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案例
❶ 社会科学"案例研究"究竟需要多少个"案例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所以,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找,去探索. 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生命从何时开始?受精卵如何变成人?为什么我们需要睡眠?冰河时代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我们会死亡?科学已经有了飞跃式发展,但直到今天,我们仍有许多重要的难题没有找到答案.2月号《连线》杂志为我们挑选了10个目前仍然找不到答案的科学问题,以及科学家在这些领域的探索和发现.科学家相信,在21世纪这些问题也许有望破解. 把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的科学 .它研究的方向性强,目的性明确,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密切,且直接体现着人的需求. 狭义的应用科学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是直接应用于物质生产中的技术、工艺性质的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一般认为,技术有3种形态:一是抽象形态的技术,即技术科学;二是物化形态的技术,即人所创造的工具、设备、仪器等;三是功能形态的技术,指对客体的加工、改造方法.狭义应用科学是对第三种技术形态的概括和总结,技术科学所具有的特征它也都有,此外,它更明显地体现着心理学、生态学、美学的内容.工程设计程序、劳动对象成型方法、对工艺可靠性的评估方法、保障优化生产的方法、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约材料的方法等,构成了狭义应用科学的基本内容.广义应用科学包括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横向科学的实际运用的研究,如应用社会学、科学管理学、科学政策学、决策方法论、价值分析方法等.当代,应用科学正获得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各种应用学科不断涌现,为基础理论的运用开辟着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1.时间是一种幻觉么? 柏拉图认为时间是持续不断的,伽利略对这种观念表示怀疑,并计算出如何用图表进行表示,所以他能够在物理学领域做出重要的贡献.艾伯特·爱因斯坦说时间只是另一种尺度,是除了上下、左右、前后之外的第四维.爱因斯坦说,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是基于它与环境的关系.古怪之处在于,你行进的越快,时间就过的越慢.他的理论能够做出最根本的解释:过去、现在和将来仅仅是想象构成的,任何事都是由大脑创立的,并不会立即发生. 爱因斯坦统一的时空概念理论上行得通,但实际却很难办到.时间作为第四维,不像其他维那样———其中一个原因,我们只能沿着时间轴朝一个方向走. 2.受精卵如何变成人? 想象一下,你将1英寸宽的黑色方块放在一块空地上,突然这个方块开始自我复制,1变2,2变4,4变8,8变16……这些增殖扩散的方块开始形成一些建筑———围栏、拱门、墙壁、管道等.一些方块变成了电线、聚氯乙烯管道、钢筋建材、木头柱子,一些变成了墙板、镶板面、地毯和玻璃窗.电线开始自动连接成一张复杂无边的网络.最后,一幢100层高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这就是受精卵变成人的一个形象比喻,但是,小方块怎么知道如何建造大楼呢?细胞怎么知道如何造人(或哺乳动物)呢?生物学家过去认为细胞的蛋白质以某种方式携带着造人的说明书,但现在看来,蛋白质更像建造人体大厦的砖砖瓦瓦,或是没有任何建造计划的泥瓦匠,不像携带着建造图纸的设计师.如何形成组织器官的方法一定被写在细胞的DNA上,但是还没有人知道如何将这些信息读取出来. 3.为什么我们需要睡眠? “如果你偷懒打瞌睡,你就会失去很多”,这是一个容易记住的习语,但是如果生命中没有睡眠的话,将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所有的哺乳动物都需要睡觉,如果剥夺睡眠,它们将会很快死去,比禁食死得更快.这是为什么呢?没有人知道答案. 显而易见,睡眠可以使身体得到休息,但是看电视不是也可以使身体得到休息么?看来这不能解释睡眠的必要性.一种主要的理论认为,我们清醒的时候,大脑中会不断产生某种致命的物质,越积越多,只有睡眠才能够将它们打扫干净;或者也能这么解释,大脑中有某种生存必须的物质,清醒时会逐渐被消耗掉,只有睡眠才能补充这种物质.这么解释的话,睡眠就有意义了.以第一种解释来分析,夜间,大脑进入休息状态,逐渐恢复能量,进入慢波睡眠状态.这时,大脑没有什么负担,可以集中进行垃圾清理工作. 4.为什么安慰剂会起作用? 托·韦格是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家,为了研究安慰剂的功效(现代医学最为神秘的一种现象),他用短促的电脉冲对实验者进行刺激.最近的一次实验中,韦格及其同事用刺激的方法对腕关节进行了24项测试.研究员将一种惰性奶油涂于实验者手腕上,告诉他们里面含有止痛剂,当科学家发出下一组脉冲时,8项测试结果表明疼痛得到显著减少.平淡无奇的奶油就可以使强烈的电刺激效果变得缓和许多,那安慰剂作为现代医学最好的药物,又是怎么产生作用的呢?研究表明,在对因高血压和帕金森病引起的精神不振病人的实验中,30%到40%的病人在服用了假的安慰剂后称感觉良好.假安慰剂都能产生如此神效,真是另人难以相信. 最近一次研究,休斯敦退役军人医疗中心的医生们对一组患有关节炎的病人做了膝关节内窥镜手术,需要削去一些膝盖骨并去除膝关节积水;另一组假装做膝盖并进行包扎.结果疼痛报告显示结果一样.霍华德·波迪是得克萨斯州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并发表过相关方面的著作,他说:“据我看,安慰剂虽然不能起死回生,但大量的实验表明,安慰剂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 5.森林是减缓还是加速全球变暖的速度? 每个人都知道森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树木越大,数量越多其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也就越多.所以森林是防止全球变暖的一个很好的调节剂.但尽管植物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但地球仍在不断升温.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悖论,未来,森林并不能减缓气候的变化,但随着森林不断遭受毁坏,全球变暖形式将变得更为严峻. 我们不知道以后将会怎样,因为我们对森林本身了解的太少.科学家估计,在所有物种中,有一半的物种生活于森林的这个三维迷宫的树冠层,其中的绝大部分在我们的视线之外.实际上没有说清楚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指定任何一个高度的1立方米的树冠层中生活有哪些物种. 佛罗里达州新学院的树冠科学家马格瑞特·罗曼说:“在你至少知道森林中生活有哪些物种后,你才能有可能知道更多有关森林的一般性问题.这不仅仅是给它们命名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是常见物种,哪些是稀有物种,这些物种在做什么,在弄清楚这些后我们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研究,弄清森林和地球气候之间的交互关系.” 6.生命从何而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是如何进化来而的.但达尔文的理论却不能解释第一个生物体是如何产生的,这在他看来是一个深深的谜团.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化合物最初创造了生命么?没有人知道.第一个生命体是如何被装配起来的呢?大自然甚至连一点点微小的暗示都没有给出.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谜团越藏越深.毕竟,如果原始的自然条件就可以创造生命的话,那么如今先进的实验室环境应该也能,或者应该非常容易地创造出生命,但是迄今为止所有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国际殊荣诺贝尔奖和来自国际基因工程的100万美元的奖励正在等待研究员在实验室环境下创造生命,但至今仍无人问津.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早期的地球环境存在某种神秘的物质,可以将化合物变成生命,但现在这种物质已经永远的消失了.也有一些研究员提出了与RNA有关的解释,一些含有RNA的物质先形成,再以其为模板制造DNA,但这不能解释第一个RNA是哪里来的. 是上帝或其他高等生物创造了生命么?我们起源于另外的星球,是被外星人运到地球的么?除非生命起源的问题完全被搞清楚,不然这些问题很难得到解答. 7.冰河时代是如何出现的? 科学家称,小规模的冰河时期每2—4万年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每10万年左右发生一次.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原因.现行的1920年由塞尔维亚工程师米兰柯维奇提出的理论认为,地球轨道的不规则性改变了它所吸收能量的多少,导致地球突然冷却.虽然这个理论与短期冰河期发生的时间相吻合,但仍旧存在一个很大的不足.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研究表明地球轨道的不规则性对地球所吸收太阳能的影响只占其中的1%或更少,这个微小的影响不可能使地球的气候产生重大突变.密歇根大学的地质和气候学家亨利·伯拉克说:“令人不解的是,是什么在扮演着放大这一作用的角色,是什么以一小数量的太阳能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冰河作用?” 对冰层和海床岩石的研究表明,温度的升降与温室气体的浓度密切相关.但这是一个鸡和鸡蛋的问题.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和减少是气候变化的原因还是气候变化的结果?如果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变化?如果能弄清这一点,就可大大帮助我们搞清目前全球变暖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但正如俄亥俄州的地质学家马修·萨兹曼所指出的那样,“我们需要知道温室气体在史前时代波动的原因,但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点.” 8.为什么一些疾病会流行起来? 一种流行性疾病———全国性暴发的疾病———实际上只是一种病原体鸿运当头的外在表现.毕竟细菌想要我们人类所想要的一切.细菌世界的成功意味着要使许许多多的人受到它的感染,它们不断生殖,然后使更多人受到感染.细菌如何实现感染的效率取决于它们是怎样工作以及它们的攻击对象———我们人类———抵抗能力如何.例如,HIV病毒喜欢(性关系)滥交,却又装正经的人群,人类喜欢性交,但却不喜欢谈论安全套.另一方面,那些性滥交的人却不会受到埃伯拉病毒的感染.所以文化的改变就像是乘坐喷气式飞机旅行,会使一些人群更容易受到某种之前所含有的疾病的攻击. 细菌中的变化,比如说如果禽流感病毒H5N1从人类基因中获得正确的基因就好像菠菜之于大力水手.但是没有人知道如何预测何时那些细菌会在人群中暴发,所以不要忘记经常洗手. 9.为什么我们会死亡? 当物理学家被问到事物为何死亡这种问题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说这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事物无论它是矿物质、植物或动物,也不管它是一辆凌志汽车、礼冠上的一个贝壳还是细胞壁上的一个蛋白质分子最终都会分解消亡.这种现象发生在人类身上就是使人变老,这也是生物学家的一个研究课题.人变老的原因可能因为DNA遭到了自由基的损害,也可能是因为染色体端粒发生萎缩.就像科学家所称的那样,染色体端粒会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变小.当染色体缩小到一定长度,细胞就会开始凋衰甚至死亡. 但是若想获得生命何时终结的最佳解释,我们还要求助于生态学家,但他们也只是有一种粗略地计算寿命的办法.基本上说,物种的体形越大,它们体内的能量转换就会越慢,新陈代谢的速率就会越低,而生命也会越长.动物的新陈代谢速度很快,也可以很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布瑞恩·安奎斯特教授说:“如果你捡起过一只小老鼠的话,就会发现它的身体晃动得很厉害,而且它的心脏跳得也很快.蓝鲸的心脏就像一个缓慢的音乐节拍器,跳动的声音就像教堂钟声响起的时候那样慢.” 然而二者生命过程中心脏的跳动总次数却是差不多,都是1亿次,但是老鼠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个跳动任务,而蓝鲸却要用大约80年的时间.安奎斯特说:“有一种不变的东西:所有生物的能量生命指数几乎都是相同的.”虽然很多动物的体形比人类要大,但是寿命比我们长的动物却很少.为什么重量较轻的我们可以有这么长的寿命? 10.为什么不能十分准确地预报天气? 数年前,几天后的天气预报是完全不可信的,但现今更为先进的计算机模型使得预报一周后的天气变得精确起来.这对计划如何制定一个商业旅行计划或是否租用一个大帐篷来举行一个婚宴招待会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当你想建造一个计算机模型来预报数十年后或数世纪后的天气时,问题出现了. 1961年,气象学家爱沃德·劳伦兹(在进行一项计算机天气模拟,决定对其中的一个参量采用四舍五入进行计算.这个小小的变化完全改变了天气模型.这成为后来著名的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风暴.劳伦兹的这种做法创立了混沌理论,启发气象学家将尽可能精确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模型以增长他们的预测区间.但是即使极为精确的数据也不能使我们获得精确的长期性预测结果
❷ 在日常生活中有关法律的10个例子
1,早晨来上班,你过马路要遵守道路安全交通法。
2,路过菜市场,内买了煎饼果子。他要约容,你承诺,跟摊主形成买卖合同。
3.来到所里,有个当事人来交代理费,没带够,给所里打了个条。当事人跟所里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
4,坐在电脑前,打不开电脑,坏了,让人来维修。你跟维修人员之间建立了合同法上的加工承揽关系。
5,人家维修完了,让你掏钱结账,突然发现钱包不见了。原来被小偷偷了,小偷的行为是盗窃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这是刑事法律关系。
6.你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以过年放假不出警,你起诉公安局,属于行政诉讼。你与公安机关之间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7.公安机关败诉了,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按照国家赔偿法赔偿了你的损失。这属于国家赔偿法调整的范围。
8,你很高兴,请大伙去吃饭,到饭店,与饭店形成合同关系。
9,在饭店吃饭,你拼命劝大伙喝酒,结果导致一人酒后肠胃出血,朋友起诉你,与你形成了侵权法律关系。
10,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比如结婚得达到法定条件,离婚得符合法定标准啊。
❸ 法律与道德碰撞的案例有哪些
法律与道德碰撞的案例: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
法院认为,本案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焦点。
一、是否相撞;
二、损失数额问题。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当天,老太的代理律师表示:对判决事实感到满意,但40%的赔偿比预期要少。而彭宇则表示不服此判决。
然而这件轰动一时的案子居然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悄无声息的和解了。
200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两会新闻中心就“司法公正”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时透露,南京彭宇案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且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
我们暂且不管该案为何会达成和解,而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分析此案。
此案中,我们必须确定老太太是自己摔倒的还是被彭宇撞倒的。这是本案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本案定案的前提。是必须证实的,而不能靠推测。
如果是老太太自己摔倒的,那么不仅不能对其进行惩罚,当事人及其家属还应该向他道歉致谢,社会也应该支持和鼓励,并加以弘扬,而老太太及其家属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则应该受到谴责,以维护道德和法律的尊严;反之,如果是其将老太太撞倒,则其应该负担全部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康复疗养费用。而法院更不能光凭推测来定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法院的判决可谓荒唐之极,是一种相当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对社会道德的践踏。
但是法律有它的准则,它是无情的,也不会考虑什么道德因素。此案中,由于没有弄清楚老太太是否是被撞到,因此无论法院做出什么样的判决,都是有悖于道德的。
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该案之所以在网络和新闻媒体上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国民的法律意识提升的表现,更重要的原因却是人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类似情况。此事件发生之后,我多次听到有家长如此教育孩子,“以后碰到有人倒在地上一定不能一个人去扶,最好叫别人去,或者跟别人一起,如果附近实在没人的话就最好别管。”由此可见这个案件对人们的影响有多大,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可是有这么一个先例在眼前谁能不提防。毕竟人人都需要必要的自我保护,谁都不希望做好事还要承担所谓的法律责任。如果是这样那我宁愿不做好人也罢。但是根据法院做出的判决,我们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将被无情的践踏。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的道德水准并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即使不是人人都以助人为乐,很大一部分人可能不会出手帮助别人,不过也不至于违背基本道德去做伤天害理的事,违法犯罪的毕竟是少数,通过撒谎的手段去伤害别人的人也不多。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老太太及其家属即原告误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法官在判决书说理当中阐明的社会情理,并以此为由作出不利于被告的结论,在道德导向上确有不妥之倾向。如果这样来认识情理,那么我们还需要发扬雷锋精神吗?就算不是雷锋,难道我们当今社会已经不能相信存在这样做好事人了?我认为,我们生活当中并不缺乏这样的好人好事,至少我们应该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大多数人也许不会像雷锋那样天天做好事,但偶尔做回好事应该不是不可能的。而该案的判决却几乎把做好事的可能性忽略,事实上就是对当前社会的道德水准评价过低所致,而且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公民做好事的积极性。
因此,在执法机关处理类似的法律与道德有一定抵触的案件时,应当慎重抉择,既要维护司法的公正性,也要兼顾道德的尊严。而且立法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也要充分考虑道德的影响,千万不要让法律吧道德的腰给撞折了。
❹ 法律社会学的案例,不太明白应该怎么回
法律社会学 [词典] [法] legal sociology; sociology of law [例句]司法权威是一个内涵丰富、蕴深厚的概念范畴,是法律社会学研究领域版的一个重要课题权。 Judicatory authority is a concept with rich connotation and deep root, and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legal sociology.
❺ 政治社会学传统型权威事例
老保险制度的类型: 传统型:传统型的养老保险..
政治社会学
一、选择
1、政治社会学的创立
2、政治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是整合政治学和社会学学科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既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社会现象,也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解释政治现象,并且有着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权威的类型: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4、权力 是权力主体由于占有某种资源而具有的影响、制约和控制客体行为的能力 5、政治文化分类 地域型政治文化、依附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
6、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自身所面对或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所产生的内在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着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各种政治客体的直观心里评价。是政治生活的感情纽带,也是政治动机色动力来源和感情基础。 政治动机, 政治态度 P71 7、社会化的因素
8、政治社会化的含义种类P91 定义:社会个体通过学习和接受政治知识、政治价值、政治规范而逐渐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情感、信念、能力的过程
○
1首先,从个人方面讲,政治社会化是个体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了解政治信息、获得政治知识、产生政治情感和态度,从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热的过程
○
2从社会方面讲,又是社会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传播政治文化,使其成员成接受特定的政治信息、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行为规范,教育,塑造其成员成为社会所希望的政治人的过程
9、公共舆论特征:
(1) 反映着人们的利益倾向(2) 一般属于非理性认识(3)不定型,具易变性特点(4)具有现实性的特点
10、公共舆论含义理解:一个社会中人们对某些具体的社会或政治现象、问题、或事件的看法、意见和观点的总和
(1)对某些具体事件、现象或某个 政策、问题的反应(2)针对社会的和政治的问题,而非私人事务(3)并不意味着必然来自群众的强烈、明确和一致的意见
11、两步流程理论(保尔.拉扎菲尔德和艾里胡.卡茨根据199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研究) ○1每一社会都有“舆论领袖”,这些领袖包括教师、官员、民间知名人士、著名企业家或是有名望的记者、作家、评论家、及其他一些职业人物。 ○2舆论领袖发挥联系媒介与一般公众的纽带作用,政治沟通的效果和影响往往取决于他们的作用
12、政治沟通作用
○
1对政治系统起整合和驱动作用○2直接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合理化 ○
3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主政治的发展 13、政治参与分类:投票、选举、结社、意见表达、政治冷漠 14、政治决策原则
(1)系统原则 以整体目标的最优化为标准(2)可行性原则 必须从实际出发
(3)重点原则 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提高效能(4)适时原则科学预估,及时判断,果敢行动(5)合法性原则 在宪法、法律框架内进行
❻ 用案例解释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
一、起源不一样
大陆法系与罗马法在精神上一脉相承;此为大陆法系由来,故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
英美法系起源于中世纪之英格兰,主要来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与诺曼底封建法的融合,随着十七到十八世纪大英帝国的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主要在英联邦国家流行。
英美法系(Common Law)又称普通法系,海洋法系。
二、传承不一样
大陆法系沿袭罗马法,具有悠久的法典编纂传统,重视编写法典,具有详尽的成文法,强调法典必须完整,以致每一个法律范畴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法典里有明文规定;
英美法系在处理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并无成文法可供凭借,判案全靠依据当时风俗习惯,基督教道德也对审判结果有很大影响,此为今英美法系之滥觞。
三、依据不一样
英美法系在司法审判原则上更遵循先例,即作为判例的先例对其后的案件具有法律约束力,成为日后法官审判的基本原则;
大陆法系崇尚法理上的逻辑推理,并以此为依据实行司法审判,要求法官严格按照法条审判。
四、发展不一样
在实行英美法系的国家中,法律制度与理论的发展实质上靠的是一个个案例的推动,比如我们在看美国法制发展过程中,看到的往往都是一个个标志性的个案;
陆体系的诸多特征看我国的法律体系就能略知一二。在实行大陆法系的国家中,法律的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一部部新法律的出台与实施。
举个例子,比如美国著名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从地方法院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终判定南方省份种族隔离政策违宪。从今往后,所有类似于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案子的判决均须遵循此案中高院的判决。
于是南方省份种族隔离政策终成为历史,美利坚迎来了历史上民权运动的一个伟大的胜利。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大法系,并不是对立的,现在也多有交流和融合。判例法在一些大陆法系的国家中也具有参考价值,而像美国这样的海洋法系国家也开始积极编写法典配合,而并非单依靠案例来发展法律。这种趋势在世界各国都是越来越普遍。
(6)法社会学案例扩展阅读:
英美法是判例之法,而非制定之法,法官在地方习惯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一套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法律体系,具有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审判时,更注重采取当事人进行主义和陪审团制度。下级法庭必须遵从上级法庭以往的判例,同级的法官判例没有必然约束力,但一般会互相参考。
由于欧陆法系在形式上具有体系化、概念化的特点,便于模仿和移植,因此容易成为中国、日本等后进国家效仿的对象。
❼ 社会学泰坦尼克号案例分析题
逃生时,人们恪守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规则,使69%妇女儿童幸免,逃过死亡的男士只有17%,但是按照计算逃生率看,头等舱60%,二等舱44%,三等舱26%,头等舱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多。有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这种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一个原则是:女士优先。但也残酷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虽说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真正的事件是以人的身份地位决定的。 如果把泰坦尼克号比作一个社会,从上到下头等舱,一等舱,二等舱,三等舱,到最底层为泰塔尼克号提供动力来源的船工工作间,一个有机的社会体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三等舱的穷小子与头等舱的富家小姐共同勾勒出的烂漫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展现了立体的社会形态,社会阶层的等级森严,社会资源的分配失衡以及反向平衡,还有社会的流动性,都值得我们去深深探究。工人们处在最底层,为泰坦尼克号的前进不分昼夜的工作,而在灾难降临的时候,他们去最早被抛弃。杰克因一套衣服而在上层社会来去自如,灾难来临时却又喊出“妇女与小孩先走”,在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该如何理解《泰坦尼克号》的社会学意义?如今再次引爆电影院线,我们又该如何欣赏《泰坦尼克号》的现实意义呢?
首先,社会阶层等级森严,流动困难。
杰克与露丝的第一次见面,在甲板上,杰克仰望露丝,而露丝并没有注意到杰克,他的朋友自然而然的向杰克流露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泰坦尼克号是一个社会,而他的甲板则是这个社会的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中三等舱的乘客与头等舱的乘客尚没有交集,只能仰望。如果回到自己的私人世界,头等舱只存在于他们的思想里,更是遥不可及的。杰克与露丝的第二次见面,杰克舍命救了露丝,但却引来误会,是露丝救了他,在我看来这足以回报杰克的救命之恩,因为在等级森严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误会足以使一个人往生。
露丝的未婚夫打算用金钱报答杰克的救命之恩,但是露丝的不高兴给了他自以为可以让杰克出丑的理由,杰克应邀参加上层社会的晚宴,由于“珠宝夫人”的帮助,她把自己儿子的衣服借给杰克,所谓的人靠衣装马靠鞍,杰克的形象得以改变,仅靠一套衣服就可以在上层社会的晚宴上来去自如,甚至被赋予为某个名门望族的后代,一套衣服显示出上层社会的虚伪与物质。“珠宝夫人”没有贵族血统,她仅凭借着暴发户的金钱而走进上层社会,并且在晚宴上大声的讲着各种笑话,她的出现弥补了三等舱与头等舱的差距。而杰克把露丝带到三等舱参加“真正的聚会”又带动了社会的上下流动,而这种流动是困难的,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金钱可以带你进入某个社会阶层,但是这种社会流动是不能推进社会发展的。杰克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感染了露丝,最终带露丝融入到三等舱的晚会,这种流动又是片面的。只有看到希望,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下的流动才是可取的,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下层社会向上流动困难,上层社会向下流动呢?更困难。前后两场晚宴,头等舱的优雅与三等舱的疯狂,一个是虚伪的优雅,一个是内心的真正快乐,正是这种反向平衡使得社会虽然等级森严,但却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的稳定。
反观当下中国社会,社会的流动性在藩篱中星星点点的泛起一丝涟漪。“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什么时候的口号啊,现在依然适用,而现在不能穷的教育却不能改变我们穷的处境,而且不能给地方财政的 创收,从而使得我们更加穷。社会观念出了问题,责任当然在教育。但是,当教育不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相互流动,反而成为拉大贫富差距的罪魁祸首的时候,我们还能期望什么呢?
2011年第24期《读者》上有一篇文章:《看看德国的富家子》,也许正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那片突然孕育了社会上两代人之间的社会阶层的流动,而中国,经历了五千年的文化洗礼,世袭制已经刻在了我们的骨子里,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认知。向往那样的社会,向往平等自由博爱的民主社会,我的心灵只属于我自己的民主世界!
其次,社会资源分配失衡,安于现状。
泰坦尼克号即将起航,在登船的时候,以露丝为代表的上层社会满载着各种行李,十几大箱,然后与服务生运到头等舱的豪华套间内,反观杰克,最后时刻就背了一个小包上船了。进入这个社会之前,他们所拥有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这与当下的中国社会“官二代”“权二代”“富二代”等社会现象是如此的契合,上船后,镜头在头等舱与三等舱之间切换,豪华套间与三等舱的一个上铺或是下铺,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严重失衡。即使是在社会的公共领域——甲板上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三等舱的乘客只能仰望。可见,这种所谓的“X二代现象”由来已久,不仅在国外,中国的古代恃强凌弱,欺压百姓,苛政猛于虎等所体现出的“X二代现象”更为严重。
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就像杰克的朋友一样,心安理得的睡在属于自己的“小小上铺”,然后安于现状的“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而杰克不一样,也许他并不渴望走进上层社会,但是他渴望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露丝,他时刻准备着,而且他不相信像他朋友所说的那样可望而不可即,最后杰克凭借着自己的绘画天赋走进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并且额用才华牢牢地拴住了露丝的心灵。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杰克跟着露丝走进房间时看到德加与莫奈等的油画作品的反应?当时杰克情不自禁的喊出:“莫奈”,然后走向莫奈功成名就后晚年的作品——《睡莲》,蹲下身来静静地欣赏。而这些名画对于上层社会来说只是房间附庸风雅的装饰品,对于杰克而言,这些名画则是他崇拜的对象,心向往之。一个存在于物质世界,一个存在于精神世界。有梦想的人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是游离于社会阶层之外的,他们的世界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灵魂。
最后,灾难打破反向平衡,短暂平等。
在物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的野心与欲望也在膨胀,泰坦尼克号就是20世纪初人类野心的展示,最终一场灾难暂时性的消灭了人类的欲望,在挫折中,人类一次又一次的与自然灾难撞击。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当救生艇配备不足,当所有人都想逃生的时候,所有观众听到的却是一句体现不出社会阶层等级森严的话,“让妇女和儿童先走!”此刻,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浩瀚的海洋所折射出的人类的渺小并不足以抹杀社会等级,而在生命面前,我们做到了,在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社会。回头来反思一下当下社会,即使是在生命面前,多少人昧着良心做着让自己终生不得安宁的事情,社会进程的推进总是要用人民的鲜血撬动前进的齿轮。
“妇女与儿童先走”,一句话,但又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所承载的是正常的社会中承载不起来的重量,是一种对人性的反思,是一种对社会等级的嘲讽,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怎样的体制下,社会总需要一个标准,然后才能去推动社会的发展,才能做到有序,但不一定保障所有人的利益。就像被很多人鄙视的高考,国考等体制一样,虽然有些不公平,但除此之外,目前来看,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就像沉船之际的那句“妇女与儿童先走”一样,并不完美,但有用!
在《泰坦尼克号》上,我们看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生命面前苟且偷生的一幕幕场景,露丝是伟大的,乐队是伟大的,船员也是伟大的,他们在那一刹那超越了社会阶层,他们替上帝维护着人间的秩序,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无奈,看到了他们的责任。
灾难打破的这种平衡是短暂的,带上岸后,社会秩序又被复位,只有当社会的平衡难以维持的时候,往往会以战争的形式改变社会的形态,再次进入另一种平衡,庆幸的是社会始终向着民主自由的方向前进着!(请不要拿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里的“拿破仑猪”来反驳我,我始终抱着美好的愿景)
对于当下中国而言,社会矛盾阶段性凸显,法律在挫折中不断完善,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能立刻全部解决的,但我们现阶段社会各阶层依然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而且短时间内不会被打破,虽然CPI节节攀升,道德底线一次又一次的经受着考量等等局部问题突出,但只要平衡不被打破,社会依然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持续性的向前推进。。。
❽ 法律社会学案例分析
4名村民合法取得了该村村民资格,理应享有村民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应专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属其他集体成员一起,成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主体的一部分,就应该成为征地补偿费的受益权主体。
村规民约是村民会议制定的涉及村风民俗、社会公共道德、公共秩序、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行为规范,属于我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各种守则、公约”的一种。但村规民约绝对不能违犯法律、法规,否则就没有任何约束力。村规民约中该项规定不仅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律原则,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内容相悖,同时也侵犯了村民的合法财产权,应属无效。
❾ 简述法律社会学和法律人类学之间的区别
法社会学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是法学与社会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西方许多国家又把这门学科称为“法律与社会”(Law and Society),或“法学与社会科学”(Law and Social Science)。
法律人类学
legal anthropology
在费孝通学习人类学的年代里,“法律人类学”(legal anthropology)尚未成为研究与教学的专门类别(据说这个概括是20世纪40年代初才出现的),且费孝通本人一向不愿轻易将自己的研究视作是某一学科...
法律人类学连接"法律条文"与"社会"
法律人类学从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的角度,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法律问题。一般认为,1926年马林诺夫斯基的《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的发表,是法律人类学在学界取得独立地位的标志。“从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开始,法律人类学家开始运用人类学方法对法律领域拓荒。”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表示。
法律人类学强调法律多元,强调对法律进行动态性的研究,主张通过综合运用国家法律与非国家法律来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人类学家注重田野调查,通过个案研究,将法律条文与社会相连接。
“活的法”:立足于经验和感受
传统法学重视规范的意义,将“法”限定为国家意志,而人类学方法的引入拓展了传统法学的视域。法律人类学多立足于经验和感受。吴大华认为,这种对传统法学从概念、体系到方法的全方位的批判引发了法学理论的革命。
法学不再仅仅表现为法律条文与规范的狭窄框架,法律多元为人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法律运作行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人类学展现了非西方社会的法律及其文化背景的多样性,法律不仅仅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初民社会同样存在规则与秩序。在不同的地域,法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比如,东方社会的法具有礼的内容,有时会“礼法不分”;西方社会的法含有宗教的元素,教会法与世俗法并行。学者表示,如果把所有争端都诉诸法律,定会产生诉讼成灾、效率低下的后果。在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谢晖看来,作为交叉学科的法律人类学,更关注人们实际的法律(规范)生活是怎样的,以期“开发”出人类法律(规范)生活的多种面目、多个面向。
学者表示,法律人类学习惯于进行比较研究,对存在于不同时间、地点和社会形态中的各种法律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整体化地看世界,在动态的过程中把握法的实质及其发展,关注法律行为及其相互之间的变化过程,关注“活的法”。
吴大华认为,注重以参与观察为特征的田野调查方法是法律人类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只有对法律制定之前的准备工作和实施之后的后续调查工作进行细致的研究,才能避免出现法律与社会脱节的情况,这正是注重田野调查的法律人类学的优势。不过,田野调查不能走过场,不能拿着结论寻找有利的数据与案例,应当拟定调查提纲,选择采访方式与技巧,最大限度地克服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科学分析获得结论。吴大华认为,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律人类学从研究原始法、部族法的模式转换成研究纠纷及其解决的方式,人们将研究国家法律定式化的规则演变为研究纠纷及其解决与处理的“过程”,关于处理纠纷的典型案例分析正是开拓新的法律人类学研究疆域的重要工具。
超越“问题个案”研究
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史就是个案的研究史。所谓个案研究,就是以一个整体的单位作为观察和描写对象,其目标在于了解被研究的单位,重复发生的生活事项或重要部分,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以解释现状或描述探索足以影响其变迁及成长诸因素的互动情形。
法律人类学家将传统“案例教学法”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进一步发展成为“问题个案”分析法,这是早期法律人类学研究法律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也由此限制了法律人类学的发展,使它变成了对冲突和纠纷处理过程的专门研究。
以格拉克曼为代表的曼彻斯特学派是新功能主义的重要力量,他们倡导的延伸个案研究法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个案的困境。延伸个案研究法是曼彻斯特学派在非洲研究中开创的研究路径,这种方法注重对个案进行历史学意义上的分析,要求对个案涉及的原则与价值进行持续性分析,把纠纷视为一种社会过程,把主要的研究点从社会组织转移到了社会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表示,将案例放在一个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网络里面,放到它所涉及的社会经济地位、历史发展脉络、文化背景中去分析才有意义,才能更好地推动法律人类学研究的发展。
❿ 法律社会学 案例
从案例1看,按照一来般法理,群众会议自以不参加公益事业为由将卢进发等7户卢姓村民开除村籍的决议是无效的决议。后来对村民进行罚款的行为没有法律依据,也是无效的决议。
从案例2上看,政府的执行力显然不如在少数民族中头人的执行力。按照一般法理,政府实施行政行为不应当建立在某些个人的权威之上。
从案例3上看,按照一般法理,民间一些接近迷信的风俗不应当在法律上获得公力救济。
但是,一些善良风俗和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如果不影响社会的稳定健康状态,甚至促进社会的稳定健康状态,就可以排除一些民事法律的适用。司法和行政机关在遇到一些少数民族地方的善良习惯和一些地区无害社会的善良风俗时候,应当在引导的同时,也要尊重这些已经形成一定社会规范的特殊规则。当然前提是这些规范不影响社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以追求行政和司法过程中的最大社会效益。
反之,如果一味以机械的遵照一般法理进行行政和司法,不仅效果不好,而且不能体现法律在解决社会冲突时的作用,降低法的价值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