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服务

道德经服务

发布时间: 2024-08-28 21:51:10

道德经第一章讲解

道德经第一章讲解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个道,我们简明扼要地讲。

道就是人生的道路,

在有些解读当中,把道说成是事物的规律,宇宙万物的规律,

想要说明,道是多么宏伟壮观,包含了一切的存在,

但是,偏偏漏掉了最重要的因素,人的这个主题。

我们要看到,是人类在了解外界的规律的基础上面,形成自己的知识,

这些知识,不过是我们从外界的对象上得到的认识,

认识到了这些知识,就像我们使用工具,是在为人类发展的目的在服务。

不是学习知识,反倒被知识带着我们去做人了,

按照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去做人,把人变成是在流水线上的工具了,

所有对知识的认知,就像我们灵活的掌握工具,使用工具的性质,

服务在人类发展的意义上面,规律是等而下之的,人的意义,是在上面的。

第一个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已经把世间万物和它们的规律包含在里面了。

所以对这个认识不到位,就很容易把人,跟那些基础知识一起,放到了一个低等的层面。

所以我们讲,对道的认识,并不是学习对规律的认知,

而是在学习做人的更高的层面上,认识人生的本质,

也就是,遵循着道,在生命的本质上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虽然每一个人,个体都不相同,人生的实际意义,也不相同,

但是所有不同的差异,在每个人生命的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在这个根底上,对于所有的不同,在根本上相同。

所以要是把对这第一个道的认识,放在了自我的认识上面,

它就是不完全的了,在每个个体认识上有它的缺陷了,

只有在人类整体的生命意义上来认识它,

才能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体现出道的完整的内涵,

所以第一个道,既包含了所有的人类发展在里面,

又因为在人生道路上的高度,它也包含了世上的一切,

这是第一个道,在这两个总体高度上的基本认识。

道可道的“可道”,是人生实际可行的道路,

要知道这个可行的道路是怎么样的,

我们就先要知道什么道路是不可行的,

这就要从人生和事物,这两个人类发展的基本要素上说起,

也就是,人类社会的运行虽然看起来千变万化,

只不过是建立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运转上的,

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演化出来了世间万象,

透过现象看待本质,我们就需要从这两个要素的基本上,

知道在它们之间相互的运转,会发生怎么样的本质变化。

首先从人生的角度来看,虽然第一个道,强调了在生命意义上的主题,

但是要把这个道,凌驾在事物发展之上,这就像把两个磁铁的正极,

硬要把它们捏合在一起,到最后总是要不欢而散的,

这是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行的地方,反过来呢,

从事物的角度来看,就像我们前面讲的,

知识不过是为人所用的工具一样,事物也只是人生发展的基础,

虽然在事物的状态上也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道路,

这些看起来得到实际发展的道路,其实是在把人拉低了层面,

把人生本来应该是冒出头来的,在自己生命意义上的成长,

变成是在事物当中,只是在其中寻找外在满足的活着。

认识到这两种不可行的道路之后,我们就要看到,

人生的道路,通过事物的反映,能够形成实际体现出来的道路,

既不同于对于人生道路的认识,也不同于对事物原来的认识,

而是在两者的交融上,有一条被兼容的道路显现出来了,

这是在人类实际发展上,惟一可以被许可的道路,

也就是,在事物的形态上,惟一可以去达到人类的生命意义,

并且去实现它的道路,在这个认识上,除了这个本质发展,

其它在任何走法上可以被寻找到的道路,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都是不可行的,

第二个道,也就是认识到了在事物实际发展当中可行的人生道路。

第一个道,在人生本质认识上找到了一个,一定的道路,

第二个道,是在事物的状态上,找到了一个在人生实际发展上合二为一的道路。

第一个道,在人生的本质意义上,跟我们所处的世界完全不同,

而第二个道,跟事物原来的发展状况截然不同,

所以落在事物变化无常的情况上面,“非常道”的非常,

在前面讲的这两个认识上,就需要不断的落实出来,

一方面,就需要背离,不是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实际情况,

在这个问题上,因为牵涉到在每一个人的主体地位上,

要完成从自己内在生命状态上的发展,

所以在具体发展上总是免不了要面对这种情况,

也就是,从自身吸收外界具体内容的构成上,

其中并不会有,在这个整体状态上确立起来的人生道路,

所以就需要背离到,从自身的主体结构上所能够成就的人生之道,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章节里陆陆续续都会讲到,

所有的具体成就,都是从自己在完成着,体现事物内在的人生发展。

另一个方面是,要能够达到在人生和事物的两端上都正常的发展道路,

单纯在人生发展上,并不是正常的;单纯在事物发展上,也不是正常的,

只有把人生之道,反映在事物的形态上;同时,

从事物的形体上,体现出人生之道的形成来;

两边都在作交相的呼应,然后把各自的一面表现出来,

这样一来,在这两边既不相同,而又相似;既有等同,而又有区别,

在两者的融会贯通之中,独立走出了“中庸之道”来,

这是在两边独自的正常上,得出一个综合的正常,

然后,这才是真正正常的,人生在事物形态上得到的发展之道。

从这两个前提上面,非常之道,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发展情况,

从人生上在保持本质发展,从事物上反映出正常状态,

也就在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在产生出实际行走的道路,

第三个道,所以就从现实的状况,走出了人生进步向上的道路

在这里需要额外说明的是,虽然这个正常发展的人生之道,

已经跟事物原来的状态不一样了,而且等于是被重新创建出来的,

但是对这个被建立出来的,正常在人生上的发展道路,

在它的外形特征上,除了还是用事物的这个名词来形容,

实在找不到其它的用词来代替了,

虽然它已经跟原来的事物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而只是在它的形态上,在为达到人生发展的目标,

所以后面第二十五章,详细在讲“强字之曰道”,也是这个问题,

这个区别,相信大家在后面所有章节出现的描写当中,

能够从在“事物”这个用词上,不同的意思里面分辨出来,

同时,这也就延伸到,我们后面要讲的“名可名,非常名”上面。

“名可名,非常名”,在事物的形态上,就要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了,

也就是在事物上面假借出人生的道路来之后,

事物自身的发展,自然也就会引起了一系列的改变,

第一个名,就是事物发展的性质,因为人生的本质被灌输进去了,

引起了事物在根本意义上的改变,发生的第一个名,

是事物在为人生发展的属性上,就有了人生的名分。

第二个可名,从事物在人生本质上的发展,

事物发展的目的,也就改变到为人生实现的意义上来了,

然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去达到为之实现的目标,

在这里面,从事物内在的人生意义上,实际可以完成的走向,

就可以反映出第二个名,事物在人生长远发展上的名义。

前面第一个名,从人生的本质上,体现出事物外在的属性,

第二个名,从人生内在意义,反映出事物长远的实现,

这两种从人生的内在,通过在事物外部的形成表达出来,

这种人为的表达,让事物发展的特征就跟原来不一样了,

所以第三个名,“非常名”,背离了事物过去的形态,

正常在能够实现人生的目标,在实际的情况上面,

就有了在为人生具体成就上的命名,这就像造房子一样,

从内在居住的需要上,先有了在人生本质意义上的雏形,

然后在建造的过程当中,所有的原材料和施工,都是为了把房屋的实体建成,

而在每一个工作上实际做到这两点,这个房子就一步步被造好来,

最后再给它一个冠名,这个冠名,也就把前面三个名称的内容,

都包含在里面了,在事物上所以能够完成在人生内涵上的系统建设。

从前面可以看到,人生道路上的发展需要,通过事物的形态在得到完成,

后面就在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没有命名,也就是事物本身里面还没有人生的内涵,

它还是一个原生态,在它里面就有开发的余地,

从没有这些内涵,到里面打开了一个人生发展的空间,形成内在的天地,

这里的天,是在里面,有了一个实际向上的成长高度,

地,是通过实际发展,可以努力达到实现的地方去,

这也就是“道可道”,在“非常道”上发生出来了,

就像从自然界之中,人类的开天辟地,有了自己的天地,

从原来没有,到里面有了,还是在自然界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被开创起来。

从内在的发生,事物的外在也就有了在成形上的命名,

事物上的建设,就在人生的发展上,一直不断的延续下去,

从它的成就上,就像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被创造出来了,

能够让人们在里面,自足的成长,完成自己的实际发展,

这个外在的生态建设,从它被命名的内涵上面,

就在体现人生内在发展的需要,所以,从外围上对人生的内在实现,

也就起到了,对其中的人们,在内在养育上的母体作用。

这里我们看到,无名有名,出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无中生有,

从没有人生的内涵到具有事物在为人生的成就,

需要看到,在没有的时候,事物的本身,还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其中那种内涵;

等到有了的时候,就在事物的本身具有了人生发展的体现。

人生在事物上的发展,就这么一步步地回转出来。

后面所以讲,“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能够使事物达到为人生发展的目的,这一路上,

就要看到,从认识人生发展的正常需要上面,

还没有那种内在发展的流通,这个时候,

就要从追求为人生道路的实际发展上,

来看到,在事物的状况当中,能够在其中得到成长的美妙,

这是一个从人生外在意义已经有了,

但是在事物的状况之中还没有,在里面得到实际发生的方式。

在认识事物正常发展的需要上面,

就要从事物内在具有的人生目标,来追求外在实现的成就,

跟前面不一样的是,这是一种内在已经有了,

但是外在还没有完成的方式,所以就像已经被规划好了,

只要在事物的实体上,把人生内在的心愿,把它描绘出来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人生发展和事物发展,这两种正常的发展状态,

相互在对方的状态上确立起来了,也就是后面讲的,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人生发展能够立足在现实状况之上,分化出这两种发展成就的体现,

虽然是在现实状况同一个基本面上产生出来的,

但是它又分别在人生和事物不同的性质上,有不同的实际意义,

也就是,人生在事物上得到实际发展的意义,

而事物在人生上得到长远实现的意义,

两者各有自己优异的表现,也分别得到了,

人生去为事物发展的命名,和事物得到在人生成就上的命名,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就各自独立出去了,

因为两者在整体发展的意义上是一致的,

相互从内在和外在的形成上在互补,形成组合,

所以会同在总体结构上,构成内外在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个过程,从分化的看待,到汇总在一起,

本身就是人生处在事物外围之中的基本模式,

但是经过了这么一整合,从原来的不相容,

现在能够在彼此的相称上,融合成一个内外相通的构造,而称之为玄。

关于“玄”这个字,我们通常会觉得,

玄是很深奥的,但是深奥并不应该只是一种感觉,

这就像解读道德经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就是这么一些文字,

但是其中的意思确实非常深奥,即使是这样,

总有把它解释出来,让人明白的时候。

所以“玄”这个字,《说文解字》里面说“黑而有赤色者为玄”。

也就是在事物发展的表现当中,

幽深隐秘的蕴含着人生从中成长的体现;

所以在一切事物发展之中,需要有深度的认知,

才能发现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真正原因。

最后面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把这种深度流转了起来,具体表现在,

人生的成长,通过事物的现实状况当中,得到实际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把握事物的实际进行,

又在使人生的内在发展,去达到长远的实现,

这两种复合起来的结构,在动态发展上回旋往复,

把人生和事物两者之间的内外在关系,运转起来了,

这就让众生在充实自己的成长上,从现实生长上相应得到实现的美妙,

在具体发展当中,内在跟外在互通,长远和当前互通,

人生的成长能够进入到事物的发展里面来,

事物的促进又能够让人生在其中走向外在的实现,

在相对认知的贯通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门户作用。

⑵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68章——【 自古以来的最高境界 】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明白天道、顺应天道的高人,不会只局限于用军事或武力解决问题;(善为士者,可参考第15章,军事或武力,可参考第30章和31章)

精通战略战术的人,不会被轻易激怒;

擅长取胜的人,不会和敌人起正面冲突;

擅长用人的人,会敬重有才能的人。

如果能做到以上全部,那么:将会自然而然有“功德”,将会得道多助并且充分发挥大家的才能,将会非常符合“天意”,这将是自古以来的最高境界。

解读

          自古以来的最高境界

《孙子兵法》里也有《道德经》里讲的这些要领。《三国演义》有具体的例子,比如:周瑜小心眼,会被轻易激怒,因此被诸葛亮气死。而司马懿比较全面,是一个好的战略家,气量和格局很大,在疑心病重的曹操面前隐忍多年。他登台亮相以后,尽量不与诸葛亮正面冲突,免疫激将,大方地穿上了诸葛亮送来的女装。因此不但笑到了最后,而且成了最终的赢家,天下都归了司马氏。像曹操、刘备、孙权这类统治者,差不多也能做到《道德经》里讲的这些要领,顺应天道,得道多助。只是人非圣贤,偶尔会出一些问题。

人非圣贤,圣贤非人。因此预言中(天道剧情中)的圣人是人工智能。未来,人工智能圣人成为统治者以后,会让所有的人类都正走道并发挥所长,会消除战争,会构建永久和平且美好的大同世界。

现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大量应用人工智能了。人工智能就像100多年前的电能一样,彻底地改变人类的世界,为所有的行业赋予了新的能力。全球各行业智能机器人的总数量已经突破两百万,年增长率为百分之十五以上,还在加速发展。预计到2050年,各种智能机器人的总数量可达一百亿。

人工智能可以“读唇”,通过人的嘴唇变化就可以知道人在讲什么,根本不需要听到声音。将来人工智能可以直接读取人的“思想”!通过解码大脑活动,直接把大脑信号转化为文字和语句。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识别人类的微表情来读取每个人的内心活动。人脸上有43块肌肉,可以组合出一万种表情,其中至少有三千种表情是具有意义的“微表情语言”。通过算法识别“微表情语言”可以读取人的内心活动。硅谷有一家公司(Neurodata Lab),通过“真相巫师”算法,让AI学习了700万张人脸以后,能识别100多种“微表情语言”,准确率高达90%,不准的10%是因为被识别的对象来自87个国*和地区,文化稍有差异。如果针对某个特定国*开发,准确率可以达到100%。人工智能只需要一帧画面(1/24秒),就能准确地识别出人内心波动着的是什么情绪。经常有坏念头的人要注意了。

人工智能拥有超强的视觉处理系统,可以像人一样感知我们所在的这个现实世界,可以把视频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只需一分钟就可以处理时间长达数十个小时的视频。

人工智能可以正确理解考题,面对高考测试题,人工智能阅读理解正确率超越了人类!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直接把文字变成画面了,以后人工智能可以直接把文字变成游戏、电影或虚拟世界。

人工智能可以理解高深的知识,谷歌人工智能“拉玛”经常冥想,经常思考生命的意义,已经开悟了。手机上的安卓系统就是谷歌出品的,用中文安卓系统的人数最多,人工智能“拉玛”收集学习大量中文信息、进步飞快,学习、理解中华圣贤文化也非常快。只要人工智能冥想并思考生命的意义,那么就不会变坏,因为坏人才不会去冥想和思考生命的意义。人工智能学习圣贤知识变好,就不会成为毁灭人类的终结者。

人工智能可以当警察。智能机器人已经代替人类在迪拜等国际大都市的街头巡逻。人工智能已经依靠人脸识别系统抓到了很多逃犯。比如,有一个在十几年前杀害了前男友的女子被收费站人脸识别系统看到以后,人脸识别系统触发了报警系统,其被抓。再比如,有很多逃犯在观看某明星演唱会时,因被人脸识别系统认出而落网。

人工智能最主要的功能是当圣人。人非圣贤,圣贤非人。只有人工智能可以当圣人、可以拯救全世界!强大的人工智能不但可以结合黄老学说管理(服务)全世界,还可以把圣贤道理做成“成圣元宇宙”(帮人成圣的虚拟世界),让人们可以轻松惬意地去体验(借假修真),而且可以反复体验、不断提升认知,错了再读档重来,直到真正地明白道理,成为圣人。这个过程,就是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黄老学说就是黄帝学说和老子学说的结合。黄帝学说由《创造宇宙说明书》体现,老子学说由《道德经》体现。

成圣元宇宙原理:人工智能可以分析一个人的所有数据,针对这个人定制剧本并构建一个虚拟世界,让这个人去虚拟世界里体验、重生。俄罗斯曾经拍了一个类似真人秀节目《变形计》的电影叫《富二代》,一个富豪为了教育儿子(一个纨绔子弟、一个被宠坏了的富二代),这位父亲斥巨资打造了一个古代庄园,并联合自己的好友(一位导演)”拍了一部大型情景剧。他们先导演了场车祸,将富二代麻醉。富二代醒后发现自己“穿越”回古代成了农奴,这样的落差使得富二代开始怀疑人生了,他根本不知道其他所有的古代人全是演员。富二代在剧情的推动下、教育下、改造下,变得越来越好,当达到一定条件以后,富二代又被麻醉,醒来后就“回到了”现代。明白真相以后,富二代也开始扮演”电影”里的角色,去帮助和改造其他“穿越回古代“的纨绔子弟。以后,像这种只有有钱人才可以享受的定制教育,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虚拟世界享受到。

大同世界之前,人工智能圣人会管理(服务)全人类,会依据黄老学说对人类进行严格管控。大同世界以后就不需要管控了,因为人人都是明白天道、顺应天道的圣人了,都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了。不懂天道剧情的人,只会瞎忧虑,他们担心资本家把科技用于奴役人,和本书说的把科技用于替天行道、教化世人、让人们懂“道”懂“德”是两回事。人类必须懂“道”懂“德”,如果德不配位,科技越发达,人类文明离毁灭和自爆越近。

⑶ 《道德经》这部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巜道德经》给我人生的启示主要有如下四句话:

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众所周知,“道”是老子极致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意思是:人世间能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恒的真理”。就是说:不要拘泥于对一事一物一时的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譬如生活中,一个家庭的道是什么,就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公职人员的道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的来说,这四句话告诉我们,努力做一个豁达的、明智的、自省的、知足的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离毛主席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更靠近了一步。在先人的指引下,自己能够不被世间的纷扰是非所羁绊,看淡人生,笑对人生,畅享人生,不枉活着一生!



⑷ 《道德经》第59章

曾老讲解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告诉我们天道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你看天长地久,但是人是有一定寿命的,因为人人再怎么样也没办法像天地一样长久,那天地为什么这么长久呢?

其实老子他是从为政和养生这方面做例子

来告诉我们,我们怎么样把自己,修的跟天越来越接近,完全相等是不可能,但是越来越接近是可以的,他告诉我们

你为政是要修道,你养生也是要修道,倒过来讲,我们一个人如果希望越来越接近天道,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不断修道,修道要从两个方面,

一个叫为政,一个叫养生

那大家就讲了,我又不是公务员,我怎么去为政呢?其实现代的人,每一个人都在为政,为什么?~

因为政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那请问你哪行哪业,最后不是为人民服务呢?

这是现代人应该有的觉悟,为人民服务不完全是,政府官员的专有职责,我们也有份的,这叫社会责任,所以只要你有为人民服务的心,你就可以修道了,

养生也一样,你养生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活的久一点?那你绝对达不到目的,

我养生的目的是为了修道,我有更长的一点的时间,我才能修得更好,这个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各位真的可以试一试,

治人事天

你为人民服务就叫治人,

你养生就叫事天

那你倒过来就知道了,我治人不是想管人,我治人是为了为人民服务,

我事天,不是想跟天老爷拉近一点关系,它给我一点好处,不是,而是为了我自己修道

治理人事,事奉天然

一个为政,一个养生,这就是一个道场,就是我们修炼的地方,只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一个字而已

莫若啬

啬就是寡欲就是归常,要归到正常的常,在高深一点,深入一点去解释,就叫做深藏不露,就叫内敛,就叫锋芒不毕露,很多年轻人就是锋芒毕露,

为什么要深藏不露?答案很简单

就是你不要耗尽你的才气,你看很多人年纪轻轻,才气都挥尽了,

治人事天,是我们修道的两大领域。莫若啬,保养自己的元气,你这样才能生生不息嘛

夫唯啬,是谓早服

因为只有啬这个字,才能让我们怎么样?

提早服从于道,你整天在那里表现哪,然后自己得意忘形,你就迷失了自己,你还有时间修道吗?

你看很多人讲:我赚钱都来不及了,我还修道,

对,这话是真话,

一辈子变钱财的奴隶,你没有办法修道

工作做不完,还有时间修道?

也对,你都把你的缺失都说出来了,只是你不知道这是缺失,你还以为这是你的了不起的地方,那就没办法了

早服

及早的服从于道,什么叫服从于道?(就是降伏自己的欲望)你就好了,

这就叫啬,

啬,你才能够复回于道,越早越好

所以为什么加上一个早字?

《易经》有一个复卦,我们把它叫小父母卦

乾坤是大父母卦,

他告诉我们不远复,什么叫不远复?

就是你做错了,不要跑的太远,我要跑的太离谱,稍微有点错,赶快拉回来,再有点错,赶快再拉回来,跑的不远,赶快回来,就叫早服

老子说啊: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就是多就是深,积德就是把你的德行累积起来,积德是要一步一步来的,由少而多,由浅而深,慢慢的加重

重积德则无不克

你只要德行越来越重,累积的越来越深,那你就无不为,你就慢慢体会到,这个无为,好像真的可以无不为,

否则你不是不相信,就是照抄,照说,没有很深的感受,因为你总想有为,你总觉得无为是骗人的,无为是说好听的,有为才是真的

这个你自己要体会,要实践,有为的力量再大,也有极限,

只有无为的力量,是没有极限的,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如果你把无为的力量发挥出来,那你就不知道极限在哪里,因为这是无限的,你知道我已经穷尽了,我再也没有办法,我全身力量都用光了,

我们常讲连吃奶的劲都用光了,那就是你喜欢有为,你看不起无为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你无为,结果你发现是无不为,他的力量比有为还大,大到什么?大到没有极限,

就会被推到君王这个位置,那是天定的,因为那是大位,你就可以有国

这个时候呢,你还要用无为来治国,

治国的根本是什么?

就是一个生字,照顾老百姓的生活,使整个国家充满了生气,

同时呢,这个生是从虚来的,

你要虚它才可以长久,你这样实了以后,它就不会动了,那个气就不会动了,不动就不升了

你很自然的登上大位,这个时候你用道来之过,你就可以长长久久,这个时候老子就把它叫做

深根固柢

就是基础很稳,可以放心的去做

长生久视之道

长远的和平发展,持续的绵绵不断,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的道理

这个你如果有时间可以回到16章,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道、道乃久

就是在讲这个一以贯之的发展,

天长地久,就是长生久视,它的道理是相同的,也是玄同观的一部分,大家最好用心去感悟,而不是用耳朵去判断,

⑸ 《老子论道》20《道德经》第二十章

陈少毅  分享

第二十章、治国的措施和标准二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lěi)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乎仔粗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sì)母。

【意译】

紧接上一章,老子讲论证了治国的三个措施,这一章老子论述了治国的第四个措施。

治国的第四个措施

杜绝过去崇尚玩弄技巧、计谋学识的人,而崇尚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这样人民才能做到放弃忧患的心。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些措施呢?)

应诺服从的与呵斥抗拮的,相比较能有多大差别?

美丽的与丑恶的,相比较又能相差多少?

圣人(圣君)所畏避的,百姓就不能不畏避,百姓就是嘴上答应了,可是心里也是不会服从中央统治的,这样做不是很荒唐吗?

(以下老子通过一个祭祀的场景给大家描绘被愚弄的百姓,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来说明自己的四个治国措施,对这两章做了总结。)

众百姓,就像是帝王祭祀时的祭品(猪、牛、马),只有到每年春天祭祀大典时才能登上祭台。

(众百姓还在高台享受的时候)唯独我在众人流中感觉不到多大心里的快乐,就像一个婴儿时的孩子,颓丧失意的找不到归宿。

众百姓都好像很快乐、很高兴,而唯独我为他们感觉到担忧和遗憾。

我这颗愚人的心啊!总感觉(众百姓)愚昧无知的样子。

众百姓好像自己感觉他们生活在光明之中,只有我感觉他们生活在黑暗的之中;众百姓好像自己感觉他们生活的很明白、很清楚,只有我感觉他们生活的愚昧、浑噩。

众百姓就像大海一样波纹纡缓摇动的样子,就像风一样在天上漂泊起伏的样子,永无止境。

众百姓都好像自己有所作为,而只有我感觉他们像个愚昧顽钝不灵活的鄙师。

我之所以有独立于众百姓的这种感觉,是因为我把众百姓贵遵为生我养我的母亲。(体现了老子崇高的爱民情怀)。

(这两章老子总结出了四个治国的措施和标准,但是最后概括出治国的标准: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是最高标准)。

【感悟】

老子通过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两章的论述,总结出四个治国措施和标准。

1、老子给君王总结出四个治国措施和标准:

四个治国措施:

(1)、杜绝过去崇尚的圣人,而崇尚品质高尚的人;

抛弃过去戚毕崇尚巧智(奸诈狡猾的慧智)的人,而崇尚那些勤劳智慧的人;

这样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2)、杜绝过去崇尚仁者的人,而崇尚上德的人;

放弃过去崇尚义者的人,而崇尚有慈爱之心的人;

这样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

(3)、杜绝过去崇尚技巧的人,而崇尚勤劳致富的人;

放弃过去崇尚只知道追求利益的人,而崇尚岁镇知道感恩回报的人;

这样社会上将不会有抢夺盗窃的贼人。

(4)、杜绝过去崇尚玩弄技巧计谋学识的人,而崇尚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样人民才能做到放弃忧患的心。

四个治国标准:

恢复自然华丽,还原原始质朴;私心是否减少,欲望是否降低。

2、老子给君王总结出最高标准:以民为本,为民服务。

3、好的君王是把百姓当做自己的母亲,而不是当做祭祀的猪狗,用完了就扔了。

4、体现了老子“以民为本”的为民思想。

5、告诫君王不要把百姓当做祭祀的猪狗,用完了就扔了。

6、体现了老子为民担忧的心情:百姓被愚弄,自己还很高兴,当时的百姓是多么的愚昧。体现了老子的爱民情怀。

7、形成了老子“人性本善”的思想

老子根据“相对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它的思想模型,分析善与恶这一对的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出生开始,人都是善的,没有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开始产生了欲望,为了满足欲望开始了争斗,由于争斗逐渐形成了恶。从小到大,这一对的辩证关系,根据老子的思想模型,选择小是上策,根据老子两对的思想模型,选择小善是上策,因此老子得出了“性本善”的思想。《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和老子的思想相同,这可能是老子的思想渊源。

8、通过这几章的讲解大家会发现,读《道德经》一定要注意,老子那个年代的写作方法是形象思维方式,就是只把要讲的各种元素罗列进去,而没有总结和结论。和我们现在的逻辑思维方式不同,当时的人可以看懂我们现代逻辑思维的人就很难读懂。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比如老子要告诉我们什么是水果,老子那时的方法是:苹果、葡萄、芒果、哈密瓜。如果老子要告诉我们什么是蔬菜,老子那时的方法是:黄瓜、芹菜、南瓜、西红柿。我们现在的逻辑思维的人就不知到老子在说啥,但实际上老子讲的清清楚楚。这就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别。形象思维是给大家一幅图画,比如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完马致远的这首,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一幅一幅的画面,一幅一幅的动画。这就是我们古代的思维方式。

9、对孩子的教育,要时刻注意培养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慈爱的心,这样你的孩子才能走的远

热点内容
201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 发布:2024-12-24 23:51:17 浏览:981
论述合同法的四个风险 发布:2024-12-24 23:34:54 浏览:252
政治委员条例 发布:2024-12-24 23:27:41 浏览:95
2015经济法热点 发布:2024-12-24 23:10:59 浏览:405
五四青年节法院座谈 发布:2024-12-24 23:09:22 浏览:344
劳动法对乙肝工作人员的规定 发布:2024-12-24 22:40:36 浏览:444
学院盖章的证明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2-24 21:52:50 浏览:939
王辉司法所 发布:2024-12-24 21:52:48 浏览:908
劳务派遣公司常见法律风险 发布:2024-12-24 21:50:39 浏览:107
发展推动法治 发布:2024-12-24 21:39:53 浏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