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城市与法治

城市与法治

发布时间: 2020-12-18 09:01:01

『壹』 如何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

一、坚持立法、执法、监督三方面实践。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运用有赖于立法、执法、监督三个方面的实践。法治思维就是法律的执行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形成结论、决定的认识活动过程;法治方式则是法律执行者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争议,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辩证统一体现在法治思维支配法治方式,法律执行者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体现在运用法治思
二、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走向共同治理。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难点和问题。
三、发挥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市民的作用。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四、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
五、加强法制教育、崇尚法治思维。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摒弃人治思维、政策治市、权威决断、权力决策等一系列“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治理城市的老套路、老路子。要崇尚法治思维,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倡导全社会尊崇法律,引导全体市民遵守法律,坚决改变在城市管理中“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谁违法就要付出比守法更大的代价,甚至是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的代价;正确把握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的辩证关系,在破解城管难点顽症上见成效。

『贰』 为什么说“新一线城市”应更具法治精神

一线城市一直是所有年轻人、冒险家向往的地方。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幅员辽阔,根据经济规律,可以有更多的中心级城市。所以,在毫无争议的北上广深之外,准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一直很盛行。最近,某研究所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根据自己的算法,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排名,评出了15个“新一线”城市排名。

城市排行也要看制度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一线城市指标,几乎完全是经济指标。但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制度以下的预期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所以,诸如政府廉洁度、办事难易度、甚至社交媒体活跃度等指标,对于衡量新一线城市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指标未能计入这个排行榜的算法中,不能不说是一个欠缺,是一个遗憾。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指标内嵌在该排行榜的算法中。比如夜间活跃度、环境友好指数、创业指数、人才吸引力指数,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政府的效率与法治程度,但我觉得,这些指标对城市的未来非常重要,值得单独提出来进行计算。毕竟,高端人才对外部制度极端敏感。

前两年,舆论中有“逃离北上广”的呼声,随后,“逃回北上广”又成为一个舆论现象。当初那些因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压力持续增长而离开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城市的人,他们随后发现,在不少二三线城市,法治相对更不完善,裙带关系更重。

相比之下,“北上广”处于中国现代化的最前沿,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高,中外企业众多,政府相对更清廉、透明。人情、关系的重要性相对降低了,能力的重要程度提升了,使很多没有社会关系的年轻人有了晋升之阶。而且,在相对更法制化的社会中,政商关系相对更加清廉。在这种制度差异的驱使下,他们又再度逃回北上广。

从这个角度,一线城市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更完善的法治。新的城市竞争或许更应该重视经济繁荣表象之下更深层的制度肌理。

哪里赚的钱多就去哪里,这个是无可厚非的。

消息来自凤凰网。

『叁』 急求一份关于建设中国法制社会的论文提纲

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纵向差序格局——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角度
「摘要」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存在并将长期存在法治建设的差异性,文章称之为“差序格局”。其分为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两方面。作为基础性的阶段思考,本文着重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角度探讨了法治建设进程中纵向的差序格局,认为人口的文化素质、大众媒介、法治建设的文化土壤是形成这种差序格局的文化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法治,差序格局,人口的文化素质,大众媒介
一、提出问题
考察中国二十多年法律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这二十多年,历经了从“法制”到“法治”的过程。
1978年,中国开始了法制的重建。当时,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社会主义法制发表讲话时曾明确指出,中国需要一大批具有权威、真正得到执行的法律。此后,中国进入了所谓的“立法爆炸”时期,大量的法律、法规条例被制定。到1992年中国明确提出改革和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立法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法律部门。简而言之,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法制”,可以称为“法制国家”。[1]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与时俱进的务实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党的十五大上,中共中央又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随后将其写进了宪法。这标志着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中国适时地开始了由“法制”向“法治”的迈进。
从“法制”到“法治”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法制与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互相替代,但关系密切。法制是法律制度,是人们活动的规范或秩序系统;法治以法制为基础,没有法制的法治是不存在的,但是有法制却未必有法治。法制强调实存的规范、秩序;法治则是对法制的价值要求,它要求法制贯彻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价值,同时要求法制在程序上、形式上也应当是公正的,例如明确性、平等性、公平性等。[2]由此可见,实现“法制”易,要“法治”则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转型时期,法治建设刚刚开始步入轨道,千头万绪交织其中,“依法治国”虽在政治层面上已经被确立,但实际上对于具体的含义还没有达成共识,发展的方向还没有完全的清晰和明确,等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法治建设也一样,“法治形成,是一个社会过程,它需要的是一个时间区间,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点”。[3]通往法治国家的道路注定漫长而艰难,充满了危险、失误和幻想。[4]鉴于此,笔者认同这样一种观点:“我们对法治的感受存在于对法治的追求过程当中,它好比绝对真理一样或许永远无法被完全地实现,但是我们总是在无限地接近它,并且与此同时获得一个又一个的相对法治。”[5]
进而,我在思考中国的法治建设时,发现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存在并将长期存在法治建设的差异性,为便于研究,我将这种差异性称之为“差序格局”。[6]这种差序格局可分为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两方面。纵向的差序格局是指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地区三个地理空间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横向的差序格局是指港澳台地区、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三个地理空间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也会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形成这种差序格局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作为基础性的阶段性思考,同时为将问题说透彻,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角度谈一谈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纵向的差序格局。
二、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地区之划分。[7]
从研究法治建设进程中之差异性的角度出发,参考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设置,我从纵向的角度划分出三片区域来: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地区。
在传统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路径里,从纵的方向一般分为城市和农村,简称“城乡”。这种划分源于城市和农村存在的巨大差别,具有一定合理性。在我看来,这种划分是粗糙的。它抹杀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显著而重要的区别。大城市与中小城市虽同为城市,但在市民素养、居民收入、城市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足以影响到我们社会的进步、法治的建设。其次,至2001年底,全国地级区划数332个,其中地级市265个;县级区划数2053个,其中县级市293个;地县级市658个,市辖区808个。[8]依据本文下面谈到大城市的划分方法,减去34个省级行政区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余下的皆为中小城市,可见中小城市数量之多。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得“善待”中小城市。
本文所指的大城市,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包括两类。一是省级行政区划的直辖市;一是各个省会城市。这两类城市具有如下特点:人口已远远超过百万,有的甚至已经超过千万;是一个省级行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的甚至还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早实现四个现代化,且已经成为引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标。
本文所称的中小城市,也包括两类。一是中等城市,一是小城市。中等城市在行政级别上来说,为地厅级;中等城市一般都有一个以上的市辖区,但所辖区的规模都不大,城市规模上远小于省会城市。小城市主要包括不设区的市的城区,县城的城区等,行政级别为县级区划,规模仅一个城区而已,住着密度相对较高的人口。之所以将两者放在一起,合称“中小城市”,是因为,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在城市规模上相差不大,许多中等城市都是由小城市升格而成,在市民素养、居民收入、城市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同构性,差异较校
小城市、县与大城市、中等城市在行政上有隶属关系,因此,本文所指的市辖区一般都归属于大城市、中等城市的范围;非市辖区的县级城市和小县城都是本文所指的“小城市”。以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市、韩城市为例。雁塔区、新城区归属于西安这个大城市的范围,而周至、户县等县的城区则是本文所指的“小城市”;咸阳是中等城市,秦都区、渭城区等属于咸阳这个中等城市的范围,其它的县的城区则是本文所指的“小城市”;韩城市属于县级市,自然。。。。。。。。http://www.so100.cn/html/lunwen/falvlunwen/fashi/2006-3/18/2006063180315081730332313.htm

由“开门立法”谈如何理解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14万多条修改意见。参与提出意见的,既有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也有普通。。。。。。。http://news.sohu.com/20061008/n245673944.shtml

http://www.haogao8.com/Article/zhzl/fllw/200608/8908.html

『肆』 国家土地所有权客体中:农村和城市郊区被国家依法没收、征收、征购的土地,和国家依法征收的集体所有的土

不从和很合理

『伍』 五年级品德与法治,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哪几座城市

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

『陆』 如何深入推进依法治理与“法治城市”,“法治县创建活动

第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进一步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行政的本质是职权法定,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职能。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法律、行政法规有效执行;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部门职责履行、重点工作推进以及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加强行政问责,健全纠错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使职权法定、边界清晰、主体明确、运行公开。

第二,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决定》指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一是要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健全决策透明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实行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重视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监督作用,积极发挥审查把关监督作用,积极发挥参谋助手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发挥政府重大法律事务审查把关作用,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支持;三是建立督查机制,健全责任倒查机制,既要按照责任、标准和期限的要求,保证各项决策的落实,又要对未按要求贯彻落实政府决定及决策,进行追责,予以行政问责,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执行力。

第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决定》指出,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以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目标;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制定具体执法细则,规范裁量标准和操作流程;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以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为路径,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

第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决定》指出,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加强党内的监督,健全党内的各种监督措施,包括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廉政档案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提高权力监督机构的地位,重点确立人大法制监督的核心,突出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部门和履行司法监督职能的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加强行政监控整体效能,构建严密完备的权力监控网络机制。

『柒』 南宁为什么被取消文明城市与南宁的法治有关吗

不是取消的是五年一审的 第一 你要城市要自己申报 第二 国家文明来审 审不过去你就没有了

热点内容
社会工作中级法规试题 发布:2024-09-20 08:01:39 浏览:13
每个月休息八天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09-20 08:01:05 浏览:69
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发布:2024-09-20 07:35:27 浏览:727
私人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4-09-20 07:29:00 浏览:61
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2017 发布:2024-09-20 07:07:36 浏览:762
司法考试超难 发布:2024-09-20 06:50:01 浏览:391
教育立法程序一般分为 发布:2024-09-20 06:45:48 浏览:427
罗云法院院长 发布:2024-09-20 04:50:17 浏览:660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 发布:2024-09-20 04:30:59 浏览:678
如何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发布:2024-09-20 03:29:33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