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德国法学渊源

德国法学渊源

发布时间: 2024-11-07 10:18:12

❶ 外国法制史的几个问题2,在线等待

一、
1、罗马法,是 罗马共和国 及 罗马帝国 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罗马法的堆史开始于 东罗马帝国 时期,于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一世 时期达到鼎盛。罗马法是现今许多国家法律体系的埠础。罗马泠的发展被分成三个历史时期: 罗马王国 , 罗马共和国 和 罗马帝国 。第一个时期即法律诉讼(legis actiones)时期包括王国及共和国的初朠。公元前3世纪罗马法进入程式诉讼(f rmulas)时期。从 元首制 罗马帝国早期开始,罗马法进入了最堎一个阶段,就是法律认知(cognition)栶期。

不过。。好晕啊。。这些全查起来麻烦死了。。

1、外国法制史2006-11-07 22:401. 汉穆拉比法典:是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穆拉比时期制定的,法典原文刻在一个玄武岩上,故又被称为 “石柱法”。

2. 楔形文字:是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个奴隶制国家使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的总称,楔形文字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律。

3. 摩奴法典:是印度教伦理规范的经典著作,共十二章。规定了以种姓制度为核心的的基本内容。两千多年来,它曾是长期是印度教社会的法制权威,对于现代印度社会生活仍然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4. 十二表法:共有105条,涉及土地占有、债务、家庭、继承和诉讼等方面法规。在此之前由于使用习惯法,司法权又操纵于贵族,任其解释,进行司法专横,引起平民不满。结果是元老院被迫于公元前454年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员会,并于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于罗马广场。次年,又制定法律两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它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普通法:是英国法最重要的渊源。从法源的意义来看,普通法是指由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则。“遵循先例”是普通法最基本的原则,指一个法院先前的判决对以后相应法律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拘束力。普通法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特征是“程序先于权利”。

6. 衡平法:现代意义上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其程序简例、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衡平法被称为“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与普通法相比,它只是一种“补偿性”的制度,但当二者的规则发生冲突时,衡平法优先.

7. 贝壳放逐法:公元前509年,雅典城邦执政克里斯提尼立法改革措施之一。即每年春季召集一次非常的民众大会,用口头表决的方式表决是否要举行贝壳放逐;换言之是否在公民中有人滥施淫威、危害国家利益、践踏公民自由;如有其人,便召集第二次民众大会,届时每个与会公民在牡蛎壳上写上应放逐者的名字,投入壳箱,,数额超过6000,使能生效。被放逐者,须立即离开国境,为期约10年,中止其公民权,仍保留其财产权,待放逐期满允许返回雅典时再恢复其一切公民权利。

8. 法国民法典:拿破仑统治稳定之后,为了巩固安定的统治局面,拿破仑组织著名法学家 以盖约的《法学阶梯》为蓝本制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部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以其为首产生了一大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大陆大法系。

9. 罗马法上债发生的原因

罗马法上债发生原因包括:契约,准契约,私犯,准私犯四种。契约又包括要式契约和要物,口头,文书,合意契约;准契约如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等,私犯包括盗窃,强盗,对物私犯和对人私犯;准私犯是法定私犯以外的侵权行为,如法官渎职行为造成的损害。

10. 1787年美国宪法是如何体现分权制衡的?

宪法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国会总统和法院。国会是国家立法机关,由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总统是政府首脑,也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联邦法院法官实行终身制,法院审理案件时,不受总统和国会干涉。

宪法还规定,国会通过法律,必须得到参、众两院的同意。两院通过的法律,如果总统不同意,可以行使否决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还有搁置否决权。

11. 法国行政法的特点。

概括地说,法国行政法有以下四点:

① 行政活动受独立的法律部门调整。

② 行政活动受独立的行政法院管辖。

③ 判例是行政法的主要渊源。

④ 行政法没有编成完整的法典。

12. 简述法、德民法典德差异。

二者都贯穿私人财产无限制,契约自由,过失责任原则。

但①德国民法典对私人所有权限制,

②在契约自由方面,德国民法典承认意思德外部表示,法国民法典注重当事人的本意。

③德国民法典关于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自己的特点,规定了 “举证原则”。

13. 当代西方两大法系的名称及代表国家

1.大陆法系(Continental Law System)一般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总称。代表国家:德国和法国。

2. 普通法系又称英美法系(Common Law System)是英国在中世纪时期形成的一种法律制度。来源于习惯法,表现在法官的判决中,以判例的形式出现,又称“判例法”。

代表国家:美国和英国。

14. 论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① 形成了罗马法体系。如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法学阶梯》中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德国民法典》则是以《学说汇纂》为蓝本的其他资产阶级国家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因此罗马法对资产阶级统一法制具有重大贡献。

② 罗马法的许多具体制度和原则,对资产阶级立法也有巨大影响。如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私人权力平等原则等等。

③ 罗马法中的许多概念、术语如法律行为、民事责任、代理、占有、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债、私犯等等,也为后世资产阶级立法所继承。

④ 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学说及罗马法发展的成果,也为后世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学说汇纂》的著述,成为19世纪世界最发达之德国法学的历史渊源。

15. 罗马私法体系分哪三部分?每一部分包括那些内容?

罗马私法体系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三部分。

① 人法。又称身份法,是关于人的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人的法律地位,各种权力的取得和丧失,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包括人和婚姻两个部分。

② 物法。是罗马法的主体实体法的核心,由物权法、继承法和债权法三部分组成。

③ 诉讼法。分为公诉和私诉两种,公诉是指对损坏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

❷ 德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法典有哪些

公元843年, 法兰克王国分裂,东部法兰克逐渐演变为德意志王国。公元919年, 萨克森公爵一世创立了德意志封建王朝,开始了封建德国的历史。自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以后,德国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封建领地,到13世纪,境内形成全面封建割据状态。与这种分裂割据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德国在1871年统一前,始终以其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渊源的多样性为主要特征。中世纪德国法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一)14世纪以前日耳曼法占统治地位时期
1.这一时期, 德国主要沿用由法兰克时代的日耳曼法演变而来的地方习惯法(邦法)。13世纪时,开始编纂习惯法法典,较为著名的有:
(1)《萨克森法典》
(2)《士瓦本法典》
2.14世纪前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开始出现城市法,它们都比较详细地规定了有关商品货币关系的法规。
(二)15世纪以后全盘继受罗马法时期
德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早在13世纪即已开始。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 罗马法的复兴和注释法学派的影响,这种继受日渐广泛。1495年帝国法院正式确认罗马法为德国民法的有效渊源,各邦法院也加以正式援引,从而导致德国法对罗马法的全盘继受。
15世纪末叶,涌现了许多罗马法学家,他们特别偏重对查士丁尼《学说汇纂》的注释与研究,并且注重创造出了一些抽象的法的概念,因而被称为“概念法学”或“潘德克顿法学”学派,他们根据《学说汇纂》 拟定法律的编纂体系,这对后来的德国立法有很大影响。
但是,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并未完全排斥固有的日耳曼法。1532年德意志帝国中央议会以帝国名义颁布了《加洛林纳法典》,这是一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典,共179条。它无次序地列举了犯罪和对犯罪行为的各种惩罚,以刑罚异常残酷为特色。它被作为范本予以推行,被多数邦国长期援用,在德国封建法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它反映了德国封建后期刑法的特点。
(三)18世纪末开始的法典编纂时期
许多邦进行了法典的编纂,巴伐利亚于1751年率先编纂了刑法典,之后,又制定了诉讼法典和民法典,其他各邦纷纷仿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794年的《普鲁士邦法》,又称《普鲁士民法典》,它以大量篇幅确认和巩固农奴制度、贵族特权、教会干预世俗法律事务的特权等,同时又宣布所有权是人的最重要和绝对的财产权,是全部法典的基础。在1900年被《德国民法典》取代之前,它一直施行于普鲁士。

❸ 罗马法为什么在德国影响最深远

看这篇论文
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较晚,但是程度最深,范围最广泛。由于“永续帝国理论”深入人心,德国建立了完备的罗马法教育体系,以及皇帝赋予罗马法学家在司法实践和政界的重要地位及特权等等因素,德国的固有法几乎被全部取代。但是罗马法与德国社会并不完全适应,所以16世纪末开始兴起“罗马法现代实用”运动,使德国的固有法得到推崇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德国普通法,真正将继受来的罗马法消化吸收,奠定了近代德国法的根基。
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是指中世纪特别是15世纪以后,德国通过对罗马法的研究、普及和推广,从而使罗马法在本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得以确认,也就是对罗马法的接受,从而使罗马法成为德国的法律渊源之一;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使罗马法的规则由原来是欧洲各国的课程和教育培养的理想法,被接受并形成和发展成为具有正式法律地位的法。
中世纪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德国历届皇帝都宣布罗马法的效力遍及全国。上至帝国法院,下至地方普通法院,都普遍地适用罗马法。受过罗马法系统训练的法官和律师,都以罗马法为依据来开展工作。到了16世纪,法院要事先征求大学法科师生的意见,才对疑难案件进行作出判决。�豍通过这些形式,罗马法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罗马法与德国法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制定出一系列成文法典。
一、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过程
罗马法的私法特别发达,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从强大而完备的罗马法中,吸取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精髓,继承了人类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较晚,13世纪末之前虽然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但15世纪以后才开始较为显著地继受罗马法。虽然,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相对较晚,但是“远比法国大,比英国更为巨大”。总的来讲,德国受罗马法的影响之程度与范围都超过了其他欧洲国家。早期的日耳曼法几乎被取代殆尽。但是,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一)思想观念
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任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创立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当时罗马天主教范围内最强大的封建国家。�竖受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德国奉行“永续帝国理论”,这种政治文化信念使他们认为日耳曼帝国就是罗马帝国的延续,而本国的君主就是罗马皇帝的后裔。所以,德国人民从内心只承认罗马皇帝陛下,不承认除此以外的其他任何君主。�豏
既然神圣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的延续,那么罗马法理所应当在神圣罗马帝国有着至高无上的效力。�丰所以,当皇权与教权发生不可避免的权力冲突时,皇帝就引用罗马法来反对教皇。
由此可以看出,在思想观念上,这种基于信念上的根深蒂固给罗马法的继受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二)人才教育
一般认为,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大学法律系,是11世纪诞生于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受其影响,14世纪以后,德国也出现了一批大学。如1348年,德国出现了第一所大学布拉格大学,到了1365年维也纳大学也建立起来。此后,德国又相继于1385年创建了海德堡大学,1388年科隆大学,1409年莱比锡大学,以及1477年图宾根大学等等学府,从而形成了完备的罗马法教育体系,为德国的罗马法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三)罗马法学家
在德国,罗马法学家在司法实践中提供法律解答、代写法律文书、出庭辩论,甚至出具法律意见书。法学博士被皇帝授予贵族身份,享有法律上的特权。由于罗马法学家与教会的关系并不密切,所以皇帝非常重视他们,大批地聘请他们参与到政府中,推动普通法院的审判改革。1495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克西米里安建立帝国最高法院,规定:“帝国最高法院院长,须具有贵族身份,而裁判官共设十六席,其中半数为获法学博士的学位,其他半数须至少有骑士地位之贵族始可。”�豑可见,罗马法学家在德国政界的地位之重要。
二、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成果分析
德国在罗马法继受的过程中,对本国法律的历史发展,特别是私法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民法体系的继受
由于罗马法在当时的德国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德国几乎全盘结接受了罗马法,追求全面而规范。罗马法学家们进入到统治阶层后,取代旧贵族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将罗马法作为现实有效的法律,进而贯彻于社会生活中,取代了原有的习惯法。
同时,德国在罗马法继受时代也没有经历一个类似法国那样的,借助罗马法体系对本民族的已经存在的法进行体系化处理的学理运动。而主要是借助于罗马法规范来构建学理体系,将罗马法直接当作现行法来加以适用。这就造成了德国本地习惯法在罗马法继受过程中的衰落。
(二)私法内容、原则的继受
德国民法典承袭了罗马法关于财产继承的基本构架,将继承单独列为一编,形成独立的继承法。在罗马法继承的基本制度框架下,规定了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代位继承以及在遗产分配时的特留份制度等等。罗马法法定继承中的继承人的范围是以血亲为基础的,德国民法典在规定法定继承时遵循罗马法的这一血亲基础。并且,以罗马法继承制度为蓝本,德国民法典规定了在继承法中以遗嘱自由为基本原则,而且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罗马法规定特留份制度,目的是防止遗嘱自由的滥用,从而限制完全的遗嘱自由,保护近亲的继承权,衡平遗嘱人及近亲的两方权益关系,进而实现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特留份之外的财产,遗嘱人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和情感好恶进行自由处分。德国民法典针对这一点也特别赋予诉权进行保护。 此外,由古罗马《阿奎利亚法》确立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也被德国所采纳。德国民法典引入过错责任的概念,对过错责任加以明确的规定。
但是,罗马法的全盘继受的背后,德国社会并不能与其完全完美融合。因为继受罗马法的同时,打破了旧有的习惯法。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关于农奴的一章用于佃农身上,压制佃农的自由,成为皇帝和诸侯领主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工具,剥夺了人们的习惯权利。
三、对德国全盘继受罗马法的分析
德国继受罗马法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罗马法在德国的继受和影响却是巨大而深远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及固有法的发展滞后,为继受罗马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的状态,实际上并不统一,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力量以及统一的司法体系。固有法也只是地方性的,主要与土地有关,缺乏全国性的统一法律和关于动产与债权的规范。而德意志境内又需要罗马法代替各地的习惯法,所以,罗马法的侵入势不可挡。罗马法的精神和原则在司法和立法中被理所当然地加以确认,成为德国的正式法律。
(二)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为继受罗马法扫除了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德国社会认为日耳曼君主是罗马皇帝的后裔,日耳曼帝国是罗马帝国的延续,在这一“永续帝国理论”的影响下,罗马法被当做本国法,具有当然的效力。所以,德国民众对罗马法并不排斥。
(三)德国传统法学的落后,为继受罗马法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从16世纪开始,在德国研究罗马法的风气及其作用,远远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而且,罗马法具有的丰富概念、原则和思维方式,恰恰是德国传统法学所缺乏的。
(四)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为继受罗马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世纪的德国承认,凡是在罗马加冕为德国皇帝的国王,将承认他为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所以,德国的几代皇帝,例如菲特烈一世和三世,特别是菲特烈一世公开宣示自己是查士丁尼的继承人,宣布自己尊重先帝法律,视罗马法为其帝国法。
所有这些原因,都必然促进了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但是,罗马法与德国社会不相适应的问题也是难以掩盖的。所以16世纪末开始兴起“罗马法现代实用”运动,使德国的固有法得到推崇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德国法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再是《民法大全》,而是“无论是罗马法或德意志法性质的邦土之法、德意志的一般私法、诉讼法、刑法、国家法与教会法在较高等级法院当下实务中如何适用的问题”,“从而创造出一种针对整个德意志现行法开展的,实证的法释义学”。

❹ 德国民法典和法国民法典的主要区别

特点 内容
概说 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欧洲一些国家或者为了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或者为统一国家的法律,法典编纂运动随之兴起。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是19世纪民法典的一个典型。1896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是19世纪民法典的另一个典型。
《法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是在拿破仑亲自领导下完成的,他对于纯粹的法律论争极少参与,而是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生活的现实而不是法律的技术上。他坚持法典的风格对于即使如他那样的非法律家也应当透明易懂。 《法国民法典》的体系参考的《法学阶梯》的体例,但把诉讼法分离出去,开创了实体法和程序法分别立法的先河。该法典共2283条,分为三编:第一编人,第二编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各种变更,第三编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1804年生效。《法国民法典》确认了人人平等的法律地位,贯彻了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三大原则。
《德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从1873年开始起草,经过了23年,到1896年颁布,1900年1月1日施行。早在17世纪末期德国各邦就开始编纂法典,在法典编纂过程中民法理论水平逐步提高,至19世纪后半期最终形成了潘德克顿法学派。1896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是19世纪民法典的另一个典型。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各邦早已有了各自的法律或法典,制定民法典主要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通过民法典统一各邦的法制,以加强帝国在政治上的统一。德国统治者不要求迅速完成民法典的制定,而要求起草者尽量细致地进行工作。
《德国民法典》是为法律家制定的,结构严谨,概念精确,逻辑清晰,被法制史学者称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的集成,对20世纪一些国家的民法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国民法典》对契约自由原则作出了一些限制,规定了一些一般条款,如“诚实信用”、“善良风俗”,法官可以根据一般条款处理法律上没有具体规定的问题。但是,《德国民法典》没有体现时代特色,文字艰深晦涩是其缺陷。 《德国民法典》的编纂深受罗马法《学说汇纂》的影响。编纂技术比《法国民法典》有显著提高。从学理上来看,《德国民法典》是潘德克顿法学的产物,该法典共2385条,分为五编:第一编总则,第二编债务关系法,第三编物权法,第四编亲属法,第五编继承法。
【备注】潘德克顿:
法学上所说的潘德克顿,大体有3中不同的含义。
其一,是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民法大全》的所以部分,即《学说汇纂》,是当时著名法学家的言论集,可以作为有效的法律渊源,但是本身不是立法的产物。一般将其称为潘德克顿。
第二,是14世纪以后,德国法学界在继受罗马法后在改造“学说汇纂”的基础上形成的德国普通法,约形成于16世纪,以当时《当代法典汇编》为达标。它在未统一的德国发挥着普通法的作用,一直到《德国民法典》颁布才逐渐式微。称之为“潘德克顿体系”。
第三,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在德国制定统一的民法典已经是大势所趋,围绕民法典的制定,出现了潘德克顿法学派(强调罗马法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渊源)。后来潘德克顿法学派按照罗马法的《学说汇纂》阐发的民法“五编制”体例,为德国民法典所最终采用。
“备注”资料来源:
http://ke..com/view/2637551.htm
关于“历史法学派”,详细内容参阅:“历史法学派概念”
本框架内资料来源“高教红皮书”(P4—P5)

热点内容
刑法修正案九的解读 发布:2024-11-07 12:40:13 浏览:52
经济法年假试用期 发布:2024-11-07 12:26:11 浏览:270
合同法分则案例ppt 发布:2024-11-07 12:23:35 浏览:429
法治四章 发布:2024-11-07 12:11:47 浏览:190
2009年来国家新发布实施的法规有哪些 发布:2024-11-07 12:06:25 浏览:550
中央对司法工作 发布:2024-11-07 11:38:01 浏览:859
伊川法院投诉 发布:2024-11-07 11:15:25 浏览:202
昨天社会为法栏目组 发布:2024-11-07 11:07:25 浏览:196
行政审批改革行政法 发布:2024-11-07 10:51:19 浏览:895
2019年司法考试报名时间 发布:2024-11-07 10:44:41 浏览: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