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法学家
① 英国行政法法学家戴维斯(K.C.Davis),有谁知道他的简介吗
他老人家是美国的吧·········
② "恶法亦法"的说法,是谁最先说出来的
"恶法亦法抄",最先提出这一论袭点的是英国法学家、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约翰·奥斯汀(1790—1859),他认为法(实在法)是主权者以制裁作为后盾或威胁的强制命令。法与道德无关,或至少两者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法律即使是不道德的或不正义的,但只要是合法的制定的,仍应具有法律效力。
③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出自英国法学家麦克莱哪本书或者文章求高手
我们法理老师也讲过这句话 但只说是英国学者麦克莱著名的法律谚语
④ 明朝的刑法连坐之罪是什么意思
连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
明朝的刑法连坐之罪,就是说一人犯罪株连九族。连坐之罪就是把百姓编为10户为一什,5户为一伍,相互之间方便监督,一家犯法要举报,不然都要获罪。明朝的刑法连坐之罪,就是一人犯罪株连九族。连坐,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
这是卫鞅(即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了巩固君主统治,颁布连坐法,这是在户籍编制的基础上实行的。
法家认为,要使君主政权达到“至治”,必须使得“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有报道说,继规定“一人搞有偿家教,全校年终考核和每位老师年终奖发放金额受影响”后,浙江诸暨对有偿家教再出重拳:除了追究有偿家教当事人外,还要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不作为的责任。这一规定被媒体解读为“史上最严”,叫好者固然不少,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
这则新闻,让笔者想起前些年有南京家长爆料:“儿子所上的小学,班上进行分组,一人未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会让全体组员罚抄——包括抄课文。这种‘连坐制’让儿子常被牵连,孩子压力好大。”
这种“连坐”式管理举措的出台,如果从确保管理畅通、防止师德失范、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角度来看,或许无可非议。虽是如此,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举措不仅弊大于利,而且有违依法治校的理念。
众所周知,“连坐”式管理是封建社会的常见管理手段。比如,商鞅变法建立“连坐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连坐”的恶果自然是人人自危,相互猜忌,最终人人相互袒护。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样的管理举措,必然侵犯无辜者的正当权益。依据某些规定,从事有偿家教者理应受罚,但是他所在的学校、他的管理者、同事却没有违规,凭什么受罚?法律依据何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人人有责”,看起来是加强了管理处罚的力度,但实质上却会削弱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而将责任转移到本无责任的学校、领导、同事那里去了。违反规定,出了问题,当然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但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追究不可泛化。至于学校领导的管理责任和教育责任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他们管理了、教育了,就不应该承担本不该承担的责任。
英国法学家梅因对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有个界定:传统社会的基石是血缘或地域的身份,而现在社会则是契约。所谓契约就是今天的法律和法治。所以,整治今天的教育乱象,从根本上说,是要树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理念。不管是教育者、管理者,还是受教育者,乃至社会舆论,如果事事都以法为准绳,处处都以法为标杆,教育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⑤ 请教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与英国乡村市场状况
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与英国乡村市场
李朝玮
中世纪时期的英格兰无疑仅就西欧来说还都算不上是先进的地区,然而到了近代英国不仅率先发展起较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甚至还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究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我们不妨就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与英国农村市场的发展分别加以考察,看看这其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
一、 英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变化状况
在探讨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民家庭经济状况之前,我们不妨先将这个时段划分为13世纪末、14世纪初和15、16世纪这两个阶段进行一下比较研究,或许通过对这两个前后时段的比较我们更能看清楚农民收入的变化状况。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英国13世纪百户区档的研究分析得到半块份地即半维尔盖特的土地是大13世纪末大多数中等农户的标准1。而大量材料也表明在13世纪一维尔盖特大致为30英亩2,即15英亩为大多数农民家庭的土地数。而通过其他的大量数据我们可以看到15世纪中期以后一直到16世纪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都增加到了20英亩以上。土地的增多无疑会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而事实情况也正是如此,我们以1299年克利夫庄园中一名持有半维尔盖特土地的农民亨利?本尼特(Henry Benet)的状况为例,3 我们所得到的材料是在除去种子、食品消耗量与交给磨房的那部分谷物后,他仍剩下3夸特2蒲式耳的谷物,而当时混合谷物的价格大致为4先令/跨特,由此他的农产品收入就为13先令。尽管有地区产量、地区差价的差异,但中等农民的情况应是基本趋同的。14世纪危机过后4,给人总的印象是1400-1650年的欧洲农业生产明显好转,515、16世纪农民的农产品收入则要多出许多,以1475年克利夫庄园的中等农户威廉?纽曼为例,这时他一年的农产品收入要达到1英镑17先令4便士。6畜牧业也在这两个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绵羊存栏数目的增加以及其他牲畜数的增多,13世纪末羊毛、乳酪、猪肉及家禽等收入加在一起不过50多先令,而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英国羊毛出口激增等原因,中等农户仅羊毛收入就可达4英镑左右7。而农副产品及农民打工的收入也大为增加。占农户主体的中等农民家庭一年总的收入可以由13世纪末的3英镑一下子增加到15、16的10英镑,即便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民中的大多数实际收入普遍增加是肯定的。
二、 农民家庭的支出、消费与农村市场
农民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好转的一个方面,而在另一个方面中世纪晚期非经济性支出的减少也越来越有利于农民家庭。马克思说过:“农民必要劳动之上的余额的有无和多少,取决于封建地租的多少。” 13世纪半维尔盖特农户的地租大致为6-7先令。8但对于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维兰农民来说最大的负担也是最多的支出则是各种额外的费用??诸如土地继承捐、死手捐、结婚捐、塔利税和法庭罚金等等9,而这些捐税既无定额也不定时,完全依照领主的意愿,比如某些地区的土地继承金高达2-20英镑,换句话说,农民家庭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都要搭进去。所以考虑到爱德华三世时期高额的军队税,农民家庭一年不要说投入市场进行消费,便是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证。而14世纪之后由于庄园制下农奴制的解体不仅地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上述捐税也随着身份的上升而逐步削减甚至取消了。
租税支出的减少肯定使得大多数的农户家庭有了更多的赢余现金去市场上购买生活与生产用品,甚至可以为市场交换而去生产。17世纪早期的一个农场主乔瑟林他自己明白无误的指出他的农业生产不是为了自家的使用,而是要到市场上兑换现金去购买其他商品。10上述情况其实早在15、16世纪便已出现。商品市场甚至是土地市场异常的活跃,在考恩庄园1549年111个土地持有人到了1589年还仅右31人仍持有土地,其余的都将土地出售换取了现金。麦克法兰斯认为15世纪末的英国农民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较为平均的财富。11不管怎么说,农民手头有大量赢余货币是可以肯定的。
货币的赢余也带来了消费需求的上升。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自从1350年之后农民的服装变得越来越“时尚”。1213世纪时还是奢侈品的蔬菜这时已然通过市场成了农民餐桌上的美味。13而纺织品、乳酪、酒类等也都是市场上交易的商品。1500-1640年间英格兰固定的集市大致有752个,由此可见当时市场消费的繁荣情况。14 法学家兼作家约翰.福蒂斯丘爵士在15世纪70年代形容英格兰的平民百姓是“各基督教乃至异教国家中…衣食最丰盛之人。除了衣食的花费外,他们还有财力置办新的器具,以致于铜器与锡烛台往往供不应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是在改善,…。”
可见,中世纪晚期占人口多数的中等农民的货币赢余的增加,对于英国消费需求的加大和市场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减轻农民税收和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有可能更充分的投入市场、参与消费,最终拉动商品经济的活跃于繁荣,这正是英国得以在转型期后最早发展起市场经济的关键,同样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⑥ 英国法学家赫德曼认为经济法是什么
英国法学家,他认为经济法的话就是一种可以促进全民级真正的法律。
⑦ 分析从十四世纪以来罗马法在英国复兴的原因
所谓罗马法,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奴隶主为了维护其阶级统治,将现行法规加以系统整理,并用汇编形式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其统治地位,当时先后编出《查士丁尼法典》、《钦定法学阶梯》、《学说汇篡》和《新律》等部汇编,中世纪称之为《国法大全》,其卷 浩繁,内容丰富,是历史上一部最完备的成文奴隶制法典,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发展到达最发达,最完备阶段,是研究罗马法的基本依据和极为宝贵的文献立法资料。
罗马法学家从不同角度,将罗马法划分为四类:公法和私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市民法和长官法。关于罗马法的种种分类方法,在历史上有可借鉴之处,发生过重大影响。其中罗马私法的基本制度最为完备,将罗马私法的结构和体系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部份,人法是关于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人的法律地们,各种权利的取得和丧失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人法的基本任务是巩固社会上各阶级的不同地位,确保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同时也调整自由民内部的社会关系和财产关系。罗马法律中的人法将权利主体分为自然人和法人。在古化罗马,自然人的含义有二,一是生物学上的人,包括奴隶在内,二是指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主体,不包括奴隶,在法律上奴隶被视为物件,不是权利主体。古化罗马没有形成完整的法人制度,也没有产生法人的概念和术语,根据市民法的规定,法律上发生的关系均属个人关系。到了共和国时期,开始承认某些特种团体享有独立的人格,各种具有独立人格的团体大量涌现。
罗马法上的婚姻有两种,一种是夫权婚姻,一种是无夫权婚姻。上古时候,婚姻的家庭的利益为基础,以承祭祀和继血统为目的,涉及宗教和人事关系。古化罗马所称的家庭是指在家父权支配下的一切人和物的总和,包括家父、妻、子女、孙子女,奴隶和牛、马、土地等,其重要特点是以家父权为基础,对所属成员和一切财产享有管辖和支配权力。随着社会、法律的进步,所有权、夫权、主人权先后从家父权中分化出来,家庭组织日益缩小,仅限于家长支配下的家属。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家父权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负有一定义务,如法定抚养,为女儿出嫁资,立遗嘱时要给法定继承人保留特定份额等等。
物法在罗马私法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罗马私法的主体,实体法的核心,对后出民法的影响最大,物法由物权、继承和债法三部份组成。物权是指权利人得直接行使物上的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不是由私人 设的,只有法律上所规定的物权才受到法律的保护,物权在罗马有五种:所有权、役权、地上权、永佃权、担保物权,其中所有权是物权的核心,是权利人直接行使于物上最完全的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及永续性三个法律特征。继承被置于罗马法的物法中,充分体现出它的私有财产关系性质,是所有权的引申。继承方式有两种,即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罗马法上没有专门的表示债的名词,在立法文献和法典中有过债的定义,《查丁尼法典》给债下的定义是“债是依国法得使他人为一定给付的法锁”,所谓法锁就是指特定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用法律来连接和约束的意思。与人法、物法相比,虽不如前两者那样发达完备,但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许多方面的规定也比较详尽,提出的一些诉讼原则具有独特特点,对保证司法审判活动起了不少的作用。
罗马法将法分为公法与私法的同时,也将诉讼分为公诉和私诉,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进行的审查。罗马国家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诉讼程序,特别是在私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复杂的诉讼制度和程序。后来,随着奴隶制国家阶级斗争的日益加剧,时常发生值得保护的利益不能用一般的司法程序,方式来保护,于是,最高审判官又凭借其权力,发布强制命令来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或方法,而不能用一般的程序来进行审理,这种程序称为特别诉讼,它在罗马帝国后期成为唯一通行的诉讼制度。
罗马法适应罗马奴隶制社会相为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要求,终于形成发达和完备的法律形式和完整的法律体系,维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保证了罗马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以实现;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也远比其他奴隶制法更为详尽,高速和发达,尤其是它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及财产无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则,对于后来欧洲许多酱主义国家的法律,特别是民法上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整个中世纪占重要地位的教会法中也不乏罗马法的影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罗马法的影响超出了欧洲,遍及亚、非、南北美各国,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罗马日耳曼法系,德国、法国等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都以罗马法为基础,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订了民法典。公元1804年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法学阶梯》为蓝本,从结构、体系、内容、基本原则到法律术语均继承了罗马法,1900年德国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同样渊源于罗马法,具有“现代罗马法”之称,其他如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波兰、瑞士等国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罗马法的影响,就是英美等胃也不能排除这种影响,英国的契约原则,遗嘱制度和信托规则均来源于罗马法,就连旧中国的立法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
总之,罗马法法理精深,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措词确切,结论清晰,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影响不仅在于它曾服务于罗马奴隶制社会,而且还通过各种形式间接的促进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推动资本主义和货币关系户关系的发展,为后世调整和保护商品生产提供了贷鉴的现成形式。
⑧ 谁有英国法学家波洛克的图片
http://book.jqcq.com/images/procts/2003/03/11/32709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