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试论述道德的定义本质特征

试论述道德的定义本质特征

发布时间: 2025-04-25 03:29:38

① 什么是道德,它有哪些特征

道德的起源,是一个长久以来在伦理学史上被广泛讨论的话题。神启论者认为,道德源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而理念论伦理学则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则认为,道德根源于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人性论则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

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需要论则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一是说决定道德产生的要素都是在经济关系的不同作用下产生的;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的根源,可以避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的、机械的理解。道德的产生最终只能从经济关系中找到根源,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首先,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其次,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是通过劳动实践起作用的,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动力。另外,劳动实践的创造推动了道德的产生。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道德是对利益的调节,而利益关系和矛盾是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没有社会关系,就不会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只有在伦理关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存在调节和规范的问题。

道德发生的诱因,首先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道德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了调节人们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缓和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其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不再是社会利益的主要矛盾时,由人们的发展的需要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就会成为道德所要调节的主要内容。

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一是表现在它使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服从于人的需要;二是表现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所形成的能动作用。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一种实践精神。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道德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道德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们的行为,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学习伦理学不仅仅在于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自觉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②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怎么理解道德

道德是社会抄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抑何以立言行树道德。作禁戒之堤防。出世之根本也哉。故四分戒本为正法关钥。诸佛以之同证。菩萨以之同修。众生以之同具者。以戒为体。以戒为用。

(2)试论述道德的定义本质特征扩展阅读: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

③ 简述道德的起源和特征。

道德的起源:

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

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

道德的特征:

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3)试论述道德的定义本质特征扩展阅读: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④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简答题】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体系(特内殊本质)
三、道容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深层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体系(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深层本质)
1.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2.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

⑤ 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版:道德是一定社权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特征是
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热点内容
婚姻法关于监护权 发布:2025-04-25 06:46:45 浏览:848
新婚姻法结婚还是单身 发布:2025-04-25 06:40:56 浏览:80
食堂劳动合同法 发布:2025-04-25 06:36:10 浏览:214
珍稀植物保护条例 发布:2025-04-25 06:31:51 浏览:697
劳动法没做满一个月 发布:2025-04-25 06:29:30 浏览:271
尔雅通识商法课题库 发布:2025-04-25 05:56:53 浏览:140
房屋买卖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4-25 05:56:23 浏览:33
侯马司法所 发布:2025-04-25 05:37:58 浏览:489
投票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25 05:34:02 浏览:541
自融资金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5 05:33:28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