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道德会王凤仪
❶ 万国道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教派
你好,知友:
关于“万国道德会”应作全面分析,兹将两三处说法引用如下,供你参考:
- “万国道德会满洲国总会”:“东北地区伪满洲帝国的宗教团体。抗日战争时期成立于新京特别市(现长春市)。该会标榜以研究性命及家庭教育,改建社会,缔造大同,促世界进化,谋人群幸福,实行利民生、启民智、敦民德之计划,不涉政治为宗旨。以举办讲演社、讲习班、安老怀少堂、民众学校、识字会、游行讲演团、性理疗病灶等形式为主要活动。在吉林、龙江、滨江、安东、奉天、锦州、热河等省设有7个总分会,在县市设有284个分会。1945年后,自行解体。”(来源:中国现代社团辞典 )
- “伪满洲帝国道德会,系万国道德会演变而来。以尊孔读经,维护封建道德为宗旨的万国道德会传入东北后,与朝阳王凤仪的道德经不谋而合。自王所办的义务女学扩充为万国道德会分会,东北参加道德会的人数急骤上升。”
“牧羊人出身的王凤仪,以看病行善为名,极力宣传他那荒诞不经的道德经。他推广会务,发展事业的办法是向社会最薄弱的妇女层进军,宣传什么姑娘经、媳妇经、老太太经。表面上是号召妇女做贤妻良母,实际上是麻醉人们恪守妇道,遵从三从四德,维护封建礼教。‘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立足未稳,对于这个组织庞大,磨灭人民斗志的道德会不能不加以拉拢和利用。更何况道德会的宗旨与他们建设‘王道乐土’的主张也很合拍。但日本人对万国道德会这个名称不满意。他们几次派日本驻长春的政界要人三谷清以看病为名,与王凤仪密商。一副软骨头的王凤仪唯唯诺诺,终于挂出了“满洲帝国道德会”的牌子。从此,日本人藏在幕后,支持王凤仪利用愚民政策继续麻醉人民。他们还派日本人正田淑子打入‘满洲帝国道德会,监视其日常活动。每遇大事,便由长春日本要人直接出面干涉。道德会每遇日本人征兵、出荷,必派宣传队外出演讲宣传。会员们还要遵守五戒条、十信条。至此,道德会便堕落成了帮助侵略者奴化人民的“卖国会’。1948年,随着东北的解放,‘满洲帝国道德会’也同其他反动会道门一样,归于毁灭。”(来源:中国民俗文化大观·下) - “满洲帝国道德会”。“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反动封建团体。1936年在长春建立。由“万国道德会”在日本侵略者指使下发起并改组而成。以‘研究性命,实行道德’为宗旨。设总会于长春,在各县乡均设有分会。该会成立后,利用封建迷信,进行讲演,讲习,愚弄人民,传播奴化教育,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重要成员多为伪满大臣、市长、县长,并多兼任会长,分会长诸职。因此,该会实际上是日满反动政府的御用工具。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重新挂出万国道德会招牌,投靠国民党政府。东北解放后,和其他反动会道门一起被取缔。”(来源:中国现代社团辞典 )
以上均来自中国知网: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祝好!是以为答。
豫新兼者东北地区伪满洲帝国的宗教团体。抗日战争时期成立于新京特别市(现长春市)。该会标......
❷ 万国道德会的创建历程
万国道德会虽然在1918年设立筹备处,着手进行组建万国道德会的先期工作,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但追溯万国道德会的渊源还远不至此。在华美国传教士李佳白在其1924年的记述中提及万国道德会时说:虽然在济南成立仅三年时间,但道德运动和道德运动思想却早在十年以前就已经存在。李佳白当时直接参与万国道德会,并担任领导职务,自然对其情形十分熟悉,事实也确实如此。万国道德会的发起人,山东历城人江钟秀以恢复固有道德,倡明孔孟之道为己任,在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冲击尊孔读经的过程中就有所动作。1911年,他谒学部,请勿废师范、中小学校读经,部许之。江钟秀此举希冀在国家师范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为保留传统文化对国人的熏染争取一席之地。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整体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但新旧更替过程中忽略了道德情操的培养,也引起了时人的担心和不满:德育于学校中素不注重,任儿童受恶社会之熏染,学校实不啻恶德之养成所。江钟秀的提议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的改进,是当时人们所能作出的一种努力与尝试。民国建立后,江钟秀及其次子江希张积极从事传统文化的重新开掘与普及,以期实现传统道德与现实的契合。1915年,时人称为神童的江希张写就四书白话解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袁世凯令教育部将之列入师范、中小学校科目。万国道德会虽然此时尚未成立,但其关于道德及道德运动的倡导与推动已经融入民初基层社会之中。
万国道德会在东北的组织由王凤仪(人称王善人)创建,后来被日本人控制。
1936年,日本侵略者授意将其改组,以伪满洲国司法部大臣冯涵清为董事长,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翻译桔光 三任顾问。该会各市、县分会均由伪满地方官员任会长,作为日本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