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道德
1. 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的差别
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关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科学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一个真正有科学文化涵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只有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
2. 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
他们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国学相较于传统文化,多了一层学术的含义。同样在传统道德里包裹着传统文化。一个地区如果只有文化而缺少了应有的道德,那么这个的确的文化就是腐败落后的。
3. 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道德、中华传统美德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有关联。
1、传统文化包括传统道德,此外还有传统艺术等等;
2、传统道德包括传统美德,此外还有不当道德,愚忠愚孝等等。
反过来说,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传统道德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4. 文化与道德,什么是文化,什么是道德
一、文化
①定义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心灵(精神世界)的外化。精神世界具有内在性的一面,人的心灵总有一些他人无法感知的东西,这些方面不是文化;精神世界具有外化性的一面,人的心灵总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就是文化。波普的“世界Ⅲ”指的就是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与经济、政治相对应(“文化建设”等概念和相关判断中的文化一词)。
最狭义的文化是指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等等,与思想道德、科技教育相对应(“文化素质”等概念和相关判断中的文化一词)。
二、道德
道德是规范人们的人际利害关系行为的重要手段。
1、人的行为分为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道德行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有道德的行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善的行为。
不道德的行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害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恶的行为。例如,不拉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影响邻居生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②非道德行为(非伦理行为)是同他人没有利害关系的一部分个人生活行为,是不能进行善恶评价、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例如,裸睡、拉上密闭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的行为是非道德行为,不涉及人际利害关系。
2、道德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非暴力性的社会规范
道德要规范涉及人际利害关系的行为,不干涉单纯的个人生活行为。
5. 怎样理解文化与道德的关系
文化与道德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文化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成果,同时又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有力武器。因此,就文化知识本身的性质和目的而言,它对道德起着积极作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有利于道德的进步和发展,是提高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具体的讲,文化对道德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包括以下几点:
(一)文化通过对生产力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促进道德的发展。
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自然界现象和本质的认识的概括和结晶,在人们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极大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且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评价发生根本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人类道德水平向前发展。
(二)文化通过世界观、人生规对道德发生作用和影响。
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们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就从根本态度上决定了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方向和生活道路。文化知识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化知识有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本质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从而帮助人们把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这一点对于我们青年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它们并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建立在通晓人类以往的全部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并且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知识。因此,只有通过学习或接受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牢固的掌握这种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共产主义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文化对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变化的直接作用和影响。
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发展虽然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决定的,但也必须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落后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存在,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落后、科学不发达有关。科学文化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使之对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认识不透,造成了人的愚昧和粗俗。原始社会的血亲婚姻关系产生的基础就是生产力极其低下和对自然规律的无知所致。同样的道理,宗教神学的存在尽管有众多的物质的、心理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本身的认识还不发达、不深刻。因此,人们在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同时,客观上是利用和借鉴了当时条件下的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以此为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寻根立据。同样,人们也总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批判的武器”,来揭示旧道德、旧习俗的不合理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就十分重视文化知识的作用。他们以科学的文化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反对宗教神学的道德说教,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学说,对于动摇宗教神学的统治,转变人们的传统思想和信仰,破除宗教神学的旧道德规范和习俗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五四”运动前后,许多仁人志士对封建传统和道德发起了猛烈的抨击,而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旗子“德先生”和“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就是他们斗争的主要武器。
(四)文化对个人道德品行的作用和影响。
马克思曾经这样写道:“有产者的良心不同于无产者的良心。有思想的人的良心不同于无思想的人的良心。”“良心是由人的全部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决定的”。马克思在这里把人的道德同文化知识素养联系起来,看到了文化知识对人的道德品行的影响,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诚然,我们不能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样,将“知善”与“行善”直接用等号连接起来,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主要是由他所处的经济地位、阶级地位以及各种心理条件决定的。但也不能不承认个人文化水平、文化素养对个人的道德品行的影响。文化知识能使人们增强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的能力,有利于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端正行为态度,抵制各种不良习气的侵蚀。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知识或文化很低,就不易辩别是非、真假、美丑、善恶,就容易受各种坏思想、坏行为的影响而走上违反社会公德甚至违反法律的犯罪道路。因此,文化知识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陶冶人的情操,变换人的气质,提高人的生活趣味,有利于消除野蛮粗俗的言行以及低级情趣。相反,愚昧无知则往往使人精神空虚、生活无聊、情趣低下、颓废堕落。
(五)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人的道德意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道德教育离不开文化知识的教育,它们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智育是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必须依靠真理,依靠说服,这就离不开智育。只有搞好了智育,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他们深刻的了解先进的道德政治和行为准则,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另外,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家庭教育中。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道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文化与道德关系的另一方面,就是道德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从总的趋势来说,道德是在向前发展的,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道德规范或多或少的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因素,也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科学文化的尊重。但在不同的社会以及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中,道德对文化的作用却有所不同,这种作用要受到经济基础以及阶级利益的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说来,处于进步、上升时期的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比较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相反,处于腐败、没落阶段的阶级总是阻碍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有时会有些失误和偏差,但总的来说,由于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制度,无产阶级把文化作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有力武器,因而在道义上和实践上积极促进文化的发展,并且把热爱文化学习、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作为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