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简述立法权限

简述立法权限

发布时间: 2025-01-27 07:35:01

1. 简述宪法的价值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保障书。宪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历史角度看,宪法是确认权利和自由的成果;
2、宪法的基本内容看,宪法的基本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处于支配地位。

一、宪法由谁行使立法权?

根据现行宪法规定中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就广义的“法”而言,立法机关的范围也相应扩大。如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订自治法规等。

二、立法原则有哪些?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它是关于立法路线的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清桐思想路线在立法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2、宪法原则。

3、民主立法原则。《立法法》第5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清运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4、从答正坦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出发,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原则。

5、坚持法制统一原则。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6、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 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

法律分析:(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八十条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第八十二条 第一款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3. 简述现代立法机关的基本权力

立法权限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各级国家机关如何划分立法权的版问题。中国宪法对此作了权原则规定。

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修改宪法。在中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 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代表通过才能进行。二是制定和修改刑事和民事方面的法律。三是制定和修改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一般是指各种组织法。四是制定和修改其他的基本法律,如选举法、国籍法和婚姻法等一些重要法律。

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权,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其立法权限可具体分为:制定和修改除应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它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进行部分的修改和补充,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解释宪法和法律;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议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4. 简述我国的立法原则

法律分析:我国的立法原则有1、立法必须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2、立法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3、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4、立法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5、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5. 简述我国立法的原则

我国的立法原则有
1、立法必须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2、立法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3、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4、立法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
5、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立法原则是指立法活动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些原则,我国立法三原则,科学、民主以及法治原则。具体到不同的部门法,又会有他们自己需要遵循的特有的立法原则,
1.法治原则
立法的法治原则要求一切立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符合宪法的精神;立法活动都要有法律根据,立法主体、立法权限、立法内容、立法程序都应符合法律的规定,立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2.民主原则
立法应当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当通过法律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应具有开放性、透明度,立法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
3.科学原则
立法应当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揭示立法的内在规律;应十分重视立法的技术、方法,提高立法的质量。
为了让公民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笔者认为:一是在思想上转变观念,要认识到社会保障不仅仅是“稳定器”、“安全网”、更是保障人权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人权保障的重要途径。社会保障的定位应该是“人本位”或“权利本位”。二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法律实施机制,建立起权利义务明确的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的保护和平等实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严格按照《社会保险法》所规定的各项权利义务执行。三是要加快对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的完善与建设,特别要重视农民、农民工等群体、城乡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尽快完善与我国国情、经济水平相适应,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应建立完善的基本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制度。可以在人民法院设立社会保障法庭,专门从事审理社会保障争议案件,使公民在其社会保障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获得有力的司法保护。五是促进中国社会保险立法与国际接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劳工公约完善社会保险立法,以达到协调劳动关系和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6. 法理学的课后作业,论述题:简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我国法制体系的关系,要求不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要着重把握和遵循以下重要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赋予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和使命。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管党治党的总章程,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它以执政党的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充分实现人民权利、充分保障人民权益,是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新形势下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根本目的。

3.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法治建设和立法工作要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相适应。根据内外环境、条件和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立改废释。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吸收人类法治文明成果,借鉴国外立法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抄照搬。

4.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要努力把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对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

5.坚持宪法的核心地位,通过完备的法律推动宪法实施。要在法治的实施、监督、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中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树立“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的观念。

《决定》部署了新形势下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如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编纂民法典等;完善立法体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等。

严格执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决定》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决定》明确关于法治政府的六项标准,即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表示,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举措方面,《决定》有5个亮点。

1.明确提出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这意味着今后要通过立法而不只是行政机关自己制定的“三定方案”“权力清单”等来行政,真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确定重大行政决策的五项基本程序: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防止一些地方和部门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的“三拍式决策”可能给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3.提出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的具体措施:依事权与职能配置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理顺行政强制执行和城管执法体制,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这对解决“钓鱼执法”“临时工执法”等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

4.明确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八种形式: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明确对政府内部权力制约的五种具体方式: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和强化内部流程控制,严格防止行政权滥用。

5.具体规定政务公开的五方面范围: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明确公开应包括六项内容: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和监督方式,以保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决定》提出,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并对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作出新部署。

1.依法独立公正审判。《决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并要求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从体制和机制上杜绝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干预审判权和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可能性。

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决定》要求,完善司法体制,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办理跨地区案件,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完善审级制度,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等。此外,要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这是首次明确提出“四机关”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对我国司法管

热点内容
2015年中级经济法教材 发布:2025-01-27 22:11:51 浏览:206
增加法律条例 发布:2025-01-27 21:51:34 浏览:321
交通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27 21:49:42 浏览:775
道德讲堂交通 发布:2025-01-27 21:28:04 浏览:882
合同法三百五十三条 发布:2025-01-27 19:30:38 浏览:469
司法调度室 发布:2025-01-27 19:19:37 浏览:552
山西省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参与人数达到多少 发布:2025-01-27 19:15:18 浏览:515
法院执行局疫情防控 发布:2025-01-27 19:04:01 浏览:396
山东省消防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27 19:01:21 浏览:611
帮他人挂失公章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7 18:55:03 浏览: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