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是

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是

发布时间: 2024-08-20 21:04:42

A. 职业活动中最主要的法律

法律分析: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 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B. 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结合材料,

(1)①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残疾人、农村劳动者等作为权利的主体,享有平等获得就业的权利,政府理应为他们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3分)②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必须履行政治、经济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政府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是政府应有的责任。(3分)③政府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对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4分)(2)①向社会公布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这是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使公民参与民主决策;(1分)②听取法学家、经济学家对物权法草案的意见;(1分)③通过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进行审议、表决就业促进法草案。(1分)(3)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2分)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就业促进法决策的理解,推动就业促进法的实施。(2分)③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2分)④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2分)

C.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郑重地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伟大任务,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启了崭新征程。

时不我待,分秒必争。1979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刚刚成立,就着手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的修改和起草,创造了4个月制定7部法律的立法佳话,迈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步伐。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

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食品安全法……一批法律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宗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表示,立法重点由经济向社会的转变,反映了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以后强烈的社会需求。

百转千回,梦想成真。到2011年2月,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一个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数十年不懈求索,实现历史性跨越。从“无”到“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不懈奋斗,如期实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宏伟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与改革开放同行,与国家发展同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形成过程中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出回应,又有力引导推动了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979年,中国的立法者大胆先行,制定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部只有15条的法律向世界宣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在不断完善的法制保障下,外资企业在中国落地生根,蓬勃发展。从改革开放到2010年,我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

2003年,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引发了行政领域的“一场革命”。近10年间,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000多项,地方各级政府取消和调整77000多项,占原有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政府办事更快捷、更方便、更省钱,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切身感受。

2010年,在亿万百姓满含期待的目光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社会保险法。这部社会领域的综合性大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在东莞务工的湖南省华容县农民工陈婕说:“这部法律的出台,方便了我们回到家乡接转养老保险,让我们外出务工人员消除了后顾之忧,吃上了‘定心丸’。”

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从约束公共权力到保障个人合法权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各项法律制度日臻完善,改革开放的伟业顺利推进,百姓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了切实的法律保障。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熊进光博士说:“从无到有,从不完整到完整,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背后的艰辛,非一般人所能体会,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辉煌的成就!”

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图大业,中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补充:
●1978年12月31日

邓小平在其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热点内容
2020初级会计经济法30下午 发布:2024-12-25 13:06:51 浏览:329
交通法规实施细则 发布:2024-12-25 12:57:50 浏览:694
国家法官学院徐继军 发布:2024-12-25 12:56:40 浏览:796
国有独资公司遵守什么法律 发布:2024-12-25 12:49:05 浏览:421
南昌大学法学调剂 发布:2024-12-25 12:42:17 浏览:599
唐代的司法制度 发布:2024-12-25 12:42:16 浏览:591
人权保障与我国刑法的完善 发布:2024-12-25 12:37:04 浏览:473
春至法院 发布:2024-12-25 12:13:23 浏览:885
合同承办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4-12-25 11:28:20 浏览:599
武汉招收法律硕士的大学 发布:2024-12-25 10:50:33 浏览: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