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自由民主法治的关系

自由民主法治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9-27 05:41:02

『壹』 民主与法治的正确关系是

一、民主政治与法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

从理论上讲,民主政治作为一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一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法治作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民主政治逻辑内容的重要体现。民主离不开法治,法治将为民主服务作为其最终目的,法治根本的作用还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所以,法治与民主不可分离,离开民主,法治就成了无本之源;没有法治,民主便得不到切实保障。从实践角度讲,民主与法治是现代一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法治作为政治民主的重要基石,没有法治也就没有了政治民主。民主与法治为一体两面之制度。社会要发展,必须推进民主与法治两方面发展,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完善,造成社会的倾斜发展。民主为法治的保障,法治为民主的基石。二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相互依存来发展的,任何一方发展脱节,都将会影响社会发展总进程。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有利影响,减少弊端,才能使二者相互促进,是一国政治发展取得更大进步,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必须将民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既有的制度空间,使民主运转起来。民主与法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条件,不可偏废。没有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人们的民主权利就会受到侵害,而没有民主政治的支撑,宪法和法律则有可能成为专制和独裁的工具。

二、民主政治是实行法治的基础

实践表明,没有民主政治制度,就很难有可靠的法治。民主政治作为法治实行的基础条件主要表现为:

(一)民主政治决定了法治的价值导向作用从价值导向的作用讲,法治的首要前提是作为治理依据的法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正当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和应用。亚里士多德在法治上曾提出: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里所指的良好的法律即是从法治的价值导向作用角度讲的,只有本身是合理合法的法律,才能在实施过程中有良好的价值导向作用。法治是依据法律进行治理的活动,相比于“法制”有很大的价值导向作用,如果没有价值引导作用,即使是依据法律严格办事,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如果一个政府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不顾人民利益,他可以制定一些是自身行为合法化的法律制度,在依据这些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为所欲为,但仅从法律角度来讲其行为是合法的,但这必然不是法治的体现。因为法治不是简单的按照法律制度来办事,而是要求所遵循的法律在价值取向上是正确的,是正当的。

(二)民主政治影响着法治实施的有效性法治是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系列活动。法治不是简单地依法办事,但是依法办事是法治的一个必然体现。可以说依法办事是法治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不同时代,宣扬法治精神的人们都在不断强调依法办事。古代以洛克、卢梭等为主要的代表人物在依法办事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卢梭①指出:“所以我愿意不但国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居于法律之上,而且国外的任何人也不能迫使这一国家承认他的权威。因为,不管一个国家的政体如何,如果在它管辖范围内有一个人可以不遵守法律,所有其他的人就必然会受这个人的支配。”古语云:“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邓小平也曾②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法律是否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能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的法律,人们才会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去尊重、支持、遵守和维护,这样才能依法办事,才能做到法治。作为法治重要体现的依法办事,不仅是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去遵守,而是对全体社会公民,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内。我们所讲的民主政治不等同于过去的专制政治。在专制政治的实施中,权力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人民群众没有行使权力、并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权利,只能遵守、服从。而在民主政治的实行中,公民在必须履行义务的同时,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合法的政治权利,可以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制约,促使政府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成为依法办事的执行者,保证政治权力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政治权力的产生、发展及变化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政治权利息息相关。孟德斯鸠③精辟地论述道:“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通过上述言论可以得知,西方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可以有效地将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相互牵制,到达政治权力的平衡,可以有效防止某一机关或某一团体谋取政治权力,破坏法治。同样,在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实现真正的法治,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体现,而且要保证人民拥有民主监督和制约的政治权利,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真正做到依法办事。

三、实行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民主政治是一国的重要制度,主要表现为人民的主权得到保障。法治则是在良法的前提下,全体社会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依法办事。显然,民主政治是内容,而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的法治则是主要的形式,是人民主权得以实现的保障。如果一国民主政治高度发达,而没有法律的相关约束,那不过是国家在“自由”的名义下随心所欲罢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意志并没有得到切实保障。我们所追求的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相对的,是在有限范围内的最大自由。如果人人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随意行事,置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合法利益于不顾,必然会助长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国家所追求的“民主”也将发生偏差,可能会导致暴民政治。同时,法治是促进一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如果一国在追求民主过程中,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方式和程序,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那将会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情况。相反,如果各方面有相对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利用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依、违法必究,将会更好的发展一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总之,民主政治是一国实行法治的前提和基础,而法治则是一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二者是和谐存在,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贰』 对法治的认识

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是由人治逐步过渡到法治,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实现依法治国。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对法治的认识,希望大家喜欢。
法治的认识篇一
一、法治的本质

‘法治’ 一词很多时候被人们简单的认为就是指依法治国,其实法治的精神所在远非于此,法治是一种规则之治,但其内在包含的却是自由与民主的精神。

二、法治与政治的关系

我国的学者给政治下的定义是指通过一切手段对国家的综合治理。我国的学者对法治下的定义就是指依法治国。如果这样来解释这两个概念,我们不难看出政治是包含法治的,是高于、大于法治的,依法之治是众多国家治理手段中的一种。而政治包含了人治、法治等。在很多国家我们不难看出政治的确是大于法治的。法治的精神就是一种规则之治,法即规则,但是法治绝不应该在政治之中,更不应该在政治之下。应该法治在政治之上,先有法,后有政。我们所说的宪政,就是先有法,后有政的体现。宪也可以解释为最高的法。把政治放在法之下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法治国家,把法治放在政治之中的国家,其实本质还是一中人治的体现。

三、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法治是一种规则之治,而人治的国家同样有规则,同样有法律,人治的国家同样可以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其实法治与人治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否有法律,而在于法律由谁来制定,由谁来实施,由谁来维护,最终为谁而服务。法治国家的法律应该由每个公民或者公民推选的代理人来制定、实施、维护,最终应该为每个公民服务。这里的每个公民不分种族、信仰、性别、哪怕是罪犯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法治国家的法律应该是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不法的侵害,哪怕是最强大的国家权力也不行。

四、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律是用来保护自由的,同样也是来限制自由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允许绝对的自由,每个人想干什么都被允许,那将是多么可怕。试想一下一个人人都可以杀人的社会将是多么可怕。法治的精神应该是赋予每个公民有限的自由,而这些被赋予的有限的自由,应该给予充分的保障。

五、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法律应该是公民共同制定的,或者是被公民赋予权力的代理人共同制定的,因为法律包含了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需要每个公民用义务来换取在这个国家所亨有的权利。
法治的认识篇二
所谓“立法”,首先应当确定无疑的是立法是体现国人多数人的意志,而不是“被代表”,提议废除贪官死刑是代表了那些国人的意志?

所谓“执法”,应当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和一些网友有同样的疑惑:炒火车票的黄牛党可以大张旗鼓的处理,而炒房子的投机客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二者的危害到底谁大,这是不言自明的。由于提款机的故障而从提款机上多取钱十几万就被重判无期(后来在舆论的压力下改判),而贪污十几万就判几年,这又是为什么?这是执法的公平公正吗?

所谓“守法”,应当形成奖惩严明社会风气。违法,要付出违法的惨痛代价,守法,要得到社会的褒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法制氛围。

是不是一个法治社会,社会的表现最有说服力。一个良好的法治社会,应当是一个和谐美满,安居乐业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社会,应当是一个“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社会。反之,一个贪官遍地,黄赌毒泛滥,黑社会猖獗,凶杀不断,民愤鼎沸……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吗?

自从秦朝统一中原,形成全国的统一法律条文,时至今日,眼下是立法条文最多的时代,但是,这么多的法律条文使得谁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呢?答案是明显的:执法者和律师。君不见重庆打黑,李庄们兴高采烈,大喊“够黑,人傻,钱多”。

在思索何为法治社会时,有两件事是我感触甚大,一是中国历史第一次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朝的法律可谓暴政,不可取。但是,记得历史课上得到的信息是,陈胜吴广由于天气原因不可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朝法律,他们面对只有死。我曾假设过,放到今天,有律师为之说辞,再给法官点钱,不就没有了这次起义了吗?另一个就是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筷子浮起,人头落地”。沈石的母亲都饿死,但是他还是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这样的做法,有些不近人情,但是,说明了执法的严苛。
法治的认识篇三
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当发达的社会文化共存亡同兴衰的社会现象。

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最高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实现了依法治国方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相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相当完善,社会主义新文化要相当发达。”这些条件都不是在短期内、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能完全达到的。另外,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完善,社会主义法律运作机制的建构,全体社会成员法律文化素养的提高,也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所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一种理想的治国手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都可运用的治国方略。但作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与资本主义依法治国有着根本的不同。

(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法律保障。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中国的依法治国与法制建设实践已经也必须进一步坚持这一方向。

(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基本保证。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决定着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本质,同时,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也离不开人民民主专政的支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创制、执行、适用社会主义法的权力主体,是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变革与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有法可依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循。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做到真正反映和充分表达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2)要做到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反映社会生活与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3)要做到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各项人格尊严、人生自由、民主权利、政治自由、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总之,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在实质上应当实现人民性、合理性、公正性、合规律性几个方面的深刻统一。

(二)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的具体要求包括:(1)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执政党作为国家的领导核心,能否做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能否依法决策和依法办事,是依法治国能否实现的关键。就此,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绝不能以党代政,以党代法。”

(2)广大社会成员要依法办事。广大社会成员不但要自觉以法律为行动指南,还要善于运用法律来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权力和自由,勇于同一切破坏法律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威严。这是依法治国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是依法治国真正实现的重要标志。

(三)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另外司法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保证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成员对效益的需求,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有人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但日渐加快的社会民主化、国家法治化进程使这司法独立的种种不足暴露无遗。建立完备的制度来保障司法真正独立已经迫在眉睫。

(四)违法必究

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当前,在违法必究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坚决反对干部搞特权、有责不究、重犯轻罚。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的违法事件越要抓紧查处,因为这些人影响大,犯罪危害大。”

四、促进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途径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前,要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我们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局面

(三)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

(四)以加强和完善执法、司法为目标,推进行政执法制度与司法制度改革

再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法律建设,依法治国。


看过“对法治的认识”的人还看了:

1. 谈谈我对中国法治的认识

2. 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解

3. 浅谈全面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4. 法治文章

5. 法治工作经验总结

『叁』 简述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主权在民、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人民有权以有秩序的方式、以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选举官员、罢免官员、监督官员;各级官员必须对选民负责,而不是对上司负责;实行言论自由,新闻应当反映民意而不是官意;权力必须相互制约,司法充分独立;落实地方自治制度,同时确保国家的统一,禁止分裂国家等违宪行为。
②社会主义法治根本不同于专制社会的镇压人民、制御百姓的法制。社会主义法治,第一要确保人民的主权,制御、约束各级统治者;第二要保护人权,尊重多数人的选择,保护少数人的权利;第三要制裁违规者,打击违法犯罪者。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宪法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法规制度不得违背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各级统治者要模范守法;实行无罪推定制度,不得逼供,公民非经法律程序不得被逮捕、被剥夺财产;保证司法实体正义、程序合法。

『肆』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民主与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民主与法治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又存在本质区别甚至相互制约。正确认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有助于正确把握并深入贯彻落实“民主法治15条”的精神实质。

民主与法治也非绝对的天然盟友。缺乏民主的法治,法律往往沦为工具,法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成为“形式法治”。而缺乏法治的民主,由于缺欠宪法与法律制约,往往借“民主”之名,实施多数人暴政,人权无法得到保障,难免走向另外一种极端。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中,以法治支持民主秩序,并借助民主来完善法治。

『伍』 浅析经济基础与民主,法治,自由等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不断被人们深入认识,强调法制是民主政治的保障,重视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这些认识基本上都是立足于法制来看待民主与法制的关系。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下,民主与法治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民主是法治原则确立的前提。法治并不简单地是指法律制度本身,它更重要的是指人们行为的合法性内涵,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行为的合法性内涵,它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源于法律并依法行使,即法治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治是一定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的一项原则和制度。这样一种法治原则从历史上来看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是民主革命的结晶。法律成为规范国家权力的根据,其前提是社会产生了制约国家权力的力量和观念。直至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力量的出现和主权在民观念的确立,权力制约的原则才开始在人们的观念和国家结构中扎下根来,法治原则的建立和推行才有了坚实的基础。西方国家的法治以多元民主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以无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民主和主权在民原则,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社会主义的法治也只能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在这一点上,不同性质的社会分享着共同的经验。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先进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容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法治。民主制度的不健全是法治缺陷的深层原因。建国以来,由于对法制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法制建设相对落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快速发展,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并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法制建设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令人忧心的问题:法律制度的过程化严重不足。如果将法治看成是法律规范制度及其机构的建立(制度化)与这些制度规范在实际过程的有效运作(过程化)两方面的有机结合,那么相对于“制度化”而言,法制的“过程化”显得匮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实际工作中“以言代法、以权代(压)法、以钱代法、执法犯法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执法问题已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急需改进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为何我国的法制会出现这种缺陷?法律“制度化”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法律体系不完善,立法质量不高,法律缺乏统一性、稳定性和可作性等原因会影响法律的“过程化”不足。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法制建设上的缺陷不仅仅只是一个法律问题,在深层次上,它是一个民主问题,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结构。然而,由于初级阶段的局限性,我国民主政治生活具体环节上的缺陷使得民主机制的运转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局面,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在实践中这些问题主要以破坏法制的形式表现出来。文革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破坏殆尽,根本原因是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民主政治改革是法治原则完善的保证。法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源于民主政治的不完善性,因此,解决问题的手段就要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其中,民主政治建设尤为重要和优先,民主政治建设是完善法治原则的前提保证。并且,法制建设的许多内容其实就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之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每一进步,都是以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后盾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健全法制,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热点内容
杨彬律师 发布:2024-09-28 01:56:13 浏览:94
国贸与法学 发布:2024-09-28 01:31:22 浏览:147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发布:2024-09-28 00:37:16 浏览:920
非法学法律硕士能考检察院吗 发布:2024-09-28 00:37:13 浏览:219
甘肃政法学院侦查学 发布:2024-09-27 23:31:33 浏览:15
河北房产律师 发布:2024-09-27 23:12:52 浏览:401
维护生命道德 发布:2024-09-27 22:46:13 浏览:591
河源法律援助不援助怎么办 发布:2024-09-27 22:04:41 浏览:523
民政局盖过章的离婚具有法律效力嘛 发布:2024-09-27 22:03:16 浏览:871
规章制度的监督与执行情况报告 发布:2024-09-27 20:11:46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