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元士
⑴ 鼎 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推测为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发现有青铜鼎;这被认为是青铜礼器的源头。到商代,开始出现大量的青铜鼎。[1]毫无疑问,中华文化在源头处便和鼎结下了不解之缘。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主要用于煮肉盛肉(人类学家认为,以鼎食肉是中华民族进步的重要一环,身体发育因此大为增快,大脑也日益发达)。因此,成为宴会、狩猎等场合的必备器具,并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至成为家国宝器。
功能的转变迅速影响到形状的变化。鼎原来形状比较单一。原始社会的鼎均为圆形,作为炊食器皿,圆形也甚合实用之目的。到早商的二里岗时期,出现了青铜方鼎。到商代中晚期,方鼎数量大增,与圆鼎一起成为主要的祭祀礼器。
在圆鼎之外还要制造方鼎,这反映了鼎由实用的食器向象征性的礼器的一个重大转变。因为方鼎在烧火、取食方面远远及不上圆鼎,但是作为礼器,它却由于其特别的象征意义而倍受青睐。这一象征意义取决于商朝人"天圆地方"的天下观(或者说世界观)。[2]当然,演变到后来,方鼎还是圆鼎,已经没有太多的区别,人们更多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取舍。法学所的法鼎即为圆鼎设计。
鼎在成为祭祀礼器后,意义重大,制作也日益考究,造型凝重,以竭力显示尊严鼎盛的气势。周朝建立后,百家争鸣,风气大开,反映到器皿上,纹饰简练舒朗,饕餮、夔龙、虬等神兽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鼎的铸造工艺复杂,饰纹的丰富和多彩无疑显示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据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的考证说,鼎上的纹饰是巫祝在祭祀时用来通天地鬼神的,如饕餮、夔龙、虬,都是由生活中的鸟兽人类变化而来。也就是说,鼎的铸造还有为人民祈福的创意。
鼎的祭祀重器的地位,决定了其使用也有着严格的程序和特殊的含义。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也称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春秋公羊传》)。各鼎所盛的肉食也有规定,九鼎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依次类推。后来,列鼎制度废除,但是这一制度赋予鼎权力地位的象征意义却保存了下来。
鼎在成为祭祀礼器之后,很快演化为国之重器,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易经》有云:"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易经?序卦传》)。还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易经?杂卦传》)。这说明在很早的时候,鼎和改朝换代就联系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