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与性文化

道德与性文化

发布时间: 2025-01-26 21:18:48

A. 性道德和性伦理有区别吗

在权利和利益的关系上,哲学家们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用利益取代了权利,完全以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权利问题,认为只要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即使有损于少数人权利的行为也是可以允许的;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利益应当是权利的核心,但在这两者的关系上却不应当是功利主义的,而应当是道义的,是从道德权利出发的,因为根据他们的解释,在权利和利益的关系中,权利是决定性的;一个政府为了所谓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个人权利的行为是错误的。在权利与利益关系上的这两种对立观点,反映了哲学家们对权利的不同解释,但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这两种解释都是把权利和利益放到了两个极端:或者是以利益的满足来决定权利的行使;或者是以权利的实现来判定满足利益的合法性。
问题的焦点仍然是,究竟把权利看作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根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确立的西方社会和国家理论,基本上是把个人看作社会和国家构成的基础,个人之间由契约组成的社会也不能因为社会的某种需要而完全牺牲个人的权利;如果个人为了集体的或社会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权利,也必须是出自个人的自由意愿,而决不能是外在力量迫使的结果。这种基于个人主义的社会理论始终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传统,也构成了自由主义的强大理论根据。但在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传统受到了来自社群主义的严重挑战,对个人权利的绝对维护遭到了社会和国家作用的质疑,出现了在权利问题上根据社会共同体的最终确认。
社群主义的思想背景被看作是来自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思想传统,但另一个思想来源也开始引起哲学家们的关注,这就是来自东方思想传统中的社会和国家理论。的确,儒家传统强调了社会对个人的决定性作用,把大家和国家看作是体现个人价值的主要因素。但儒家思想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制度,君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这种关系显然不是西方契约论所确立的平等关系。所以,在这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国家和社会理论就只能是以“朕即国家”为模本的主奴思想,因而无法真正体现个人的价值和权利在社会中的实现。在这种意义上,以儒家的国家理论来说明社群主义,其结果就只能是在个人与国家关系上的后退,不利于妥善地解决现代人类在这种关系上面临的困境。
根据以上的分析,对权利和利益关系问题的恰当解决不应当是以一方来决定另一方,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两者的权重,但在根本的出发点上是要保证个人权利的实现,同时,在尊重个人自由意愿的条件下,可以请求放弃某种个人权利以保证更多人的利益得到满足。显然,这里包含了双重意义:其一是,在权利和利益问题上没有最终的决定者,两者的权重需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这就是说,一方面,当权利与利益发生冲突时,这要根据发生冲突的权利大小或利益的多少等具体情况,确定究竟应当是权利服从利益的实现,还是利益服从权利的实施;但另一方面,如果权利或利益中的一方重于另一方,譬如需要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权利,那么,这也需要考虑被牺牲的权利究竟属于什么性质,并尽可能地采取其他方法保证这种权利被牺牲的程度降到最低限度,而不是一概地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去彻底放弃少数人的权利。其二是,在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的关系上,个人权利是首要的和基本的,因为集体权利的获得是为了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而不是相反。然而,当集体权利与个人权利发生矛盾时,我们既不能简单地用个人权利去反对集体权利,也不能粗暴地以集体权利的名义取消个人权利,而是应当仔细分析发生矛盾双方的具体情况,确认这里的集体权利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关系,找出矛盾的焦点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个人权利的不受侵犯,才能使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得到协调一致。当然,这样的协调一致往往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的关系中,两者很难完全取得一致;但追求这样的理想却是我们处理两者之间现实关系的方向。

B. 性文化实质

性文化是历史演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在性与相关力量方面的探索和表达。这种文化可以细分为三个维度: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


在物质层面上,性文化反映了人类为了释放和管理日益积累的性能量,所必需的生理条件、器官和生理能力。这些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是性活动的物质基础。


制度层面则更为复杂,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对性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这些规范包括社会对性的禁忌、法律规则,以及为了维护生态与社会秩序,对性行为的制度性安排。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社会对性的理解和接受度。


而精神层面则是性文化的核心,涵盖了性的心理体验、观念、道德、宗教、艺术和哲学等多元领域。从个体对性的感知和理解,到集体对性的道德评价,再到性在艺术和哲学中的象征和探讨,这些都是性文化精神内涵的体现。


总的来说,性文化是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它既体现了生物本能的需求,也反映了社会制度和精神观念的变迁。通过理解性文化,我们能更深入地洞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2)道德与性文化扩展阅读

性文化凝聚着千万年来几乎涉及各个领域的学者、思想家以及广大民众的探索、努力、追求与抗争。性文化映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针对性和与性有关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分为物质方面、制度方面和精神方面三类,物质方面可包括人类为了释放不断产生和蓄积的性能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器官和能力;制度方面可包括人类为了使性能量的释放与生态——社会秩序相适应,而规定的有关性的禁忌、法律、制度等;精神方面可包括性的心理、体验、观念、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

C. 深度解析:性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性文化的定义及历史

首先,我们要了解性文化是指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对性和性行为所持有的观念、态度和价值观。这种文化形态受到历史、宗教、道德观念、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等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的性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性解放运动的兴起,人们对性和性行为的态度开始开放,传统的性观念和规范受到了挑战。性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性文化对个体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性文化对个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性文化对个体的性认知、性态度和性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年轻人接受性教育的渠道更多元化,但也可能面临着性观念混乱的情况。

此外,性文化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性开放和性自由观念的普及,人们更加重视性健康意识,并更积极地采取保护措施。

性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性文化不仅影响个体,也在深层次上影响整个社会。性文化的舆论和传播方式对社会道德观念、法律法规、媒体行为等产生着深刻影响。它也对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商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性文化的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性文化也将迎来新的变革。随着性别平等、性别认同的不断受到重视,性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涵将会更加多元化和包容。同时,个体和社会对性健康和性教育的重视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性文化的深度解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性观念的变迁和社会影响。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对性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谢谢您的阅读!

D. 性道德的核心有哪些内容

核心内容有:性道德标准、爱情观、贞操观、生育观。

1、爱情观

爱情是男女之间发自内心的相互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终身伴侣的感情。性的吸引是爱情产生的自然前提。但爱情和性欲又有质的区别,爱情是人的一种社会感情,单纯的性欲只是动物的本能。

现代的性爱同古代的爱有着根本的不同:

第一,它以互爱为前提,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古代的爱情则不一定都要征得妇女同意。

第二,情爱常常达到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而彼此分离,对双方都是难于接受的不幸。

爱情的特征表现为:

①对等性。双方以互爱为前提,情投意合,互相给予。

②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是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的爱慕关系,不允许第三者介入,因而是排他的。

③持久性。爱情是持久的感情生活,要求双方忠贞不渝,经得起人生道路上种种磨难的考验。

对待爱情的态度,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

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应当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①事业高于爱情。没有事业的爱情是空虚的。事业和爱情并不矛盾,处理得当可以相得益彰。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最崇高、最重要的是事业。因此,必须坚持事业高于爱情,自觉做到爱情服从事业,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也会促进爱情。

②尊重对方自愿选择的权利。男女双方在从恋爱到结婚组成家庭的过程中,要通过合乎道德的方式求得相互了解,必须尊重对方自愿选择的权利,任何强迫、威胁、欺骗的手段都是不道德的。

③坚贞专一。这是爱情生活最重要的原则。恋爱双方要互相忠诚,互相信守,不可见异思迁。

④负责与自重。恋爱过程中,应该用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表达互相爱慕的感情,理智地驾驭自己的行为。恋爱期间,双方都应保持贞操,自尊自重,也应互相尊重对方。

2、性道德标准

双方自愿原则。自愿是以不违反社会公德为前提。

无伤原则。不伤自己,不伤对方,不伤后代,不造成精神污染。

爱的原则。躯体感受与心理感受有机融合。

婚姻缔约原则。圣经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结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科学计划生育原则。

性禁忌原则。某些遗传病及家庭伦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

制约性道德的手段除法律手段之外,最主要的是依靠传统美德教育,包括:羞耻感,义务感,责任感,良心感,公德感及贞洁感。

道德约束下的性与爱,追求人类高层次需求的性与爱,才会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迷人的画,一首醉人的歌,一杯甘美的琼浆,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美好时光。

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总和。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需要用这种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性行为。

作为一种道德现象,性道德不仅表现为一定的观念、情感、思想,而且体现在具体行为和各种活动之中。

因此,通常可以把性道德的内容概括为:一个核心——性道德规范,三个性道德范畴——爱情观、贞操观和生育观,三种性道德关系——婚前性关系、夫妻性关系和婚外性关系,一个外部条件——性环境道德。

3、贞操观

指男女双方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节操。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历史性产物,也是对男女双方共同要求的一种美德。现代贞操观不反对爱人死后再娶或再嫁,不认为这是对以前爱情的不忠,恰恰相反,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贞操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婚姻的缔结必须以爱情为基础,确认彼此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具有共同生活的人格特征;确认婚后能自觉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能给双方带来精神上的愉快和生活上的美满。婚姻双方自觉维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婚姻便是贞洁和合乎道德的。

如果缺乏爱情基础,而仅仅是基于金钱、地位、美貌而结合,则是不贞洁的,缺乏生命力的。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才有肉体接近的权力。

②贞操是双方对等的,并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现代贞操观结束了古代对女性的片面约束,成为对男女双方的共同要求,彼此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对待两性关系,珍视和保持各自的贞洁,提倡两性关系的严肃性和对爱情的忠贞不二。

婚后不见异思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是互尊互爱,互谅互让,互相体贴,保持婚姻美满的基础。贞操观对维护家庭的幸福、培育子女、净化社会风气、保持社会安定,建设健康文明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生育观

指对于人类生殖和养育问题的总的观念。

生育观,一方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另一方面又表明了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代中国生育观要求把生育的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把生育的意愿同对社会、后代的责任统一起来。

具体包括:

①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树立“生育为公”的道德观念,要求生育者以社会的利益和要求作为生育动机,避免把生育单纯当做实现个人或家庭目的的手段。“生育为公”的道德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口再生产,从形式上看,生育活动是在每个家庭内部进行;从内容上说,所生育的子女绝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个人的生育应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要服从国家利益。

“生育为公”的道德观是通过生育目的、生育动机和生育的结果反映出来的。

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是生育道德的行为规范。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的发展同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计划生育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生育的时间和密度,以达到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具体内容包括:提倡和鼓励晚婚和节育;要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优生优育是采取人为措施,使出生的儿童具有优良的遗传素质,同时进行科学养育,以提高人口质量。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道德规范对夫妻的性生活提出了相应要求:

首先,要求人们接受避孕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其次,为了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需要夫妻间性生活文明、科学与和谐。

③坚持晚婚晚育,是中国当代生育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医学研究表明,青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一般在23~25岁之间。如果过早结婚和生育,由于生理发育尚未成熟,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发育和健康,同时也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农村早婚早育、“早生儿子早得福”是生育为己的封建道德观念。要从科学道理上认清,早婚早育不仅有害于身体发育和健康,不利于后代的优生优育,而且还会导致人口增长过快,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这是当代中国生育道德所不允许的。

(4)道德与性文化扩展阅读:

特点


多样性

不同社会文化、民族和地域的不同,道德评价可能相差甚远。为此,性道德更表现出他的多样性。

人类历史上的性文化分为三大类:反性欲文化、亲性欲文化和中间性文化。反性欲文化将性行为看作是罪恶,亲性欲文化放纵性行为,对风流事加以鼓励,中间性文化是选择地制止不良性行为。


一致性

人类的大多数群体,是把人的性行为限制在婚姻范围之内,这一点在全人类具有共同性。显然,这不但有利于种族延续,而且有利于财产的继承。


继承性

人类在进化的进程中,总是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风格一代代保留下来,性的道德继承就是这一性质的继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类自身发展的利益为参照系,决定保留和剔除哪些习俗行为。


双重性

理想期待与现实行为的脱节:理想化的性行为的控制和期待,提出有利于社会和人群的性行为标准,告诉人们怎么做。而在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并不是总是那么进行,人们有自己的参照系,参照点是怎样方便自己。

男女性道德评判不一致,不管是在旧时代文化还是主流文化,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存在。

E. 性文化的起源

中国古代性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中形成的性观念、习俗、行为,以及有关于性的知识、文艺、道德规范和诸般社会体制等。
中国属大陆性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由50多个民族所组成,受不同地域、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有着各具民族特色的性文化。中国各民族的发展极不平衡,虽然随着交通的发达,人员交往(包括通婚、商贸往来和争战)等民族之间的交融,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相对落后民族的文化发展,但始终不能达到同步,因而表现出一定的性文化差异。另一方面,性文化又有其特殊性,在同一时代的不同地区之中性文化便可有相当的差异,例如游牧地区一般较农业地区对性更为宽容。而即便在一时代同一地区中也还存在着阶层上的区别,例如“士大夫——市民——乡民”之间的区别,但见于经传的通常只是士大夫的性文化观,市民的性文化观或可见于小说和野史,而乡民的性文化观却较难考查。在朝代更迭战乱饥荒时期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性关系常变得松散,而在农业定居已稳定若干世代的情况下,宗族和宗教等传统势力就会给性关系带来种种难以逾越的限制。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时代,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阶段。至黄帝以后,转为父系氏族部落,并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历史传说反映出,汉族远古先民包括来自羌、夷、苗、黎等不同氏族部落集团的人,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和斗争,逐步融合为同一族体。这一融合过程延至春秋战国时期,分布区域也扩展至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在秦朝汉代国家统一的条件下,形成为汉族。自秦汉至今的2000多年间,历代都有不少汉族人民通过屯垦、移民、掳掠、流亡等方式移居边疆各地,与边疆少数民族交错杂处,共同开发边疆,其中不少从而融入当地少数民族之中。
另一方面,边疆各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处,往往大都融入汉族之中。由于汉族历代均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故在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
古代汉族社会伦理道德和立法的基础是“三纲”和“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这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根据“天人相与”的神学观点、发挥春秋时期孔、孟儒家学说总结而来,其后一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观念。与此相联系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但封建士绅阶层普遍存在纳妾现象,在亲属的亲疏观上,以父系为中心。父系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故汉族古代的人口观主张“多子多福”。在此基础上,子对父应尽忠尽孝,其中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最高体现。这种宗法制度的扩大,则表现为“子民”对最高统治者“天子”的道德规范。所以神权、政权、族权、夫权成为禁锢人们思想,尤其是禁锢和压迫女性的工具。
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中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都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其中在诸如汉文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文献中,保存有不少性文化内容。古代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建筑学和冶炼术等方面,都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属于古代医学分支之一的中国古代房中术,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前后即已基本成型,其学科内容已相当于今日的性学。
中国性文化博物馆
中国性文化博物馆目前收藏了2000多件罕见的性文物,陶瓷、春宫图、青铜器等等。
这些性文物都是过去深藏不露、秘不示人、难得一见的,而且形式千姿百态,雕塑、绘画、雕刻、书法、诗词等济济一堂,有不少展品已经是国家的孤品和珍品,全国罕见。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民族,其社会、风俗、生活习惯有着浓厚的东方色彩,与西方各国有着显著的文化差异。孟子曰:“食、色性也”。说明我们的祖先对性文化持有非常开明的态度。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今天的我们更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性文化。

F. 性教育是道德教育观点

性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一些人认为,性教育应该在家庭、宗教和社区的环境中传授。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性教育应该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以帮助年轻人获取有关人类性行为和健康的知识,以及性文化和性少数群体的认知。无论在哪个环境中进行性教育,它都应该被视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个观点。

性教育是道德教育观点
道德教育是什么?
在深入探讨性教育是否是道德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道德教育的概念。道德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在道德教育中,人们认为需要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道德、家庭道德,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人权、社会公正等。
性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性教育被视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是合理的。性教育可以帮助年轻人了解人类生殖和性行为的事实,防止早孕、性病和HIV感染。它还可以提高性敏感度和性安全意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尊重自己和他人,遵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性教育还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和全人类平等的目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性别教育有助于减少对女性的暴力和性剥削,对性和性取向的认知和了解,以及志愿和数据可持续发展。性别和性别角色经常与经济发展相关,这也说明性别教育的重要性。
性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人类职业道德的尊重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因为性行为和性文化是涉及人类文明的基本部分,所以进行性教育时,无论教育者和接受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都应该互相尊重和理解。
性教育的实施
但是,关于性教育是否是道德教育,仍然存在争议。有些人指出,性教育已经过度普及,包括不当的教育内容,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不适当的性行为行为。另一些人认为,性教育应该由家庭或宗教团体来进行。然而,事实上,本质上家庭和宗教团体也可以尝试与学校一起来进行。
性教育需要的是完整的教学资源、合适的教学方法、教育者和受众的平等和尊重。例如,教育者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生殖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而不能像某些国家把性教育简化为“使用保险套”。并且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优良的道德、家庭和宗教背景,避免对学生进行“洗脑”和“污染”。

热点内容
无锡农村房屋登记条例 发布:2025-01-27 17:50:19 浏览:185
张晓健律师 发布:2025-01-27 17:28:59 浏览:904
劳动法中教师工作时间 发布:2025-01-27 17:21:37 浏览:805
荔湾区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1-27 17:00:17 浏览:736
民法典为什么称为法典 发布:2025-01-27 16:54:26 浏览:22
穆棱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27 16:54:25 浏览:943
两学一做演讲稿法院 发布:2025-01-27 16:02:41 浏览:648
新罗区法院拍卖 发布:2025-01-27 15:21:18 浏览:179
司法考试报名时间2016 发布:2025-01-27 14:34:45 浏览:251
国际商法冯辉 发布:2025-01-27 13:25:20 浏览: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