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农村的法治

农村的法治

发布时间: 2020-12-18 05:29:36

❶ 如何实现对农村的法制宣传,确保依法治

一是镇街法治宣传服务站建设常态化。该市各镇街区建立了法治宣传服务站,主要负责法治宣传、法律培训、法律咨询及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等工作。法治宣传服务站设在司法所,司法所所长兼任站长,服务站成员由镇街站室所负责人组成。肥城市司法局专门下发了文件,对法治宣传服务站的人员组成、场所建设、工作职能作了明确规定。目前,该市14个镇街全部建立了法治宣传服务站,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依法治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是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该市各村(社区)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3次,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群众性普法活动,并建立了普法教育档案。肥城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组织各级执法单位和部门,充分利用元旦春节期间送法下乡、4月份法治集中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关键时段,到农村集贸市场、休闲广场等人员流动多的场所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和法律咨询服务。在依法治村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掀起农村普法新高潮。春节前后,已经在该市镇街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16场,现场发放了法治宣传册、法治日历挂图、法治图书、发放明白纸8万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达到15万余人。四月份法治宣传月活动期间,该市司法局在依托桃花节开幕期间游客众多的有利时机,在刘台风景区组织开展了法律进桃花源活动,市直60多个行政执法单位参加了现场普法宣传活动,重点突出了对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各镇街也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开展了集中法制宣传活动。

三是农村普法阵地宣传常态化。该市大部分村(社区)按照要求建立了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图书角,明确了专人负责。宣传栏每季度更新一次内容,法律文化图书角每年都要补充法律书籍。通过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及时补充法治宣传资料、书籍,使群众不断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树立法治理念。有的村设立了电子屏幕,定期滚动播出法律知识;有的村建立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有的村与法庭结合,法官定期到村开庭办案,使广大村民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教育。

四是农村法治宣传员、法律明白人培训常态化。肥城市“六五”普法宣讲团定期到镇街区,以村“两委”干部为重点,开展对基层司法人员、村法治宣传员、法律明白人的法治培训。今年以来,已举办过各类法律知识讲座36场,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宣传员。

各镇街区法治宣传服务站也通过以会代训、举办法治讲座、以案释法等形式,每月对农村法治宣传员进行一次法律培训。大部分村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对“法律明白人”村民代表的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引领村民学法用法。

五是农村法律服务常态化。为提升农村依法治理能力,该市推广实施了“一村一名法律顾问”工程。截至目前,全市80%以上的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法律顾问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每月至少两次到村(社区)开展工作,为基层群众、村(社区)组织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起草修改村规民约、审查合同等法律服务。

❷ 怎样推进农村依法治理

第一,在农村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搞好相关法律服务。特别要针对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和个性特征,采用农民群众易于理解、容易接受、乐于参与的法制宣传方式,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通过深入开展“送法下乡”“以案说法”“法律服务”等活动,满足广大农民学习法律知识的需要,增强农民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应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结合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土地承包等问题,引导农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应抓好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
第二,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农村基层干部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关键的作用。应在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教育,不断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应教育和引导基层干部切实尊重和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凡是村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要交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应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村民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干部、审计监督村集体财务等制度,使广大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还应积极推行乡镇政务公开,以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应根据目前农村实际状况和农民需要,完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农村信访工作,逐步建立农民群众平等表达诉求的制度化平台。农村广大干部要做好进村入户下访工作,主动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真正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把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好。应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依法、及时疏导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应针对目前农村存在的土地纠纷、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尊重农民的合理要求,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保护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是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应通过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要加大依法打击犯罪的力度,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彻底铲除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切实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应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完善齐抓共管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夯实农村平安创建的基础,在广大农村形成人人参与、共创平安的工作局面。

❸ 真正的法治乡村有哪些优点

真正的法治乡村可以以法治人,这样就会更便于管理

❹ 农村法治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各方面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农村法治回建设,才能推进农答村物质文明又好又快发展,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工作重点。即: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以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守法意识和用法水平;深入开展依法治村工作,把依法治村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健全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实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要把农村法治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与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紧密结合,与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农村干群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提高农村整体法治水平上来,用法治手段解决农村稳定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确保农村繁荣稳定,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❺ 司法部是如何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

司法部门是如何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他都是根据国家的文件锁依照国家规定去完善的不是私自更改或者是超过自己权限去违法建设。

❻ 为什么说农村是法制建设的薄弱环节

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自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以来,农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村法制宣传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法律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农村普法宣传仍是法制教育的薄弱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五五”普法20多年的发展进程,在明确提出“法律进乡村”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法律的了解还是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多的农民百姓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法律化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纠纷,促使其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民接受法制学习教育的机会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少,农村法制宣传存在“死角”
,农民日益增长的法制需求与落后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
(二)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浅薄。

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选举中我们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选票,候选人用金钱“买选票”的事情屡屡发生。他们不知道这样滥用自己权利的后果是导致选举结果并不能达到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损坏自己的利益告终,而这种权利、义务意识的浅薄最终不能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三)农民法律维权意识存在误区。觉得上法院“打官司”不是维权的手段,特别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征用赔偿等问题上更是望而却步。由此造成许多本可以通过法律诉讼、司法调解等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演变成了信访问题。法律意识维权上的这一误区直接造成对政府的信赖往往胜过对法律的信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访的工作量以及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三、问题存在原因
(一)主观原因:1、农民群众本身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村民对于法律知识的接受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农村村民特别是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而留守家中更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小孩。而这样的一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更甚者不识字的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不懂法律并且法律意识相当薄弱,所以这样的农村村民较少参与普法活动。正是由于他们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都比较低,对法律缺乏信任感,从而不会应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2、镇、村虽然都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机构,但法制宣传作为一种“软指标”做与不做在短时期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在一些村干部中,他们本身的法律知识就相当的薄弱,更别说让其带头学法了。所以少数地方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应付检查上。
(二)客观原因:1、封建文化思想在农民百姓脑中已根深蒂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广大农民思想观念中,权大于法的思想难以根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农民对国家法律看到更多的是其强制性的一面,认为法律的主要职能是镇压,而相对忽略了法律同时还具有权利保护的一面。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政府的权利大于法律的思想认识。这种法律制度与封建文化思想之间的鸿沟,阻碍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2、法制宣传队伍力量薄弱,经费缺乏。

目前农村的普法工作主要依靠乡(镇)司法所进行。全国农村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80%,如此庞大人口的法制宣传任务,仅仅让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担负,
普法职能存在严重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法律维权意识的薄弱现象,影响农民百姓对法律的深入了解。
另外由于普法经费的缺少也影响着普法宣传工作。
3、普法宣传的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
首先,农村普法的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时候还是采取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通过挂横幅、贴标语进行宣传,往往造成农民只知法律名称而不知其内容。至于分发的宣传资料,虽然内容详细,但是受不同程度的文化影响他们不一定能够理解。其次,内容缺乏针对性表现在,没有对不同地区的农民百姓所需的法律知识进行认真的分类。

❼ 如何推动乡村治理的法治化

日前有媒体评论来称自,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农村社会结构分化,乡村精英人才外流,传统宗法观念影响……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要加快立法,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

分析人士表示,“村霸”背后很多都有宗族恶势力,要消除宗法社会的负面影响,让宗族恶势力难成气候,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没有宗族纠缠,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知识水平较高,有利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队伍。

希望乡村可以早日实现法制化治理!

❽ 为什么农村不容易搞法治

第一,文化水平不够,法治文件即使下发也很难被准确传达和理解。
第二,体质不完善,法治是需要体制来维护和运行的。
第三,少量人员基本素质不够。
第四,关系网络复杂。

❾ 什么是农村法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要点
「新农村」让农民变得有钱了,有钱了人就会变坏,变坏了就要暴力机关使用暴力工具来统治
莫说农村要法治,城市也要法治

❿ 简述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措施

一是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综治、司法、信访等部门的协同作用,通过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细化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及刑满释放重点对象的管理,建立并落实了群防群治责任制。

二是以“法务网格工程”为依托,完善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统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建立结构合理、服务优质、运转高效的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法律服务更好的惠及群众,保证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和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三是按照“人员本土化、队伍专职化、职能多元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为及时有效的掌握村民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管理交通和消防安全等工作,积极推进了“一村一警务主力”工作,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热点内容
刑法总论ppt 发布:2024-11-16 01:33:36 浏览:572
法院的作用与职能 发布:2024-11-16 01:21:15 浏览:135
巴南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4-11-16 01:13:28 浏览:890
刑事诉讼法关于冻结期间 发布:2024-11-16 01:12:36 浏览:195
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一款 发布:2024-11-16 00:47:33 浏览:527
劳动法资遣费计算 发布:2024-11-16 00:45:33 浏览:68
离婚协议书具有什么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6 00:37:39 浏览:113
新民法院l 发布:2024-11-16 00:26:38 浏览:506
公司愿不愿法律仲裁 发布:2024-11-16 00:07:01 浏览:855
山东省养老保险条例实施办法 发布:2024-11-16 00:01:33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