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章道德经
❶ 道德经:第51章到第60章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蓄xù)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现xiàn)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迤yí)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jìng)。朝(cháo)甚除,田甚芜(wú),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chuò)。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zhǎng);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攫(jué)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háo)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sè)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定dìng)。正(zhènɡ)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sè)。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zhònɡ)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pēnɡ)小鲜。
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❷ 《道德经》51-60章经典自译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都有独特的形态,顺应时势而成长。因此,万物没有不尊敬道、重视德的。道之所以受尊敬,德之所以受重视,就在于道德从不对万物进行干涉,而是顺其自然。所以,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成熟结果,使万物得到抚养和保护。生养了万物却不据为已有,不居功自傲,不做万物的主宰。这才是最伟大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天下万物都有本始,这个始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既然知道了万物的根本,也就认识了万物;认识了万物,再谨守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也不会发生危险了。堵塞嗜欲的孔,关闭欲念的心门,就可以终身没有劳烦扰心的事。打开嗜欲的孔,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使你终身不可救治。能从细微处察见事理的叫作“明”,能够守住柔弱的叫作“强”。运用外在的智慧的光’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殃及其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延绵不绝的常“道”。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假如我有点知识,我就在大道上行走,怕的是走邪路。大路很平坦,而人却喜欢走捷径。朝政很腐败,农田很荒芜,仓库很空虚,而穿着锦绣衣服,带着锋利宝剑,吃厌了精美饮食,占有过多的财富,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多么不和乎道呀!
第五十四章 善抱大道
善建的不可拔除,善抱的不会脱落,子孙遵照这个道理祭祀永不断绝。用这个道理修身,他的德就会纯真;用这个道理治家,他的德就会有馀;用这个道理治乡,这乡的德就会久远;用这个道理治国,这个国的德就会丰厚;用这个道理治天下,天下的德就会普及。所以,从个人去认识个人,从家去认识家,从乡去认识乡,从国去认识国,从天下去认识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就是用这种方法。
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含德深厚的人,好比是个婴儿。毒虫不蛰他,猛兽不伤他,恶鸟不抓他,筋骨柔弱而小拳头握得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交合是咋回事,而小生殖器常常勃起,这是精力充沛的表现。整天号啼而喉咙却不沙哑,这是淳和之极的表现。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认识到常的叫做明。贪求生活享受叫做灾殃,欲望支配精气叫做逞强。事物过分壮大就会衰老,可说是离开了道,离开了道就要早亡。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真懂得的不随便乱说,随便乱说的不是真懂得。堵塞嗜欲的孔,关闭欲念的心门;永远也不显露锋芒,解除俗事的纷扰,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就不分亲,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贵,不分贱。所以为天下人所尊重。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国,用奇谲诡异的方法用兵,以不扰民来掌握天下。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就是因为: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贫困;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怪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所作为人民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干扰,人民自然富裕,我没有贪欲,人民自然淳朴。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依
政治宽松,人民就淳朴。政治苛刻,人民就狡诈。灾害啊,幸福就在它身边,幸福啊,灾害就暗藏其中。谁知它最后会怎么样?它没有定论。正常的可能变为反常,善良可能变为邪恶。人们的迷惑,由来已经很久了!因此,有道的人处事方正而不显得生硬,虽有棱角也不会伤人,直率而不放肆,明亮却不耀眼。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治理百姓、养护身心,都不如吝惜精力更重要。爱惜精力,万事才能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厚积其德。厚积其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没有什么不能攻克就无法估计他的力量。无法估计力量,就可以治理好国家。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这就是根深柢固,长生久视的道理。
第六十章 治国烹鲜
治理大国好象煎小鱼。运用“道”的原则去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起不了作用了。不仅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祗也不伤害人。不仅神祗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人都不伤害人,所以人们就能彼此相安无事了。
.
❸ 为什么汉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王朝一般以左为大,以右为小,所以右拾遗比左拾遗的权力小一些
《道德经·31章》有言:“君子居贵左,而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所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而老子认为“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而《道德经·51章》又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既然尊道,那么当然对于有道者不处的“用兵之右”,就不能尊为上了。
我想,大概这是经典的论尊左的最早的言论了
❹ 道德经怎样读
道德经要是“读”的话很简单,反复诵读、根据名家的解释来看,读一句看一下解释;但是道德经的内容不是仅仅靠读和看别人的解释就能理解的,经书中好多篇幅都是天、地、人、万物的认识及其相关规律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虚无看不到的,也可以说是用普通方法了解不到的,同时还要通过修道、练功等等来实际印证,由读经转化到实践经文内容,这才是最好的“读
❺ 读透《道德经》第51章:以德服人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形成各种各样的形态,自然环境使万物成长。所以,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是因为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使万物成熟,抚育万物,使其受到保护。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功绩,引导万物而不做主宰,这就是奥妙深远的德啊。
天下万物都是道生长出来的,所以称“道生之”,万物都要靠内在的德来畜养,所以万物都尊道而贵德。万物尊道贵德,但又不主宰和安排,老子认为这才是无为而自然的状态。
我们现在所强调的德,一般是指个人的品德和德行,德是相比于能力的一种更高的形态,它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因此,有“以德服人”的说法,但被我们当成了一句玩笑话,用来调侃,它被咱们玩坏了。
孔子说,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
这又回到了第49章关于圣人话题。
❻ 《道德经》第51章解读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读:
本章讲玄德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名曰道。道,乃先天一炁也。炁曰光。道尽光也。光曰神 。神生性。天命之谓性。故曰道生之。
光生元气。元气分剖天地。天地之气相合,其名曰机。气得机,而有升降出入化。气机曰德。故曰德畜之。
德成器。器为壳/皮;性在内,为仁。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器性相和,曰种。种曰精。精有形质曰物。故曰物形之。
因缘际会,随业受报,物种的种性、基因各自不同,注定成为形态迥异的个体。故曰势成之。
神是性根;气为命蒂;精曰物种。神与气,乃道与德也。道德为性根命蒂,先天父母。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换言之,性命最尊贵,故而道德最尊贵。
从生到死,无论是人与动物的生长壮老已,还是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在自然法则作用下,各有宿命,故曰莫之命而常自然。
万物向阳而生,得神以全性;得气以续命;得精以盈形;得水而柔弱。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在丛林法则的制约下,物竞天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相生相杀,又自生自灭。故曰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元散神去则命终。命终归死,自性不灭,随念受报、随业所趣,死而再生。若能抱元守一,性神合道,则死而不亡矣。
万物在物质世界里生长,自诞生之初,先天一炁独立成性,在生命体内自行孕育而成一片小天地,其运化也同样遵循自然法则。万物各尽其性,各了其命,其生命过程又自行作主。所以,道德于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道存在于太虚,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有生于无,有无相生;存无守有,有生万物;万物生于有,复归于无。道奇难生,生之谓玄。玄之又玄,故曰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