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问题

道德经问题

发布时间: 2025-04-10 12:42:40

❶ 为什么如今很多人觉得《道德经》难读呢

很多人认为《道德经》难读,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1.《道德经》成书年代久远,人们无法理解其中思想。

2.人们缺少对文言文的理解,很难读懂《道德经》。

3.人们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无法理解《道德经》。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书籍,蕴含了道家的思想,通过短短五千字描绘出当时人们对天道的理解。现代很多人对《道德经》很感兴趣,但是很多人无法通过阅读理解其中的思想,也无法看懂老子要表述的问题。

三、人们接受儒家思想影响,无法读懂《道德经》。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人们千百年以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有很大不同,人们的逻辑思维难以明白《道德经》所表述的思想和内涵。

《道德经》是哲学著作,没有一定的阅历和对文言文的理解,想要读懂《道德经》非常困难。

❷ 道德经反映了老子什么思想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
老子道德经永恒意义。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编辑本段

❸ 有哪些关于道德经的国学问题

,有一网友在阅读《品读》时,对原文中个别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提出了异议。如“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指出这两句意思不连贯,前半句在不同的版本中所处的章节不同。本人在研读《道德经》过程中也发现一些类似问题,现提出来,供广大国学爱好者参考。



学习《道德经》过程中发现有以下问题:一、不同的版本在一些字、词上不一样,大多为意思相近的字词,如“道可道,非常道”和“道可道,非恒道”“常”的常和“恒”;二、个别句子断句不一样。三、个别句子在不同的版本中所处的章节不同,如“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放在这章明显意思不连贯。四、感觉各章节排列的次序也比较混乱,《道经》和《德经》混杂在一起。我想应该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千百年来文字的发展变化,在抄录和印刷过程中人为的进行了修正。二是,古代文字没有标点符号,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断句也就不一样。三是春秋战国时代,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在翻阅过程中容易造成简片散落,重新装订时可能会放错位置。四是一部道德经由很多部简书组成,在阅读和保存过程中摆放次序会出现混乱。所以在阅读道德经的时候会觉得有些杂乱无章,《道经》和《德经》混杂在一起。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道德经》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道经》,主要阐述宇宙、哲学以及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等。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天道;二是《德经》主要阐述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的,属于人的行为规范。我们可以称之为人道;三是在《德经》中还可以细分出一部分重点阐述统治阶级(王侯)治国理念的,我们可称之为王道。



另外,《道德经》中用到很多借喻和类比的手法,我们在理解和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进行甄别,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可机械的理解、翻译,使泛指的文意变得狭隘。这样就降低了《道德经》的广泛实用性。

以上这些事小编在学习《道德经》过程中的一点点心得体会,奉献给志趣相投的朋友们分享。学习上的争论不可避免,理愈辩俞明,欢迎各位同仁留言说出不同的看法,本人一定虚心接受,有则改自,无则加勉。

❹ 道德经的一些问题,求助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问题的参考答案:(适当参考,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
1.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A.仁义礼智B.恭宽敏惠C.清虚卑弱D.和静清寂(选择C,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恃)
2.在《道德经》中,下列选项不属于“反”所具有的含义是
A.相反相成B.祸福相依C.道法自然D.反向思维(选择C,其余三个都是“反者道之动”中“反”的具体含义)
3下列不属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观点是
A.水不与其他事物争地B.水柔弱而不争强C.水善于处下而不争上D.水可以洗净自己的污浊(选择D,D是“孰能浊,徐之以清”的内容)
4.“大国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义是
A.卑鄙龌龊之意B.处在水的下游C.指地位微贱的人D.比喻众恶所归的地方(选择B)
5下列不属于《道德经》中对于“道”的观点的是
A.弱者,道之用B.道可道,非常道C.天之道,利而不害D.忠恕之道(选择D)
6.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体现出的道家智慧是
A.柔弱胜刚强B.上善若水C.哀兵必胜D.为而不争 (选择B)
7下列选项中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
A.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D.“帝王之上师 臣民之极宝” (选择D,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评价)
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错误的是
A.不多为B.不作为C.不妄为D.有所不为 (选择B)
9.关于道教与道家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A.道家追求精神境界,道教追求治国方略B.道家产生于先秦时代,道教产生于汉代C.道家讲哲学智慧,道教叫方术养生D.道家创立者是老子,道教创立者是张陵 (选择A)
10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选择C)
11动善时的正确意思是
A.海水宽广、清澈 B.水善于掌握机会C.水能容纳万物D.水给予人好处、利益的同时给人以尊严 (选择B)
12.下文中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物壮则老B.上善若水C.圣人无常心D.治人事天莫若啬 (选择D )
13下列不属于“政善治”的观点是
A.政善治就是政清如水B.好的政府应该清廉C.好的政府应该公平D.做人要多才多艺 (选择D.因为D是“事善能”的观点)
14.下列对《道德经》中的“道”和“德”解释正确的是
A.“道”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B.道者,物之所得C.德者,物之所由D.“德”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 (选择A,其他选项都有混淆含义)
15.下列与“反者道之动”无关的词语是
A.相反相成B.大巧若拙C.大音希声D.相得益彰 (选择D)

❺ 道德经害了多少人

1.《道德经》并没有坑害多少人。
2.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想说:年轻人更是应该读《道德经》。
3.对于自卑、焦虑的年轻人,《道德经》传达的理念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价值和作用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4.对于虚荣心强、追求“名媛”生活的年轻人,《道德经》提醒:“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圣人为腹不为目”。它告诫我们,过度的炫耀会妨碍我们的行为和内心平静,我们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内在成长上。
5.对于爱熬夜、不注意身体健康的年轻人,《道德经》强调:“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它提醒我们,平时就应该注重身体健康,珍惜生命,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急于应对,后悔莫及。
6.对于骄傲自大、爱显示自己的年轻人,《道德经》有言:“知其雄,守其雌”。它教导我们,越是在意自己的实力,越要保持谦虚和柔和,避免引来嫉妒和反感。
7.年轻人真的应该多读哲学,你现在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也许能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前人智慧中找到答案和启发。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