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法合同法
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合同法关系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属于经济法范畴,维护的对象是确定的,贯彻特殊保护原则,是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法律,其立法主旨在于消费者的受损权益如何救济,而不是具体责任由谁承担的问题。因此,只有是消费者的身份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自然人,必须是依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形才适用该法。例外是农民在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时,也参照该法来执行。 另外,营业执照、展销会、柜台出租、虚假广告等情况下所产生的消费争议的解决也是司法考试重要的出题点,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有非常明确的规定。
2,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此类合同是产生债的一种最为普遍和重要的根据,故又称债权合同。
①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②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即意思表示要一致。③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④合同是当事人在符合法律 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故应为合法行为。 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
3,二者区别于联系
A, 由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个特别保护法,消费者只有权利没有义务,而经营者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合同法中对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这并不是说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没有义务、经营者没有权利,而是因为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已经做了具体的规定。
B, 在经营者的义务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经营者不得单方作出对消费者不利规定的义务”,若作出了不利规定,则规定也是无效的。 而合同法中消费者和经营者权利义务是经过协商确定的,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都是有效的;
C,在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存在两种情形:
一种是轻微后果,如商品不符合质量,可以通过退货等方式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规定,合同法也有规定,也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另一种是造成严重后果,即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其他财产损害的,则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这个规定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范。 .
D,在具体诉讼过程中 ,选择使用不同的法律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Ⅱ 消法的退一赔一消费维权,适用《合同法》的一年除斥期吗
不适用。所谓除斥期的前提是当事人撤销合同。而退一赔一的前提是经营者有欺回诈行为,消费者因答此维权。退一赔一不是撤销合同。退一赔一应在诉讼时效内行使。
合同法
第七十五条【撤销权的消灭】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Ⅲ 依据《合同法》胜诉后,能否再依据《消保法》追加惩罚性赔偿
前者是违约之诉,后者是侵权之诉,违约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的情况下,只能择一行使。因此,不能再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起诉商家欺诈,要求惩罚性赔偿,因为违反“一事不再理”。
Ⅳ 双倍赔偿的法律适用
在我国民复事立法上关于反制欺诈制度共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民事行为无效;其次是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可撤销,及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之(一)规定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最后才是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可判双倍赔偿。以上共同构成我国统一的民事反欺诈制度。而消法与民法通则、合同法构成了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因此对于消费领域中的合同欺诈行为,在法律适用上应优先适用消法。这种优先适用针对的是惩罚经营者的欺诈行为,至于这种欺诈合同本身在法律上的的效力,《消法》并未规定,因而应以《合同法》的规定来确定。但须注意的是《消法》所规定的惩罚性赔偿金是一种法定的赔偿制度,而并非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法院一般不能主动援引该条裁判案件而要基于消费者自己依据《消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提出惩罚性赔偿金的索赔请求。
Ⅳ 我违约了吗是适合用《消法》还是《合同法》
您好:
单据上是否写明违约金20%?如果没有,则无需向其支付违约金。只有在合同中约定内违约金、定金的容才使用,如果没有约定,根据对方损失进行赔偿。在我看来,您的行为并没有给婚纱店造成损失。
如果您在交纳1000元时,对方告知了您活动内容,也没有形成欺诈。
因此,建议您协商解决,适当给于对方一点补偿。(100、200元)
愿您顺利解决此事。
Ⅵ 新消法退货规定什么叫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条件,包括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异常事件等。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主要债务即次要债务的对称,是指根据合同的约定,当事人应当承担债务的大部分或者对债权人权利有重要或根本性影响的部分。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同期限内仍未履行的。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无正当理由,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届满,仍未履行合同债务;或对于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债务人在债权人提出履行的催告后仍未履行的。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如果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或者其他合同条款对当事人权利义务至关重要,一方有违约行为将严重影响到当事人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时,当事人可以不经过催告程序而直接单方解除合同。比如季节性、时效性强的标的物迟延交货,则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单方解除合同。
(五)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可以终止履行。终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终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解除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3条规定)。
2.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货物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24条规定)。
Ⅶ 《消法》为什么是经济法,它与合同法之类的有何区别.
因为经济来法是国家从整体源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国家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的一部法律。
民商法、合同法的特点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活动的法律。
Ⅷ 合同纠纷是适用合同法还是消费者权益し
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导致人身受到损害,基于其与消费者订立的消费合同,消费者选择合同诉权来维权,应当优先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为该法有合同法性质。
Ⅸ 消法 合同法
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