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9章
A. 《道德经•第九章》赏析
前言:
晨,天光微亮,乌云半遮天,时有微雨滴落,公司组织团建,正好在车上构思第九章的赏析,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适可而止的观念。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能守地住;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必定会留下灾祸。功成名就,就该激流勇退,这样做才符合自然规律。
观点:
老子在第九章提出了重要的哲学观点,做事情要留有余地,不能太过,太过则物极必反。闷迟戚第一句就是总领,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第二句和第三句是类比的关系,锋芒毕露和金玉满堂都不得长久;第四句写富贵而骄的后果是灾祸随身,第五句给出了道的解决方案,功遂身退。
感悟:
一,针对做事情来说,什么是需要适可而止呢?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与人沟通,沟通有两个方面可以做到适可而止,一是信息发出去的时候,如果对方是个聪明人,点到为止,响鼓不用重锤;如果对方是个不聪明的,多说等于对牛弹琴。二是信息收回来时候的做法,信息回来之后,不管是赞美之词还是贬低之语,都可以借鉴太极拳怀中抱玉的招式,吸收-接纳-处理-推出,有用的信息吸收利用,无用的信息推出身体,不影响心性的稳定。
二,针对身外之物的态度,可以参考《菜根谭》的描述,“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锋芒外露,指的是名,金玉满堂,指的是利,凡此两项,且旦弯不必看中,顺势而为,保持“守中”,不然,很容易召来灾祸。
三,那是不是说年轻人可以躺平了?当然不是。老子说,功遂身退,就是要先成功了,然后不贪功,退其身给继任者。蚂陵很多人还没有努力到成功的地步,自然谈不到功成,更谈不上身退了。这里面的身退,就是对管理层而言,需要在任的时候顺势而为,并且培养好继任者,当功成名就的时候,顺势让位给继任者。能做到这样的人就是得道了。
满招损,谦受益,老子在第九章告诫大家顺应天道,做事情适可而止,这是长保的法门。
B. 老子道德经的第九章的解释
第九章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理解:
手里已经捧不下了,但贪心太大,还要再往手上放,还不如停止。得寸进尺或者锋芒太露而不知收敛,一定遭到别人嫉恨,别人就会想着各种办法对付你,反而会使自己遭受损失、甚至丧命。金银珠宝堆满了屋子,盗贼便会想方设法的偷盗,令人防不胜防,自己的财宝不可能全部守住。
富贵了就骄纵无比,一定会引起大众愤怒,这就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祸根。只有把命运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不断的功成身退,才能成为人生赢家,而这正是天之道。
(2)道德经第9章扩展阅读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作品鉴赏: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C. 《道德经》第9章 |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 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
【感悟启发】
道家讲的“不争”到底什么含义?在这里借助水的形象很容易领悟出来老子讲的含义。
第一条有边界不争,湖有湖畔,河有河堤,海有海凯拆岸,我的边界就在这。
第二条有秩序不争,水流动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前后相随,循序渐进,非常有秩序。在工作中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的娴熟,给人的感觉不就是这个样子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第三条有牺牲不争,你看水流的河道底下都是坑坑洼洼的,水怎么才能往前流呢?前面的水把坑坑洼洼填平,后边卖孙凳的水才可以滚中旅滚前流,这就是前赴后继!
D. 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中的“道”可以与“德”联系起来理解。《道德经》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 方法 。我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九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经·第九章》
作者:李耳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第九章》翻译: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道德经·第九章》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
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
④长保:不能长久保存。
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道德经·第九章》解读:
本章论述的重点是“盈”和“功成身退”。贪慕权位利禄的人,往往得寸进尺;恃才傲物的人,总是锋芒毕露,耀人眼目,这些是应该引以为戒的。否则,富贵而骄,便会招来祸患。就普通人而言,建立功名是相当困难的,但功成名就之后如何去对待它,那就更不容易了。老子劝人功成而不居,急流勇退,结果可以保全天年。然而有些人则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结果身败名裂。比如秦国丞相李斯即是如此。
李斯在秦国为官,已经做到丞相之职,可谓富贵功史于一身,权大势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终却做了阶下囚。临刑时,他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不仅丞相做不成了,连做一个布衣百姓与儿子外出狩猎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是多么典型的一个事例啊!然而,对普通人而言,如果他没有身败名裂之时,是不大可能领会“功成身退”的真谛的。
作为普通人要做到淡泊名利与地位,才有可能“功成身退”。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的反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否泰相参、祸福相位,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常盛不衰能有几人?“功成名就”固然是好事,但其中却也含有引发祸水的因素。老子已经悟出辩证法的道理,正确指出了进退、荣辱、正反等互相转化的关系,否则便会招致灾祸。因而他奉劝人们急须趁早罢手,见好即收。
在事情做好之后,不要贪婪权位名利,不要尸位其间,而要收敛意欲,含藏动力。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这样的诗句:“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辱,归来白首笙歌拥”(《渔家傲》),这正体现了“功成身退”的精神。
E. 道德经的第9,10句是什么
第九章抄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
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F. 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译文:手里拿满东西的时候,就无法再拿下更多东西了。
原文: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译文:刀刃打磨的太锋利,保持性就会很差。
道家思想中戒“盈、满、锐、骄…”,只有避免自己达到顶点,才可以使自己不落入下行趋势当中。而当自己落入下行空间时,也不必恐慌。收缩防御,到达低点时自然会有转机出现。
容器的作用是容纳昌谈,当容器装满时,就无法再装入。这一点就像我们耐棚碰的思想。思想最忌讳的就是固化。当自己觉得已经看尽世界沧桑,洞悉世间一切时,就像容器装满了一样,很难再接纳新的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