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真经广圣义

道德真经广圣义

发布时间: 2024-11-28 19:31:50

『壹』 对《老子》这本书的见解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
关于老子和《老子》这部书的时代问题,学术界争论较大,尚无一致的结论,一般
认为最后成书于战国时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称,老子应关令尹喜之请,“著
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老子河上公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
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出土的两种《老子》帛书写本,则皆《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文字亦略有差异。
《老子》历来有多种本于,其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河上公本和王弼本两种,道教
以河上本为准。
《老子》采用哲理诗的形式写成,整个哲学思想由“道”展开,“道”是老子思想
的主要范畴,“道”字在书中出现了七十余次。他认为: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初始态,
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为化生万物的根源;道常无名,无为而无不为,它像水一样,
善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以柔弱胜刚强,是最高的善;道是不可言说的,人的感官也不
能直接感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
《老子》包含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事物互相对立依存的关系。
他认为善恶、美丑、长短、高下、前后、有无等都是对立的统一,失去了一方,另一方
也不能存在。他体察到事物的矛盾会相互转化,“反者道之动”是事物运动的规律。在
认识论上,老子则主张“涤除玄览”,静观万物的循环演变。他不重视经验知识,认为
“不出户,知天下”。在社会政治观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并描绘了一幅“小国寡民”
的理想国图画。他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主张“绝仁弃义”。
《老子》成书后,从战国末的韩非起,历代注家蜂起。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
圣义》称,诠疏笺注《道德经》者,六十余家,并对各家特点作了论述。元道士张与材
称:“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①今人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初、续编,
所收注本共计三百五十四种,八百零一卷,《正统道藏》存有五十余种。
历代注家因时代之不同,注释思想即各具特点,元道士杜道坚《玄经原旨发挥》卷
下说:“道与世降,时有不同,注者多随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师之。故汉人注者为汉
《老子》,晋人注者为晋《老子》,唐人、宋人注者为唐《老子》、宋《老子》。”且
各人的理解角度不同,有的视之为君人南面之术,有的视之为兵书,有的视之为养生书。
致使《老子》注释书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理解。
道士以《道德经》为祖经,历代注疏者甚众,在诸家注疏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同样
因为时尚不同和个人理解的差异,而呈现各自的特点。总的特点是将《老子》宗教化,
从中升华出与宗教相通的内容,以之作为道教教理、方术的根据。
西汉初,黄老学大兴,《老子》成为其主要经典。汉武帝以后黄老学逐渐向黄老道
演化,老子逐步被神化,《老子》亦开始宗教化。东汉时,河上公《老子章句》首先从
宗教角度理解和阐发《老子》,以之作为治国治身和修养成仙的理论依据,这给予当时
的神仙方士以启发和影响。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即有与河上公《老子章句》十分相
似的思想,并汲取《老子》中的许多思想作为理论根据。到东汉后期,《老子》便成为
道教所奉的经典,写出注释书《老君道德经想尔训》,以道教的观点解释《老子》,并
将其作为教科书训育徒众。汉代道教老学的主要特征是黄老神仙长生思想,借用老子的
“道”作为其神仙学说的理论依据,理论思维的水平不太高。
魏晋玄学的产生,给道教老学以新的启迪。曹魏时道士孙登“以重玄为宗”解释
《老子》,为道教老学重玄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石。及发展到唐代,经成玄英、李荣等重
玄派学者的发挥,遂成为道教老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术流派,成为当时道教解老转代表,
连唐玄宗注疏《道德经》时也深受其影响。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对重玄派深为推许,认为“孙登以重玄为宗,宗旨之中,孙
氏为妙矣”。②重玄派解老有两大特征:
一是援《庄》入老,一是援佛入老。运用这种方法解老使道教的教理教义得到了发
展,进一步深化了道教理论思维水平。
唐初成玄英的《道德经义疏》、李荣的《老子注》系重玄派代表作,显示了唐道教
的理论水平。成、李二人着重阐发“重玄之道”,认为:玄是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
深远之玄,理归于不滞,既不滞有,也不滞无,有无都不执著,故称为玄;人们在不滞
于有、无之后得非有、非无,虽谓之玄,但还不是真道,还不能滞着于此玄,必须对此
非有非无之玄继续否定,直到永不执著,一无滞碍,“寥廓无端,虚通不碍”时,才是
重玄之道。③这是种无限否定的思维进程,通过无限否定证成重玄,其思维方法来源于
佛学中道观。自魏晋迄唐的发展过程中,道教老学逐渐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流派,有的明
理身之道,有的明事理因果之道,有的明重玄之道,各有学术特色和侧重点,色彩纷呈。
这就给唐代中后期道教老学的集注化创造了条件,这种集注化倾向在蜀中尤为突出。岷
山道士张君相集《三十家注老子》;道士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纂集了成玄英、
李荣等多家注解;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更是引用和评论诸家,总结了汉魏以来
的道教老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唐代是道教老学史上最兴盛的时期之一,
其基本特征是深受佛教哲学的影响,有较高的思辨性。
宋代道教解老之作仍深受重玄派的影响,但又较多地把易学思想引入到《老子》注
解之中,使易、老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宋代道教老学还继承发展了重
玄派对“理”、“心”、“性”等的阐释,给予宋明理学的形成以深刻的影响。
元明以来,道教解老之作仍续有问世。较具代表性的是元道士李道纯的《道德会元》
和杜道坚的《道德玄经原旨》。
这些著作中多以理学术语解老,反映其受宋明理学的影响较大,反映了鲜明的时代
特征。
总之,《道德经》在历代道士的不断注疏中,逐渐注进了新的内容,这是一个《老
子》被逐渐神学化的过程,也是道教思想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较丰富的思
想内容,是研究道教教理、哲学的一大基本来源。
注:
①② 《道藏》第12册725页,第14册34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
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 蒙文通辑校本:成玄英《老子义疏》和李荣《老子注》,四川省立图书馆1946
年、1947年石印本。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

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

那么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作为国家管理图书的官吏,老子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典籍,在他管理图书的若干年中,周王室日渐衰弱,老子决定离开东周。

他的这一决定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却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问题,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言者不如知者默”,

走出函谷关的老子,除了给人们留下一部《道德经》外,再也没有任何别的信息,直到现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里,最后死在哪里,都是一个历史之谜。

《道德经》不过五千言,却涵盖了很多妙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前过去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一直活跃在我们身边,有关老子的话题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老子研究几乎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公共话题。

〈〈老子与现代生活智慧〉〉

老子的智慧,熔化在你我中间,熔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行动当中,理念当中,大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小到我们公园里打拳、下围棋都是这种,老子的智慧。

同志们如果到福建去,有个叫清源山,清源山有个老君岩,有个老子的石刻雕像,非常有名,有名在什么地方?

这个雕像非常大,就是他的两个耳朵特别大,同志们想一想,为什么老子的耳朵特别大呢?为什么?因为老子叫李耳,姓李,所以他的耳朵上必有特征,他的耳朵特别大。

司马迁,司马迁这位大历史学家,花了18年的心血,写了52万字6千五百个字,给中国的哲学之父、智慧之父,

写评传的话只写了450多个字。你看看,这么大的一部《史记》就写了450多个字,这么一个大的哲学家,为什么?

没有办法,材料没有,材料不够,所以他很严谨。他怎么写的?他一开头写了27个字,他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原来做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守藏者室也,后来又看王朝衰败得太厉害了。不想做了,不想做他就出走了,他要到哪里去呀,他要到秦国去,他要到西域去,要到秦国去,要到西域去。必定经过一个关口,叫函谷关,为什么叫函谷关呢?

两面两山,对峙,中间一道又深又险的小路。所以这条路就像一个“函”字里一样,所以叫做函谷关,必定要经过这个关口。

这一天,守关的长官是叫关令尹喜,又叫令尹喜,守关的长官,那天他到城头上暸望,一看不得了,空中飘过来一团紫气,

一团紫气冉冉而来。关令尹很厉害,他眼睛一看说今天很妙,今天将会有圣人到来,然后他在关上远望,看见一个人,骑着一匹青牛慢慢来了,再一看牛背上的那个人,风度非凡。

远得看不出,近的一看,这不就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吗?高兴得不得了,老子来了,你看紫气飘来,老子来到。然后把他问他,你到哪里去?我要到秦国去,西域去,我呆不住了。

不能,你要走的话,你非答应我个条件。老子说,答应你什么条件?他说,你看你这么一个大思想家,哲学家,你不给我们留一点著作,留一点文字下来。老子说不不不,不留。

老子写下了这部天下奇书,叫《道德经》。

那么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智慧呢?

我们翻开他的书,最先接触到的就是他的道,道路的道,最多接触的也是道。所以我们现代人如果是闻其道,得其道,行其道的话。

那就能够把老子的智慧转化为我们的智慧,把古代人的大智慧转化成为我们现代人的智慧,这是一笔相当丰富的财富。

『贰』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根据《史记》记载,此书为为春秋时代周王朝史官老子所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楚国人。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著作,后来为道教所吸纳,于是成为道教主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历代流传版本多种,全文五千余字。今日流行的版本分为81章,据考始自东汉河上公注解本。《道德经》包含上、下二经。上经,又称《道经》,共37章;下经,又称《德经》,共44章。1993年中国湖北省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本,共有甲、乙、丙三本,年代大约战国中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传本。1973年中国湖南省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本,有甲、乙两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不分章,年代为秦末至西汉初之际。另外可能抄写于西汉武帝后期的北京大学藏汉竹简本,注明老子上经、老子下经之标题,共分为77章,也属于《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之传本。

关于《道德经》的注解,唐代以后,以东汉河上公、三国魏王弼二注本最为广传。而从魏晋至隋唐,根据唐末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统计共有六十余家,其中多半为道士。宋代以下,《道德经》的集注本形式逐渐兴起,如元代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大旨》便参考了唐宋注解130多家。明清时期注家辈出。自战国以后,历代注解本计有1600多家,蔚为大观。至于道教的注本,则以敦煌写本《老子想尔注》最具代表性。其中王弼注本,属于哲学性的著作。而河上公注,则发挥了养生思想。想尔注本,多以道教神学、戒律等观点作诠释。所以《道德经》不只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不可抹灭的地位,也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而且发行量最多的世界名著。

《道德经》是因应当时礼坏乐崩、政治社会失序的时代难题,而被创作出来的。所以全书的内容,虽然偏重哲学议题,但是也涉及政治、社会、军事、教育、文化、礼乐、道德、伦理等范围,并希望透过无为、自然的方法,根本解决上述各种问题,以便政治社会秩序回归正轨。

老子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太清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道德经》在道教史上更是一部根本大经。东汉《老子河上公注》,向来在道教界中流传,为道教徒所重。而东汉末五斗米天师道《老子想尔注》,更是教团内部与《老子五千文》同被列为必读经典。唐玄宗诏令《老子》为天下州郡所必修,尊为《道德真经》。今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中便收录了《道德经》注疏50多部。大抵从哲理、易学、内外丹、 *** 存思、道德伦理等多元角度进行诠释,充实了道教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道德经》在哲学上的影响力,更是难以估算。《道德经》建构了以「道」为核心概念的哲学体系,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宇宙最高法则,并且创造出道、德、物、无、有、玄、名、一、虚、静、气、无为、有为等等哲学概念,对于后代的形上学、宇宙论、语言哲学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此外《道德经》的学说,更是道家、黄老思想、魏晋玄学乃至于法家发展之源头与不可或缺的养料。特别是魏晋时期,与《周易》、《庄子》一起并称「三玄」,从而主导魏晋玄学的主题与方向。

『叁』 援器以证道出自

《道德真经广圣义》。
“玄援以证道”是唐代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的观点。这里的“玄”指道家学派的“玄之又玄”的思想,也就是一种抽象深奥的理念或哲学思想。“玄援以证道”是指通过领悟“玄之又玄”的道理,达到一种超凡入圣的境界。在道家看来,“玄”是一种超脱尘世、超越普通认知的境界,只有通过领悟这种境界,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精神上的超越,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改革工作汇报 发布:2024-11-28 20:38:17 浏览:423
情怀法官 发布:2024-11-28 20:06:49 浏览:15
法律援助表态发言 发布:2024-11-28 19:37:37 浏览:749
道德真经广圣义 发布:2024-11-28 19:31:50 浏览:745
分析无道德 发布:2024-11-28 19:22:59 浏览:754
违反八项规定适用纪律处分条例 发布:2024-11-28 18:54:17 浏览:794
法院宣传处处长 发布:2024-11-28 18:47:19 浏览:19
江苏东晟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4-11-28 18:01:36 浏览:989
司法考试名师讲义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 发布:2024-11-28 17:22:55 浏览:458
道德经联合国 发布:2024-11-28 16:50:07 浏览: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