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韦伯的法社会学

韦伯的法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0-12-16 17:02:29

Ⅰ 1从方法论上比较韦伯社会行动理论与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的异同

关于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社会学界一直没有一个共识,未来也很难形成共识。之专所以无法形成属共识,是因为社会学自诞生之初,即流派众多。社会学古典三大家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社会学研究路径。随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从宏观到微观均有涉及,且理论自身也有相互冲突的地方。各理论基于自身的架构,军队其研究的问题有各自的界定,因而无法形成统一的核心问题。比较笼统的一种说法是,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与社会。这一观点认为不论是涂尔干开创的实证主义,还是韦伯开创的反实证主义,都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马克思的观点)而不属于此的如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及之后的交换论、互动论、常人方法论等,研究的也是个人的互动。这种说法勉强可以说得通,但其概括的过于宽泛,实质上依然无法框定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Ⅱ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的读后感 跪求!!!!

法律社会学,目前的译著并不多,只有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布律尔《法律社会学》,埃利希的《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作为法律社会学奠基者的韦伯,国内对其宗教社会学的重视远超过对其法律社会学的重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简惠美和康乐翻译的《法律社会学》则填补了这个空白。这本书是由韦伯《经济与社会》中的专门一章《法律社会学》,曾由美国两位学者将该章与《经济与社会》中其他与法律社会学相关的章节编成一集《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后由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出版,此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韦伯作品集之IX的《法律社会学》以德文原著为准,并结合英译本翻译而成,且将英文、日文译本添加的译注和中文译本的译注连同德文文本作者的原注一并收入。
法学中的法律观与法律社会学中的法律观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观,前者从参与者的内在视角考察法律中的正义问题,后者则从观察者的外在视角看法律。早期的社会学如孔德、斯宾塞只是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直接引入社会科学,称为“社会物理学”。韦伯作为一个新康德主义者,坚持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想,试图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种研究方法,他最早将主观意图、行为动机引入社会学研究,强调社会科学也是一种经验事实,对社会行动的主观意义可以进行理解,并对其过程及结果可以进行因果解释。他采用的理念类型的方法,从杂多现实中抽离出某些特征组成一系列清楚定义的理念型概念,它们代表着行动者在特定情境下,其行动中之“意义关联”的种种可能形式,从而对价值进行实证研究。
在《法律社会学》一书中,全书共分八章,韦伯的旁征博引,其中很多史实与术语对于非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我们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但韦伯《法律社会学》的主题只有一个即法律的合理化。这是与他的中心论题即资本主义为何出现在西方相关联。从法律是如何在此种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将法律与统治、与政治(国家形式、行政层级)、法律与经济作了全面的考察。
法律的演进过程经历习惯、习俗、惯例到法四个阶段,首先是一种呆板的、机械式的重复,纯粹事实的习惯,经由心理对此习惯的“拟向”,让人感到具“拘束性的”,既而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即令人在有意无意之中越来越“期待”他人也做出意义相对应的行为,最后此种价值共识被赋予法规范的特征,由强制机构予以保障。也就是说秩序的合法性不仅建立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之上,而且需要外在的保障。由此将法律的内在面向(理念和价值)和外在面向(利益、制裁等构成的整体)统一起来。
法律的合理化是三种合理化结合下实现的。一种是规则的合理化。市场的扩大,贸易的发展使个人从团体中分离,主观权利设定方式即授权规范不断增多,财产责任取代身体责任,个人责任取代团体责任。
在传统型社会和卡里斯玛型社会,主观的权利与客观的规范合二为一,即拥有特权的个人依据为他而设的客观规定来当作自己的主观权利。因此,特别法无非是支配者的主观权利,普遍有效的规范不存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形式上的法律平等以客观的形式规范予以保障,要求用“规则”取代“特权”,代议制国家于是形成,行政体制的“合理”构造,即行政事务的连续性和文牍性,以能力而不是以身份为标准的行政组织,严格的等级科层制结构,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的分离,形成一个官僚科层制的非人格化统治的社会。
二是社会行动的目的合理性,韦伯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种,基于情感的,导源于感情沉迷;基于价值合理的:取决于对秩序作为某种伦理、信念;基于传统性行动,源于传统;基于目的理性,由对特定外在后果的预期、即由利益情势所保障。商品经济的可计算性要求主体基于目的理性而行动。
三是科学合理性。贸易的发展,使得交易的复杂需要法律人士专业知识的帮助。新兴的市民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保障自己的权利,也需要借助法律专业人员来为他们提供咨询,充当他们与政府之间进行谈判的中介人,并在政治和司法程序中代表他们的利益。法律职业共同体运用从罗马法和教会法中传承而来的各种解释技术,通过对社会中现有的规范性因素进行收集、概括和总结,创造出一套抽象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使每一具体案件都可以通过逻辑方法得出判决,从而形成是一个没有漏洞的、逻辑一致的体系。
三个面向“合理化”构成近代资本主义形式理性法律,其形成过程是教会法与世俗法、实质与形式分离的过程。道德等实质价值技术化进入法律,自主的道德中立的法律可以用于任何调整目的,法律合理化的过程也是现代化过程。韦伯意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专家没有精神,纵欲者没有灵魂”信仰缺失的社会,形式与实质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形式重视个人能力,能排除绝对恣意和集体主义,但形式化之抽象性格在给予形式上合法之利益最大自由的同时,却处处伤害了“实质公道的理想”。
韦伯是现代文明之子,其创造的概念如理念型、形式理性等一直沿用至今,其意识到的形式与实质之矛盾我们仍无法超越,韦伯《法律社会学》中价值的实证研究进路对于处于转型中的中国意义重大。中国目前的社会矛盾,很多时候是日益分化的利益与价值之争,因此只有对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对法治的具体路径进行描述,法治目标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Ⅲ 韦伯怎样用类型学方法建构自己的社会学理论

韦伯社会学的方法论

基础成分:解释性理解、主观意义、价值中立(这个字面理解)、理想类型(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社会学的目的

方法核心:试图“解释性地理解”人们看待自己“社会行动”的方式。

行动是否是“社会”的取决于它的主观意义是否考虑到他人的行为并且因此在其过程中受到指导。

包含的意思:

1) 行动个体对其行为赋予主观的意义。

2) 行动者的行动指向他人,因而与他人的行为发生意义关联。

解释性理解:社会学家根据行动者自己的意图来理解社会行动。包括在智力上把握行动者由他们的行动创造的意义,或者通过“直观的”或“移情作用”的理解。

韦伯主张一个单一的“外在形式”内部蕴藏着千姿百态的动机。

要使社会行动成为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需要建构起关于社会行动的类型学体系(理想类型)。

理想类型作为一种概念工具,并不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行动类型,而是借着理想类型的构建,拉开了社会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理想类型是通过比较某个实际行动过程和一个(或多个)社会学概念(即理想类型)之间的近似度如何,再据此分析这一现象,展示这一行动过程的意义脉络。

社会行动的四种类型:

工具—目的理性的行动:目的、手段及其间接的成果都得到合乎理性的考虑和权衡,其中包括对同一目的的不同手段的选择、对目的与间接成果的关系以及最后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的相关重要性的理性思考。

价值理性行动:通过有意识的某些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其他形式的固有价值信仰,不管最后能否获得成功的行动。该行动始终包括在行动者看来对其有约束力的‘命令’和‘要求’。

感情行动:由行动者特定的情绪和情感状况决定的,包含有一种情感依恋,必须与上述两种理性行动明确区分开来。

传统行动:是由根深蒂固的习惯和古老的风俗决定的,经常只是对普通刺激的一种常规反应。

有意义的行动的每种类型在各个时代和各个文明阶段都会出现。现代人并没有与生俱来就拥有一种比祖先更优越的驾驭某种行动类型的能力。然而,作为一种社会势力的结果,某些时代可能会对某一种特定的行动类型倍加青睐。韦伯确信通过运用社会行动类型学的类型,社会学家甚至能够理解生活在全然不同的文化中的人们其社会行动具有的主观意义,并且因此作出因果性的解释。

韦伯社会学的目的:韦伯研究重点放在对特定实例及其发展因果分析上。他认为对“历史个体”的因果解释应该作为社会学的基本目的“我们希望一方面理解它的背景和特有的表现形式的文化意义,另一方面要理解它在历史上之所以成为如此而非其他的原因”。

因此韦伯反对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主张遵循自然科学方法,确定一套历史和社会变革的普遍规律,然后凭演绎程序解释所有特定实例及其发展)。他反对社会科学以“建构一套封闭的概念体系,能够以某种确定的方式包容事实并对其分类,并且由此可以对其再次推论”为目标的观点。“我们不能抽象地理解两个历史偶然事件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一现象,而只是在承认在它具体形成的方式上存在着某种内在一致这样的基础上来把握”。

从根本上对动机多元论的强调把韦伯的社会学与行为主义所有流派、“把社会结构置于最重要位置”的所有观点(如涂尔干的“社会事实”或者马克思的“阶级”),以及所有赋予规范、作用和规则以一种对人有明确控制权的实证主义观点区分开来。

Ⅳ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与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在方法论方面有哪些异同

异:
韦伯:社会唯名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反实证主义,强调对个人社会行动的解内释性理解,以“理想容类型”为概念工具;
迪尔凯姆:社会唯实论+方法论集体主义,实证主义,把社会事实当做外在于人的“物”,强调在社会层次上解释社会事实

同:都把社会学看做科学研究的对象(以理性为基础,研究社会行为、社会事实的规律性,反对主观主义),强调因果分析的重要性,在研究过程中主张价值中立

Ⅳ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与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在方法论方面有哪些异同,如何评价两者的分歧

一个偏向于摇椅哲学
一个更偏向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Ⅵ 从方法论上比较韦伯社会行动理论与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的异同

关于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社会学界一直没有一个共识,未来也很难回形成共识。之所以无答法形成共识,是因为社会学自诞生之初,即流派众多。社会学古典三大家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社会学研究路径。随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从宏观到微观均有涉及,且理论自身也有相互冲突的地方。各理论基于自身的架构,军队其研究的问题有各自的界定,因而无法形成统一的核心问题。比较笼统的一种说法是,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与社会。这一观点认为不论是涂尔干开创的实证主义,还是韦伯开创的反实证主义,都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马克思的观点)而不属于此的如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及之后的交换论、互动论、常人方法论等,研究的也是个人的互动。这种说法勉强可以说得通,但其概括的过于宽泛,实质上依然无法框定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Ⅶ 韦伯是法国早期社会学家吗

可以肯定马克斯·韦伯是法国早期一个伟大的社会学家。他给出了国家最重要的定义。如果谈到发展的政治维度,他说不只有一个,而是有三个:国家、法治、问责。供参考。

Ⅷ 马克斯韦伯将权威分为哪三种它赞成哪一种

马克斯韦伯将权威分为:个人魅力型(或叫里斯马型)、传统型和法理型权威。这三种统治类型有着各自不同的权力基础与特性。

1、个人魅力型统治建在某个具有非凡气质的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之上。

2、传统型统治建立在对于习惯和传统信仰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求之上,行政官员不过是君主的家臣,可以世袭。

3、法理型统治则建立在对于正式制定的规则与法令的正当行的要求之上。合理合法权威在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其它两种权威主要出现在传统社会中。

实际上,马克斯韦伯并没有特别赞成哪一种,而是说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三种统治类型具有统治的合法性,所不同的是现代统治把合法性与技术合理性结合起来,试图通过技术合理性程度的提高为合法性注入活力。

这就表现为在形式合理性上和工具主义的技术设计上所作出的努力,特别是以形式化的律制度及其操作程序来把理论上的、意识形态上和技术上的努力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严密的合法性网络体系。

(8)韦伯的法社会学扩展阅读:

另外,韦伯承认“理想形式”是一种抽象的产物,但他主张任何想要了解特定社会现象的人都必须有这种理想形式,因为与物理的现象不同的是,社会科学还牵涉到复杂万分的人类行为,而这只有可能以理想形式的方法来加以解释。

理想形式的概念,加上他的反实证主义的立论,可以被视为是他对“理性的经济人”的方法论假设的辩护。韦伯并且公式化了社会阶层的三大要件理论,主张社会阶级、社会地位、和团体(或政党)在概念上是不同的要件。

1、社会阶级是以在经济上与市场的互动所决定的(物主、承租人、员工等等)。

2、社会地位是以非经济的成分如荣誉、声望和宗教构成。

3、政党则指一个人与政治界的联系。

而这三种要件都会影响到韦伯称为“生涯机会”的结果。

Ⅸ 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

你直接可以引用袁方那边社会学研究方法嘛。就是两种研究方法各有所长。其都是从不同的面去观察社会。一个用于宏观一个微观。 韦伯那种我感觉是功能主义崩溃了。人民又提出来人本的方法。不过韦伯那个。侏儒模型,可以与实证主义的方法结合一下

Ⅹ 谈谈韦伯关于法律的四种理想类型的分类具有什么样的法律社会学意义答案

搜一下:谈谈韦伯关于法律的四种理想类型的分类具有什么样的法律社会学意义答案

热点内容
消防法规包括哪些 发布:2024-12-05 10:34:10 浏览:251
刑法最低处罚年龄 发布:2024-12-05 10:13:22 浏览:878
香港立法会会议 发布:2024-12-05 09:32:56 浏览:791
诉讼法亦称什么法 发布:2024-12-05 09:31:21 浏览:408
风口道德经 发布:2024-12-05 09:29:46 浏览:622
道德经谈 发布:2024-12-05 08:46:39 浏览:778
广东省民办教育法规 发布:2024-12-05 08:01:36 浏览:693
企业法律顾问乡村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2024-12-05 07:41:49 浏览:219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考研怎么 发布:2024-12-05 07:41:02 浏览:719
骑士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05 07:40:19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