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见死不救立法

见死不救立法

发布时间: 2020-12-18 06:19:39

1. 见死不救应不应当通过立法定为违法行为

不应该

2. 你好我参与辩论赛我是反方中国不该立法惩治见死不救 请问在法律中结合实际的解释我不懂有关法律知识

可行性
1、立法不可行:无法确定对象(怎么算见死 怎么算不救)
2、无法取证 法律不可实施:逃避责任(说自己没看到,说自己没有没能力,会危害自身权益等)
3、无法量刑
不可行得证

必要性
1、 不能达到目的:本质是由讹诈引起的信任度降低,如果以法律促进道德建设应完善问责法
2、 立这一部法导致人心惶惶,原本有道德的人也产生畏惧、逆反,导致人心惶惶。
不必要得证

既不必要又不可行的法律是不应改立的。

这是我的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前不久,在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中,面对一个垂危的生命,18位路人选择了沉默,激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悲愤之余,有人提出要通过立法来惩戒那些“见死不救”的路人,用法律手段来拯救失落的社会道德。那么,见死不救应不应该立法惩处呢?我方认为,不应该,原因有二:
第一, 立法惩处没有必要性。首先,面对小悦悦的死,18位路人的确见死不救,可是究其根本,真的是那些路人良心泯灭到极点吗?他们的心里也在犹豫。06年的南京彭宇案,救人反而被讹诈,蒙受不白之怨,当社会的信任危机袭来时,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有顾虑,救了她,我会不会被连累?见死不救的本质,就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不是不救,是不敢救。那么立法惩处,可以解决是这个社会的信任问题吗?显然是不能的。再者,立法惩处,只是在用法律途径强迫人们去为善,可是,这样的法律只会让社会变得人心惶惶,在遇到需要救助的人时,人们陷入两难的境地,去救,自己的利益可能受到侵害,不救,法律又要惩处我,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设身处地的想想该怎么办,也许更多的是逃避问题,看到这样的情况就躲得远远地,这是我们立法惩处要得到的结果吗?既然立法惩处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社会情况变得更糟,实在是没必要。
第二, 对见死不救行为立法不可行。首先,一部法律颁布,就要有实行的对象,可是谁能判断哪种人是见死不救的人,什么情况是见死不救,对象是如此的不明确啊!再者,这样的一部法律要怎么实施,法律是讲究证据的,你用什么来判断那些路人是见死不救,具体到惩处,要怎样惩处,才是法律的公正严明,这样一部未知因素如此之多的法律,实行起来有如此多的漏洞,难道对方辩友还认为应该吗?
诚然,在小悦悦刚刚不幸离世,群情悲愤的时候,来反对立法拯救道德是注定要挨砖头,我必须严肃的指出,这种试图依靠法律强迫公民“为善”的做法是道德失落了,应当设法拯救,这没错,但切不可病急乱投医,更不能凭“良心冲动”来治理社会我方坚持认为,见死不救不应该立法惩处!

例子天津许云鹤事件 2011年8月16日,网友在华声论坛、爱卡汽车论坛等社区爆料,天津市车主许云鹤因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2011年6月16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就此事作出判决,法院的判决理由之一,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4、5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今年的8月份,浙江的《都市快报》还报道过一宗“高一男生好心帮助倒地大伯被家长责怪引热议”的事件。 好心司机殷红彬驾驶大巴车下桥时发现路边一名老人被压在三轮车下,于是他靠边停车将老人搀扶起,还好心询问“伤得怎么样?”但却被人诬陷“是大巴车将老人撞伤。”相似的情节,相似的场景,不同的是大巴车安装了车辆监控系统,就是这个记录车辆前方和内部情况的监控挽救了殷红彬的清白,也让事实真相得以还原。
我也是辩论队的哦!!!!
爱辩论的孩子要加油哦!!!

3. 见死不救不应该立法证词

两岁的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过,18名路人没有施予援手。昨日,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10多个部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讨论会后,省委政法委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问计于民,征求救济机制、奖惩机制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意见或会成为广东省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详见河南商报昨日A16、A17版、今日A23版)
“见死不救”入罪并非突发奇想
“见死不救”入罪不是我们的突发奇想,在国外不乏相关的立法事例。《法国刑法典》规定,“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扣50万法郎罚金”。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规定,任何有责任能力的成年人皆具有营救危难的法律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见死不救”构成犯罪有着严格的限制,一般只适用于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时,而且,对于根本无法实施的救援,即便行为人有能力救援而误认为无法救援,也不构成犯罪。反之,如果能救援而不救援,造成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可直接引用中国《刑法》第14条有关故意犯罪的条款,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在行政处罚的基础上责令相关责任人承认错误并公开道歉等。
(刘英团 法律工作者)
先解决“恩将仇报”问题
从“彭宇案”之后,社会似乎就陷入了“好人没好报”的魔咒之中,而现实中层出不穷的“恩将仇报”闹剧又恰好证实了民众的担忧。相对于见义勇为,知恩图报似乎是更加基本的道德要求;相对于“见死不救”,“恩将仇报”应当是更应该受到谴责的行为。在某些被救助者的“恩将仇报”行为都没有被立法惩处、还仅限于被钉在道德的耻辱架上的时候,“见死不救”却要承受道德与法律的双重惩罚,这是否有点儿不公平?
想要路人展现起码的道德,被救助者必须首先做到遵守起码的道德底线。如果真的需要借助法律的力量,那么,需要用法律唤醒的,不仅是路人的道德,同样还有被救助者的道德。的确,有了国外的立法经验做借鉴,立法惩处“见死不救”似乎不存在什么越不过去的法理关,但是,步伐不应该迈得太快。起码,在“恩将仇报”还逍遥法外的时候,讨论“见死不救”入罪有点操之过急。
(温国鹏 市民)
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
如果贸然将“见死不救”入罪,很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公民自由的空间。穆勒说:“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见死不救”虽然不道德,但并没有主动伤害到其他人的权益,应当属于个人的自由。也许,容忍个人的自由会造成小恶,但如果容忍公权力侵入公民自由领域,那将酿成大恶。今天你“见死不救”入罪,明天你不做慈善事业也入罪,最后你不为官方钦定的理想信念奋斗也会入罪。可见,公民不道德,公权力迫使你道德,最后铸造的将是人间地狱。
不需要“见死不救”入罪,法律可做的事情其实很多:可通过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奖励积极救援者来弘扬道德;可以鼓励更多的民间机构免费帮助那些做好事被诬陷者打官司,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法律也可以修改举证规则,通过司法来保障那些做好事者免予受诬陷;法律也可以制定规则,来惩戒那些诬陷做好事的被救助人,来改善人人怕做好事的社会之风。但你不要指望法律万能,社会风气的改善在于点滴之间,在于权力向善,在于每一个公民向善。 (杨涛 检察官)

4. 见死不救,该不该立法惩罚

很难立法
而且也无法立法去判定,因为见死不救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就是内很有危险性了人家可以选择不救容,比如人家自己没能力救你不能去强迫人家去救,而为何不救的原因很多现实也无法去说清楚这个事
现场也许还有很多旁观人你无法都去挨个查找追责
最关键现实很多人救了被讹诈还有是去救了没救成功但自己还死伤了,这责任都谁承担?国家肯定不承担,让被救人家属承担也不现实,责任人追责要家里没经济能力的呢都赔偿不起,所以牵扯问题太多了,罗圈官司
你先别说这个,天天个城市闯红灯的,自行车电动车逆行的,随地吐痰大小便的多了去了,乱帖小广告的等等等,几十年了也没管住呀。要都立法,监狱都爆满了也装不下这多人。国民素质已经彻底完了。想改变太难。一个贫富分化严重就矛盾重重了

5. “见死不救”要立法惩治吗

目前关于此问题争议很大,法律学界的论文很多,即便在实施“见死不救”的大陆版法系国家(主要是欧洲)权仍然存在争议。
如需了解更多,可阅读《“见死不救”要立法惩治吗》这篇文章。本人较为赞同。
惩罚见死不救更可能会导致“每个人都躲远点”
早在1983年,美国法学家伍兹列就指出,见危不助刑事立法的结果可能是人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减少自己成为潜在救助者的机会,比如避免到容易发生需要紧急救助的场合、地点等。从经济学理性人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卓见。
想象一下在中国宣布要惩罚“见死不救”会有什么后果吧——中国人为此可以一改喜欢扎堆看热闹的劣根性,遇事躲着走、不凑热闹,以免牵扯太多麻烦——真要有什么人出意外了,人们都躲得远远的,连看看情况再做打算的可能性都大大降低。要是真从“每个人都躲远点”见死不救”变成“每个人都躲远点”,这就违背立法的初衷了。

6. 辩论赛:见死不救该立法。求案例。注意,是应该入法。

1、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2、2011年10月11日上午,66岁的老人龚维裘在距安徽省红十字会医院门口仅20米的地方摔倒,路人向医院求救后,医院却不予施救。半小时后,老人被120急救车送至合肥市105医院抢救,但最终还是不治身亡。

3、2011年8月31日凌晨4时许,苏秀云老人的儿女们接到了沈阳市阜康心理医院的通知,称老人凌晨在医院自杀身亡。病人在医院内上吊自杀。值班医生两次打卡,都在距离事发地不到2米的地方,回头看了看吊在门框上的病人,但是没有任何举动就离开了。

4、2010年12月,在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南区,一辆由济南开往菏泽的长途汽车,还有15分钟就要发车了。这时两名男子没买票,却非要硬闯长途车,还在车上蛮横地翻乘客的行李,司机李国强英勇上前阻止。没想到在争执之中,一名穷凶极恶的歹徒竟拿出水果刀,连捅李国强五刀,李国强应声倒在了血泊中,眼看着歹徒刀捅司机,车上乘客无一伸出援手。

7. 该不该立法惩罚见死不救 该不该立法惩罚见死不救

对于你的问题一般是负有该义务的人,应承担的一种作为,对于一般人没有此义务,只能从道德上约束。

8. 哪个国家对见死不救有明确的立法

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抄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扣50万法郎罚金。

——《法国刑法典》

发现陌生人受伤时,如果不打“911”电话,可能构成轻微疏忽罪。

——美国一些州的法律

自愿且不求奖励报酬的个人,不必为施救过程中因疏忽或不作为所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

——加拿大安大略省《见义勇为法》
但在欧洲国家有立法前提就是不得危害施救者安全,在新加坡被救反污蔑他人者 需要“道歉+赔偿”,在美国发现陌生人受伤不拨打911 或构成疏忽罪(在某些州立法中)

9. 见死不救也要立法只能说明中国人平均道德底线已经下降了

现在的中国人,已经确实没有道德底线了(不是缺少,而是完全丧失尽了),为了自己的利益,真可谓是不择手段。像什么地沟油、三聚氰胺……之类的事,完全可以说明中国人的道德已经彻底沦丧了。

10. 学校举行见死不救应不应该立法的辩论赛,急需大量见死不救案例,如“小悦悦”,“彭宇”事件等。。。

佛山二岁女童遭两车碾压而18路人漠然相视的报道出来后,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专从这一起属事件中,看到中国社会的道德底线在快速沉沦,小悦悦的遭遇可能就是每个人的遭遇,每个人也都可能成为18个见死不救的路人。这确实需要从灵魂深处拷问自己。本文整理了近些年国人见死不救的10大案例。在这些事件中,围观者有的冷漠,有的自私,也有的也竟是处于无奈。

2011年10月11日上午,66岁的老人龚维裘在距安徽省红十字会医院门口仅20米的地方摔倒,路人向医院求救后,医院却不予施救。

半小时后,老人被120急救车送至合肥市105医院抢救,但最终还是不治身亡。网友们对于安徽省红十字会医院这种见死不救行为颇有愤怒,称:“红十字会,如何才能不让我们失望?”

为此,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今日前去事发地点了解事实真相。据医院门口一摊贩告诉记者,那日早上确实有一位老人摔倒在医院门口,当时老人并没有被送往就近的红十字会医院,也没有见到医院组织施救,后来老人就被120送走了。

热点内容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1-10 11:17:01 浏览:652
陕西路政条例 发布:2025-01-10 10:51:08 浏览:61
合同法302条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0 10:38:06 浏览:983
违反诉讼保全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10:17:14 浏览:637
劳动法中室内工作最低温度 发布:2025-01-10 09:58:34 浏览:392
新公司法虚假出资 发布:2025-01-10 09:42:55 浏览:178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 发布:2025-01-10 09:33:16 浏览:913
无人生还法官怎么知道罪行的 发布:2025-01-10 08:51:58 浏览:444
没有合同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0 08:47:08 浏览:541
要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0 08:42:28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