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思维法理情

法治思维法理情

发布时间: 2024-12-16 03:34:07

Ⅰ 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法治思维基本特征 : 法律至上 权利制约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法律思维基本特征: 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Ⅱ 怎么培养法治思维

1、定义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条文、法学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倾向。
2、基本特征
①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
②讲证据,以事实为根据。
③讲程序,以程序为轨道。
④讲法理,以法理为后盾。
3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①学习法律知识
②掌握法学方法;
③参与法治实践。

Ⅲ 如何做到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努力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造就一支宏大的具有法治素养和法治意志的治国理政干部队伍。结合柳州市的工作实际,我认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重点是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认真学习法律。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首先要加强法治教育和培训,在学习中着力解决自身法治精神缺失、法治意识淡化、法治素养低下、法治底气不足等问题,让法律法规进脑入心、进言入行、进岗入责,确保每项工作、每项建设都能在法律法规规范下高效有序运转,把已习惯的行政思维、领导思维、管理思维转变为法治思维。并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一种自发的心理需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遵循法治原则,坚守法律底线。 (二)深入研究法律。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需要法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持,作为研究法律的主力机构是各级法学会。近年来,柳州市法学会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有力地推进了法治柳州建设。工作中,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法学研究与推动柳州经济建设相结合;坚持法学研究与服务民生需要相结合;坚持法学研究与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相结合;坚持法学研究与营造法治环境相结合;坚持法学研究与推进依法治市相结合,全面推进法治柳州建设向纵深发展,为传承法学文明,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3年11月,全区首个地市级校园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在柳州市建成。2014年9月,全区法学会现场会在柳州市召开。 (三)时刻运用法律。近年来,柳州市政法系统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探索破解信访工作难题。一是搭建一个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目前,全市117个乡镇(街道)已经全部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1191个村委(社区)全部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在中心和工作站里普遍配备“四员”,即信息员、接访员、调解员和为民服务办事员,“四员”在乡镇司法所、人民法庭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主题:即由信息员收集农情民意信息,接访员重点做好接访工作,调解员负责调解各种矛盾纠纷,为民服务办事员负责做好重点信访户的互帮互助工作。基层联调平台的建立,使大量矛盾纠纷依法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量。二是建立判后答疑制度,实行阳光司法。随着经济的发展,矛盾纠纷日趋复杂,法院案件受理的数量逐年增加。在执法过程中,法律文书的表述不到位,是导致当事人不断上访的根源之一。2013年起,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判后答疑工作,即主审法官在案件判决后对当事人进行答疑,运用权威的法理解释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引导当事人服判息诉。2014年度经过判后答疑的案件,一审服判率在91.2%,二审服判率在99.4%,大大提高了审判质效。判后答疑将执法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有效的减少了涉诉信访。 (四)坚决维护法律。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执法司法制度,确保制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确保法律的权威。一要健全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要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考评标准,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带动办案质量的提高,确保每一起执法司法案件都能经受得起法律和实践的检验。要进一步加大案件评查力度,依法纠正执法办案中的过错、瑕疵,坚决防止发生冤假错案。二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政法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严把证据关,又严把法律关;既确保实体公正,又确保程序公正。不搞有罪推定,杜绝违法调查、违法取证。同时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让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成为领导干部的新常态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缺失。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遵守宪法和法律要作出具体规定,建立刚性约束机制。要将提高法治思维作为对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像抓作风建设和惩治腐败一样抓依法办事。要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加强对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健全问责制度,规范问责程序,对违法枉法、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党员干部触犯法律规定的,必须依法处理,不能用党内纪律处分代替依法追究责任。执法部门的执法过程和环节要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必须有效地防止执法中的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总之,要通过加强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决不允许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真正让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成为领导干部的新常态。

Ⅳ 法治思维是指什么

法治思维是指按照法律规范来分析、处理问题的理性思考方式。这种思维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熟悉并掌握法律知识。这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法律条文和理论知识,才能正确运用法律逻辑进行思考,从而形成法治思维。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大学生形成法治思维的关键。
3. 关注社会时事和法律新闻。通过关注社会动态,参与法律讨论,观看法律节目,阅读法律报刊,提升对法律的理解和敏感度。
4. 勇于运用法律武器。大学生应学会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为维护社会正义作出贡献。
5. 参与法律实践活动。通过参与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实践,加强法制观念,深化对法治思维的理解。
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专业人士在决策过程中,依照法律逻辑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这种思维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逻辑性,主要特征包括尊重人权、坚持价值取向、重视证据、注重程序和法理。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建议包括:
1.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这是形成法治思维的前提,必须熟悉法律条款和理论基础。
通过以上方法,大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法治思维能力。

Ⅳ 什么是法治思维及如何提高法治思维

一是要培养法治思维理念。首先,要养成运用法治思维的习惯。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理念,使其认识到什么是法治思维,为什么要运用法治思维,怎样运用法治思维,使“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领导干部的常用语,使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其次,要重视法治思维的实践运用。在遇到权力与权利冲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要牢固树立民本意识,主动运用权利本位、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则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减少官民对抗,树立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再次,要把握多种思维方式的合理运用。正确处理好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与法治思维的相互关系,使决策既合法合规、又合情合理。
二是要提升法治思维能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首先在于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的长效机制。在学习形式上,要通过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通过举办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参加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在学习内容上,既要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知识,又要重视法律原则、法治精神等法治思维能力方面的学习培养。
三是要考核依法履职水平。要像考核经济指标一样,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纳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要通过鼓励、奖励、晋职、晋级等激励机制,引导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重视提拔使用法治思维意识强、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要按照有权就有责、滥权应担责、侵权要赔偿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对那些不依法办事的领导干部要严肃进行批评教育;对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带来重大损失,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领导干部,要严格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Ⅵ 什么是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有什么区别

1、定义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条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倾向。
2、基本特征(基本内容)
1、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
2、讲证据,以事实为根据。
3、讲程序,以程序为轨道。
4、讲法理,以法理为后盾。

热点内容
2009年诉讼法全文 发布:2024-12-16 05:46:03 浏览:792
婚姻法精品课程 发布:2024-12-16 05:42:30 浏览:888
劳动法工资核算标准 发布:2024-12-16 05:38:31 浏览:929
郑州法眼法律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发布:2024-12-16 05:12:25 浏览:400
医事法律责任可分为 发布:2024-12-16 04:40:35 浏览:235
法律服务公司可以代理案件 发布:2024-12-16 04:22:07 浏览:958
法治思维法理情 发布:2024-12-16 03:34:07 浏览:36
劳动法关于公司财产 发布:2024-12-16 03:13:44 浏览:722
2016年反家暴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16 03:09:22 浏览:255
陕西省信访条例细则 发布:2024-12-16 03:03:21 浏览: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