本,一本是敦煌版,也就是大家常看到的道德经,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外表不一样而已;而另一版本是锦帛版的,是马王堆出土的,而且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看看不错。
❺ <道德经>中比较经典的句子
“天地不仁抄,以万物袭为邹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邹狗。”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的第五章,字面理解是:天地不仁慈,把万物看作是没有生命嗯贡品。圣人同样也不仁慈,把百姓看作是没有生命的贡品。
然而,这是有失偏颇的,这句话放在不同角度来解读也有多层意思,历代的道德经注都有不同程度意义的解读,姑且讲述一下市面常见的说法。
那就是老子想要表达的其实是天地公平的观点,天地把万物都看做是没有生命的贡品,这是一视同仁,不对谁好,也不对谁差,任由其自己发展而不加干涉。然而看似不仁,实则正是天地的大仁,换句话说:正是天地的不讲人情,所以天地才能够“独立而不改,同行而复始”。整个世界才会有条不絮的循环演变。比如人的生老病死,不论男女老幼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明百姓无一不经历,天地要是讲仁慈给谁开了个口子,那就要乱套了。
所以孔子也说过“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天地不会表达什么,也不会去干涉什么,然而看似无情,却是最大的善,正所谓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我去😓,这句又是道德经里的,不过正好,他和这句天地不仁在一定意义上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❻ 求《道德经》中比较经典的句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意: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大意:天下的人都认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丑的存在;都能认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为存在不善良。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大意:天地之所以能长久于世,因为它不是自己生长的,所以能长久生存。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大意:最有力量的人就像水一样,因水能够与万物融合甚至常常妥协,所以不会强硬地跟万物相争,还能处在大家都不注意,不明显,甚至人人都不愿意去的低下地方。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大意:五色乱目,能令目失明;五音乱耳,能令耳失聪。
❼ 诸子百家 道德经 论语 易经 哪个版本的比较不错呢
个人推荐最先看《论语》,我比较喜欢北京大学李零先生的《丧家内狗——我读<论语>》,很有见地容。《道德经》不建议看带注释的,把《论语》弄通后读《道德经》不看注释就差不多了。主要是到目前为止对《道德经》解读各家分歧颇大,还是凭自己的理解好。《易经》着玩意,哪个版本已经没有意义了,主要看悟性……要是要推荐的话《伊川易传》吧,理学大师程颐解读的,虽然是文言文,不过就好懂的多了。另外苏东坡三父子编写了《东坡易传》,合三人之力,是蜀派的核心学说,司马光临死之前也解读了《易经》,叫《温公易说》,不过还没成书就仙逝了,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司马光,应该也对《易经》有很独到的认识……
❽ 道德经王弼和河上公两个版本之间的区别很大吗,求下载
推荐中华书局《直排繁体-老子帛书校注》里面有,马王堆(甲,乙)本,通行(王弼)本,即历代诸本
❾ 哪个版本的《道德经》译注比较好
《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其次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则是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
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来,为《道德经》作注疏者不计其数。元代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
现在的 通行本有:中华书局《老子注译及评价》陈鼓应 著 饶尚宽 译注 《老子——中华经典藏书》朱谦之 撰 《老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 兰喜并 著 《老子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笑敢 著 《老子古今(上、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尔重 著 《老子》研究新编 西汉河上公的《老子章句》魏 王弼的《老子注》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老子衍》
若要准点的 有文物出版社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