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法的制定

社会法的制定

发布时间: 2020-12-22 01:20:55

1.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则是内通过其容
执行实现实际的效益。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是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通俗地说,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解决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执行阶段解决的则是“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是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问题。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预期目的或目标,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实现。

2. 法律的渊源、制定法律的依据是什么

法的本质,复是对反映社会制公平正义,符合社会统治阶层思想的社会秩序的安排与规范。因此,法律的渊源不仅仅来源于议会的投票表决,也来源于思想家的头脑。 在不同的法律体系的国家,法律的渊源也各有不同,在英美判例法体系国家,大法官的判例,就可以作为今后制定法律的依据,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时代,法律的制定,则主要来源于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启蒙的影响,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的人民,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制定宪法的思想来源与依据。中国的法律的制定,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全国人大的那些反人民的代表的投票器的表决,而应该根据社会的公平正义原则,由广大人民来判断、讨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社会思想的碰撞,讨论,争论,逐渐地形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法律和法规。中国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不仅仅只有人大这样唯一的来源,公平正义的思想也是法律的产生渊源,是推动社会改进其法制的动力。

3. 在中国这个社会想要制定法律需要做到什么位置

首先你得拿到法学本科以上学历。
第二通过司法考试
第三通过公务员考试,并被法院或检察回院答录用。。
第四拿到大学研究生学历,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成为教授。。
第五进入最高检或最高院。。
太难??有没有简单的路子。。。
有,肯定有!你回去验下血看看是不是李嘉诚或者王健林的私生子。。。

4.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的社会规范

三、法抄的基本特征(名词)袭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以维护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首先,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规范;在所有的社会规范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其次,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规范;任何社会规范都依赖某种强制力,但除了法以外,没有一种社会规范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再次,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的法,它的规范作用是通过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实现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其他社会规范,有的虽然也有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但这种权利和义务都不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

5.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如何理解“国家制定与国家认可”

第一、国家制定

国家制定,是指国家机关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在职权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创立制定具有不同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保障其实施的强制力也有其特殊性,即法律强制是一种国家强制,是以军队、宪兵、警察、法官、监狱等暴力手段为后盾的强制。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强制相比,其强制措施的方式、范围、程度、性质都是不同的。

第二、国家认可

指国家机关以一定形式赋予某种早已存在的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因此,法只能由有权的国家机关创制,任何其他组织、团体和个人都无权创制法。而其他社会规范都不是由国家机关创制的,不具有国家意志性。

(5)社会法的制定扩展阅读:

法的强制性是法的重要属性之一,指法体现国家权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属性。

如果没有国家权力,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法就不可能得到普遍的遵行,就丧失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也就不成其为法了。

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他社会规范虽然也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不是国家强制性,如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强制,习惯受到巨大习惯势力的强制。这种强制不同于国家强制。

国家强制力是以国家的强制机构(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为后盾的,是和国家制裁相联系的,表现为对违法者采取的国家强制措施。法的国家强制性是法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6. 我国社会当前的生态环境形式及我国为此制定的相关法律有哪些

我国社会当前的生态环境形式及我国为此制定的相关法律有《清洁生产促进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

1、《清洁生产促进法》:为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经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为了防治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和平利用,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03年6月28日通过,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7年9月5日发布,自1988年6月1日起实施。

4、《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十四条 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收到的排污费分别解缴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5、《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确定,并标明区界,予以公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应当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7. 社会法的性质是什么选择题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

2.东部某市是我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且犯罪率较低的城市之一,该市某村为了提高村民的道德素养,建有一条“爱心互助街”,使其成为交换和传递爱心的街区。关于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

B.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能为法治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更要强调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D.道德教化可以劝人向善,也可以弘扬公序良俗,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

3.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下列哪一做法没有体现这一要求?

A.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中,立法部门就处罚幅度听取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

B.在《种子法》修改中,全国人大农委调研组赴基层调研,征求果农、种子企业的意见

C.甲市人大常委会在某社区建立了立法联系点,推进立法精细化

D.乙市人大常委会在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中发挥主导作用,表决通过后直接由其公布施行

4.建设法治政府必然要求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关于建设法治政府,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明晰各级政府事权配置的着力点,强化市县政府宏观管理的职责

B.明确地方事权,必要时可以适当牺牲其他地区利益

C.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是促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厘清权责、提高效率的有效制度

D.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行政机关摆脱具体行政事务,加强宏观管理

5.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是保证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任何党政机关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均属于干预司法的行为

B.任何司法机关不接受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可以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C.任何领导干部在职务活动中均不得了解案件信息,以免干扰独立办案

D.对非法干预司法机关办案,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推进严格司法,应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规范流程,建立责任制,确保实现司法公正。据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最高法院加强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有利于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B.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可以促进法庭审理程序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C.在司法活动中,要严格遵循依法收集、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

D.司法人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是指司法人员仅在任职期间对所办理的一切错案承担责任

7.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使人民群众内心拥护法律,需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某市的下列哪一做法没有体现这一要求?

A.通过《法在身边》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以案释法,进行普法教育

B.印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表,把普法工作全部委托给人民团体

C.通过举办法治讲座、警示教育报告会等方式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

D.在暑期组织“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模拟法庭巡演”,向青少年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8.近年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和职务便利收受巨额贿赂,根据党内法规和法律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这表明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时要牢记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B.依照党内法规惩治腐败,有利于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办事

C.要注重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进行有效衔接和协调,以作为对党员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法律制裁的依据

D.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对违反者必须严肃处理

9.临产孕妇黄某由于胎盘早剥被送往医院抢救,若不尽快进行剖宫产手术将危及母子生命。当时黄某处于昏迷状态,其家属不在身边,且联系不上。经医院院长批准,医生立即实施了剖宫产手术,挽救

8. 社会法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大陆法系的国家首先提出了“社会法”的概念。社会法是什么呢?比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金融法、计划和产业政策法、国有企业法,等。这些现代法律主要是解决经济规划、环境保护、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性的问题。这些法律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因此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家在公法和私法之外,就有了“社会法”的提法。
社会法是我国近年来在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新兴法律门类和法律学科。
社会法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最为契合的法。社会法在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和谐社会的建立尤其离不开社会法的发展。随着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被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传统的法律部门中,民商法和经济法主要调整一国的经济生活,侧重于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宪法和行政法主要规范国家的政治生活,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传统的法律部门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与经济相并列的社会领域的事务需要法律的调整和保护,公民政治权利和民事权利之外的权利(可以称之为“社会权利”)的保障也需要新的法律部门加以保护,社会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社会法的主旨在于保护公民的社会权利,尤其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在社会关系中,有天生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分,而且市场经济会自发的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此时如果没有公权力的介入来保护弱者的利益,将使社会关系的失衡状态加剧并最终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法治途径即制定和完善社会法是改变这种失衡局面的必然选择,尤其在当前我国深化改革而社会法理论与实践又比较薄弱的环境下,完善社会法,保障公民的社会权,使人们实现真正的解放——社会解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然,社会法的概念、定位和体系、社会法不同内容之间的相关性、社会法的基本制度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取得一致,社会法可谓任重而道远。

热点内容
法学类6 发布:2025-01-18 20:49:49 浏览:464
是法规的 发布:2025-01-18 20:32:31 浏览:795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发布:2025-01-18 18:31:50 浏览:787
合同法司从合同的效力 发布:2025-01-18 16:27:45 浏览:469
职业道德自查自纠 发布:2025-01-18 15:33:54 浏览:125
环境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8 15:32:32 浏览: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发布:2025-01-18 14:58:08 浏览:840
公司法律风险解决方案 发布:2025-01-18 14:45:04 浏览:605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