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建设

立法建设

发布时间: 2020-12-16 18:20:15

立法部门如何加强立法舆情建设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依法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也是专建设网属络强国的有力保障。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从法律角度上讲,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均以网络运营运行管理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又先后颁布和实施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

随着互联网应用向纵深方向发展,网络问题也日益凸显,现有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存在定义界定不清、认定过于笼统、法条使用困难、缺乏可操作性等缺陷。

面对新的形势,依法治网要用法制思维来引导,用法制方式来加以规制,要加快我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制建设的步伐,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社会化的管理方式,才能促进依法管网、依法上网、依法用网,才能确保网络治理事半功倍,维护国家安全,建设网络强国。

立法部门在进行立法舆情管理时,可以借助蚁坊软件类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实时获知网友对立法的建议和反馈,以便更好的管理立法舆情

② 立法法 城乡建设与管理包含哪些内容

城市建设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市政公用设施三部分的内容。版
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
以上两权部分内容,在说明条文第3条的释义中有具体解释。
3)市政公用设施包括给水、排水、污水处理、防洪、供电、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煤气、热力、道路、桥梁涵洞、市内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消防、路标、路灯等。

③ 怎样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

依法行政首先要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要按照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和竞争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维护公平正义、规范权力运行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
一是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下一阶段立法工作重点要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在经济体制方面,完善财税、环保、土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方面,完善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应对突发事件、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规范政府行为方面的立法,完善行政权力运行规则,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民主监督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二是健全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要坚持依法立法,政府立法工作要符合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负责制定法律,但法律草案可由国务院提出。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规章。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要坚决克服立法过程中的部门利益化倾向,坚决克服借立法之机谋取私利、损害公民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坚持科学立法,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时代变迁和形势变化的要求,增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立“新法”与改“旧法”要并重,对出台时间早且长期没有修改、社会反映强烈的法律法规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对确实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要坚持民主立法,立法的过程应当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合理的诉求、合法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近些年来,我们在“开门立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许多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草案都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些好做法要继续坚持和完善。
三是坚决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国家的法律制度和中央的重大决策,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部署。要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防止政出多门、政令不一和各行其是。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出台的一些规章制度和政策性文件,违法增设许可项目、处罚种类和强制措施,违法规定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条件,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损害了国家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今后,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遵守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按照法定权限及程序立法和出台规范性文件,加强合法性审查,做到下位法与上位法不矛盾、不抵触,政策之间“不打架”。各地方和部门都要顾全大局,维护国家整体利益,自觉执行中央决策和国家法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发现问题坚决纠正,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要及时受理和处理人民群众提出的审查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同时要注意保持法律制度和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④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什么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⑤ 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什么组织起草

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就是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回接受行政法制监答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因此,牵涉到这么多法律,在我国应该由人大立法,国务院颁布实施。

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和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和促进国家治理体回系和治答理能力现代化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如此论述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⑦ 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环节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

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环节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司法机关一般情况下指公安局、检察院与法院系统,立法机关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或地方人民代表委员会的法制委员会,仅供参考

⑧ 简述建设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法程序

法律
一、法律议案的提出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名以上联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军事委员会等有提出法律议案的权利。
二、法律议案的审议我国对法律议案的审议分为专门委员会的审议和立法机关全体会议的审议两个阶段。
三、法律议案的表决我国宪法规定,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的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四、法律的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

行政法规
1、立项:有关部门报请立项---国务院法制部门制定年度计划---法制部门报国务院批准;
2、审查:国务院审查通过
3、公布:公布时间三十天。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报备:办公厅自公布三十日内报全人常备案。
地方法规相应降级即可

规章
1、立项:国院部门下设机构报部门立项。(省级、较大市,相应降级即可)

2、起草:国院部门起草(省级、较大市,相应降级即可)
3、审查:送国院法制机构审查(省级、较大市,相应降级即可)
4、决定:部门规章应当经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省级、较大市,相应降级即可)
5、公布: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确定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备案:部门规章自公布起三十日内由部门的法制办报国院备。省规有省法制办报国院、本人常备案。较大市规由市政法制办报本人常、省政府、省人常、国院备案

⑨ 新环保法实施两年:配套立法建设亟待加强的原因是什么

2015年1月1日,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开始施行。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长出牙齿”的法律实施两年多,效果如何?

4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发布了新环境保护法实施效果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新环保法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各地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有所提升,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明显加大,社会各界关注环保、f参与环保的氛围明显提升。但在落实政府责任和提升企业守法意识、推进环境信息公开等方面仍显不足。




配套立法建设亟待加强

报告认为,在新环保法生效前后,环境保护部及有关部门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保证了环保法中规定的一些重要制度和措施得以顺利执行。

为了保障新环保法各项规定有效实施,在新环保法颁布以后,环保部就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各项制度和措施的具体规定。先后发布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与公安部门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等35项有关环境执法的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发布了65项环保标准,使得环境执法依据具体化、程序化、规范化,解除了执法人员在适用法律时的困惑和疑虑。

同时,报告指出,一些应当配套的行政法规尚未出台,一些应当修订的法律尚未完成修订,从而影响了环保法的实施。

【专家建议】王灿发提出,应加强与环保法相关的配套立法建设,包括《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红线划定管理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区法等法律法规。另外,水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也应加快步伐

⑩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什么,什么,什么建设相互促进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1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10)立法建设扩展阅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决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改革开放41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成就非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向更深层次发展,就越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挥更重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当前,我们必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从法治上为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光明前景。

热点内容
法院诉讼费发票 发布:2024-12-22 22:58:22 浏览:189
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 发布:2024-12-22 20:50:42 浏览:546
由法院 发布:2024-12-22 19:37:59 浏览:940
中央十二社会与法重播时间 发布:2024-12-22 19:33:12 浏览:333
法硕转考法学 发布:2024-12-22 18:17:45 浏览:407
山东法官员额最新消息 发布:2024-12-22 18:15:48 浏览:758
执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据 发布:2024-12-22 17:58:30 浏览:201
法律法规宣传材料 发布:2024-12-22 17:30:52 浏览:941
国家会计行政法规有哪些 发布:2024-12-22 17:09:23 浏览:340
平阴赵律师 发布:2024-12-22 16:44:40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