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转化力

道德转化力

发布时间: 2025-04-24 07:24:20

Ⅰ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道德也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来历史唯物自主义最重要概念之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判断,澄清“生产力”概念和它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突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迄今为止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表达中,“生产力”一般是指称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结成的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但是,事实上,现实的生产能力总是一定程度地决定于生产关系的现实选择,所谓“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实际上就是生产关系对现实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在中国和越南,在改革前后的较短时间内,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结成的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现实生产能力却因为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而显著不同。

因此,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结成的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就还只是基本生产力或潜在生产力,而不是现实生产力。当然,任何潜在生产力都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表现为一定的现实生产力。在这里,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在潜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不同选择会导致现实生产力的不同结果。

Ⅱ 道德的作用有哪些

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经济基础服务:道德以自己的善恶标准从道义上论证经济基础的合理性和正义性,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并谴责和否定不利于经济基础的思想和行为。

2. 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被统治阶级反抗压迫、追求未来利益的重要手段。

3. 推动或阻碍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切进步的道德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落后、腐朽的道德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4. 影响上层建筑其他领域和社会生活秩序:道德对上层建筑的其他领域,如政治、法律、宗教等,以及社会生活秩序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5. 具有共同性: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道德之间,由于类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可能存在着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6. 促使个体自律:道德主体通过认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条件,自愿认同并践行社会道德规范,将外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良好自主行动,从而实现个体的自律。

Ⅲ 如何实现中华道德传统的现代转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有同情的了解,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理性的思考。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方法,也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需要具体分析。就拿“三纲五常”来说,“三纲”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完全是单向的、专制的、封建的。但是“五常”特别是“五伦”,则是强调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具体内容是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兄良弟恭,长惠幼顺,这里讲的五伦关系就是双向的、互动的,其中一些内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社会伦理关系的借鉴。因此,必须具体分析和仔细剥离,切忌一锅煮和一刀切。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与更新,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是关系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内在统一的。传承是基础、是前提,创新是方向、是生命,两者不可偏废。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要处理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一般在谈到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我们总是说新民主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在论述社会主义文化时,我们又说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这成了阐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固定格式。其实,形式与内容是分不开的,民族性存在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之中。也就是说,民族性是形式,又不仅仅是形式。它不仅体现在形式中,也体现在内容中。而且只有不仅体现在形式中,同时也体现在内容中的民族性,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Ⅳ 道德意志名词解释

道德意志是一种心理过程,体现在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道德目的。它是道德意识的能动作用,助力我们将道德动机转化为道德行动。道德意志主要表现为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勇敢等特质,涵盖了道德动机斗争、道德判断与选择、以及按照选择行动三个主要方面。它是履行道德义务的内在精神力量,源于对道德原则和规范正确性和正义性的认识。坚定的道德信念和意志能帮助个体对道德行为作出必要性的解释,并为之付出巨大代价。在道德生活中,道德意志强大的人能够抵御外部诱惑和压迫,保持高尚的道德和节操,而意志薄弱的人则难以坚持道德行为。
道德信念与道德意志在概念定义、行动导向、情感体验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有所区别。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某一道德的深刻而有根据的真诚信服及由此产生的对该道德义务的强烈的责任感,是个人在道德选择中行动的准则。道德意志则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中,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而作出行为抉择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道德信念更多是一种内在的信仰,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到指导作用,而道德意志则更强调在面对困难和障碍时,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坚持来达成道德目标。道德信念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道德情感体验,而道德意志则更多地涉及到对自我挑战和克服困难的体验。道德信念的形成受到文化、社会环境、教育和个人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道德意志则更多地受到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和动机的影响。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中丧事假 发布:2025-04-24 12:13:49 浏览:167
骂人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4 11:55:42 浏览:216
医院口腔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24 11:34:02 浏览:409
出差期间加班劳动法 发布:2025-04-24 11:26:50 浏览:98
贾汪区人民法院的电话 发布:2025-04-24 11:26:47 浏览:540
中古刑法 发布:2025-04-24 11:11:50 浏览:111
关于做好规章制度汇编通知 发布:2025-04-24 11:11:48 浏览:716
列宁废除婚姻法 发布:2025-04-24 11:11:12 浏览:656
首次确认无过错责任的民事法律 发布:2025-04-24 10:54:12 浏览:905
医院规章制度十四项 发布:2025-04-24 10:54:08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