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五十八条

合同法五十八条

发布时间: 2020-12-19 15:57:07

㈠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㈡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

1、《劳动合同来法自》第五十八条第二款 规定的是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2、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㈢ 《民法通则》第58条与《合同法》第52条的关系

1、规定范围包含关系

《民法通则》第58条是对所有民事行为效力的规定,《合同法》第52条是对合同效力的规定,合同行为属于民事行为的一种,所以《民法通则》第58条相对《合同法》第52条的范围更广。

2、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民法通则》第58条和《合同法》第52条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民法通则58条规定的是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形,合同法52条规定的是合同无效的情况,合同行为属于民事行为的一种,因此该两条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3)合同法五十八条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删去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第七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变更为第六项)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㈣ 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第二节第五十八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有章抄节但是并没有第几章袭和第几节的表述。
劳动法有第几章的表述但是没有第几节的表述。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 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劳动法:
第五十八条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㈤ 怎样认定《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合理期间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 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未通知或者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两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但对标的物有质量保证期的,适用质量保证期,不适用该两年的规定。”该条款中的“合理期间 ”是极富弹性的规定,由于在实践中各个买卖合同之间相差甚大,无法在法律中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如何确认合理期间是困扰审判实践的一大难题。
由于标的物种类多样且瑕疵类别各不相同,只能由法官在最长的合理期间内,根据交易的性质、目的、瑕疵性质、检验方法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予以确认。但是“知易行难”,由于前述标准仍然不够具体、明确,审判实践中存在不少和稀泥的现象,如不适用或最小化适用“合理期间”标准来确定检验期间,而统一适用两年的最长时间规定,在认定合理期间时倾向于做出有利于买方的解释,这样对善意出卖人是不公平的,也违背了该制度加快经济流转、迅速定纷止争的立法目的。
合理期间的认定属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范围,为了公正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法官在裁量个案中当事人的异议通知是否在合理期间内作出,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当事人之间的交易目的、交易方式和交易习惯
交易目的就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所要追求的目标,在订立合同前一般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动机,当事人的利益能否实现与合同的目的休戚相关。如针对同样的产品,消费者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与经营者之间的买卖是不同的,与之相对应,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时发现瑕疵然后提出异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合理的,而如果经营者在对生产资料进行使用后才发现并提出异议,通常会被认为超过了合理期间。其次,交易方式的不同也会对合理期间的认定产生影响,普通的买卖与拍卖、试用买卖之间,在合理期间的使用上也有不同。例如,试用买卖中试用人如果发现该产品有瑕疵,可以拒绝购买,因此试用期间不产生异议通知义务。最后,认定合理期间时还应该考虑交易习惯或惯例。如果某地方收到某种特定货物的检验期间一般是七天,那么就应该以七天作为该地区该特定货物的质量检验期,否则,视为交付的货物符合合同约定。再如,我国民间在春节期间有搁置争议的习俗,如果标的物交付正值春节期间,当事人迟至正月十五才提出异议,也不宜认定超过了合理期间。
2、标的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安装和使用情况
标的物因客观的自然属性不同,如物理属性、化学属性不同,其保存的期限也有长有短。因此,判断合理期间要考虑标的物客观情况,例如,计算新鲜瓜果和建筑材料合理期间的时间标准就不同。此外,大批货物买卖比小件零售的异议期间应该要长。标的物的使用情况也能够为合理期间的认定提供直接依据,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发生当事人已经使用了标的物,但出卖人要求其支付剩余货款时,其便提出标的物存在质量或数量方面的瑕疵,以拖延支付货款,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应当认定其异议超过了合理期间。
3、买受人自身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检验方法和难易程度
虽然《合同法》对买受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检验方法并未做出相应的规定,但这不能成为买受人怠于检验和怠于通知的免责理由。在审判实践中,买受人通常只对标的物进行感官检验,在未发现表面瑕疵后,即进行生产使用,而适用后却发现质量问题,卖方以买方发现问题并提出异议超过合同约定的检验期间,或应当发现问题的合理期间为由拒绝承担责任,而买受人则认为“内在质量”一般检验方法无法发现,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发现,故不受约定的检验期间的约束。
面对这种情形,在办案过程中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1)合同对检验方法有约定的,应按约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果合同约定对标的物采取“检测检验”、“安装调试试运行检验”、“抽样检验”等明确约定的,如果买受人未依约进行检验,则应视为超过合理期间。(2)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商品对检验方法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相关要求进行。如煤炭、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对质量检验方法均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商品的质量指标可能没有一项是通过外观表现的,若利用感官根本无法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如果只通过感官检验就投入使用,应该认定其未尽到适当检验义务。

㈥ 合同法弟五十八条五十九条的规定是什么

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回;不能

返还答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

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

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㈦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和六十八条是什么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回劳务派遣答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六十八条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㈧ 比较民法通则五十八条和合同法五十二条五十三条

合同行为的效力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其他民事行为的效力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㈨ 合同法中第五十八条中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该怎么理解

法条原文

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内的财产,应当容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条文义解释

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之后,导致合同自始无效。无效,是指不发生法律效力,也就是不发生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所预期的法律效果。但是,无效并不是不产生任何法律后果,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也要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民法通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相应的责任。本条的规定与民法通则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㈩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目前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任意克扣职工工资,停发、少发甚至完全不发工资,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赚钱不顾劳动者死活,让职工在有毒气体、无防护设备等恶劣的生产环境下劳动,导致职工中毒生病、死亡或残废。针对这种情况,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特别解除权可无条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0)合同法五十八条扩展阅读:

劳动合同[1],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去哪个国家 发布:2025-01-05 08:18:23 浏览:960
镇平县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05 08:18:21 浏览:956
司法考试系统 发布:2025-01-05 07:56:36 浏览:570
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 发布:2025-01-05 07:43:28 浏览:105
涉税行为要负法律责任的是 发布:2025-01-05 07:27:30 浏览:117
律师凌斌 发布:2025-01-05 06:48:00 浏览:803
法院信息简报 发布:2025-01-05 06:20:10 浏览:73
婚姻法图标 发布:2025-01-05 05:31:42 浏览:119
法律服务的推广语 发布:2025-01-05 05:31:10 浏览:878
江苏苏州吴中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05 05:12:55 浏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