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全文岛

道德经全文岛

发布时间: 2025-04-08 11:56:26

A. 马王堆版《道德经》全文

道经

1,道,不可言说的真理,不是恒常的真理。名称,可以命名,但不是永恒的名。无名,是天地的起源;有名,是万物的母体。所以常怀无欲之心,以观察其奥妙;常怀有欲之心,以观察其表象。两者同源异名,都是玄奥之物。玄之又玄,是万般奥妙之门。

2,天下人都知道美的美,就知道了丑;都知道善的善,就知道了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都是永恒的真理。因此圣人行无为之事,言不言之教,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干涉其始,生长而不占有,作为而不倚仗,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不可去。

3,不崇尚贤能,使人民不争;不珍视难得之货,使人民不做盗;不引诱可欲之物,使人心不乱。圣人治理,使人民心无杂念,腹满丰足,意志柔和,身体强健。常使人民无知无欲,使知道者不敢妄为,于是万事得以治理。

4,道看似空虚,却能无尽运用。深邃无比,如同万物之宗。削去锋芒,解开心结,柔和光芒,融入尘埃。深邃而仿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似乎是上古之神。

5,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视百姓为刍狗。天地间,犹如风箱,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会困穷,不如守中之道。

6,永恒的生命,被称为玄牝。玄牝之门,是天地的根本。绵绵不绝,用之不竭。

7,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存久远,是因为它们不自生,所以能长生。因此圣人退后而身先,弃身而身存。这难道不是因为无私而能成就私吗?

8,最善的如同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于众人所厌恶之处,接近于道。居于善地,心善渊,与人为善,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行动善时。不争,所以没有遗憾。

9,保持满盈不如已满,锐利不如长久。金玉满堂,难以守护。富贵而骄,自招祸患。功成身退,是天下的法则。

10,把握而满盈,不如停止。锐利而长久,难以保持。金玉满堂,难以守护。富贵而骄,自招祸患。功成身退,是天下的法则。

11,车轮由三十辐组成,没有中央空洞就没有车的用处。陶土制成器皿,没有中央空洞就没有器皿的用处。开窗造室,没有中央空洞就没有室的用处。所以有物提供便利,无物发挥功能。

12,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味失,驰骋畋猎令人心狂,难得之货令人行险。因此圣人注重内在,不追求外在。

13,宠辱如同惊雷,重视大患如同自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我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没有身,我有何患?因此贵身,可寄天下;爱身,可托天下。

14,看不见的东西,称为微;听不见的东西,称为希;摸不到的东西,称为夷。这三者不可言说,故混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这就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15,善于行道的人,微妙玄通,难以识辨。正因为难以识辨,所以勉强描述:谨慎兮,如同冬季过河;犹兮,如同恐惧四邻;庄严兮,如同宾客;涣散兮,如同冰释;敦厚兮,如同朴素;旷达兮,如同山谷;混沌兮,如同浑浊。谁能使浑浊停止,静下来慢慢清晰?谁能使安逸持续,动起来慢慢生长?坚守此道的人,不追求盈满。正因为不追求盈满,所以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行,我以观复。万物繁杂,各自归于根本。归根就是静,静就是复命。复命就是常,知道常就是明。不懂常,随意妄为,凶险。懂常,包容万物,公允,成为王者,符合天道,长久,终身不殆。

17,最高境界,人们不知其存在;其次,人们亲近并赞誉;其次,人们畏惧;其次,人们轻视。信不足,有人不信。悠然自得,言辞谨慎。功成事遂,百姓认为“自然”。

18,大道废弃,出现仁义;智慧出现,出现虚假;六亲不和,出现孝慈;国家混乱,出现忠臣。

19,摒弃智慧和知识,人民获益百倍;摒弃仁义,人民恢复孝慈;摒弃技巧和贪欲,盗贼无存。这些只是表面文章,还需回归朴素,减少欲望,放弃知识,无忧无虑。

20,应允与否认,相差几何?美与恶,相差如何?人们所畏惧的,不应不畏惧。荒谬,尚未开始。众人欢腾,如同

B.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2)道德经全文岛扩展阅读

作品赏析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