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搁

合同法搁

发布时间: 2020-12-20 11:38:47

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可得利益损失指的是什么损失

间接损失又称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可以获得的预期的利益,简称可得利益。可得的利益指利润,而不是营业额。例如,汽车修理厂与出租车司机约定10日修理好损坏的夏利车,汽车修理厂迟延3日交付,司机开出租车每日可获利润200元。3日的可得利益为600元,汽车修理厂违约,应赔偿600元的间接损失。 可得利益的求偿需坚持客观确定性,即预期取得的利益不仅主观上是可能的,客观上还需要确定的。因违约行为的发生,使此利益丧失,若无违约行为,这种利益按通常情形是必得的。例如,建筑公司承建一商厦迟延10日交付,商厦10日的营业利润额即为可得利益。
可得利益的求偿不能任意扩大。对此,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4条规定,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可能损失。”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原技术合同法也有相同规定。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原技术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损失。”法律采取预见性限制赔偿范围的随意扩大。预见性有三个要件:一是预见的主体为违约人,而不是非违约人。二是预见的时间为订立合同之时,而不是违约之时。三是预见的内容为立约时应当预见的违约的损失,预见不到的损失,不在赔偿范围之列。例如,旅客言飞机误点使其耽误了一笔买卖,要求赔偿。该买卖是否耽搁,航空公司在售票时是无法预见的,故此间接损失不予赔偿。

② 《合同法》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两者竞合时的处理规则

一、产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现象在任何合同关系中都有可能产生,一般发生在有偿合同关系中,只要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并且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损害其人身的,即行为人实施了违约性的侵权行为或者侵权性的违约行为,均构成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通常发生在下列合同关系中:
(一)买卖合同中的责任竞合现象。主要有标的物有瑕疵、不符合质量要求、不符合包装要求,造成对方财产、人身损害的,产生的民事责任。
(二)运输合同中的责任竞合现象。在运输旅客、货物中,因承运人的过失,致旅客受伤、死亡或者致货物损毁、灭失的出现的责任竞合。
(三)租赁合同中的责任竞合现象。因租赁物瑕疵而致承租人损害或者因承租人过失毁损租赁物的,均可以构成违约和侵权竞合。
(四)雇用合同中的责任竞合现象。受雇人在履行雇用义务时,人身受到损害或者故意、重大过失造成雇用人损失的,也可以构成违约和侵权竞合。
(五)保管合同中的责任竞合现象。寄存人交付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未事先告知,造成保管人损害的;或者保管人占有寄存人财产非法使用,造成损毁、灭失的,同样可以出现责任竞合。
(六)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的责任竞合现象。此类合同在履行中,供方因违约中止供电、水、气、热力,致对方财产、人身损害的,除构成违约责任外,还构成侵权责任。
(七)承揽合同中的责任竞合现象。主要有交付的定作物不符合质量要求、有瑕疵,或者因保管不善、过错或重大过失造成定作人提供的被加工物毁损、灭失的,既构成违约,也构成损害。
(八)赠与合同中的责任竞合现象。赠与合同虽然是无偿合同,但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赠予受赠人有瑕疵的赠与物,造成受赠人损失的,也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对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处理模式
世界各国法律基本上都是采取排斥受害人可以实现双项请求权的制度,均认为受害人只能实现其中一项请求权,加害人不能负双重民事责任。从立法和判例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处理模式:
1、禁止竞合。即合同关系当事人不得将对方的违约行为视为侵权行为,只有在没有合同关系时才产生侵权责任。认为,承担合同义务的债务人不可能对合同关系以外的侵权责任有所预见,其只能对其债务范围及不履行债务的后果有所预见。
2、限止竞合。即原则上承认责任竞合,但对选择诉讼有一定限制。认为,只有在被告既违反合同法律规范又违反侵权法律规范,并且后违反侵权法律规范即使在无合同关系下也构成侵权时,原告才有双重诉因的诉权。同时,两种赔偿责任不得互相排斥。
3、允许和选择竞合。即原告基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两个请求权,既可以提起合同之诉,也可以提起侵权之诉。并且一项请求权因时效届满被驳回时,还可以行使另一项请求权。认为,合同法律规范和侵权法律规范不仅适用典型的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也应当共同适用于双重的违法行为。
过去我国采取的是禁止竞合的处理原则,对违约性的侵权行为或者侵权性的违约行为,基本上是按照违约责任来处理的,对一些特殊的责任竞合案件,如产品质量责任、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都是按侵权责任来处理的。
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在司法实践上开始承认责任竞合,并允许当事人选择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一个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有时可以同时产生两个法律关系,最常见的是债权关系与物权关系并存,或者被告的行为同时构成破坏合同和民事侵害。原告可以选择两者之中有利于自己的一种提起诉讼,有管辖权的受诉法院不应以存在其他诉因为由拒绝受理。但当事人不得就同一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分别以不同的诉因提起两个诉讼。”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正式从立法上明确允许违约责任和侵害责任竞合,并规定当事人有选择权。
三、对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案件的审理
虽然我国已从立法上确立了违约责任与侵害责任竞合的处理原则,但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从立法上,还是从司法实践上,对此类案件的具体审理还未能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和操作规程。根据现行法律、司法解释以及司法实践,笔者认为要审理好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案件应当着重注意:
(一) 在程序上的问题
当事人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案件诉讼过程中,与其他民事案件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基本相同,但由于责任竞合案件的特殊性,当事人享有诉讼权利又区别于普通案件的当事人,主要表现在:
1、起诉时可以选择请求权。由于被告实施的某一行为,同时违反了合同法律规范和侵权法律规范,具备了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的要件,因此,原告在起诉时,对被告应承担何种责任依法有选择权。原告要求被告承担何种责任,主要出于这几种目的:第一,经济上能得到更多的补偿。原告的人身、财产受到被告损害后,向法院诉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得到经济赔偿。因此,哪一种请求权依据相关法律能得到尽可能多的经济赔偿,通常是原告的首要选择。第二,诉讼上的便利。诉讼上的便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受诉法院在原告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原告参加诉讼活动比较经济、方便,诉讼成本也相对较少。其二,调查收集证据的地点为受诉法院所在地。原告在诉讼过程中取证、举证比较方便,对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的把握相对要大。第三,心理上的因素。如,原告担心地方保护主义通常会选择自己信任的法院,不喜欢选择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等等。鉴于上述原因,在受理原告起诉时,对原告的选择可以加以必要的诉讼指导,虽然选择何种请求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但作为当事人对自己的选择能否实现其最终目的,以及怎样达到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佳目的,因对法律在理解程度上的差异而并不全部真正地了解。一当选择的不适当,就得不到应得的赔偿,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这种选择在一定的阶段又是可变的,请求权的变更,会造成诉讼期限的延长、诉讼成本的增加、管辖法院的变化等多种后果,直接影响诉讼的正常进行和诉讼效率的提高。
2、开庭前可以变更请求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条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作出选择后,在一审开庭以前又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的规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普通民案件审理时原告变更诉讼请求,对法院已经进行的案件实质性审理没有根本上的影响,只是诉的合并;而责任竞合案件开庭后如原告变更诉讼请求,则可能因正在受理的法院丧失管辖权而对已经进行的实质审理归于无效。所以,责任竞合案件的原告只能在开庭前有权变更诉讼请求。
3、有权选择管辖法院。当事人选择法院管辖与其选择请求权是相联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即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或对被监禁的人等提起的诉讼,才由原告所在地或者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而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则可以区别不同情况,可以是被告所在地、可以是原告所在地、可以是合同履行地、可以是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当事人在选择被告承担何种责任的同时,也直接决定了受诉人民法院。当事人可以有两次对受诉法院的选择机会,一次是在起诉时,一次是在开庭前。起诉时原告选择被告承担侵权责任,依法由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开庭前如原告变更诉讼请求改被告承担违约责任的,则由合同履行地或者协议约定地等人民法院管辖。反之,亦然。要注意的是,原告变更请求权时,法院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起诉条件进行审查,发现案件不属本院管辖的,应当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成立的,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条的规定,应当驳回原告起诉。这与普通民事案件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相区别。
(2)法院发现不属自己管辖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这与在普通审查起诉时发现不属本院管辖的,动员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或裁定不予受理相区别。
1、举证责任及范围随请求权变化而变更。原告证明被告侵权与证明被告违约的待证事实,即证明对象是不同的。要求被告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就必须证明有被损害的事实;有被告实施的违法侵权行为;损害的事实与侵权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而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只要证明被告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即可。可见,前者以证明有实际损失为前提,后者不一定有实际损失,而要以双方约定的内容为前提。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1)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等。就个案而言,原告在开庭前已经选择了何种请求权,举证责任和范围也已确定。但就整个纠纷而言,原告的选择的一项请求权被驳回后,还可以行使另一项请求权。所以,原告的举证责任及其范围会因其对请求权的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2、诉讼时效随请求权变更而改变。因违约和侵权产生的请求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一般为二年。但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侵权诉讼、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违约诉讼、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违约诉讼、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被损毁的违约诉讼的诉讼时效为一年。不履行涉外货物买卖合同及技术进出口合同违约赔偿诉讼的诉讼时效为四年。
(一) 在实体上的问题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案件在实体处理上,应当针对原告选择的诉讼请求进行举证质证,确认案件事实,适用相应的法律。不能因为责任竞合案件存在着多种诉因,即两种法律关系和两个待征事实,而混淆两类事实和不恰当地适用法律。
1、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由于责任竞合案件系当事人同一行为造成两种结果,形成两个待证事实,因此,哪一个事实是在审理中要认定的事实必须明确。根据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原告在请求权确定以后,证明对象就已经明确。此时,法院只能围绕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认定事实,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决定支持或者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实践中,会出现四种情况:(1)原告既能证明被告违约,又能证明被告侵权;(2)原告能证明被告违约,但不能证明被告侵权;(3)原告能证明被告侵权,但不能证明被违约;(4)原告既不能证明被告违约,又不能证明被告侵权。如果原告请求判令被告承担违约责任,符合上述(1)、(2)种情况才能胜诉,其余败诉;如果原告请求判令被告承担侵权责任,符合上述(1)、(3)种情况才能胜诉,其余败诉。由此看出,当事人选择何种请求权,就确定了哪一种待证事实,决定着能否实现其诉权。法院不能根据被告存在侵权的事实而简单地判令其承担违约责任,也不能根据被告存在违约事实而简单地判令其承担侵权责任。
2、准确适用相关法律。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或者侵权行为,按违约责任处理的案件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合同法律规范;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侵权行为或者违约行为侵害自己人身、财产权益,按侵权责任处理的案件只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其他有关侵权法律规范。适用不同的法律将导致不同的处理结果。侵权责任的处理原则依法不仅可以适用过错原则,还可以适用无过错原则和公平责任,而违约责任,只能适用过错原则。另外,承担侵权责任的范围不仅限于赔偿财产损失,还可以包括对精神损害的相应赔偿,而违约责任的承担范围则仅限于对财产的赔偿。
四、当事人请求权的选择与限制
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纠纷中,法律虽然允许当事人选择,并且没有规定任何限制。但这并不意味法律完全放任当事人选择请求权。笔者认为,当事人选择请求权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责任竞合中选择一个请求权。当事人只能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中选择其中一个请求权提起诉讼,不能同时选择两个请求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当事人不得就同一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分别以不同的诉因提起两个诉讼”。
(一) 在责任竞合中实现一个请求权。当事人可以选择一项请求权提起诉讼,也可以在选择的请求权被驳回后,行使另一项请求权。但当事人只要有一项请求权得以实现,另一项请求权即归于消灭。包括当事人对其中一项请求权内容作出实体处分以后,也不能再行使另一项请求权。
(二)选择之诉当事人必须存在有偿合同关系。违约责任是以合同存在为前提的,没有合同便没有约定,违约责任也就无从谈起。无偿合同通常为单务合同,根据法律规定,此类合同的义务人只有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害的,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某些特殊侵权行为不能构成责任竞合。虽然存在合同关系,但当事人的违约行为造成对方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的不构成责任竞合。因为人身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是对世范围的绝对权。公民的人身权非依法律的规定不得剥夺,也不允许他人非法侵害。同时,违约责任的承担范围不包括对精神损害的赔偿。所以只能通过侵权损害赔对受害人进行补救。
(四)事先约定承担或免除某种责任的不得竞合。当事人通过合同事先特别约定仅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承担侵权责任,或者免除侵权责任的。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或者非系当事人故意、重大过失致对方伤亡的,原则上应当从当事人的约定。
(五)法律明确限制选择权的。如果法律已经对请求权作了限制,当事人则无选择权。

③ 怎样认定《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合理期间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 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未通知或者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两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但对标的物有质量保证期的,适用质量保证期,不适用该两年的规定。”该条款中的“合理期间 ”是极富弹性的规定,由于在实践中各个买卖合同之间相差甚大,无法在法律中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如何确认合理期间是困扰审判实践的一大难题。
由于标的物种类多样且瑕疵类别各不相同,只能由法官在最长的合理期间内,根据交易的性质、目的、瑕疵性质、检验方法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予以确认。但是“知易行难”,由于前述标准仍然不够具体、明确,审判实践中存在不少和稀泥的现象,如不适用或最小化适用“合理期间”标准来确定检验期间,而统一适用两年的最长时间规定,在认定合理期间时倾向于做出有利于买方的解释,这样对善意出卖人是不公平的,也违背了该制度加快经济流转、迅速定纷止争的立法目的。
合理期间的认定属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范围,为了公正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法官在裁量个案中当事人的异议通知是否在合理期间内作出,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当事人之间的交易目的、交易方式和交易习惯
交易目的就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所要追求的目标,在订立合同前一般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动机,当事人的利益能否实现与合同的目的休戚相关。如针对同样的产品,消费者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与经营者之间的买卖是不同的,与之相对应,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时发现瑕疵然后提出异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合理的,而如果经营者在对生产资料进行使用后才发现并提出异议,通常会被认为超过了合理期间。其次,交易方式的不同也会对合理期间的认定产生影响,普通的买卖与拍卖、试用买卖之间,在合理期间的使用上也有不同。例如,试用买卖中试用人如果发现该产品有瑕疵,可以拒绝购买,因此试用期间不产生异议通知义务。最后,认定合理期间时还应该考虑交易习惯或惯例。如果某地方收到某种特定货物的检验期间一般是七天,那么就应该以七天作为该地区该特定货物的质量检验期,否则,视为交付的货物符合合同约定。再如,我国民间在春节期间有搁置争议的习俗,如果标的物交付正值春节期间,当事人迟至正月十五才提出异议,也不宜认定超过了合理期间。
2、标的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安装和使用情况
标的物因客观的自然属性不同,如物理属性、化学属性不同,其保存的期限也有长有短。因此,判断合理期间要考虑标的物客观情况,例如,计算新鲜瓜果和建筑材料合理期间的时间标准就不同。此外,大批货物买卖比小件零售的异议期间应该要长。标的物的使用情况也能够为合理期间的认定提供直接依据,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发生当事人已经使用了标的物,但出卖人要求其支付剩余货款时,其便提出标的物存在质量或数量方面的瑕疵,以拖延支付货款,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应当认定其异议超过了合理期间。
3、买受人自身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检验方法和难易程度
虽然《合同法》对买受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检验方法并未做出相应的规定,但这不能成为买受人怠于检验和怠于通知的免责理由。在审判实践中,买受人通常只对标的物进行感官检验,在未发现表面瑕疵后,即进行生产使用,而适用后却发现质量问题,卖方以买方发现问题并提出异议超过合同约定的检验期间,或应当发现问题的合理期间为由拒绝承担责任,而买受人则认为“内在质量”一般检验方法无法发现,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发现,故不受约定的检验期间的约束。
面对这种情形,在办案过程中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1)合同对检验方法有约定的,应按约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果合同约定对标的物采取“检测检验”、“安装调试试运行检验”、“抽样检验”等明确约定的,如果买受人未依约进行检验,则应视为超过合理期间。(2)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商品对检验方法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相关要求进行。如煤炭、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对质量检验方法均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商品的质量指标可能没有一项是通过外观表现的,若利用感官根本无法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如果只通过感官检验就投入使用,应该认定其未尽到适当检验义务。

④ 如何用合同法拯救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话说夏洛克被判决不但收不回借款,反而要将一半的财产交由安东尼奥代管,更难以忍受的是被迫要改信基督教,心中愤愤不平。一日他听说东方有中华大国,乃当今世上法治昌明之国家,且依据环球贸易组织之规定,可受理各国纠纷,于是便聘请夏律师向中国法院申请再审。法院受理后通知安东尼奥应诉,安东尼奥遂亦聘请安律师,并会同巴萨尼奥、鲍西娅等人同赴中国而来。

法庭上夏律师代表当事人陈述不服原判的理由,他说:“本案原系合同纠纷,原审法官也认定合同有效,但原审法官对合同的标的认定有误,导致本案的错误判决。本案合同约定在被告不能按时还款的违约事由发生之时,需要以由我的当事人在被告身上任意指定位置的一磅肉来偿还。因此此时的合同标的是肉这一种物,而不是割肉的这一行为。因此原审判决认定需要由我的当事人亲自动手割肉,不符合合同的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并进而由此导致了对我的当事人更为不利的判决,对此请求再审法院依法予以撤销改判。”

安东尼奥一听,说:“你这个异教徒,你的良心真是叫狗吃了,竟然帮着这个恶狗犹太人……”

“我抗议!法官阁下,刚才对方当事人有侮辱本律师及我的当事人,并且有种族歧视言语,请法庭予以制止。”夏律师不等安东尼奥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

法官说:“抗议有效,请被告注意自己的语言,不得有侮辱和种族歧视言行。请围绕本案争讼问题继续发表意见。”

安律师发言说:“合同约定了以一磅肉作为违约赔偿,但没有约定血的含量,而作为生活常识,在活人身上割肉不流血是不可能的,因此属合同主要内容约定不明确,此条款无效。”

夏律师说:“正如对方律师所言,活人身上割肉流血乃生活常识,故此合同中以肉作为违约赔偿,即是以肉为主物,而血只是肉中蕴含之物,毛发系肉上附着之物,属从物;皮肤本身也是一种肉,属物之组成部分。民法上之观点主物转移,从物自然随之转移。故不需要另行约定血、皮肤、毛发等从物和物之组成部分。”他又接着说道:“其二,即便按照对方的说法,割肉时不许流血,也不许损伤毛发。那么由于债务是需要债务人履行的,我方债权人只需要为受领行为即可,请对方当事人自行以任何方式割取身体上指定部位的一磅肉给付我的当事人。流血不流血我方根本不管。又或对方当事人不自动履行合同,待判决生效后,我方自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亦不需要我方当事人亲自动手。事实上法律不允许私力救济,强制执行权属国家权力,不能由私人代行。”

安律师说:“然而根据合同法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条款是无效的。”

“但是合同法第53条的这一规定仅仅是针对免责条款而言,这样的免责条款无效,但本合同中这一条款并非免责条款,而是义务条款,当然应该有效。而且在整个合同法中,也没有说伤害身体的义务条款无效,其他法律、法规也没有规定这样的内容。”夏律师马上指出了安律师的引用条文不能成立。

安律师迅速对照了一下合同法规定,第53条确实是针对免责条款的无效而言,而对合同义务条款还真的没有规定相关内容,急切之间也来不及细究是合同法规定疏漏还是有意为之。又在脑海中回忆了一下,其他法律、法规禁止伤害他人身体的规定倒是很多,但却没有记起什么法律、法规禁止自已伤害自己。几个回合下来不由得暗暗叫苦。要不是法官宣布法庭辨论结束,还真不知道如何应付下去。

法庭经简短的合议后,当庭作出了判决:“本院经审理查明:被告安东尼奥因朋友巴萨尼奥急需用钱,遂与夏洛克签订借款合同,向夏洛克借款三千元,约定三月归还,并支付利息,如不能偿还,则由夏洛克以安东尼奥身上任意指定位置,以一磅肉作为违约赔偿。我院认为,原合同借款及利息条款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应予以确认有效。其利率部分被告提出过高,但因当时无官方银行借贷利率可资参照,且据查此一利率亦并不为当时当地之交易习惯所禁止,故本着意思自治之原则,本院亦予以确认。但是,由于该利率明显高于当地附近城市的借贷平均利率,而原判决生效之日后被告未偿付本息之原因并非由于违约,而是基于生效判决,故不能认为合同条款之效力能及于原判生效之后,此后的利率应根据公平原则按当地平均利率支付。但合同违约赔偿条款标的是一磅肉,虽然是物,但是却需要从活人身上割取,尽管合同法本身没有直接明确的条款予以禁止,但是民法通则之基本原则却要求民事活动符合公序良俗。民法通则系一般法,其基本原则应为民事法律行为所遵守。我院认为自活人身上割肉违反社会公德和善良风俗,因此此法律行为无效,由无效之法律行为而产生的这一条款自然也归于无效。原判决强迫原告夏洛克改信基督教,违反了宪法规定的公民信奉宗教自由,系非法判决。原判决强迫原告夏洛克订立遗嘱将财产传给女婿、女儿,违背了遗嘱订立人的真实意思,属被胁迫订立的遗嘱,根据继承法第22条的规定,应属无效。夏洛克精神健全,有能力管理自己的财产,故原判决的一半财产由安东尼奥接管没有必要。

因此,本院判决如下:1、撤销原判。2、判令被告安东尼奥于判决生效后即向原告夏洛克清偿借款三千元,并支付利息。该利息自借款之日起至原判决生效之日止以合同约定的利率计算。原判决生效之日后至偿付之日止按当地市场平均利率计算。判决书书面文本,于打印后送达。”

宣判后,各方均无异议,齐声赞叹中华大国之待人平等,处事公平。正出门之际,法官走下审判台说:“至于鲍西娅女士,恐怕还有些事务需要耽搁您一下,由于您在原审中伪造被公爵任命为此案法官的培拉里奥博士的处理此案公函,骗取公爵信任,导致错判此案。您的行为已经涉嫌伪造公文罪。当然,此函是否属于公文还需要进一步查清,这属于公安机关侦查权的范围。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在民事案件审理中发现犯罪线索的,应移交给侦查机关进行侦查。请您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警车就在外面等候。”

来源:http://www.univs.cn/newweb/univs/znufe/law/2004-10-14/327487.html

⑤ 合同法案例分析题

1.4月抄3日,空调机厂向宝利商场发函的行袭为属于“邀约”,为什么?不必解释了吧,明显不过。
2.4月4日,宝利商场给空调机厂的回电行为也是属于“邀约”,不是“承诺”,因为它改变了空调机厂的“邀约”内容,没有完全按照其要求答应下来。
3.5月中旬,宝利商场组织车辆到空调机厂提货还是属于“邀约”,绝对不是履约行为,因为4月4日空调机厂接到宝利商场的电文后,当天回函,又属于“邀约”,但是宝利商场并未作出“承诺”。
4.空调机厂和宝利商场的合同关系并未成立,太明显了,只是停留在“邀约阶段”。既然如此,本案很简单啊,商场诉讼请求必遭驳回,没有任何余地和悬念。

⑥ 如何理解《合同法》284条

你所提及的所有人、管理人、承包人可以这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当建筑物的所回有权人答实际占有、控制、管理、使用该建筑物时,由所有权人承担责任,这个没有问题。第二,当所有权人以对外租赁、承包的方式使用该建筑物时,如果发生致人损害情况,应该由实际的控制人(管理人)承担责任。

⑦ 民法中的侵权问题

《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回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答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B当选。《民法通则》第126、第130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所以C当选。

⑧ 合同法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不能沿用以前的合同,否则会出现纠纷。
形象更新合同是一个合同,是一个合同内专容。而让乙方继续设计旧标志则是属另一项内容,与原形象更新合同不是一个内容。
也就是说前者是设计新的东西,后者是改进原来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不同的内容。因此,为了防止合同纠纷,请你们一定要和对方协商签订新的改进旧标志合同。

⑨ 合同法 关于利益和损失分配的问题

首先要看你这份合同的具体内容,看你说的情况可能属于合伙经营,也可能是雇版用合同。
如果属于合伙经营权的,那根据权利义务相对原则,损失也各半承担。
如果是雇用的,利益对半分是作为报酬,那么被雇用人对损失不承担责任。

⑩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46条是否适用于非融资租赁合同 其理由是什么 谢谢

一、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承租人占有租赁物期间,租赁物造成第三人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害的,出租人不承担责任。
二、租赁物致人损害通常包括四种情况:1.因租赁物缺陷造成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害; 2.作为高度危险作业的租赁物发生高度危险作业损害; 3.作为建筑物的租赁物因倒塌、脱落而致人损害;4.租赁物污染环境致人损害。
三、租赁物致人损害,虽然出租人是租赁物名义上的所有人,但其实质上是为承租人融资,因此,出租人对租赁物致人损害不承担责任,其责任或由出卖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或由承租人承担。
四、这主要是因为承租人在占有租赁物期间,已通过对租赁物占有和使用,实现收益目的,出租人仅为承租人实现融资而已。如果在承租人占有租赁物期间,租赁造成第三人的财产损害或者人身伤害,再由出租人来承担责任,显失公平。
五、 按照新的侵权责任法第85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一般来说的话,非融资租赁合同中,租赁物致第三人损害应该是由承租人来承担责任的,因为该物为承租人实际支配之下。如果是租赁物的自身瑕疵导致侵权的,由出租人承担。
六、故你所提的问题合同法第246条的规定能否适用于非融资租赁合同?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适用于非融资租赁合同的,一般情况要根据侵权法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由在上面已经进行了论证。

热点内容
杨谦教授的三商法 发布:2025-01-12 03:51:48 浏览:500
港区国安法执法与司法 发布:2025-01-12 03:27:58 浏览:688
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罚款 发布:2025-01-12 03:03:39 浏览:156
捡到东西毁坏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2 03:01:13 浏览:701
新疆流动人口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02:42:34 浏览:403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 发布:2025-01-12 02:26:07 浏览:496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目的 发布:2025-01-12 01:43:57 浏览:144
劳动法妇女节 发布:2025-01-12 01:37:44 浏览:228
古田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2 01:10:23 浏览:489
行政法哪些法规重要 发布:2025-01-12 01:08:44 浏览: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