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4-08-26 05:04:08

㈠ 九年级道德法治上册必考知识点

知识在人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人群的进化级别与方向,人的生命只是人类知识构成,知识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1921--1949)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富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1949-1956-1978)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978---2102--2050)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3.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新时代我国的战略目标(新时代新征)

(1)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4)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6)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2

感受创新

1.谈谈对创新的认识.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6)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的作用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 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2)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 方法 ,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4)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是发展新引擎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3)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克争的决定性因素,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靠创新。

(4)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5)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6)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3

1.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2)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行业间的协调、地区间的协调、城乡间的协调。

(3)坚持绿色发展。我们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4)坚持开放发展。必须继续迈开步伐,敞开胸怀,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既要跟进和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又要谋求发挥更大作用,在国际发展进程中更多展示“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5)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人民在发展中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 教育 、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同时,发展还要注重公平与正义,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为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多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

(6)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2.协调发展战略

(1)城乡发展不平衡表现

a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距是当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大表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

b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还很低,农村居民在人均收入、受教育年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文化 生活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很大。

(2)为什么重视“三农” 问题

a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发展全局的大问题,解决“三农” 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

b全面建成小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协调城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c不解决城乡差距问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就走不好,更走不远。

(3)怎样协调城乡发展?(怎样让农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a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以城带乡,共同分享,共同繁荣 .

b为解决“三农” 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c当前,我国正在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力度,坚决打基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具体 措施 :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b实施多种惠农富农政策。

c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

d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聚集。

e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等。

(4)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表现是什么?

a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b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发展不平衡。

c实现全面建成小了社会的目标,从区域范围来讲最繁重、最艰巨任务在西部地区。

(5)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实施了什么战略?其内容有哪些?

a国家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b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6)为协调城乡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当代中国青年应怎样做?

胸怀理想,付诸行动,到农村去,到西部,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全面建成小社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3.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和战略

(1)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别蕴含了哪些战略、国策和原则?

①创新发展——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③绿色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开放发展——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⑤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根本原则。

4.我国分配制度

(1)现阶段,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作用:a我国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还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使切“ 蛋糕 ”的方法越来越公平、合理,过大的收入差距将会逐步缩小,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5.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有先有后,先富带后富的过程,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更不是平均富裕。

财富的取得要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如果利用非法手段牟取财富,不仅危害他人和社会,最终也会害了自己。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4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2.改革

(1)改革原因(改革的必要性):a、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体制上的种.种弊端;b、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2)改革的意义(重要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改革的作用: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对外开放也是改革。

(7)怎样对待改革?

a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b改革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正确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3.对外开放

(1)原因:a、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b、从世界来看: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c、从国内看:我国虽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 经验 ;才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d、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作用: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4)对外开放的两种基本途径:“引进来”和“走出去”。

(5)怎么做?

国家:a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一项基本国策。b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

青少年:a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竞争能力;d要善于学习,要学习外来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4.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求同存异、最大公约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具中国特色、民族平等)、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5.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

(1)原因:①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②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③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④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⑤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2)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兴国之要。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5

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经济体制改革: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全面深化改革:

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癌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5.改革创新精神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6.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腾飞):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国家强盛)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人民富裕)

(4)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总之,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7.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原因?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改革开放。

④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8.改革开放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开放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 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题型汇总与答题技巧

★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 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的知识点

★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五个好方法

★ 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有哪些

㈡ 人教版政治九年级知识点

故有知识的人,道义上有为后者代言的义务。人最容易丧失的是同情心,而杜甫就是一个正面例子。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人教版政治九年级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政治九年级知识1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 奋斗目标: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共产党怎样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站起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富起来;改革开放,强起来。

3、我国如何做出改革开放的抉择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活力源泉,关键抉择,关键一招,必由之路。

党的基本路线:幸福线,政治保证。

6、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用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 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7、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 教育 、 文化 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8、十九大召开的意义: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9、怎样认识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的改革是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是自我完善,不是根本改变,基本制度没有变)。

10、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1、怎样全面深化改革?

(1)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3)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12、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怎样共享发展成果(=怎样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人教版政治九年级知识2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正确认识创新:生活中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为什么日常生活需要创新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 可以创新。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4)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5)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6)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7)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科技现状喜: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5、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创新型人才。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6、教育的作用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7、国家如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个人)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和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企业)

(3)创新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权利角度)

人教版政治九年级知识3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怎样理解民主的价值

(1)一般来说,民民主价值的实现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我国民主发展历程

1840年以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改革开放后,不懈探索。

3、新型民主的特点(=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2)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5、民主的实现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我国的民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什么是公民参与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7、公民参与的途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8、民主监督的意义

(1)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2)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9、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0、怎样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公民要自觉增强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3)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4)最后,公民要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生活,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人教版政治九年级知识4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2、法治的作用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和重要标志,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3、法治的要求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好要求实行善治。

4、什么是良法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政府的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7、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8、依法行政的意义(=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

(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 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9、怎样依法行政(=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0、怎样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5)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1、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人教版政治九年级知识5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的内容: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4、文化自信的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5、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1)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4)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国家)

(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传统美德有哪些

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尚;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8、为什么弘扬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 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9、怎样弘扬传统美德?

(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0、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3)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2、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4)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4为什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5、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人教版政治九年级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

★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知识点

★ 初中政治人教版知识点

★ 人教版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0初中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初一至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初三政治知识点大全(2)

★ 人教版初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

㈢ 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知识不是智慧,只有学习也不能达到智慧的境界。智慧必须是知识与事实的相辅腊扰相成,智慧使你感到学无止境,虚怀若谷。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1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共产党带领人郑蠢民怎样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起来) (1)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富起来) (2)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强起来) (3)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我国是如何作出改革开放的抉择的? (改革开放的起点) (1)开启: 1978 年,党的土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推广: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3) 成效: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 教育 、 文化 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轮丛旦。

▲5.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7.怎样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2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和思想和 方法 ,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 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重心的转移,说明了什么? 1.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_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迸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适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5. 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3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民主权利?

(1)民主选举:

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原则: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2)民主决策

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决策的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3)民主监督:

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民主监督的作用: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 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4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怎样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 现代社会的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8.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5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一)延续文化血脉

1、中华文化的产生: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互 相学 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 内涵:独具特色的语言 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重要性):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脉相承的重 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处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9.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 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10.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3) 社会层面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4)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7.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 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梳理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整理

★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

★ 初三上册政治知识点

★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

★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

★ 2020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整理归纳

★ 九年级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㈣ 九年级道德上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道德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道德上册知识点1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建立中国共产党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三个“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4.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改革开放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社会共识。

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7.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8.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9.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10.中国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1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2.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4.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7.我国面临的现实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18.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9.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22.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3.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5.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九年级道德上册知识点2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6.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重要力量。

7.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8.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9.创新发展是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10.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1.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2.创新的类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 创新。

13.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

1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15.改革和创新的关系-----改革激发创新,创新促进改革。

16.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7.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8.将科技和 教育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19.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0.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2.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2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5.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科技“双创”)

26.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27.创新是企业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28.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29.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30.保护知识产权就是要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3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九年级道德上册知识点3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5.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8.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0.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11.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12.民主决策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13.增强民主意识的目的——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14.增强民主意识,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永葆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需要。

九年级道德上册知识点4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5.法治的要求——实行良法善治。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每一位公民要努力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0.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1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2.打造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13.打造法治政府对公民的要求——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14.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15.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6.国家和社会治理,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17.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8.厉行法治,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九年级道德上册知识点5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

5.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6.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7.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伟大传承发展。

8.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推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双创”)

9.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10.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世代传承。

1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1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4.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的人民。

15.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6.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7.伟大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8.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5.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26.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九年级道德上册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0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 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 九年级以道德为话题的5篇高分作文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㈤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第1课时 坚持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促发展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强国富民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表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 教育 、 文化 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4.改革开放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改革开放的地位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6.中国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第2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

一、改革进行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进入什么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为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5.我国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应对举措及意义是怎样的?

(1)问题: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7.怎样继续深化改革?

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二、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为什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一、感受创新

1.如何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有哪些意义?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 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 方法 ,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二、创新引擎

1.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创新?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现阶段,我国为什么需要创新?

(1)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2)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3)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第2课时 创新永无止境

一、创新强国

1.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现阶段,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3.民族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关系

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4.教育的重要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5.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二、万众创新

1.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2.怎样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3.企业为什么要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4.创新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5.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怎样对待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3)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4)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5)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6.创新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题型汇总与答题技巧

★ 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

★ 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时事政治

★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五个好方法

★ 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有哪些

★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

★ 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有哪些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

★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

㈥ 九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有哪些

九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一、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1、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坚持改革开放。

(2)走向共同富裕。

2、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创新改变生活。

(2)创新永无止境。

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1、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生活在民主国家。

(2)参与民主生活。

2、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夯筑法治基石。

(2)凝聚法治共识。

三、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1、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延续文化血脉。

(2)凝聚价值追求。

2、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1)正视发展挑战。

(2)共筑生命家园。

四、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1、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1)促进民族团结。

(2)维护祖国统一。

2、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

(1)我们的梦想。

(2)共圆中国梦。

㈦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动着进步,是人类进化的源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1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 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

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1.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4.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2

建设美丽中国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新的特点:①增速趋绶,②出生率低。③老静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6.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9.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

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3

中华一家亲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惜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柴

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4.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7.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商度自治的方

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8.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9.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

“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4

中国人中国梦

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

(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1)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8.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5

踏上强国之路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 教育 、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

最强音。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点

★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 九年级政治科技国情知识点归纳

★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整理

★ 政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 2020初中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整理

★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

★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梳理

㈧ 九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有哪些

九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如下:

1、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4、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5、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热点内容
公益诉讼与经济法律责任 发布:2024-12-25 04:14:26 浏览:571
日本法院数量 发布:2024-12-25 03:55:22 浏览:716
法院信息费 发布:2024-12-25 03:53:55 浏览:10
声明函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5 03:31:33 浏览:34
婚姻法关于再婚再生育子女的规定 发布:2024-12-25 03:10:00 浏览:957
漳平市律师 发布:2024-12-25 02:56:14 浏览:396
电大经济法概论第三次形成考核 发布:2024-12-25 02:04:52 浏览: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事业单位解聘 发布:2024-12-25 01:59:05 浏览:794
律师个人法律服务宣传 发布:2024-12-25 01:59:04 浏览:391
2018刑法分则 发布:2024-12-25 01:53:56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