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浅谈道德观

浅谈道德观

发布时间: 2024-09-05 14:12:09

⑴ 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儒家道德思想发源于先秦时期,又经历代大儒阐释,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从启迪人们自觉立身做人、修身养心,到引导为人父母者积善兴家、教子成材;从劝说为政者“修己治人”、“化民成俗”,到对广大民众“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对全社会进行积极的道德价值导向,到向人们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具体行为规范,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文明智慧,塑造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取向,给传统中国人提供了稳定的价值支撑和理想认同,是我们的精神宝贵财富。

一、儒家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德的根本宗旨在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便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身做人。儒家道德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人与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上都有一套独特的伦理规范,体现岀儒家贵和、尚德的人文理想。

1·关于人与自我的道德内容

在处理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儒家提倡要正确看待自我,通过修身养性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在生命、道德与人格的关系上,儒家德育思想显然更重视人的道德价值。

儒家人性观中,不管是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还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都强调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至善的“圣人”境界。因此个体存心养性的修身思想便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基础。

作为儒家经典的精髓《大学》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便是最好的说明。

在修身的方法上,儒家首先强调正心诚意。

认为一个人,有了自我修养的诚意与要求,才具备人生修养的基础。其次,“好学”,“好学近乎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学”是非常重要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很好的修身养性。最后,“践行”,一个人要真正成为一个有良好品格和道德的人,要做到知行合一。

虽然说儒家这种主体的道德修养,最终是为了使个人服从社会的需要,但儒家这种注重人的自我观照,自我修养、自我实践的道德原则,没准会成为治疗现代人精神与道德迷失的一剂良药。

2·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内容

在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上,“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是家族社会所孕育出来,并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派别。该派思想家们一开始就跳出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对立思考,而把群体的和谐作为他们理论的目标和出发点。他们认为,社会安定有序就是道德价值所在。”“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的道德原则都是为了营造社会的安定和谐。例如,儒家强调“礼”,要求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要符合礼。以使各个社会成员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安其分,各奉其事,各得其所,毫不错乱,这样社会自然就会秩序井然、和谐稳定。而“仁”作为儒家思想中的最高道德范畴,主要体现为侍长以“孝”、侍君以“忠”。孝悌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忠”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孝悌”的延伸。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还要求人们要以对自己亲人的爱推及对他人的爱,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形成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

不难看出,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儒家是轻自己而重他人,轻个人而重群体, *** 而重和谐的,表现出很明显的利他性、群体性和和谐型,这种对群体与和谐的强调甚至要求牺牲个人利益,这也是儒家道德思想近代以来屡遭诟病的原因。一些西方自由主义者视其为中国民主建设的最大障碍。

3·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内容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和谐”仍旧是儒家强调的核心思想。儒家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大自然息息相通,和谐一致。因此,人必须学会尊重自然,爱惜自然。把人类放在大自然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在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上,儒家提出“正德、利用、厚生”的原则。“正德”首先是指天地“生生之大德”,即是天地生养万物之道。这种天地的大德与人的善良的“仁”性是相通的,而人的“仁”性表现于外,就是“亲亲”、“仁民”、“爱物”。孔教伦理思想的核心即是“仁爱”,以这种仁爱之心去对待万物,就能涵润万物,促进万物的生长。使万物各得其所,各得其生,使人民各得其养,这便是儒家“正德”的真实表现。“利用”是在“正德”的基础上的“利用”,即从仁爱之心出发,对万物“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符合道德原则的“利用”,这样既有利于人类的存续,也有利于自然万物的生命。

儒家这种从爱人到爱物,天不违人,人不违天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主张,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珍惜上升到人们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对于现代社会中,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社会面临的道德危机

社会舆论普遍认为今天的中国面临的最大和最根本的危机是道德危机,遑论这种看法够不够科学,但至少也道出了当代知识分子对当前中国道德现状的担忧。因为我们确实无法忽视这样一个最直观的事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真贪官、假文凭、假冒伪劣商品出产地。每次官民冲突、每座楼房垮塌、每个环境灾难背后无不暴露出巨大的道德亏空。而且,整个社会道德赤字与坏账还在加速积累。最近,各种 *** 的密集爆发,说明中国已经到了要为这种道德亏空付出代价的时期,如果继续忽视道德问题,整个社会都要为此付出更为巨大的代价。

其实,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在正在为道德与信仰的沦丧埋单。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世界性的环境与能源问题、跨境毒品交易、国际恐怖主义、区域性武装冲突等,都在观照人类的贪婪与自私,折射人类的文化与信仰危机。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但如今其缺陷越来越不容忽视。

尤其是在中国,权利观念还没有深人到人们的潜意识中,但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人们又急于脱离传统文化的束缚,尽管短期之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短短三十年间,中国的道德危机问题就已经积累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

社会道德体系的崩溃、文化的庸俗化、信仰空虚问题等等,无不促使我们对现代与传统道德文化的关系进行反思。通过讨论西方现代性的框架,一些学者指出:自由、民主、科学等现代观念,虽说是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涵,但也只是现代文明的外壳,是美好生活的外在条件,并非美好生活本身。而要使现代文明成为一个伟大的、普世的、有价值诉求的文明体系,决定美好生活的本质性的东西就需要这些外壳所包裹着的内容,即古代的德行。

三、儒家道德思想对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启发

面对现代性程序中的道德问题,不仅是中国人,一些西方学者也开始重新重视,并积极思考儒家文化的价值。我们已不能再简单的认为现代性的就是西方的,虽然说儒家道德思想中有些因素障碍了中国的现代化程序,但是,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成分是值得我们吸收进现代道德建设之中的,也可以为解决现代性的道德难题提供一些思路。

首先,儒家德育思想中有丰富的修身养性内容,如果引入到现代德育思想中,将对在现代性背景下,人的孤独和无意义感的泛滥起到改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用价值与生命价值的位置发生了结构性的逆转,人的价值立足点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快乐,躲避痛苦的“自然天性”。没有了固定、永恒、神圣的东西,剩下的只有眼前、当下、瞬间。人的生命表现出炫丽而孤独,匆忙而无意义的状态。儒家德育思想提倡的对超越型人格的追求和修身养性的方法和内容。正好可以促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之余审视自我,修养性情,寻求人生真正意义与价值。

其次,儒家伦理思想具有重他人、重群体的特性。若能发挥得当,将可能为纠正极端个人主义的偏颇,成就更为合理的人际关系和人与环境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个人主义”是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石,也是现代性的重要内容。正如西方后现代主义者在对现代性的反省中所指出的:几乎所有现代性的解释者都强调个人主义的中心地位,因为“现代性不是把社会或共同体看成首要的东西,‘个人’只是社会的产品,仅仅拥有有限的自主性;而是把社会理解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自愿地结合到一起的独立的个人的聚合体。

当然,现代性也不得不承认个人的一些关系,尤其是与其父母的关系的重要性。但她只把这些关系当作例外看待。作为一种理想,人们一直强调的是个人独立于他人的重要性。”应当说,个人主义的兴起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但是,个人主义的极端化,却给现代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人们对自我利益的追求,而不再顾忌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不仅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紧张,而且也导致了人与环境关系的紧张。而儒家以“仁”为中心,推己及人的道德体系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若能贯彻到现代德育思想中去,则对于弥补个人主义的缺陷即使不是全面的,也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把“仁”、“义”、“礼”、“智”、“信”等儒家基本道德规范引入到当前的德育思想中去。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被我们当做绊脚石丢掉。人们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越来越迷失,越来越重利益而轻价值,重利润而轻诚信。“毒奶粉”、“假疫苗”、“楼歪歪”,暴力拆迁等,无不折射出人们价值理想的失落和诚信的缺失。

面对这种状况,积极借鉴儒家优秀的德育成果,培养人们的“仁爱、礼仪、诚信”等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显得尤其必要。

四、结论

儒家道德思想对于当前道德建设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贯彻。

在未遭遇现实的情况之下,理论总是完美的。但一些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再加上现实条件的消极作用,我们很难短期内把人们的功利思想、实用思想等撇清,然后再把“仁”、“义”、“礼”、“智”、“信”等一股脑植入到人的思维中。

所以,我们所能做到的一是教育、宣传,二是通过体制的完善进行规整。两者都很重要,都值得有良知、已经醒悟的人们去践行。

⑵ 浅谈道德修养重在实践

人生境界是一个人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它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生命和社会人生的体验、认识、调整和控制,从而达到的总体的精神状态和修养程度。人生境界是思想道德修养的落脚点。

道德境界犹如阶梯,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我国传统文化中就特别强调思想道德修养所要追求的理想人格。《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其修养的具体要目和实践操作程序为:“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简而言之,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1942年出版的《新原人》中,曾把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观点,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自在或自发阶段、自觉和自由阶段。自在、自觉和自由就是人生发展的三种境界。

其实,人生境界不管怎么来划分,它只表明了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动态过程。它表明了自己的道德价值追求与自身道德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只要提升自己人格的动机不消失,这种差距便不会消失。因为我们总会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价值追求,道德应是就会在我们的道德实是之间产生新的差距,我们的道德境界就会在这种动态平衡的实现与打破之间得到不断的提升,直到永远!

别林斯基说:“人民是土壤,它包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道德境界是在实践中渐渐提升的,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地投入其中,热情参与,在实践中明志,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学习思考与做人。当代大学生只有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会根深本固,枝繁叶茂,花香果累,才会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

⑶ 浅谈如何在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一、引导学生自觉培养道德观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政治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主动要求实践的内驱力。
二、引导学生实践道德理论
在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是升华道德理论的至关重要环节,因而引导学生升华要有实效性。
1、政治课的实践过程要遵循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状况,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行为实践的要求不过高、过多,也不过低、过少。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出发,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自己以往的道德观是否应该继续发展。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道德知识、观点,正确处理、解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就能较好地掌握实践的尺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政治课的实践过程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品德现状,在备课时要把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与教材有机结合,上课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如讲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我吸取以往自己作为学生时对唱口号式的教学方式的反感情绪,在针对当代学生更有主见和怀疑精神的现象,我主动改变以往政治课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虚而不实、“肉麻”的单纯歌颂式教学,采用实例教学法,联系当前祖国的实际,和大量引用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新颖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从而自己总结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继理论讲解以后再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具体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帮助失学儿童,如关注希望工程的建设,捐款植树保护母亲河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操,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化虚为实,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这比单纯的灌输一些爱国理论应付考试来得更有意义,更真实。
三、引导学生从多渠道践行道德理论
在当代政治教学中,尤其在实践途径上,要一改以往学科“闭关自守”的状态,为学生编造一个广阔的导行空间,要主动地与其他学科,班队活动、家庭教育、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形成实践途径的广泛化,凝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作为支撑点,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培养过程中找到实实在在的立脚点,不再孤立,使道德观念的培养更具实效。
1、实践要与集体活动相结合。
学生的生活空间、活动圈子多集中在学校、班级当中,因此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结合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团活动,把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组织班级之间的集体活动等去促进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道德水平,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实践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一日之功,一事能成,除了在课内学习,校内培养,还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有计划、系统地潜移默化地感化、培养、升华。如发现有的学生存在诚信问题,但家长中普遍存在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里什么事也言听计从,使学生的性格发展走向极端, 于是在政治教学内容中讲述诚信的重要性后,联系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与学生谈心,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明确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让家长督促和协助教师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形成的一些不良的道德品质,鼓励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家长在家庭里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家庭环境和家庭锻炼,促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向更高方向发展。
3、实践要与社会相结合。
政治课的教学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实践,让学生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接触各种人和事,从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这也是实践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
四、实践方式要多样化
1、知行合一,理论指导行动
“晓之以理,动之以‘行’”,充分明理是实践的坚实基础。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从而利于指导实践。教师为学生的行为实践指明了方向,再结合教学要求具体实践,真正把指导行为实践落到实处。
2、化大为小,在生活中实践
以往政治课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生活脱离,然而,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耳濡目染了一些社会现象。政治课堂教学一味主张“正确答案”,使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感到无法适从。因而,在实践教学中尤其不要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种种矛盾,让实践内容接近实际,贴近生活,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应该直面生活,正确引导学生。
3、对实践给予及时评价,评价带动行动
运用评价进行指导实践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对错误行为的辨别能力。运用评价及时指导行为、校正行为,强化道德行为的形成。同时,要运用肯定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行为中的闪光点,化为自觉行动。

⑷ 谈一谈大学生在恋爱中的道德底线和原则。包含两到三个方面。每个方面200字左右。求大神帮忙,,,

1
浅谈青年大学生恋爱中的道德观

摘要: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思想越来越开放,大学生恋爱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各
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恋爱的道德观包括他们爱情的道德认识、爱情的道德情感、爱情的道
德意志和爱情的道德行为等。
(大学生爱情的道德认识是指他们对爱情的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
理这种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并以此进行道德评价。大学生的爱情的道德情感是指他们的道德需要
在爱情生活中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大学生的爱情的道德意志是指他们确立恋爱目标克服困难实现这
一目标的心理过程。大学生的爱情的道德行为是指他们所遵循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的在爱
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及分析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

恋爱

道德观

一、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
,
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
20
岁左右
,
已经是合
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
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
,
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
,
条规上明确规定
,
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
.
因此
,
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
.

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
,
使恋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
,
因情所困
,
放弃学业
,
悔恨终
生,为了爱情大打出手
,
出现校园喋血事件
.
社会现象的影响
,
随着经济全球化
,
西方文化思想的传入
,
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
,
也接受了“性解放”

“性自由”
.
在这样的思想下
,
出现了恋爱不是为了
婚姻
,
恋爱不是真情的表现,把恋爱当成大学期间排解忧愁的方法,把恋爱当成一种时尚
,
展示自己
魅力的一种方式
.
如今
,
大学生在校恋爱不仅有着环境的宽松和自由
,
更有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必然性。
但是恋爱不仅涉及爱情
,
而且是行为道德活动
.

浙江大学学生对“一个人同时对几个异性产生好感,
并与其谈恋爱
,
您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吗
?

的调查
,
回答
“脚踏两只船
,
不应该的”
10
年前有
47%

100%
;不过
,l0
年后对于这种“多角恋爱”的近乎离经叛道的认同竟然高达
49.8%
。对于贞操问题
,
如今有
27%
的学生不再视之为妇女之性命及传统道德对人性的压抑。旧习俗历来有偏见
,
认为它只
对妇女而言
.
其实
,
作为坚定
,
有节操的自律性德行
,
它是人内心的一种品质
,
能够自觉抑制人们的情感
欲望
,
严格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
.
热恋中的男子应当正确认识其意义
:
最直接意义在于帮助人们了解
并把握自己在恋爱过程中的行为的价值

.


,
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带来的消极影响

1.
破坏了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
.
著名作家雨果说
,
人生有两次出生
,
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
那一天;
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
.
可见
,
爱情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情
,
两情相悦
,
心心相印
,
同甘
共苦
,
相濡以沫
,
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主义的私念都是对这种美好感情的亵渎
,

破坏了恋爱者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
.
恋爱观其实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
折射
,
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

2.
经济压力沉重
,
违法违纪现象增多。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还是纯消费者
,
学杂费
,
日常花销主要
靠父母
,
家庭供给,但虚荣的“攀比”心理让很多大学生恋爱者花钱如流水
,
逢年过节礼物不能少还
要上档次
,
平常聚会吃饭不能寒碜要翻花样
,
自己的女
(

)
朋友绝对不能比别人寒酸要时尚
,
而这些都
需要“钱”来支撑。恋爱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让“攀比者”不堪重负
,
有的甚至铤而走险
,
进行偷窃
和诈骗
.


3.
引发心理问题。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
17

22
岁左右
,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历逆境与磨难比较少
,
心理虽然正快速趋于成熟
,
但又尚未完全成熟
,
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
.
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
,
自尊心

2
和自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
,
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4.
恋爱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淡薄
.
大学生对
"

"
的轻视和错误认识
,
损害了爱情的尊严和圣洁
,
污染了校园文化环境
,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一个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
而大学生恋爱
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及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
成长,顺利成才。

三、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


.
)改变恋爱不良认知

1.
误把好感当爱情;

2.
慰藉解闷谈恋爱;

3.
恋爱婚姻两回事;

4.
惟爱情至高无上;

5.
别人有我也有;

6.
外表对得起观众。

二.
)合理选择恋爱时机

恋爱需要成熟时机,成长中的大学生应慎重选择恋爱时机。

第一,等到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时。

第二,待到人生观相对稳定时。

第三,待到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时。

第四,待到经济相对独立时。

三.
)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所谓恋爱观是人们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恋爱观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恋爱观的准备阶段,一般从中学时代开始。

第二阶段:恋爱观的充实发展阶段,一般从大学时代开始。青年学生由于对生活、对感情体

验的
深化,心境开始从浮动的激情向稳定的理性发展,爱情逐渐由朦胧走向真实,表现为择偶标准系统
化,进入了恋爱对象的理想选择期,在头脑勾画出理想化的异性形象,在心目中形成择偶标准。第
三阶段是恋爱观的完善成熟阶段,此阶段恋爱观基本形成,开始在恋爱观指导下,由对恋爱问题的
内心探索到恋爱实践。当在恋爱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差距,就会重新审视原有的恋爱
观,同时,根据社会现实的问题和要求加以调节修正,不断完善,形成稳定的恋爱观。

大学生正处在恋爱观的充实发展阶段,
要理解爱情的含义,
认识爱情的本质,
了解爱情的基础,
摆正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要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道德等关系。

(一)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要争取从学业、事业的成功中获得爱情。大学生要把学业放在首位,恋
爱服从学业。只有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才能使爱情的力量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而学习
的成功又会使爱情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恋爱与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男女青年不应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如果出双入对,
脱离集体,
就会限制交往的范围,
妨碍自身的发展进步,
不利于优化个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三)恋爱与道德的关系。爱的情感是与道德责任结合在一起,只有以高尚道德作为基础,才能
获得真正的爱情。

四)要使爱情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珍惜恋爱过程中爱情的道德价值,遵循恋爱的道德要求。这体
现在:恋爱的前提是双方平等、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尊重对方的人格,不一相情愿,强加
于人。

选择恋爱对象时不仅应注重对方的外貌体态更应注意道德品质,注重心灵的纯洁和善良、思想
的进步和情感的忠贞,不要以貌取人,以钱取人,以权力地位取人。

⑸ 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观》论述!要求800-1200字请大家帮忙!

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观》论述!要求800-1200字请大家帮忙!

在当今社会,道德观念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人生组成部分。无论你是处在哪个社会角色,道德观念都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基本准则。我们做这个实践调查就是想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程度。并且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当代大学生虽然已经可以说是一名成年人了,但是他们的道德观念,人生阅历,实践经验都不算太成熟,更需要大家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养成完善的人格。
在这次的实践调查中,我们采取了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范围为杉达校园内(问卷见附)。问卷共设计10题。本次活动我们共发放了1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97份。其中,对于第一个问题,有46%的人选择的是说不清;同学都认为道德观念只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没有一定的标准,也不应该用很精细的观念去框定。对于第二个问题,有41%的人选择了积极参加,42%的人选择了不牴触,不自愿;通过问题2,3,4,5可见大家的奉献意识还不是太强烈。没有主观的愿望,仅仅只是随大流。而对于第六个问题,智慧和品德的支援率不相上下,分别占42%和40%。这说明品德高尚还没有成为理所当然的重中之重。而第七个问题,B选项的人占了57%。而C选项的人仅仅只有12%。虽然有孝心是很重要的,但是选择报效祖国的人实在也有点少。同样的,第八个问题,选择利于自我发展的人占了67%,同学们的思想还是很现实的。而第九个问题,大多同学都没有选择。因为他们不理解什么是党政工作。而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又回到了主题,在道德和诚实之间,同学们很难抉择。认为诚实和道德是同等的。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人注重礼仪是有目共睹,从长尊幼卑到举手投足都有一定的规矩。在这样悠长的历史下中国人也该是十分注重道德品行的。但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模糊让人担忧。
我们总结以后发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不完善。在当今社会,学校已经成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到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人,这十几年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可以说学校的教育已经成为人的启蒙教育。如果从小学校就把教育的重点就放在道德品行的规范上,那么一个人从小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自然会有良好的道德标准。而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里的思想道德课已经成为虚设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应试的压力下喘不过气。而学校也在指标的重压下减少了道德教育加强题海战术。学生从小在竞争意识强烈的氛围只能成长,自然比较现实和功利一些。
二是家长教育的过于溺爱。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形成了4-2-1的家庭结构。老人和家长都把他们捧在手心不舍得让他们做一点点的小事情。这使得大学生没有一点社会实践能力,并且盲目自大。认为别人都该让着他,没有一点谦虚的态度,更不要说其他的道德观念。而家长为了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吃亏更从小教育他们不要谦让,要去争取。这些家长不知道有时候吃亏也是一种福气。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他的人生态度会积极并且健康,会懂得追求争取理想是对的,但不能抢夺他人的物品和成果。懂得要有正义感该帮助他人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懂得不要好高务远,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虚心求教才能更好的发展。这样的良好生活态度也能是道德品行的一部分。但家长的教育却与之有所差异。
三是社会环境的限制。现在是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比起道德人们更注重经济效益。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有人能放慢脚步去注重身边的不文明现象,更没有会去制止它们。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大多同学会把重点放在专业课教育和创收经济这两方面。没有人愿意好好学习一下道德规范中新出来的规定。比如之前的“保先”运动。浩浩荡荡的大家都知道,但真要说起它的主要内容大家有不太清楚。大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这也是大学生需要改正的一个方面。
最后,我们也不能否认大学生自身也有很大的问题才使得道德观念淡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就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大学生人生态度不积极,很多大学生对于考试抱有“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消极态度。更甚者大学生在4,6级考试中作弊找枪手的事件屡见不鲜。这无疑又是抨击了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底线。而在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过著骄奢淫逸的生活,大肆铺张,没有勤俭节约的意识。这都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结上面说的很多方面,我想道德观念的培养不是一个部门的职责也不是一个光凭大学生个人的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要方方面面的团结和努力共同完成的百年大计。而针对上述的几个点,我也做了如下的建议。
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建设完善的道德体系,从家庭教育开始,就该屏弃功利性的教育,要从小培养小孩子的道德意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善恶分明。家长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懂得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不要一味的宠溺自己的小孩,也不要忽视小孩所犯的道德错误,要即使的纠正并加以教育。而教育部门也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要让思想政治这类的课程走出书本走进社会实践。让每个同学都觉得这是一门有用的能受益的课程。而应试教育的体制也需要稍稍的放松,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学习社会当中的美改正社会当中的丑。社会也要出台更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强制人们做一个文明的市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强调。使得我们的城市不愧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更是人人羡慕的和谐社会。而作为问题核心的大学生自己,要调整好心态,调整好自己的人生态度。设立好自己的人生追求。不要短浅的仅仅将目光集中在经济上,更要集中在将来的个人发展上。毕竟没有完善的道德观念是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并在社会中立足的。也许现在需要花些时间来养成自己的良好的道德准则,比起他人慢了一些,但在日后的竞争中道德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处世的态度决定了成败。
这一次的社会调查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没有办法做到尽善尽美。就像大学生目前的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我希望通过这份问卷和调查激起大学生自省的意识,能了解自身还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努力去改正。这样,我的目的也就完成了。而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会有所改善。长远来说,这更是一个社会新发展的新希望。

简述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准则

*** ,理想,责任

求《浅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心态》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心态
少年强则国强,此言不虚。因为作为大学生,既承担著即将踏入社会,接替中年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又承担著作为表率,指引下一代推过前浪的重责。毋庸置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即是转承的一代。然而作为户枢,也就不可避免的也将继承其脆弱的性质,最容易受到侵蚀,最容易因为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弯折。因此,面对复杂的社会,大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心态接纳世界,接纳自我,容纳他人,就成了一个不容避讳的话题。
也许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小时候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凭栏而倚,意气风发,勾画未来。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未来不知所措,充满迷茫,甚至恐惧未来。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不能将自己合理的定位。由此产生了焦虑与失落。更多的人是得过且过,茫然的前进。但是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这是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人,阅历和经验不足,因而不能准确的对人生进行定位。诚然,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若是由此一蹶不振,就会酿成大错。因此,我们就必须向长辈求助。可能有一些人,认为长辈的观点过于老旧,不能应用于现实。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观点。纵然对世界的认知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但是背后的真理与哲思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一味的只认为长辈的思想是过时的,这只能说明还不具备从普遍的事物中抽象出真理的能力,亦或是不能谦虚的分辨出适时的道理,不能从中总结出有益的,剔除过时的,为自己所用。当然也就会被众多的表象蒙蔽住双眼。因此,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待人生应该是积极的,严肃的,求索的,谦虚的。
也有很多人会问人生是什么,人生漫长,该怎样度过的问题。有这些疑问的人,都是很正常的。在这星球上的大多数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都会有几个时刻,抬起头望着天空,追问自己的来源与归处。因此,对未来感到迷惑的人,大都是思考过未来,思考过归处的人思考着怎样生,怎样活。可以说,人生就是对理想的实践,实践的形式就是事业,而事业就是我们花一辈子去做好,做一辈子的事情。因此,选择做什么就成了关键。有些人目标明确,一往直前。但也有些人,不知所措,身不由己。限于所处的层次,很多事情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圈子很小,感到选择的余地太小是很正常的。因此,作为大学生,选择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过什么,体验过什么,获得了什么。只有多经历,多开阔视野,才能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确,才有更多的选择,才更容易选择。因此,对待我们憧憬的事业,我们应该抱有兼收幷蓄,积极参与的心态。
对于很多人而言,世界是大的;对于一些人而言,世界是小的。是大是小,全在一念之间。是黑是白,全在一念之间。是忧是喜,全在一念之间。我们既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不可对事情妄下断语。对世界,对社会,对周围的人,都应该抱有一种谦虚、冷静、理性的态度,既不能漠不关心,也不可情绪化。有时候事情全然不会是我们想象的样子,也许复杂得多,也许简单得多。事情的发生自有其道理,自有其结果。我们不必深加探索,更不必过分夸大其词。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生命有限,为什么不冲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泡一壶热茶,望一望远山;哪怕啜一杯凉开水,静静地想一想心事,也是一个闲适而惬意的下午啊。对于那些不幸的事,我们应抱有怜悯而博大的心。任何地方都会发生不幸的事情,也同样有她美丽动人的一面。毕竟,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长大在这片土地,本应抱有感激之情,对于她的不完美,我们既然还没有能力改变,就应该平静的接纳他,而不能过分品评,放大她的缺点。我们爱这片土地,它既不属于你我,也不属于任何事物,我们爱她,只是因为生养的恩情。就像我们热爱我们的星球,热爱自己的故乡,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应抱有爱的心态去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
也许很多人喜欢独处,也有的人不喜欢交往,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交际与独处同是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的需求。不论是交往时的欢乐,喧闹,还是独处时的宁静,闲适,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要安排得当,既不能让自己过分沉溺于人际的周旋,或感到茫然空虚,或不能甄别真情;也不能让自己过分沉沦于封闭的自我,或感到忧愁苦闷,或感到失意惘然。喜欢交往的人,有时会害怕独处的寂寞,其实不必,此乃生命的常态,有起有伏;喜欢独处的人,有时会恐惧交际的喧嚣,其实不然,这是生活的佐料,酸甜苦辣。因此,不论是热闹还是宁静,交往还是独处,我们都应该抱着平静的心态去接纳,去感受,去融入,去拥抱生活的百味,去感动于生命的惊喜。
虽然,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周围的人也不可能都志同道合,但是有这样一群人,在你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里,分享着你生命的点点滴滴;烘托著欢笑,化解了忧愁,朝夕相伴的陪你度过一千多个走走停停,磕磕绊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觉得喜悦与感动的了呢,简直是生命的奇迹。特别是在真诚的大学时代,我们更应该感激这生命的礼遇,用宽容与爱,接纳你的同伴,接纳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在大学的四年里,很多人将遇到一生的伴侣,也有可能是一生难忘的人。也有很多人,并不相信大学里的爱情是人生最后的醇美干净的爱恋。对于这样的人,不可过分指摘。毕竟,有幸能够体验这份纯净甜美的人,应该说,是遇到了生命的奇迹。没能遇到这份幸运的人,也许以后也会遇到,但是既然被幸运女神眷顾,却不能珍惜这份感情,或玩弄于鼓掌,或放任于功利之心的人,我们为他感到遗憾。毕竟,他错过了生命给予的莫大的恩惠。
有些人过分担忧,害怕会输给时间,会输给距离,会输给金钱。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忧虑,产生这些忧虑的人,反而要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还有多少爱意留存。爱的最终意味着交融,交融意味着亲情。爱人应该就像家人一样。对父母的感情会输给距离吗?对子女的感情会输给金钱吗?对家人的感情会输给时间吗?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也不可以全然不顾及实际情况。但是,一旦做出了选择,一段生命的奇遇就开始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无比的珍惜这份礼物,并要将她化为永恒的心意。
很多人的内心存有偏见,不论是从性别上,还是从性格上,还是个人的喜好上。其实,这些都是对自我的不能肯定的表现。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内心是不会有偏见的。就像身体健康的人不会生病一样。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掌握全部的事实,又囿于自己的固执,不肯去了解,因而产生偏见。很多女生觉得男生都不好,其实又有谁是完美无缺的呢?很多男生觉得女生不好,其实也不过是在抒发对自我的审判。对于他人,对于我们的伴侣,我们不应去指责什么,抱怨什么,改变什么,而是学会宽容,学会接纳,学会感恩。用爱的心去爱,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都是彼此理想的物件,只是我们还需要时间去彼此发现而已。
爱是什么?很多人并不能一下子回答出来。其实,爱就是目光相遇时那一刹的火花,并不明亮,却足以打动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我们都是追寻着这星星之火,走过短暂的一生的。人类也是借由这星星之火,一代一代的生存下去;这小小的火花,却承载着一整段巨集大的历史,牵动着无数的悲欢离合,怎能不说是生命的奇迹呢。对于她,又怎能不抱着感激和爱去接纳呢。我们正是这火花的传承者,对我们的感情,决不能流于功利与轻薄,否则就是对生命的轻视与践踏。用爱去爱,用爱充满爱,用爱感激爱,感激我们的伴侣,感谢他们的陪伴。
也许你会一时失意,沉浸在悲伤怅惘之中;也许你会备受挫折,感到茫然无望。但是,想想五十年后,当我们闲坐家中,与孙子下一盘象棋,给孙女织一件毛衣,偶尔读一读报纸的时候,但年的落寞失意,也就不足为道了,又有谁还会记得呢。勇敢的前进,勇敢的追求,勇敢的生活,平和,接纳,谦虚;用爱去爱,用爱生活,用爱人生,这也许就是我们最该追求的了吧。

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

经验告诉我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诚信!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

首先我告诉您一个问题,以后不要叫自己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没有什么了不起。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增加了4000万大学生,不算以前的,平均下来,30个人里面有一个大学生。大学生请叫自己高学历工作者。
大学时期是你学校的最宝贵的时间
我们需要学会交际;
学会沟通,
学会技能
学会协调
学会修养
学会心静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1 基本的道德观(包括孝,礼,信等等)
成熟的价值观(不要像一些粪青一样)
一项过硬的知识(能够体现出大学生于民工区别的关键)
一定的交际能力(以上几点能够得到体现的条件)
2 乐观向上 宽以待人 摆正位置 坚韧不拔 胸怀祖国 从我做起

网络有没有论文: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

你说是什么现象呢
是同居生活还是做了越轨的事呢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礼仪素养

礼仪修养让你气度不凡
美国非常有名的社会学作家亚当.斯金写过一本《社会阶层与运气》著作,他讲到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如果人生像雪峰,礼仪就是攀登雪峰的雪橇,如果人生是河流,礼仪就是承载你远航的小船,如果礼仪是厚书,礼仪是记载你成功的密码”。
一个幸福的女人往往也是一个深谙礼仪之道的女人。二十几岁女人要想幸福,要想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就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事务,如果精通各种礼仪,那么,就为成功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名重八方的“礼仪之邦”,在各类社会关系中,重礼仪、讲道德,崇尚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一种个人人格上的精神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式和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是一种为时代共识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即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动作进行准确表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对一个女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方式;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物件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礼仪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国防观念?

培养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二是按照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倡导一切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永恒主题。

三是树立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三种意识。这是关乎国家的全域性性战略问题,也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依托。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这三种意识,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

热点内容
法与社会观后感3000字 发布:2024-12-24 20:37:35 浏览:569
什么情况在婚姻法当中叫遗弃 发布:2024-12-24 19:10:53 浏览:302
劳动合同法有关旷工 发布:2024-12-24 19:10:45 浏览:849
婚姻法不包括 发布:2024-12-24 19:08:32 浏览:219
医保法律法规全文 发布:2024-12-24 18:49:07 浏览:147
下陆法院招聘 发布:2024-12-24 18:38:57 浏览:361
法院口罩女生 发布:2024-12-24 18:10:52 浏览:977
已不存在的公司签订合同法律责任 发布:2024-12-24 17:59:34 浏览:432
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 发布:2024-12-24 17:09:22 浏览:569
交警法治讲座ppt 发布:2024-12-24 16:53:00 浏览: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