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学认知
『壹』 法学概念是什么
探索法律的奥秘:法学概念的深度解析
法学,这门独特的社会科学,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社会现实与人类精神生活,它以法作为核心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法律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它不同于封闭的技术学科,如医学或土木工程,它们缺乏法学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广泛考量。法学关注的是政府与民众、经济与法律的复杂交织,它揭示了法在社会秩序中的核心作用,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精神导向。
作为一门科学,法学具有严谨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它遵循社会科学的广泛研究范畴,关注法律与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同时又承载着人文关怀,为不同文化和国度的人们提供法律理论和实践指导。法学的体系,就像一座大厦,由立法学、司法学、法律解释学等众多分支学科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满足社会法律现象多样性的研究需求。
从历史的角度看,法学的诞生并非偶然。恩格斯的论述揭示了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即社会复杂法律现象的积累和专门研究者的出现。在中国,法学的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和儒家,而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的中世纪和近代,法学经历了从神学附属到独立学科,再到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多元流派的演变,如自然法学、实证主义法学和社会法学等,每一阶段都为法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法学的历史发展,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更是社会变迁和思想进步的反映。它见证了人类对法律认知的深化,以及法律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变迁。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法学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它不仅是理论的探究,更是实践的指南。
总结:法学,这门跨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形态,以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实践应用,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无论是研究立法、司法,还是探讨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法学都以其独特的视角,洞察社会的脉络,为人类的法治进程提供理论支撑。
『贰』 大学生对法律观的认识
我是一名一毕业的大学生,让我来谈谈吧。
一、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1.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以法治国的客观要求
法治社会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现代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权威的至上性,而法律权威的确立,必须以良好的法律意识作为前提和基础。法律只有赢得全社会普遍的心理认同,才会化为人们的内心自觉。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1〕可见,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至少应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良好的法律;二是普遍的服从,也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积极的守法精神。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那么,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 “法治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从精神层面上讲,它还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视‘法’为社会最高权威的理念和文化。只有这种观念与意识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信仰,并支配着社会主体的行为时,法治才能实现”。〔2〕
2.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市场经济是法治化的经济,经济活动的主体精神就是法治化的利益精神。它以利益为取向,要求的不是“重义轻利”的道德观,而是以义为镜、合法取利的法治观。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必然要求大学生对公平、公开、竞争等主体精神的认同,及由此决定的对法治精神的呼唤。市场经济的抉择预示着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由道德本位向法治本位转型。与之相适应,现代高校德育在内容、形式和对象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到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律意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德育。为此,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体现时代的这一要求,把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放到一个相当重要、相当突出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突出其应有的地位。
3.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传统道德教育获得有力支持的重要保障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这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优势,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大的传承的价值意义。不仅不能放弃,而应与时俱进,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社会利益分配的市场化,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容易诱发人们的贪欲,加之,传统的道德规范因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而使之呈现出了弱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背离现象增多的事实表明,仅仅依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为有效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必须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传统精神由此获得新的力量的支撑。
4.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社会的维权角度来看,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其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学生唯有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才会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具体的法律活动中,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法律所禁止的,什么是法律所要求的,尤其是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通过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交往日渐加强,可以预见,中国的未来将不可避免地更加紧密地与世界连为一体,这种新形势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尚需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唯有如此,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比较感兴趣,且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现行的高校《法律基础》课时有限,不可能对法律知识系统地展开,加之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受专业的局限,对专业教的法律知识难以深入把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历史及现实造成了大学生整体法律认识水平不高的状况,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社会接触中出现许多法律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