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基础

道德的基础

发布时间: 2020-12-17 21:42:55

道德的基础由什么组成的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内发展的基容石。

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

诚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各种内讧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并有助于构筑良好的人际环境,消除矛盾激化的潜在因素,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进而激发社会的活力。

现实中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

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没有诚信就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没有诚信社会秩序就会混乱。

所以说,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秉承诚信的道德底线。

一方面我们要忠诚老实、讲信誉,也就是说要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在与人交往时,要不说谎,不做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要以诚待人。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工作学习上不弄虚作假,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❷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选C

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的核心。
道德意志是道德品质的重要保证。
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的前提和基础。
道德情感是道德品质的必要环节。

❸ 法律从何而来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还是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1、法律的由来

道德从最初的习惯演化而来,再从道德中逐渐演化成为独立的法律。随着国家的出现,法律也随之强化。

2、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最早来源

道德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根源于风俗和习惯,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中,氏族成员之间主要靠风俗习惯调整的,从食物分配到婚姻缔结,都体现了风俗习惯的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会关系愈变得复杂,单纯的靠风俗和习惯已不可能完全调整,因此道德便产生了,所以道德的产生并不是抽象的来源于人们的内心,更不是来源于宗教神学,而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


(3)道德的基础扩展阅读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2、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❹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的基础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
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客观证明有信用。相反无诚信者是伪君子。有关诚信,在古今中外都有谈及,包括伦理学、宗教、专业操守、人事管理及政治学《君王论》。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言而有信。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待人以诚,纳人以信,方为真正的诚信。

❺ 什么是道德的直接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袭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1、科学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2、正确的道德导向是道德建设的核心;
3、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土壤;
4、合理的道德奖惩是道德建设的手段

❻ 我国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是 ( )

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是:爱岗敬业。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素质修养。其中爱岗敬业是核心和基础。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尊职敬业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一种崇高精神,是做到求真务实、优质服务、勤奋奉献的前提和基础。从业人员,首先要安心工作、热爱工作、献身所从的行业,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和追求落到工作实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的贡献。

从业人员有了尊职敬业的精神,就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进取,忘我工作,把好工作质量关。对工作认真负责和核实,把工作中所得出的成果,作为自己的天职和莫大的荣幸;同时认真进行分析工作的不足和积累经验。

(6)道德的基础扩展阅读: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由于各种职业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始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❼ 亚瑟·叔本华《论道德的基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叔本华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可以分成三种:希望自己快乐,希望他人痛苦,希望别人快乐。他将这三种动机分别概括为利己、恶毒、同情,其中利己和恶毒是非道德的推动力,只有基于同情是真正的道德行为。
关于道德的基础问题,叔本华反对把人的幸福或快乐满足作为道德的基础的传统观点,认为幸福或快乐与道德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相反,道德行为本身意味着对个人幸福的否定,意味着行为者本身必然要忍受更大的痛苦,或者干脆说,道德是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和牺牲。因为道德行为只能是一种为他的给予,它建立在牺牲自我利益的基础上,这恰恰与生命意志的本性是背道而驰的。
在叔本华看来,人的本性不能产生出道德,道德只能是“人为的产物”。与其说是道德的基础在于人性,毋宁说在于人类共同本性的要求。这种要求改变了人类行为动机的结构,使单纯的利己主义动机变成了一种多因素的复合动机。叔本华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不外乎三种,即,(1)利己主义(egoism),(2)恶意(malice),(3)同情(compassion)。从利己主义只能是自私利己的行为,这属于普通人的生活境界,是人性正常的表现,它是人类行为最基本最普遍的动因;从恶意的动机出发,必然是只关注他人的灾祸,它不仅是自私自利的行为,而且是一种意志侵略和掠夺,这有违正常的人性,属于动物式的生活境界,它是纯粹的意志冲动;这两种行为都无道德价值可言,只有从第三种动机出发的行为才有道德意义。同情是自我对他人的奉献,是以压抑自我生命意志为代价换取他人生命意志的发展。因此,它是强制性的、痛苦的、相对的。在叔本华看来,从同情出发的行为有两种道德价值意义:一种是履行公正,一种是履行仁爱,由此形成了公正与仁爱两种基本德性。

❽ 列宁指出,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列宁明确提出,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
共产主版义道德作为一种权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一方面,只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的伟大实践,才为其开辟形成和发展的广阔源泉,促使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每个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的实践活动,才会现实地成为个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❾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吗

法律不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才是法律的基础。
法律的基础就是道德,没有道德,法律一天都不能存在,就算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法律也不会起作用。
譬如民法,民法讲契约,契约的根本是诚信,而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法律上的诚信首先建立在道德的诚信上,如果一个人在道德上没有诚信可言,合同就是一纸空文,契约就没有效力。所以法国保守主义迈斯特说过,真正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在纸上的,而是用道德写在人们心中的。就像签合同只是一个法律形式而已,生意最后做得成做不成,最根本的还是签约者心中的诚信。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根本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所以我们说诚信是民法的基础,而诚信不是法律,是我们心中的道德。
有了这个诚信的道德作基础,法律才有效力,契约才能履行。如果没有道德,民法制定得再多再细,也不会有作用。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以前在南洋做生意的华人,从来不签合同,带过口信货就发过来了,或者款就寄过去了,非常有信用
。如果一个人要求签合同,这个人就会被生意圈内的人看作异类,因为他的这一做法就是在质疑其他人的道德,是对其他人道德人品的不尊重,最后会从生意圈子中淘汰出去。这说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事,那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还存在。
综上所述,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如果我们要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民法制度,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民法制度的基础就是中国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道德。

❿ 道德的基础是什么

道德,道既是客观规律,道理;
德就是结果,德者得也。
道德,道讲的规专律,讲的是本质,属德讲的是结果,讲的是现象,是遵循客观规律所必然发生的结果,是违背客观规律所必然带来的恶果。

道德的基础就是因果,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根本之道,是宇宙间唯一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一切事物包括人事都包含和遵从的根本规律。道家的根基是《太上感应篇》。《道德经》是高深的理论经典,是智慧的高度结晶。道德基础要从《太上感应篇》做起,从《弟子规》(弟子规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做起,从信因果做起。

热点内容
劳动法规定补交社保吗 发布:2025-01-11 03:51:07 浏览:466
华东政法大学法硕非法学 发布:2025-01-11 03:49:02 浏览:934
道德教育画 发布:2025-01-11 03:47:29 浏览:413
高新开发区法院 发布:2025-01-11 03:30:11 浏览:485
保定法学王浩 发布:2025-01-11 03:05:09 浏览:773
济南市法院书记员的工资大约是多少 发布:2025-01-11 02:33:36 浏览:194
劳动法保安上班时间 发布:2025-01-11 02:23:00 浏览:930
2015年政策法规总结 发布:2025-01-11 02:22:47 浏览:580
深圳市节约粮食的相关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1 02:19:13 浏览:640
2013国家司法考试成绩查询 发布:2025-01-11 02:11:47 浏览: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