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法治
『壹』 关于宋朝的律法,20分,好的追加!!!
宋承唐制,刑法基本原则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无微不至地保护贵族官僚刑法特权。宋太祖曾立下加法,不杀士大夫。(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四月丁亥)整个两宋时期,除了贪官以及个别事例外,宋确实能够做到不轻易杀大臣。
北宋初期,官员的赎罪法、官当法皆以唐律为依据。但是宋代的官制与唐代官制有差异,官员的官称与实际职务并不一致,有些官衔已无实际意义。太宗于淳化元年(990年)下诏规定:“自今免官者,并以职事官。不得已勋、散、试官之类。”从而改变了唐律关于有关勋和爵可以用来抵消刑罚的规定。到了南宋,法律明确规定:“诸爵以及勋不在议、请、减、当、免之例。”
犯法官员有荫身的特权,可以免除杖等皮肉之苦。宋人吕祖谦说:“庆历、嘉佑以来,鞭筮之罚不上于士大夫。”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昭:“品官犯罪,按察之官并奏听旨,无得擅捕系,罢其职俸。”在统治者看来,品官身份高于平民百姓,对他们的处理不能依照常法。宋徽宗在一条诏书中写道,如果品官依照常法,随随便便枷讯,“将使人有轻视爵禄之心”。故宋人云:“待士大夫有礼,莫如本朝。”宗室人员也有相似的特权。北宋前期,宗室人员犯罪,与常人同法,经过三次审问不认罪的,,即加拷讯。政和七年(1117)徽宗诏令“除涉清理重害,别被处分外,余止以众证为定,仍取伏辩,无得加以捶拷。”既不能对宗室用刑捶拷,刺面也必定是不允许的。
宋代刑罚的主要特点是:主要刑罚趋轻弱化,但附加刑的使用却逐渐重于主刑。余逐渐扩大使用附加刑的政策紧密相关,宋代刑罚是一个向两极分化发展的过程,呈现出轻者愈轻,重者愈重的趋势。
宋代的刑法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附加型的广泛运用。由于宋代的法律大都照搬唐律,但是宋又给予了折杖法的优惠,这样一来,无论是一般犯人还是重犯,都可以享受折杖法的优惠。这样就出现了折杖法不足以惩大恶的局面,又因为折杖法未涉及死刑,所以死刑与生邢脱节,轻重失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所以采取增加编配等附加刑来加大对重犯的惩治力度,随着宋代社会矛盾的发展,附加邢的运用也越来越广,其刑罚等级也日趋细密,并呈加重趋势。发展到后来,宋代的附加刑已经原重于主刑,从而成为宋代刑法的一个特色。
宋代的附加刑有七种:
1、配隶。包括面刺和不刺面配,配隶者隶于军籍。
2、编管。需要流放,但本身用不着服役。轻于刺配。
3、羁管。即使类似软禁,遇到大赦可以依法释放。
4、移乡。遇到大赦可以从便。
5、令众。即令犯人当众带枷示众受辱。
6、没官为奴婢。要终身服役,至南宋后期宁宗时废弃。
7、籍没家财。即家资充公。
宋朝的主要罪名有四个
一是“盗贼重法”。宋代的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农民起义和士兵暴动不断发生。为了加强统治,宋朝政府制定了严刑酷法。以“盗贼”重法对付反抗朝廷行为。其主要内容为:“盗贼”罪当死者,没收家产,家属流放千里;罪当死徒、流者,发配岭南。上述罪犯虽遇大赦令,不得减其罪。凡是窝藏、庇护死罪“盗贼”,情节严重者斩。“盗贼”之家门,并须钉挂木牌,上书犯罪情状、所定刑罚。如有迁移,得经官府批准。并划定开封府诸县,河北、京东、淮南、附件等路皆为实施“盗贼”重法的区域。宋在惩处“盗贼”手段上,极其残忍,种种酷刑,不说也罢。
对于普通盗贼犯罪也加重处罚。《宋刑统》规定:凡强盗“不问有赃无赃,并处死”;“赃满五贯文足陌处死”。宋贼盗罪的法律条款几经变化,至哲宗元佑时所修编,“所定盗赃犹重于律三倍”,即要比唐律加重三倍的处罚。
二是重禄法
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宋制定了重禄法,又称为“仓法”,给政府部门的吏人增加俸禄,厚禄以养廉,领取重禄的吏人犯法从重处罚,凡乞取或受贿赂满一百钱,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钱流两千里,每一千钱加两等,罪流三年里止;徒罪附加刑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配千里外牢城。上至朝廷百官,下至监司、州县的胥吏,皆增禄。不领重禄的吏人犯罪则按照常法断罪。宋朝法律还规定,领取重禄的公人,不得兼职非重禄公人之职。宋实施重禄法的目的,是希望以此来规范胥吏的行为,将他们置于法律监督之下。
三是盗剥桑拓之法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或多或少地制定过保护农植物的法律。宋代十分重视农植物的保护,制定了严厉的打击破坏农植物行为的措施,如:盗剥桑拓之法便是一例。早在宋太祖时期就规定,盗剥桑拓致树枯死者,以尺计量树身围长度,积四十二尺为一功,满三功就处死。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有人提出法治太重,仁宗命法官集议,法官议照旧,仁宗昭“致死者奏裁”视犯罪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惩罚。南宋法律规定:凡因仇而毁伐他人桑拓者,杖一百,积满五尺徒一年,满一功徒一年半,每功加一等罪,流罪刺配邻州。砍伐后树木未枯死者,减三等罪。
四是重惩赃官。
北宋太祖、太宗时期,官吏犯赃,通常严惩不贷,重者处死,轻者刺配远恶地区。然而自真宗以后,对赃官“稍从宽待”,打击力度呈减弱趋势。宋廷南渡之后,高宗曾一度申严赃罪之禁,诏令赃官不得任地方各级行政长官。南宋法令规定:政府部门的低级办事官吏,犯有盗赃、枉法赃、恐吓赃以及强乞取赃罪的,一律至杖罪,全部“勒令停职”,罢任不用。理宗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还规定,敌方监司、州军长官以检劾赃官人数多寡作为考核、赏罚的标准。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沉积决定了受贿行贿这个社会现象,在封建时代,是不可能因为出现“明君”或者颁布“酷法”,可以消除得了的。没有人民的监督,再严酷的刑罚,也制止不了官场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之延续。
『贰』 世界历史上以法治国的有哪些朝代
秦朝,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