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法治税务基地建设
Ⅰ 枫桥经验发源地如何开展“枫桥式”税务所建设工作
浙江省全面启动“枫桥式”税务所建设,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建设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发掘、打造了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新时代“枫桥式”税务分局(所)。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在建设新时代“枫桥式”税务分局(所)上做出了表率,成立税收创新实践研习基地,为推进基层税收治理创新提供平台。绍兴市税务局通过公职律师结对服务基层税务分局(所)制度,为基层单位提供法律服务,有效解决了163个涉税问题。同时,绍兴市各基层税务分局(所)积极探索特色创新,如柯桥区柯岩税务所建立专门服务司法拍卖的税务团队,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诸暨市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建立“青税”涉税费预防调处闭环机制,实施征期拥堵预判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避免矛盾产生,绍兴市税务部门在运用“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的同时,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将“五清”作为建设“枫桥式”税务分局(所)的重要任务。例如,柯桥区税务局福全税务所实行“税务园长制”,税务人员担任“税务园长”,及时掌握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减少税费争议。此外,福全税务所还开展了税园联盟、福税驿站、和福调解等特色建设,为基层税务部门提供了实践案例。
在智慧共治方面,绍兴市税务局借助智慧税务平台,建立离厅式办税服务舱“税云小站”,使商户通过远程可视电话就能解决各类税费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商圈企业和个人的办税成本。同时,以“党建联、服务联、执法联、矛调联”为建设抓手,提升数字赋能,持续扩展税收智慧共治的“朋友圈”。
浙江省税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建设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的过程中,将在德治、法治、自治的基础上加入智慧治理,与“数字浙江”紧密相连,力争打造税务“枫桥经验”的响亮品牌。
Ⅱ 什么是互联网+法制税务建设信息报道
省国税局将“互联网+”与纳税服务、税收征管、行政管理等进行全面融合。一是“互联网+纳税服务”,使纳税人办税如同网上购物一样便捷。要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金税三期系统为基础,着力打造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电子税务局,构建线下自助式、线上全覆盖的办税格局,使纳税人不再频繁地往返税务机关,降低纳税成本,同时也减轻办税服务厅工作负担。二是“互联网+税
收征管”,使税收征管从传统的手工化、纸面化操作向电子化、无纸化转变。要提高税收征管数据质量,深入挖掘电子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充分利用数据优势,通过
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税源特征等因素的分析研判,发现经济与税收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及走势,有针对性地强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三是“互联网+行政管理”,使税务机关日常工作管理实现敏捷化、智能化。通过对公文处理系统和行政办公内网的整合,实现税务人员随时、随地处理工作事务。同时,通过节点管理、日常监控,实现组织绩效、个人绩效的动态考查和评估。
Ⅲ 如何推进法治地税建设 调研文章
一是提高认识,为法治地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将法治地税建设作为一项工作重点,与“活力地税”建设一同谋划,大力推行“法治、活力”双轮驱动,一方面,在队伍建设上抓活力、抓动力,另一方面,在业务工作上抓规范、抓安全,努力为地税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是系统谋划,搭建法治地税建设基本框架。确定“固化一个理念、打造两个平台、建设三个体系、推进四个规范”的工作思路,为法治地税建设提供路径。一个理念即固化“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理念,使干部职工更加明确地认识税收执法权力的依据和界限,认清应当严格履行的法定义务,禁止“不作为、乱作为”,为法治地税建设奠定基础。两个平台即通过建设法治地税示范基地,为法治地税建设提供思想教育的载体,通过开发执法提示提醒软件,为法治地税建设提供信息化保障。三个体系即建设执法标准、执法规范和执法监督体系,进一步明确工作依据、履职保障和监督渠道。四个规范即把握法治地税基本要义和工作重点,着力推进执法规范、征管规范、服务规范和行政管理规范,以此来推动地税工作全面走向法治化轨道。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法治地税建设。将“依法治税”作为提高全市地税系统整体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真正把法治观念贯穿于全市地税系统各项工作之中。推进税收执法规范,以清权、确权、晒权为重点,继续清理税收执法依据,编制并公开税收执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相关清单,以公开的制度保障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税务稽查等执法工作在法制框架下运行,同时,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通过全面为基层中心所配备执法记录仪、在各县市区局建立执法约谈室等形式,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文明规范执法。推进税收征管规范,全面落实《全国税收征管规范》要求,以深化征管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征管新模式,推动征管业务流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征收管理严格按规定流程、按标准要求开展,逐步实现依法征收、依法管理的根本目的。推进税收服务规范,以明晰征纳双方权责为突破口,充分还权还责于纳税人,准确把握税务部门职能边界,真正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根据纳税人需求设计推动纳税服务措施,增强征纳双方的信任感与和谐度,同时,将纳税人权利救济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支持第三方建立纳税人维权平台、建立涉税争议第三方调解机制等工作,有效化解征纳矛盾,推动纳税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推进行政管理规范,围绕规范系统内部人、财、物管理,进一步细化完善行政、人事、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行政管理在法律法规制度约束下有序开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科学决策、有效执行、科学评价”的行政运转体系,确保地税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四是依托信息技术,为法治地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在原有执法“纠偏”提醒软件基础上,开发应用更为完善的税收执法提示和风险监控软件。该软件将全省《税收执法规范》与“金三”系统有机融合,通过对税收执法事项、执法风险全方位的提醒与防控,着力推动执法流程规范化、风险集成化、预警前置化、防控实时化、整改常态化。具体通过对税收执法事项实行提示,切实规范执法操作;通过实行风险预警,切实防控执法过错;通过对执法风险自动进行分级分类推送,切实抓好问题整改,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目前,该软件在全市地税系统即将正式运行。
五是强化保障,为法治地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强化组织保障,在市局层面成立法治地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法治地税建设总牵头、总组织,通过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适时召开党组会和局长办公会、组织观摩调研等形式,不断总结经验、破解难题,切实抓好工作开展。强化队伍保障,将法治建设有机融入素质提升、系统党建、软实力和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着力增强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通过党建领航,引导干部职工讲服从、讲纪律、守规矩,通过法治文化建设以及树立规范执法典型人物,增强法治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加强廉政教育、实行税收违法案件“一案双查”以及加强廉政内控机制建设,引导干部职工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全力打造与法治地税建设相适应的地税干部队伍。强化实施保障,将法治地税建设分三步走,即2015年为基础年,完成法治地税建设各项基础性工作,2016年为巩固年,努力实现执法、管理、服务、行政全面融合,2017年为提升年,努力实现法治地税建设全面深化,实现“建设崇法守法、执法规范、公开公正、文明高效”的法治地税工作目标。通过整体谋划、分步施行,确保法治地税建设每年都有目标、有任务,有提升、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