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包括
① 卫生系统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那是属于A类得,就是说要考两门。一般是上午考《综合基础知识》就是类似于行测。下午考卫生专业。
②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2.6.29)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成果。其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距离。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将:
①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结构的优化
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资本体制一体化
③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的配置
④奠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
第二步,①项:广东、香港、澳门在不同产业和行业中有不同的优势,经济机构也有不同,港珠澳大桥加速了三地联为一体,加速三地经济交流和融合,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①项正确。
③项: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广东、香港、澳门经济发展更加紧密,有利于整合大湾区的生产要素,加速人员、技术、资金的流动和往来,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③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②项:“一国两制”条件下,我国大陆地区实施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地区实施资本主义制度,三地的资本体制有一定的差异,“资本体制一体化”表述有误。②项错误。
④项: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的基础是生产力发展程度和国家政策引导,港珠澳大桥带来的交通上的便利加速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④项错误。
2.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根本价值取向是:
A.提高工作效率
B.提升道德境界
C.维护社会公正
D.培育高尚人格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职业道德知识。
第二步,公务员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是指公务员在职业道德观念指导下,在执行公共权力、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其中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根本价值取向是维护社会公正。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公务员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基础价值取向——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2.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责任监控机制;
3.根本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正;
4.目标价值取向——培育高尚人格。
3.西方近代的管理思想中,( )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对提高劳动生产力效率的重要性,认为人是有需要的有机体,反对将人视为机器。
A.查尔斯·巴贝奇
B.亚当·斯密
C.罗伯特·欧文
D.弗雷德里克·泰勒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
第二步,罗伯特·欧文(1771年5月14日—1858年11月17日),威尔士空想社会主义者,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驱。欧文对当时很多资本家过分注重机器而漠视人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并采用多种办法致力于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他是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对提高劳动生产力效率的重要性,认为人是有需要的有机体,反对将人视为机器。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英国发明家,科学管理的先驱者。他制定了一种“观察制造业的方法”。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利益的思想,分析了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在劳资关系方面,他强调劳资协作,强调工人要认识到工厂制度对他们有利的方面。但他并非是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对提高劳动生产力效率的重要性。A项错误。
B项: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立者,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他并非是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对提高劳动生产力效率的重要性。B项错误。
D项: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他认为人是单纯的“经济人”,为利益所驱使,并非认为人是有需要的有机体,反对将人视为机器。D项错误。
4.下列法律行为中属于单方行为的是:
A.李某订立遗嘱将全部遗产都分给长子继承
B.王某为购买轿车提供订金
C.费某为于某代理购买化肥
D.成某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法律行为知识。
第二步,单方行为仅基于当事人一方意思表示即可依法成立的法律行为,是“双方行为”的对称。按照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理论,单方行为可分为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和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两类。前者是指行为人须向特定人作出意思表示,无须其承诺即可依法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免除债务、撤销代理等行为,又称“相对的单方行为”;后者则是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无须针对任何特定人即可依法成立的法律行为,如遗嘱行为、悬赏广告行为、放弃继承行为等,又称“绝对的单方行为”。由此可知,李某订立遗嘱将全部遗产都分给长子继承属于单方行为。
因此,选择A选项。
5.有关行政许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应根据发出申请的先后顺序做出行政许可
B.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C.行政许可申请通过信函、电报、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D.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许可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五十七条,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而不是发出申请的先后顺序做出行政许可。故A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第一项,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二、多选题
6.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出了如下决定: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答案】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由此可知,B、C、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BCD选项。
【拓展】A项: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7.甲、乙、丙三人在甲的家里吃晚饭,期间乙的钱包(内有5000元现金)掉到地上,乙走后甲将其据为己有。饭后乙因喝醉酒无法回家,丙主动步行送乙回家,途中乙醉酒不醒,丙急于回家,便置乙于路边不顾。第二天,乙被人发现已冻死路边。在本案中甲和丙的行为性质是:
A.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甲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D.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
第二步,B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侵占罪。物品遗失在建筑物中,该物品由建筑物所有者合法占有,所以,乙的钱包是由甲暂时保管,然而甲将乙的钱包据为己有,所以成立侵占罪。B项正确。
C项:丙护送乙的先行为产生对乙救助的义务,但丙急于回家,并未履行应尽的救助义务,致使乙被冻死,故丙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C项正确。
因此,选择BC选项。
【拓展】A项: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盗窃罪。此题甲成立侵占罪而不是盗窃罪。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故错误,排除。
8.下列行政行为中,行政行为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有:
A.佳和酒店因消防设施不合格而被公安机关责令停业整顿
B.校长因在网络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而被公安机关处以7日行政拘留
C.小李因违章停车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
D.小郑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未被公安机关批准
【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复议知识。
第二步,A、B、C项: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责令停业整顿、行政拘留和罚款均是行政处罚,均符合上述规定,所以,行政行为相对人都可以提起行政复议。A、B、C项正确。
D项: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小郑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未被公安机关批准符合上述规定,所以,小郑可以提起行政复议。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三、判断题(正确为A,错误为B)
9.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六十四条,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所以,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因此,本题正确。
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逻辑证明也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在唯物辩证法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普通性的作用。但是逻辑证明只能回答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是不是符合逻辑的问题,而不能回答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因此,本题正确。
③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3)务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包括扩展阅读:
公务员考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形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中央公务员考试和地方考试性质一样,都属于招录考试,考生填报相应的职位进行考试,一旦被录取便成为该职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公务员政策可参看国家公务员网的相关政策。
④ 公务员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包括哪些方面
公务员职业道德价值取向是关于公务员在职业道德观念指导下,在执行公共权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加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方式有:
1、健全对公务员进行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公务员道德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道德素养。我们要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认识,使公务员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行政职业道德要求形成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职业道德观念。
2、建立和完善道德规范体系。公务人员正确的行政行为,不仅要靠法律规范,而且还要有—定的道德觉悟,特别是正确的行政道德和规范作为判断是非,评价善恶的标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使得公务员在日常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时在道德上没有—个可以遵循的统—标准,这也将导致公务员道德失范的现象发生。
3、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透明的行政机制,政府在实施公共管理过程中,除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的以外,与公民个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应公开公示,并且把这些信息由媒体通过最容易理解的形式发布。
⑤ 公务员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
公务员考试一般不考公共基础知识,只有事业单位考试才考公共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就相当于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识部分,但难度明显降低了。
从考试范围上来讲,一般涉及政治、经济、管理、公文、事业单位概况、道德、科技人文等知识。从考查方式上来看,绝大多数题目为识记性考题,考试题型上以客观题居多。
公共基础知识在不同的地方所叫的名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叫做综合知识、有的地方叫做综合基础知识还有的地方叫做公共知识等。需要根据公告中所描述的内容或历年真题来判断是否是我们常说的公共基础知识。
拓展资料:公共基础知识题型及内容
在考试题型方面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纠错题、简答题、公文实务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阅读理解题和材料概括题等形式。在上述形式中选择4-6种,既有客观性试题,又有主观性试题。部分地区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时候,一般都伴随有写作题。
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察要求: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