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解说
❶ 法律讲堂的栏目剖析
好看与实用同等重要
作为法制频道的一档谈话节目,《法律讲堂》是怎样找准电视和法制的切入点关键是要找出电视手段和法制教育的内在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的教育作用。
从创办至今,《法律讲堂》把普及法律知识作为自己的“灵魂”。针对老百姓购房问题,请中国房地产领域的资深律师秦兵上电视,十次“秦兵说房”;针对离婚问题,请著名律师郝惠珍上电视,十五次说“离婚争夺战”;针对医疗事故不断增多,请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法教研室副主任王岳上电视,七次说“医患之争” 在内容选择上,《法律讲堂》栏目敢于标新立异,关注的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呈现的是法律的力量。这个栏目的最大特点是有很大的实用性。如王芳主讲的《婚恋变奏曲》就为结婚、离婚的观众,提供了这方面的法律服务。好看、实用是《法律讲堂》栏目明确的功能定位。如果只注重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那就成了“锈花枕头”;如果只注重实用,而忽视了好看,那就缺乏电视艺术,也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围绕好看、实用,这个栏目轻松用法律,谈笑话“房产”、“婚姻”、“医患”、“防范”,找准了电视和法律的切入点,运用电视手段,普及法律知识,把好看和实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较好地开发、利用了电视的教育功能,推动了全民普法工作。
品位与权威性并驾齐驱
《法律讲堂》栏目的品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真实;二是情感。真实,是电视美的基本要求。电视真实是再造的真实,与现实生活并不是同步的,但电视真实必须符合历史和生活的逻辑。以轻松而不失庄重、突出主讲内容、营造“讲堂”氛围,是《法律讲堂》的栏目特色。这个栏目的真实美,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这个栏目内容的真实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讲人的品位高。来到《法律讲堂》栏目主讲的,都是一些社会名流:他们有丰厚的学术根基,以往有著作,有一套自己独到的完整理论;他们有一定的媒体公众形象基础,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主讲“离婚争夺战”的郝惠珍,就是主任律师、中华律师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像她这样的专家的主讲,当然是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所讲的内容品位高。《法律讲堂》栏目播出的内容,深入浅出,观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从这个栏目的定位进行分析,一个终身难忘的执法故事、一段牵肠挂肚的执法经历、一份刻骨铭心的情感等,构成了这个节目的主体。影视、文艺作品允许虚构、假设,以营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然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况味所凝聚起的力量,往往更为令人震撼,更为发人深思。王岳在主讲“医患之争”时,一开始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听的故事:“某日,王某因腹痛去医院看病,经检查得知他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后医院决定对王某进行阑尾切除手术,但在伤口缝合阶段,医院却将一块纱布留在了王某的腹腔内”这个故事造成的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相对内容的真实,情感的真实更不容易做到。《法律讲堂》栏目独具匠心,将故事相关的细节,通过主讲人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展开,娓娓道来,让观众触摸到生活的质感。
关注平民与看重原生态并重
一位著名的艺术家曾经说过:“魔鬼藏在细节里。”放眼当今国内外电视传媒,都是从这一点出发走向成功的,《法律讲堂》栏目也是如此。这个栏目通过感性的元素,经过恰到好处的筛选、组合,新鲜生动地传达给观众,使这个节目具有一种自然流畅之美。电视文化兼备社会和艺术两个方面的内容。原创往往能体现出独一无二的栏目品质。因此,关注平民大众、看重原生态,可以说是《法律讲堂》栏目在实践中一直倡导的理念。它给迫切需要法律帮助的弱势群体一片土壤,并从原生态中汲取了美的力量。
创新是旗帜。电视只有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才能不断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才能增强舆论的引导水平。《法律讲堂》按照差异化原则,坚持频道和栏目的特色化定位,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这个栏目的选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司法领域内的相关知识点;二是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及其出台或修改过程中的社会背景;三是司法制度发展史话。
主讲人个性对凸显栏目的个性尤为重要。《法律讲堂》栏目采用开放式的直播形态,主讲人也成为栏目的独具风格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主讲人虽然没有受过专门的播音训练,但略带地方口音,既诙谐调侃,却又一本正经。主讲与字正腔圆的播音要求大相径庭,用一种说书的特有方式,讲述古今中外的法律故事,既亲切又新鲜,使观众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法律讲堂》栏目透视立法背景,解读立法依据,关注中国的立法进程,实现了电视与法律的最佳结合,话题的生活化,表现形式的故事化。通过一堂又一堂生动有趣的讲座,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学法、懂法,从而推进全民普法的工作,提高全民的素质。
叙事与析理相辅相成
展现人性的美,是《法律讲堂》栏目钻进故事里,要为观众寻找能够荡涤人们心灵的精神力量的那把钥匙。这个栏目由一个或多个事件作为依托,即使是探讨的话题,也大多数由事件入手,而大部分法制事件具有天然的故事性。
《法律讲堂》栏目的一个又一个好听的法律故事,却是“讲”出来的。首先,主讲人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把一个实际发生的事件,经过自己的加工以后,讲成了一个精彩的故事。适当地运用一些叙事手段,比如悬念的设置、冲突的凸现,情节出人意料的推进,辅之以生动的细节,使这个电视节目更有魅力。
电视最大的优势,是用声音和画面表达一个故事。《法律讲堂》栏目解说间隔着一段主讲内容,对上一段内容作简要归纳,并设置下一段的悬念,插播相关的影像资料,采用多种电视特技,通过一系列具有特定内涵的典型的画面叠化,从而获得一组连续的流畅的镜头,既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也赋予人以情感的冲击。此外,节目成功运用背景音乐,或抒情悠扬,或阴森恐怖,也起到了烘托节目氛围的作用。
其次,析理透彻。如果从文体方面进行分析,那么,每一期《法律讲堂》都可以看作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议论文。有的叙事多一点,有的说理多一点,但都有论的成分。这个栏目采取的是比较理想的方式,就是层层说事,层层析理,让故事情节和对法律的阐释同步推进。这正如《文心雕龙·论说》里所形容的那样,是“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意思是说理要像劈柴一样,关键在于剖开木柴的纹理。这个栏目剖析的是法理,从而使观众不知不觉地学了法,懂了法。
❷ 法律的特点是什么
是1: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2: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❸ 10分钟学会一个法律常识作者简介
辛辉,男,讲师,硕士,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教师,河北省时代经典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他在法学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辛辉主讲包括法理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诉讼法学在内的多门法学专业课程,深受学生好评。
辛辉不仅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同时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他主持或参研了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如“建设和谐河北中的环境保护立法研究” 、“河北省行业协会立法模式研究” 、“河北省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完善与改革研究”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河北地区的法律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著作与教材编写方面,辛辉参与撰写《宪法学》、《环境法学》、《大学生法律适用》等著作和教材,为法律教育和普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些教材不仅在大学校园内广受欢迎,也为社会公众了解法律知识提供了重要资源。
在学术论文的发表方面,辛辉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先后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外商投资仲裁中的几个法律适用问题》、《论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水资源保护》、《环境公害事件中公民应有起诉权》等学术论文十余篇。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辛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也体现了他对于法律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辛辉作为一位法学教育者与研究者,他在法学教育、科研、著作与论文发表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他的工作不仅为河北地区的法律教育与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3)法学解说扩展阅读
本书从上述部门法中选取500余个与寻常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每个法律常识都以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特定问题为标题,答案以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加以必要的解说,具有内容全面、检索方便、简单实用、易于领会等特点,是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法律帮手。
❹ 急求法学院运动会教师方阵解说词~要400字!最好有点法院特色~急的要尿床了~
这是一群普通人,他们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虽然他们的工作内容带了一个“法”字。可是与创制神圣法律的过程一点关系也没有;庄严肃穆的法庭之上拿起木槌审判案件的不是他们;身着制服控诉刑事被告人种种恶行的也不是他们;腰配武器与不法分子作生死搏斗更不是他们的工作内容;甚至连在法庭之上替老百姓伸张正义也另有人专司此职。就是这么些轮不到他们来做的事情,却与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从事这些职务的人统统都是这群人的学生。他们不直接从事法律工作,可是法律工作者脑海中关于法律的最初概念、区别联系以及这个职业的道德、信仰全部是从老师们口中获取的。正是因为法学院的老师们在学生的脑海中种下民主公正正义的种子,才有了一批又一批知识与技能俱佳的法律工作者在工作中为我们的民主正义事业而努力奔走。
如今,法学院的老师们来到运动场上,并带来了一贯坚持的“公平、和谐”理念与大家共勉。精神饱满,蓄势待发的他们将与其他运动健儿一道努力拼搏,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起挑战!
❺ 简述法的解释的类型
你好。法的解释,就是根据立法原意、立法意图、法的意识和有关需要对法或法的规定的具体内容、含义所作的解答和说明。
法的解释的种类很多。区分法的解释种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 一是法的解释的主体和效力; 二是法的解释的方法。
按照前一个标准,法的解释通常只有法定解释与非法定解释的区分;而按照后一个标准,法的解释则有学理解释与任意解释、语法解释与字面解释、历史解释与逻辑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等诸多种类的区分。
(一)法定解释与非法定解释
法定解释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根据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权,对有关法或法的规定所作的具有法的效力的解答和说明。
由于法定解释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的,所以又称为有权解释。由于法定解释同被解释的法的规定具有同等的法的约束力,所以又称为有效解释和正式解释。这种解释是法的解释中最重要的一种。
非法定解释是指不享有法定解释权,所作的解释不具有法的效力的解释。
非法定解释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机关,例如,司法部或某个省政府的宣传部门为了宣传某个法,而对该法所作的解释;可以是社会组织,例如团中央为了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妇联为了宣传婚姻法,分别对这两个法作了许多阐述性的工作;也可以是个人,如法学教授著书立说,对法所作的种种解说。非法定解释与法定解释的主要区别是:解释的依据不同,一个是依法定职权,一个不是;解释的效力不同,一个有法的效力,一个没有法的效力。
(二) 学理解释与任意解释
学理解释,就是有关主体或人员,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对法或法的规定所作的解释。
一般法学著述几乎都将学理解释看作是与法定解释对应的解释。这是不妥的。法定解释强调的是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法作出具有法的效力的解释。学理解释则具有这样的特点:
其一,学理解释的主体是非确定的,它并不是一般法学著述所说的是仅仅由社会组织、学者、学术团体和报刊之类所作的解释。其实,除了这些主体之外,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也可以作学理解释。
其二,学理解释并非对特定的法所作的解释。学理解释的对象,不像法定解释那样限于某种或某些法,而是可以针对各种法。
其三,学理解释这一概念强调的是法的解释的方法,而不像法定解释那样强调的是法的效力或法的约束力。
从这三点来看,法定解释与学理解释两者根本不是一对范畴或根本不是相对应的范畴。事实上,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经常是二位一体的或通常总是相连的,法定解释的主体所作的法定解释往往就是根据一定的学理进行的,那种把学理解释局限于宣传、教育、研究者的范围的观点是需要校正的。
任意解释,是指有关主体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法的内容、含义等所作的解释。
这种解释没有主体资格和解释对象范围的限制,一般公民、社会团体或诉讼当事人、辨护人等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或看法,对他们想要解释或所面对的法作出解释。任意解释对正确适用法的规定和处理案件具有参考价值,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应当重视这些意见。但这种解释本身没有法的效力,对司法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没有法的约束力。
(三)语法解释与字面解释
语法解释又叫文理解释,就是根据语法规则分析法的条文的句子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对法的内容、涵义所进行的解释。
法的条文是以简洁、概括的语言文字构成的,要了解法的条文的确切内容、涵义,首先需要弄清法的条文的句子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究竟意味着什么,从语法上来解释法的规定的内容、含义。因此语法解释在法的解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法的解释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然,进行语法解释,应当注意把握法的精神实质,联贯全文进行推敲,而不能断章取义,曲解法的精神。
字面解释是指根据法的条文的字面含义所作的解释。
这种解释是法的解释中最一般的方法,其特点是完全依据或墨守文字的本义,既不扩大作出广于其文字涵义的解释,也不缩小作出窄于其文字涵义的解释,而完全按照法的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去解释。字面解释同语法解释不同,字面解释强调的是法的条文事实上是什么意思,是只就表述法的规范的文字进行解释;语法解释强调的则是法的条文应当是什么意思,是用语法规则、词语结构、标点符号等来说明法的规范的含义。
(四)逻辑解释和历史解释
逻辑解释,就是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对法的结构、内容、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来说明法的规定的内容、目的或要求。
逻辑解释也注重一个法的规范与其他法的规范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法的体系和所属部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这些方面的情况,来说明法的内容、含义。这种解释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每一个法或法的规定,总是有它的逻辑形式的,通常也总是在与其他法或法的规定发生关联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要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就需要注意这些逻辑联系,避免孤立地、机械地、片面地理解法和错误地适用法。
历史解释,是指对法的产生、修改或废止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历史条件加以研究,将新制定的法或法的规定同历史上相关的法或法的规定作比较研究,来说明该法的内容和含义。这种解释有助于历史地,唯物地理解法的精神实质。
(五)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
限制解释,是指对法的规定所作的小于其文字本来含义的解释。
这种解释所以必要,是因为有的法的条文的用词,其含义比立法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范围要广泛,如果不作限制解释,对这条法的条文的理解就不符合立法的愿意。例如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里的“父母”仅指具有抚养教育能力的父母,而这里的“子女”仅指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抚养教育的子女。对这条规定只有作限制解释,才符合立法的本意。
扩充解释,是指对法的规定所作的广于其字面本来含义的解释。
这种解释所以必要,是因为有的法的条文的内容和含义广于其法的条文的文字表现的内容和含义,为了正确表达立法的原意,就要采取扩充解释。也以婚姻法为例:“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在这里,“父母”和“子女”均需要作扩充解释,它们不仅包括亲生的父母与子女,而且包括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等。
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虽然是可以使用的两种法的解释方法,但如果使用过当,则容易造成法的规避和破坏法制的结果。因此,使用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的方法,需要慎之又慎,应当严格根据法的内容,在不违背立法原意的条件下使用。 (漳州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