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李昌麒
㈠ 经济法的主体是什么
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受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它是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直接参与者,既是经济权利(权力)的享有者,又是经济义务的承担者,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中文名称
经济法主体
外文名称
Subject of economic law
亦称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伴随过程
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
基本特征
地位的层级性等
基本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或参加者。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有法定取得和授权取得两种方式。相对于民法和行政法主体而言,经济法主体具有不同于它们的本质属性:
首先,经济法主体具有经济利益性,即它应当是某种经济利益的明确代表,是该种经济利益的积极追求和维护者。不论国家主体也好,还是组织主体、个人主体也好,法律对经济法主体经济行为的调控,更多地通过平衡协调的手段控制该类主体行为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收益完成的。
其次,经济法主体具有纵横统一性,这是由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应当是纵向因素和横向因素的统一所决定的。
最后,经济法主体具有责任优先性,即它应当以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定位标准和行为准则,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应当将社会责任作为评价其在法律关系中所处地位和所为法律行为的标准。
主体分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对经济法主体进行概括和抽象。经济法主体的归类体现了经济法和经济法主体的本质。
经济法主体相关书籍
经济法的主体可分为宏观调控法的主体和市场规制法的主体。前者分为代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体和承受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主体即调控主体和承控(受控)主体。后者分为代表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或规制的主体和在市场经济中接受国家的市场规制的主体即规制(管理)主体和受制主体(市场主体)。
二、把经济法主体分为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并且认为这两种主体的划分是相对的。李昌麒教授则认为经济法主体应分为经济决策主体、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实施主体。漆多俊教授的几种分类方法里,有一种就把经济法主体分为国家经济管理主体和被管理主体。史际春等认为经济法主体大致可以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
㈡ 经济法为什么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
经济法不但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法的部门。法律部门的划分应内当根据调整对象来划分。容一个国家之所以有许许多多的法律部门,是因为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多样性。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对象(即社会关系)的不同,可以将一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类,每一类就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
原因;1、有自己独立的调整对象,这是最
关键的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以及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三类。
2、经济法调整的作用不是其他部门法可以替代的
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其中就包括经济关系;行政法、刑法等实体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
【如果我的回答帮助了您,请采纳为满意回答,谢谢!】
㈢ 经济法和法律有什么关系
经济法是法律的一个来部门法,但是,源学界还是有一定争议。其法律性质类似于刑法、民法、社会法、行政法。
实际上经济法与民法有交叉,比如:公司法、合同法等涉及经济领域的法律既属于民法,也属于经济法。
经济法与行政法也有交叉,又有一个说法是,经济法也可称为经济行政法。比如:税法既是经济法,也是行政法。
经济法也有被归类到社会法的说法,由于政治、经济、社会一体化现象较为普遍,故社会与政治、经济的界限模糊。比如:劳动合同法,既是经济法(关于经济性质的合同内容),又是社会法(规制劳动关系),其中的一些规定又可以说是行政法(关于劳动行政机关的法条)。
##############
你如果要官方性的标准语言,是如下表述: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
(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㈣ 急求李昌麒第二版《经济法》 PDF!!
谢谢,上传附件于此请采纳啊。谢谢。
㈤ 经济法产生的条件有什么啊
经济法产生的条件:
经济法产生的主观条件;经济法产生的客观条件;生产集中与垄断是经济法产生的内在原因;战争的需要是经济法产生的直接原因。
㈥ 李昌麒的经济法
经济法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在逐步走向成熟之际,必然也会伴随着某些不成熟,如果分析一下这些成熟或不成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经济法研究方法的差异。因此,李昌麒教授在自己的论证体系中,一方面重视对自己过去在经济法研究方法上的缺陷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又重视对外国和我国学者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借鉴,并力图从多样化、整体性、多角度和多维度出发,寻求建立一种符合我国经济体制要求的经济法的研究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研究方法
他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学说。对此,他认为经济法的理论观点必须反映经济体制的要求,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经济法观点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他又认为,任何理论都不应是“现实的奴隶”,经济法学观点以及经济立法实践也不能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要求,从而认为超前的理论思考和超前的立法都是必要的。
把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引进法学研究领域
早在1984年他就发表了《怎样运用系统论研究法学问题》的论文,这是在钱学森教授最早提出把系统工程学运用于法治实践之后,较早的一篇把系统工程学原理引入法学研究领域的文章。该文按照系统论的“大系统”的观点,主张把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看成是一个大系统,即“社会主义法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各个子系统和孙子系统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法制大系统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强调系统各个单元要素之间的同步协调,互为作用,进而使系统的功能大于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最终去实现一个统一的目的,即建立良好的法律秩序。这种良好的法律秩序,不是任何一个子系统和孙子系统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要由它们的协同动作才能完成。接着,该文又运用系统论的“优化控制论”、“决策论”、“信息论”的原理,对建立法制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该文1987年收入由钱学森教授作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统科学论著选》。1995年他又在其个人专著《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一书中,提出了建立“经济法治系统工程”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要运用系统论所揭示的整体性原则、互相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建立经济法学科的结构体系。按照“整体性原则”建立的经济法学体系不是被分割的体系,而是由各个部分所组成的其总体功能大于部分简单相加的功能总和的有机整体;按照“互相联系原则”建立的经济法学体系,不是各种现象的孤立存在,而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整体;按照“有序性原则”建立的经济法体系,不是一个现象之间的无规律杂乱无章的联系,而是一个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结构;按照“动态原则”建立的经济法学体系,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机械式体系,而是一个由体系内部多个要素之间通过对立和统一的运动而不断变化并适应客观需要的高级活动的动态体系;从而认为,经济法学体系是由经济法理论体系、经济立法体系、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和经济法实施体系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序的、动态的有机整体。这就使经济法学体系从狭隘的、孤立的、静止的认识状态中走了出来,而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大胆吸收西方法学流派中科学的法学研究方法
他始终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对于西方各个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研究方法,采取全盘拒绝和全盘否定都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法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者的世界观是紧密相关的,或者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法学研究方法。就世界观而言,无非是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但是,就一个单个的法学研究者及其研究方法而言,两种世界观可能是泾渭分明的单独存在,也可能兼而有之,在兼而有之中,又有主导和非主导之分,因此主张对西方法学派及其法学研究方法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办法。凡是有利于解释和树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法学研究方法,都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这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逾百年,他们积累的许多反映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已经成了人类共同的法律文化,没有理由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部拒绝。但是,他又认为,我们的法学研究方法应当适应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因为,西方法学流派的研究方法,不可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所以也不应当全盘接收。通过对西方法学各个流派研究方法的分析,他提出了在经济法学研究中可以借鉴的方面主要有:借鉴自然法学派把法律与道德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阐明我国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以便把握经济法应有的品格;借鉴实证主义法学派以法律为对象的研究方法,阐明“经济法是这样的法律”,以便把握经济法的立法含义;借鉴非实证主义法学派不拘泥于只对现行法律进行研究的方法,阐明“经济法应当是这样的法律”,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完善经济立法;借鉴法社会学派对现实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阐明现行经济法律本身的局限,以便及时规范未曾规范的现实经济关系;借鉴法经济学派把法律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阐明经济法必须具备的经济效应,以便使经济法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力量;借鉴制度法学派把法律规范和社会现象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阐明法律是一种制度性的事实,以便全面把握经济法律制度的实质 。
遵循适合性与移植性、实证性与假设性相结合
他认为,所谓适合性是指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和经济立法必须立足于中国土壤,符合我们党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求。所谓移植性是指经济法理论研究和经济立法要善于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符合市场经济普遍要求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立法实践。所谓实证性是指通过对现实存在的经济法律和法规的研究,阐明经济法的共同的一般的定义、原则、特征、功能及体系。所谓假设性是指经济法的理论研究要从预测和完善的角度,阐述经济法当具有的功能和体系。
㈦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学术观点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较为流行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1.经济协调关系说。该说将经济法的具体调整对象分为:(1)企业组织管理关系;(2)市场管理关系;(3)宏观调控关系;(4)社会保障关系。(注:杨紫煊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8~32页。)
2.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具体有:(1)微观经济调控关系,包括国家对经济组织的调控及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2)市场调控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分配关系。(注: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说。具体分为:(1)国家经济管理关系;(2)市场运行关系;(3)组织内部经济关系;(4)涉外经济关系。(注:刘文华主编:《新编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社会公共性说。具体包括:(1)市场管理关系;(2)宏观经济管理关系;(3)对外经济管理关系。(注:王保树主编:《经济法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6~42页。)
5.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说。具体包括:(1)市场规制关系;(2)国家投资经营关系;(3)宏观调控关系。(注: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页。)
6.国家管理经济领域说。此说直接以具体调整对象的罗列式为经济法下定义,具体包括:(1)经济管理关系;(2)维护公平竞争关系;(3)组织管理性的流转与协作关系。(注:史际春等:《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8~50页。)
7.来自经济行政法论的观点。具体分为:(1)宏观调控法;(2)市场管理法;(3)国土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法。(注:王克稳:《行政法视野中的“经济法”——经济行政法之论》,《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第65~73页。)
㈧ 漆多俊 经济法基础理论 与李昌麒 经济法 哪个好
无法判断好坏来,隐忍而自已。
漆多俊 经济法基础理从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并从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联系和区别上,论述了经济法产生和独立的历史必然性,它的本质、功能和任务,它的调整对象、调整原则与调整方法,它的内容与体系,它的立法与实施等各种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自的见解,建立了本书特有的经济法理论体系。在对经济法理论问题论述过程中,涉及属于法学基础理论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本书也重新作了论证,提出了新的看法。作者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希望收中的基本观点及体现于其中的某此研究方法,能够引导读者在学习、研究经济法方面保持基本正确的方面,而不致误入歧途。然而,奇则易谬。
李昌麒 经济法 李昌麒教授鉴于任何一门法学学科的独立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理论观点为其基石的,经济法也不例外,因此,他在整个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始终是把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的研究作为其主要研究方向,力图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济法基本理论体系。
㈨ 哪个学校的经济法较好
经济法较好几所的学校一.关于经济法较好的几所学校关于经济法的几多较好的学校,我本来很早就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愿望。现在我就经济法这个部门法来谈一下我的拙见,从各种理由综合考虑,我认为一下几所大学的经济法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方: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西南政法大学的经济法、武汉大学的经济法、厦门大学的经济法、清华大学的经济法。为什么这几所学校的经济法比较好呢?理由如下:1、以上几个学校有比较好的经济法老师,西政有李昌麒以及其所属的一帮人等,北大的杨紫烜以及其所属一帮人等,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的漆多俊以及其所属的一帮人等,清华有王保树以及所属的一帮人等,他们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模式,对学生培养方面来说具有重要作用。2、从地域上说,北京、武汉、厦门地方都很不错,稍微差一点就是重庆。3、从学术氛围看,北京是全国最好的,其次是武汉,最后就是厦门和重庆。4、从群带关系上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校友工作是全国做的最好的学校,这两所学校的校友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群带关系,其影响力非常大。 下来就是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校友工作也是全国有名的,但是其影响力还在清华、北大之下,最后才是厦门大学和西政了,为什么要把这两所学校放在一起呢?因为厦门大学海外的校友非常多,校友的力量也非常大,在这个方面它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西政凭借其底蕴,有着多年的历史传承,其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西南地区,其影响力也非常之大,厦大与西政两所学校与清华、北大、武大相比还是具有差距的,但是两所学校相比就是平分秋色,位于伯仲之间。5、从研究生培养方面来看,清华大学是实施精英教育最好的学校,每年的招生规模就能知道其培养学生的方式,其次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以其独具遥遥领先的文科优势,法学院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是非常独到的,与清华不分伯仲。再次就是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以其深厚的法学积淀来培养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强大的力量,但是武汉大学法学院不断的扩招,招生的规模一定远远超过了法学院师资力量的承受能力,这个就有点入不敷出了。还次就是厦门大学,,厦大师资数量总体上比武大稍微好一些,但是厦门大学同样有武汉大学的弊病,同时厦大师资质量暂时没有武大的好,这个是其排在武大后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就是西政,西政虽然可谓是“中国法学的摇篮”,可是西政自恃枉大,不思进取,依仗其传承的优势在培养学生,招生规模非常大,其培养学生的方式更是以“批量生产”为其主要模式,因此其学生质量落后于全国一些好的法学院,但是其深厚的底蕴还是让人赞叹不以的。还有其他原因,在下就不再一一列举了……..综上,从综合考虑的角度来说 ,我认为在这几个学校中经济法最好的是北京大学,其次是西南政法和武汉大学,再次是清华大学,最后到厦门大学。二、对经济法考研提出的几点建议考研的第一步就是先要明确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选择机子报考的学校:1、 为了以后有更大的发展,为了自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建议选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因为两所学校的培养方式,让你有更多的机会,同时两所学校的师资力量绝对是一流的。尤其是清华法学的发展朝气蓬勃,大有赶超第一的趋势。2、 为了竞争力,为了以后有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为了一个不错的学习环境,我建议选择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从地位位置上看,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个区位优势比武汉、厦门、重庆远远要好,但是在武汉、重庆、厦门三个城市里选择,三个学校不分上下,各有特色,但是从就业的区位上看,武汉和厦门还是稍微好一些,因此我觉得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是一个中等偏上的选择3、 为了竞争力,为了发展,为了对经济法的追求,我建议就选择西南政法大学。西政招收的人数比上述几所学校要多一些,因此竞争力相对平和一些,西政毕竟有其深厚的经济法底蕴,在那学习一定是一种享受,不管是末端的感受还是前卫的感同,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4、 如果我是考经济法研究生的考生,我从综合角度来说,我的选择是(先后排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以上仅为拙见,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