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第18章

道德经第18章

发布时间: 2024-11-26 11:32:13

1. 道德经第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十八章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2. 老子《道德经》:第18章解读,这不曲解得太严重了吗

【 原文 】

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注释 】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废驰,仁义才显现。(冯友兰说:“大道废,有仁义”并不是说,人可以不仁不义,只是说,在“大道”之中,人自然仁义,那是真仁义。至于由学习、训练得来的仁义,那就有模拟的成分,同自然而有的真仁义比较起来就差一点次一级了。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这个意思。)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 今译 】

大道废弛,仁义才显现;家庭不和,孝慈才彰显;国政昏乱,忠臣才见出。

【 引述 】

鱼在水中,不觉得水的重要;人在空气中,不觉得空气的重要;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自然不觉得有倡导仁义的必要。等到崇尚仁义的时代,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

某种德行的表彰,正由于它们特别欠缺的缘故;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情境下,仁义、孝慈、忠臣等美德,就显得如雪中送炭。

【 他说 】

从第十七章的道的层面与相关中国历史哲学的演变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思想的特殊之处。老子的历史哲学与儒家的观念,乃至一般社会人生的态度,另成一格,大异其趣。从前面所说的天道自然,到此,他便提出反对仁义和智慧等的语句。只从文字上看,他是说,中国文化从上古以来,就是一个道,道衰微了,后来的人便提倡仁义道德,结果越强调越糟糕,适得其反。其次,老子也反对智慧。换句话说,知识越发达,教育学问越普及,人类社会阴谋诡诈,作奸犯科的事也就越多,越摆不平。接着,他举出更明显的理由,“六亲不和有孝慈”,在家庭中所谓的六亲,那便是父母、兄弟、夫妇,彼此之间有了矛盾、冲突,才看得出来:何者孝?何者不孝?

如果家庭是个美满的家庭,一团和气,大家和睦相处,那么个个看来都是孝子贤孙,根本用不着特别标榜谁孝谁不孝。如果家中出了个孝子,相对之下,便有不被认同的不孝之子,这其间问题就大了。因此说,六亲不和,才有所谓的“父慈子孝”。我们若是深入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标榜的“二十四孝”,将发现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拥有大孝美名的舜,其父母可以说不伦不类,很不像话,充分显示了舜的父母,是处在一个问题家庭中,是非不断,非常悲哀,因此舜才成为第一孝子。老子并不喜欢这样,由于一个人的坏,衬托出另一个人的好,那是不幸的事,他希望每个家庭都和乐幸福。

“国家昏乱有忠臣”,同样道理,老子不希望历史上出太多的忠臣义士,忠臣义士并非好现象。我们历史上所谓的忠臣,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人,皆为大家所景仰,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临危受命,连个人宝贵的生命,都可牺牲。然而,这些可歌可泣的忠臣事迹,无不发生于历史混乱、生灵涂炭的悲惨时代。一个忠臣的形成,往往反映了一代老百姓的苦难。假使国家风调雨顺,永处太平盛世;社会上,大家自重自爱,没有杀盗淫掠之事,那么岂不个个是忠臣、人人是好人了吗?因此,他主张不需特别赞美某人好、某人不得了。

“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便是老子此意,也才是天大的幸福。

老子这几句话,从字面上粗浅一看,似乎非常反对儒家提倡仁义道德,但有几点我们必须注意。

第一,老子在世的那个时代,正是春秋时期,社会面临转型时的种种变动,一个新社会形态逐渐形成,这中间产生了很多病态的现象。老子在此病态社会中,体会出他的人生哲学,才会有这样的说法。他的话,乍看起来是唱反调,但仔细研究一下,这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正面教育。

我们可以另外举一个反证。例如把孔子作的《礼记》中的《礼运篇》,加以整体研究后,就会发现孔子亦有老子这样的看法。中国文化素来重视道德的价值,《礼记》中的《礼运篇》已经表达得很清楚。所谓的“德”乃归于“道”中,德是道的用,道是德之体。而这个道又是什么呢?老子自己认为道就是自然,但是由远古到黄帝的时代,人为的一切,已经渐渐不合于道了。

第二,从黄帝以前的远古史来看,在《列子》书中,假托黄帝本身梦想的文章,便是梦游“华胥国”,这是不是真实的故事,此处暂且不加讨论。文中提到,黄帝作梦,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那里到处太平安详,没有任何不幸之事,是人类盼望中的天国。这篇“华胥梦”等于中国文化所向往的理想国。其他像柏拉图的“理想国”、莫耳的“乌托邦”,乃至佛家的“极乐世界”、基督教的“天堂”,都是其来有自,反映了这个世间的人类,苦难重重,无时不在斗争战乱中,因此人们便自然而然地追求另一个幸福圆满的境界。而老子所谓的大道,正代表了它的内涵与精神。

其实,老子讲“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说法,未免失之太刻薄,但这也是爱之心切,所以责之更严。孔子在《礼运篇》也讲得差不多,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此即儒道二家的态度差别之处,但是道理是相互贯通的。

孔子在《礼运篇》上说:“故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及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人有了智慧,智慧的反面就是奸诈,用得好就是大智大慧,用歪了就是老奸巨猾,全在一念之间。因此孔子强调“用人之智去其诈”。而大勇的人,往往气魄大,脾气也大。大勇的反面,就是多怒,佛家称之为“嗔”。假使一个大英雄、大丈夫,没有暴烈的坏脾气,那就很可贵了。“用人之仁去其贪”,仁慈本是件好事,但是仁慈太过了,变得婆婆妈妈,待人接物软塌塌的,心理上难免有一种不自觉的贪恋、执著。因此,能够保持一片仁慈博爱之心,而无这层贪着之念,那便不会发生不良的副作用了。从这里,我们已可明确地看出,老子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其意和孔子所讲的道理,并无矛盾冲突之处,只是文学的手法不一样而已。

孔子又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好的、喝好的,以及喜欢男女间的关系,这是人生根本的欲望。“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至于死亡和贫穷痛苦,那天底下的人都害怕,都讨厌碰上。所以,“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一个人爱好追求饮食男女的享受,逃避死亡与贫穷的来临,这是心理现象的根本。但是,“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人的思想、念头,从外表是很难看出来,也很难测验得知的。一个人动什么脑筋,打什么主意,心地善与不善,只要不表现于行为,有谁会知道?“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及色也”,一切的好坏,全凭他心念的变化,根本没有颜色、声音可资辨别。所有的动机想法都深藏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那么,“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要把这些人心的根本问题加以整理、统一,使之去芜存菁,转劣从良,恶行成善举,除了“礼”——文化教育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整个比较起来,孔子代表儒家的思想,与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理上是一贯的。现在再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我们中国讲“仁义”思想,春秋以前也有这种观念,但很少刻意提倡。为什么?那时社会上背情绝义的病态较少。我常说,中国文化里头,经常提到“孝道”,与世界其他文化相较,孝道是中国特有的优点,其高明可贵之处,无可置疑。但这同时也说明了,这几千年来,我们不孝之举太多了,因此孔子才不得不提倡孝道。同样地,社会上不仁不义的故事层出不穷,所以圣贤们才用心良苦,提供这服“仁义”的药方,希望社会有所改善。孔子是个文化医生,他把当时文化中的疑难杂症诊断出来,投以对症的药石,尝试解决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

老子也是个医生,但他是研究医理的医生,也就是医生的医生。他认为儒生们开的药方,对是对,但是药吃多了,难免又会出毛病,副作用在所难免。光讲仁义道德,说得天花乱坠,有人自然要加以利用,做出假仁假义、欺世盗名之事,结果弄巧成拙,照样害人。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病态最为严重,强调仁义,便最积极。老子身处其境,讨厌这种风气,所以从反面来对症下药。

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智慧与奸诈,乃一体两面,一线之隔。聪明与狡猾、老实与笨蛋,根本是息息相关的孪生兄弟。诚实的智慧合于“道”,用之于世,为人类社会谋福造利,那就对了,名之为“德”。道是体,德是用。然而,诚实虽是好事,若是用不得当,那也会适得其反,坏了事情。

老子这段话,干万不要随随便便看过。近几十年来,我发现有人研究老子,读了此章之后,不作深入一层的体会,便骤下错误的评语说,老子反对仁义,反对智慧,反对作忠臣,反对作孝子。这不曲解得太严重了吗!其实老子并不反对这些,他只是要我们预防其中可能产生的不良作用而已。

每一件事,皆有其正反两面,我们同时必须考虑到。或者时间久了,思想搞不通,走了样;或者某一个观念流行多年,时迁境移,已不合宜,并且流弊丛生,失其原意,这就要懂得《大学》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道理了,此时必须知道变通。所以,老子的思想与《易经》的思想是一样的,都在一个“变”字。

《易经》有五种学问——“理、象、数、通、变”。“理”是哲学的,《易经》每一个卦,背后皆有其哲学道理。“象”,一件事物,一个东西,都有它本身的现象。比如虚空,也有它的现象,空空洞洞,不可捉摸。每一种现象的发生,必须有其形成的哲学道理。而这“理”和“象”二者,也可以借数字符号来表达、整理。那便是“数”了。“理”、“象”、“数”是《易经》三个根本所在,必得将之透彻研究后,才知道“通”,只知“理”,不通“象”、“数”;只知“象”、“数”,不通“理”,都不行。要样样深入,全部融会贯通,方能达“变”,方能洞烛机先,随时知变、适变、应变。知道变,而能应变,那还属下品境界。上品境界,能在变之先,而先天下的将变时先变。等到事情已经迫在眉睫才变,那也恰恰只合于变通而已。老子对仁义、智慧所提的这番道理,也属于变通的一种。

从本章内容收获了什么?欢迎发表评论,大家一起交流!

文章说明:内容参照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南怀瑾《老子他说》;

3. 《道德经》第十八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

原文

十八章

大道【1】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2】六亲【3】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4】。

【注释】

1.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道,在此指一种准则。

2.智慧出,有大伪:聪明智巧出现了,伪诈才盛行。据陈鼓应教授考证,郭店简本无此句,陈老疑为战国中后期受庄子后学激进派思想影响所妄增,建议删之。此说供参考。

3.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这里指家人之间的关系。

4.忠臣:郭店简本作“正臣”,帛书及傅奕本作“贞臣”,均不影响文义。

今译: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 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孝慈才彰显出来;国政昏乱,忠臣才见出。

《道德经》与生活智慧

陈鼓应教授评述本章:

就像陈老所说,环境污染危及到人类生存,人们才开始重视环保;食物不安全成了常态,大家热烈追捧生态有机食品;野生动物种类日益减少,生态链遭到破坏,有识之士站出来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当拥有时,我们觉得是那么理所当然,失去时,才明白它的可贵。

老子是一位悲观的智者,透过我们看起来喜人的外在表象,如“仁义”、“孝慈”、“忠臣”,他看到了背后的深层原因。正如反腐倡廉成绩喜人,全民欢欣鼓舞,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腐败猖獗才会有那么多贪吃的“老虎”?某地发现天然氧吧,空气洁净清新,城市的人们趋之若鹜,恰是因为城市的上空,已难见蓝天白云?老子对万事万物,始终持一种审慎的态度,他并不为一已私利而忧,他悲天下而悯世人,大慈才大悲,圣人莫不如是。

从老子本章的简洁论述中,也可以看到,事物的推演,不会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大道废、六亲不和、国家昏乱,并不会人类灭亡世界末日,正如腐败中孕育新生,仁义、孝慈、忠臣会出现,会为社会生态系统带来新的平衡,这便是系统的制衡力量,也就是道的力量。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绝望,极端引发变革,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邀请自己在最黑暗的时候等待光明,不是鸡汤不是阿Q,那是在道中了。而人生得意时,也需警惕不要离心太远,避免乐极生悲。

事物总在动态的调整中,最终走向平衡,而这个平衡,就是一种自然和谐状态。儒家的中庸思想也教导:叩其两端而执中。“中”不是中间,不是平均,不是折中,它是平衡点。叩其两端,是指要全面的了解事物,因为事物阴阳合和、对立统一,不可执一端而行事,而要执中,要把握这个平衡点。

作为个体,要学习穿过现象,多维度思考问题,看清问题的全貌,看懂背后的因缘。掌握了平衡的智慧,我们既不会盲目乐观,也不会妄自菲薄,以一颗定静之心,处事行云流水,待人慈悲宽容。

把外在表象,作为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在事中去洞察,在事中去修炼。

老子的哲学中,深藏“无”之智慧,没有成见,没有预设标准,没有分别心,所以更能看清本质,洞悉真相。它不仅可以解释如大道废、六亲不合等宏观的社会现象,对于微观的个体行为,以“无”去因应,往往也会带来更加成熟稳定的人际关系。

比如你身边最亲密的人跟你吵架,有了一些不可爱的言行刺激到了你,这时候我们往往很容易被对方的情绪带跑,我们会指责或争辩,甚至会愤而发动攻击,陷入纷争之中。如果我们能懂得,那些不可爱的现象后面,是因为爱的匮乏,是以这样让人不舒服的姿态在呼唤爱,也许我们就能找正确面对的方法。可能就只是上去紧紧拥抱他/ 她,在对方狂风骤雨的爆发中,坚定又轻柔的在他/她耳边说:我明白你现在觉得很不好受,我和你一起面对!当然这只是举例,也许你有更好的方式,我是想说,除了针锋相对,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方式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理解和爱,让你们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当“看不惯”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无意识去抨击这个人身上我们不喜欢的言行或特点,如果此时有人附合,我们会更加坚信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这时可以回观下,抨击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是因为我们不接受这样的自己吗?是因为我们害怕这些不喜欢的特点会从自己身上跑将出来,才想去攻击和抑制它吗?作家张德芬老师说过,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王阳明先生也说,心外无它。下一次,当下意识想要评判时,试试去觉察和思考,我们评判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小孩子看电视剧时,才喜欢进行这样简单的区分,抛开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就会有更多维度的视角,也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实。

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事物的整体性,处事不偏颇,待人能客观,得意时保持一份警觉,失意时存一分真诚盼望。自然之道,动能守恒,因势利导,保持平衡。

注:《道德经》原文部分引自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版》,特此说明。

4. 《道德经》砭时篇(第18章)一大道废有仁义(《安石留白随笔》20191211)

《道德经》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一般译文:

大道废弃,才会提倡仁义;智谋出现,才会产生伪诈;六亲不和睦,才有孝子慈父;国家昏乱,才会出现忠臣。

安石曰:天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而仁义道德、智慧奸伪、孝慈忠臣之类都是在大道被废弃之后才出现的。社会发展了,私欲增多了,老子竭尽全力提倡清静无为和辩证关系的大道之理,主张抛弃私欲而顺应自然之道。

5. 道德经第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废,有仁义;失无为之事,更以施惠,立善道进物也。

智慧出,有大伪;行术用明,以察奸伪。趣睹形见,物知避之。故智慧出,则大伪生也。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甚美之名,生於大恶,所谓美恶同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鱼相忘於江湖之道,则相濡之德生也。

6. 銆婇亾寰风粡銆嬬鍗佸叓绔犲師鏂囧強缈昏瘧





銆銆婇亾寰风粡路绗鍗佸叓绔犮


銆銆浣滆咃細鏉庤


銆銆澶ч亾搴燂紝鏈変粊涔;鏅烘収鍑猴紝鏈夊ぇ浼;鍏浜蹭笉鍜岋紝鏈夊瓭鎱;鍥藉舵槒涔憋紝鏈夊繝鑷c


銆銆 銆婇亾寰风粡路绗鍗佸叓绔犮嬫敞閲婏細


銆銆1銆佸ぇ閬擄細鎸囩ぞ浼氭斂娌诲埗搴﹀拰绉╁簭銆


銆銆2銆佹櫤鎱э細鑱鏄庛佹櫤宸с


銆銆3銆佸叚浜诧細鐖跺瓙銆佸厔寮熴佸か濡囥


銆銆4銆佸瓭鎱堬細涓鏈浣滃瓭瀛愩


銆銆婇亾寰风粡路绗鍗佸叓绔犮嬬炕璇戯細


銆銆澶ч亾琚搴熷純浜嗭紝鎵嶆湁鎻愬′粊涔夌殑闇瑕;鑱鏄庢櫤宸х殑鐜拌薄鍑虹幇浜嗭紝浼璇堟墠鐩涜屼竴鏃;瀹跺涵鍑虹幇浜嗙籂绾凤紝鎵嶈兘鏄剧ず鍑哄瓭涓庢厛;鍥藉堕櫡浜庢贩涔憋紝鎵嶈兘瑙佸嚭蹇犺嚕銆


銆銆 銆婇亾寰风粡路绗鍗佸叓绔犮嬭В璇伙細


銆銆鏈绔犳帴鐫涓婁竴绔犫滀俊涓嶈冻鐒夛紝鏈変笉淇$剦鈥濓紝璁や负绀句細涓婂嚭鐜扮殑浠佷箟銆佸ぇ浼銆佸瓭鎱堛佸繝鑷g瓑锛岄兘鏄鐢变簬鍚涗笂澶卞痉鎵鑷淬傝嚦寰蜂箣涓栵紝澶ч亾鍏撮殕锛屼粊涔夎屼簬鍏朵腑锛屼汉鐨嗘湁浠佷箟锛屾墍浠ヤ粊涔夌湅涓嶅嚭鏉;涔熷氨鏈夊″间粊涔夌殑蹇呰併傚強鑷冲ぇ閬撳簾寮冿紝浜轰滑寮濮嬪磭灏氫粊涔夛紝璇曞浘浠ヤ粊涔夋尳棰撻庯紝姝ゆ椂锛岀ぞ浼氬凡缁忔槸涓嶇函鍘氫簡銆傚湪杩欓噷锛岃佸瓙鎶婅京璇佹硶杩愮敤浜庣ぞ浼氭不鐞嗭紝浠栨寚鍑猴細浠佷箟涓庡ぇ閬撳簾銆佸ぇ浼涓庢櫤鎱у嚭銆佸瓭鎱堜笌鍏浜蹭笉鍜屻佸繝鑷d笌鍥藉舵槒涔憋紝褰浼肩浉鍙嶏紝瀹炲垯鐩告垚锛岃佸瓙鎻绀轰簡瀹冧滑涔嬮棿鐨勫圭珛缁熶竴鍏崇郴锛岃〃杈句簡鐩稿綋涓板瘜鐨勮京璇佹濇兂銆


銆銆 銆婇亾寰风粡銆嬩腑蹇冩濇兂锛


銆銆銆婇亾寰风粡銆嬬殑涓婚樹紬璇寸悍绾锛屼粠涓嶅悓瑙掑害瑙h伙紝銆婅佸瓙銆嬪憟鐜板嚭涓嶅悓闈㈢浉銆備袱鍗冨氬勾鐨勪富娴佹淳鏄鏀夸綋鍝插︽垨鑰呯$悊鍝插︼紝濡傛硶瀹剁殑闊╅潪瀛愬氨鏄浠庤繖涓瑙掑害鐞嗚В鐨勩傞煩闈炲瓙鏄娉曞剁殑浠h〃锛屼粬鐨勭悊璁哄熀纭鏄銆婇亾寰风粡銆;涓夊浗鏃舵湡鐜嬪技涔熸槸杩欐牱锛屼粬浠庣$悊瑙掑害鏉ヨВ閲娿婅佸瓙銆;杩樻湁鐨勪粠鍐涗簨瑙掑害瑙h汇婅佸瓙銆嬶紝姣斿傘婂瓩瀛愬叺娉曘;杩樻湁浜鸿磋繖鏄涓轰汉澶勪笘涔嬮亾銆佺敓瀛樹箣閬擄紝濮旀洸姹傚叏锛屼互鏌斿厠鍒;銆婅佸瓙閬撳痉缁忔渤涓婂叕绔犲彞銆嬩粠鍏荤敓鐨勮掑害鏉ヨВ璇汇婇亾寰风粡銆嬶紝淇鐐煎厓姘旂劧鍚庡緱閬;杩樻湁浠庢垚浠欑殑瑙掑害鏉ヨ诧紝涓鍥界殑閬撴暀浜х敓浜庝笁鍥斤紝寮犻瞾鍐欍婅佸瓙鎯冲皵娉ㄣ嬶紝鏄鍚庢潵浜旀枟绫虫暀鐨勭粡鍏搞


銆銆銆婇亾寰风粡銆嬬殑鎬濇兂瑙i噴锛屻婂悤姘忔槬绉嬄蜂笉浜屻嬬敤浜嗕竴涓瀛椾负鍏跺畾涔夛紝鍗斥滄煍鈥濆瓧銆傘婇亾寰风粡銆嬫妸涓鍗庢皯鏃忕殑姘戞棌鎬ч氳繃銆婂懆鏄撱嬨侀氳繃鍗囧崕锛屼互璐碘滄煍鈥濅负鏍稿績锛屽垱閫犱簡瀹屾暣鐨勭悊鎯充綋绯汇傜敤涓変釜鍏抽敭璇嶆傛嫭銆婇亾寰风粡銆嬬殑鎬濇兂浣撶郴锛氱涓鏄鈥滆嚜鐒垛濓紝涔熷氨鏄浜嬫儏鏈鏉ョ殑閭d釜鏍峰瓙锛岃嚜鐒朵箣鎬э紝澶╃敓鐨勩傛寜鐓т簨鐗╂湰鏉ョ殑鏍峰瓙鐢熼暱锛屽氨杈惧埌浜嗙敓鍛界殑鐘舵;绗浜屾槸鈥滄棤涓衡濓紝涓嶆姌鑵撅紝椤哄簲浜嬬墿鐨勮嚜鐒舵湰鎬с傗滄棤涓衡濅笉鏄浠涔堥兘涓嶅仛锛岃屾槸椤哄簲浜嬬墿鐨勮嚜鐒朵箣鎬э紝杩欏氨鏄绗涓変釜璇嶏細鈥滈亾鈥濓紝鈥滈亾鈥濇槸瑙勫緥锛岄『搴旇嚜鐒舵湰鎬у氨鏄鏍规湰鐨勮勫緥銆


銆銆鑰佸瓙璁や负鏃犲舰浜х敓浜嗘湁褰锛屾湁褰㈠張鍒嗚傛垚涓烘洿澶嶆潅鐨勪笢瑗匡紝浠庤屼骇鐢熶簡鏁翠釜鏈夊舰鐨勪笘鐣屻傞亾鏄瀹囧畽鐨勭涓鍔ㄥ姏锛屽畠浜х敓浜嗗畤瀹欎笘鐣屼箣鍚庡苟娌℃湁娑堝け锛屽苟涓斿瓨鍦ㄤ簬姣忎竴涓浜嬬墿涔嬩腑銆傚洜涓洪亾姘歌繙鍜岃繖涓鍏冩皵鐨勨滀竴鈥濆湪涓璧凤紝涓囩墿鑳藉熷彂灞曘佸.澶с佹垚鍔燂紝灏辨槸瑕侀傚簲杩欑嶈兘閲忋傝佸瓙璁や负姣忎竴涓鏈夊舰浜嬬墿涔嬫墍浠ヨ兘澶熷彂灞曞氨鏄浣跨敤浜嗕粬鍐呭湪鐨勬棤褰㈢殑瀹囧畽鍔ㄥ姏锛屼篃灏辨槸鈥滈亾鈥濄


銆銆鑷鐒舵槸浜嬬墿鐨勬湰鎬ф垨澶╃劧鐘舵侊紝浜嬬墿鐨勮嚜鐒舵湰鎬т骇鐢熺殑澶栧湪琛ㄧ幇灏卞彨鍋氳嚜鐒躲傗滀笉瀛﹁岃兘鑰咃紝鑷鐒朵篃銆傝嚜鐒惰咃紝鏃犵О涔嬭█锛岀┓鏋佷箣杈炰篃銆傗濊嚜鐒惰岀劧锛屾湰鏉ュ氨鏄銆傛瘡涓浜嬬墿鐢熸潵閮芥湁鑷鐒朵箣鎬э紝鑷鐒朵箣鎬х殑灞曠幇灏辨槸杩欎釜浜嬬墿鐨勮嚜鐒躲傚湪閬撳剁湅鏉モ滆嚜鐒垛濇槸涓囩墿鐨勭姸鎬侊紝鈥滈亾鈥濋氳繃涓囩墿鐨勨滆嚜鐒垛濊〃鐜板嚭鏉ャ


热点内容
北京建筑法律法规 发布:2024-11-26 14:13:07 浏览:739
汽车产业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4-11-26 13:30:06 浏览:584
王兴律师博客 发布:2024-11-26 13:30:03 浏览:308
刑法263条规定 发布:2024-11-26 13:27:09 浏览:112
在行政法律双方关系 发布:2024-11-26 13:13:34 浏览:446
下列不属于我国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的是 发布:2024-11-26 13:10:47 浏览:367
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清单 发布:2024-11-26 13:09:21 浏览:453
新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4-11-26 12:33:23 浏览:907
2017年行政法考试试题 发布:2024-11-26 11:59:57 浏览:860
影职业道德 发布:2024-11-26 11:37:03 浏览: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