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小故事和启示
A. 关于道德的小故事精选
在社会中穿梭忙碌的人们,身上一定要需要两种最重要的东西,一种是知识,而另一种是道德。如果说知识是进入社会,贡献社会的法宝,那么,道德就是立足于社会的身份证。没有道德,就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道德的小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道德的小故事精选篇一:佛学让刘德华学会包容
自从杨丽娟事件之后,所有人都见识到刘德华的粉丝是多么的痴情。其实,终归是因为刘德华的品行以及他对所有身边人的情意。
据刘德华说,自从认真地接触佛教,受师父妙莲老和尚之启发后,做人处事比以前较为宽宏大量,人生观亦豁达开朗!由于自己对佛教义理认识不深,不能去宣讲佛法,唯有身体力行,多做慈善事业。记起师父经常开示弟子:“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只要用你的悲心,说好话助人向善;看到人家做善事,发随喜心赞叹心,令对方成就,都能修福田”。出钱或出力,帮助贫穷无依者,都能广结善缘。身为艺人,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媒介,去扬善,劝更多人献出爱心,参与慈善活动。
刘德华与妙莲老和尚倾谈中,感觉到师父多数用很简单的譬喻,将信念、道理带给自己,很容易明白。什么是“第一”?尤其是艺人,在这个娱乐圈子里,很多时都为争这个“第一”而烦恼。但师父带给我“第一”的启示是:所有人都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够带给他们所需要的,你就是“第一”。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次第,佛教讲因缘、时节、果报。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的来,时间未到,你想亦没有,时间一到,你不想它也有。学佛的人要大公无私,就好象佛陀一样,“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悉离苦”,不要以私心做事,只为自己,而损害他人。
刘德华承认佛法对人生观有所启发:“之前,我的埋怨比较多,什么事情也要问个为什么,追究出所以然。可现在,我较能安于现实。虽未至于无求,但也不会因为某一件事不称心如意而受影响,心境较以往平静得多了。以前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事情做不好,会怪人、怪自己,放不下。现在好一些,懂得包容,心轻好多,没有什么大不了!”
关于道德的小故事精选篇二:渔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渔技都很平庸。于是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凡是我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关于道德的小故事精选篇三:老鹰的再生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
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力再过30年的岁月!
关于道德的小故事精选篇四:挫折是条狗
一直就有一种动物,人们至今都叫它“狗”。有一只狗的名字叫做“挫折”;挫折是一条狼狗,尖利而凶猛。
古时候,有两个商人,他们多年经商成功,一帆风顺,但都不知道狗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个商人胆子十分小。一天,他在街上看到有人卖“挫折”,就跑去问:“这小东西蛮可爱的,叫什么呀?”卖狗的人说:“它叫‘挫折’,你要吗?”商人迫不及待地回答:“要、要、要!”他付了钱,并要求卖狗的人把“挫折”送到家里去。卖狗的人走了,他上前抚摩挫折,而挫折凶狠地叫了一声:“汪!”吓得他浑身发抖。他以为自己太高,令挫折不满意,便伏下身子爬到挫折面前,刚伸出手要抚摩它,挫折便咬断了他两根手指头,商人跑出房屋,满山坡奔跑,挫折追在后面,商人慌忙中坠落进河沟。挫折还不依不饶地叫了数声,才离开。商人被救上岸时,差点儿断了气。
另一个商人在路上碰见了挫折,他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动物。便小心翼翼地上前,想抚摩它那光滑的皮毛,可挫折凶狠地叫了一声:“汪!”还要扑上来撕咬他,勇敢的商人拿起马鞭向它狠狠地抽了两下,它便老实了,从此对商人服服帖帖。
一天,这两个商人一同去庙里进香拜佛,他们要告辞时,商人问老和尚:“老师傅,拴在树边的那个小动物叫‘挫折’,它到底是什么动物啊?”老和尚笑了笑,说:“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挫折,其实,挫折是一条狗!你要怕它,它就凶狠;你要不怕它,它就驯服!”
B. 关于道德行为的小故事
道德行为的小故事一: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解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芸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好纯清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詟为文景之治。
道德行为的小故事二: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肖看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绿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峧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裤悄,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道德行为的小故事三:
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仙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道友前德行为的小故事四:
姜肱大被
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名肱的,表字叫伯准。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他们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
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可姜肱这是什么绿故。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强盗们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潋,并且很懊悔,就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件,统统都还了他们。
道德行为的小故事五: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C.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1、《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基本介绍: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