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婚姻法缺陷

婚姻法缺陷

发布时间: 2020-12-17 07:59:34

『壹』 新婚姻法里智力有问题的人能不能登记结婚

根据《婚姻法》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略。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第七条第二款,不应结婚的疾病,包括麻风病、花柳病、精神病、有生理缺陷而不能性交、先天性痴呆以及其它已被证明不应结婚的传染病或遗传性疾病。
智力有问题要看是不是先天性痴呆。
根据法律最基本的“法不禁止即允许”的精神,如果不是,就可以登记结婚,因为法律并未对其进行明文禁止。

『贰』 家庭暴力与离婚损害赔偿规定的制度有没有缺陷

当然存在缺陷!
1、未规定婚姻期间夫妻之间侵权责任。夫妻间相互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并大有上升之势,如家庭暴力、“包二奶”、通奸等。这些违法行为已严重侵犯了配偶的权益,使配偶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司法实践中也已出现了夫妻间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但由于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夫妻间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使得实践中配偶预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时困难重重,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往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判法不一。
2、离婚损害赔偿主体限定范围过窄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将有权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主体范围限制为婚姻关系中的无过错方,即请求权主体只能是夫或妻,不包括其他人员。而《解释》)第二十九条只把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限定为无过错方的配偶即过错一方,从而排斥了婚姻当事人以外的、破坏合法婚姻关系的第三者。这样规定离婚损害赔偿主体范围过窄,不利于保护受损害方的切身利益。对于离婚损害赔偿义务主体,应依据实际情况把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同居的故意侵害合法婚姻关系的第三者纳入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范围之内。如果第三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同居、重婚导致离婚的,合法婚姻关系的无过错方却无权在离婚诉讼中向其主张损害赔偿,这实际上就是免除了共同侵权人的连带责任。对于受损害方显失公平正义,且与社会公德相悖。
3、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过窄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列举了可以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四种情形,除此之外的其它情形无过错方均不能依据该条规定向另一方提出损害赔偿要求。这显然与立法者的本意不符。立法者做出这样的规定其目的就是通过承担损害赔偿的方式使那些因某种重大过错行为破坏婚姻家庭关系并导致婚姻破裂结果的过错方得到惩罚和制裁,从而使无过错方得到一定的救济和保护,最终起到扶善抑恶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情况是复杂的,重大过错不可能为《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列举的四种情形所能全部涵盖。比如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的通奸、吸毒、赌博等现象,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如果夫妻一方有这些行为,且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其给另一方所造成的损害在某些程度上绝不亚于法律所规定的四种情形,它同样会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成为离婚的直接原因。因此,可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还应予以扩大,应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中增加一项:“(五)其他严重违反本法规定的情形。”司法实践中由法官根据《婚姻法》的精神进行自由裁量。

『叁』 国外婚姻法的缺陷(美国 英国 法国)

我知道一点:英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一方同意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的话才允许离婚,如果夫妻双方都同意离婚的话则不允许离婚。

『肆』 中国现在离婚的人很多,是不是婚姻法的缺陷,国家会不会重视

以前大家保守,就算想离,也不会实际行动。现在很多闪婚,看条件或外貌而结专合,没有感情基础,也有网络属发达原因某方结实更多的异性聊天产生感情,其实我认为离婚需要预约,等1个月才能领离婚证,中间的时间给大家冷静是否真的想离

『伍』 夫妻财产制存在的缺点有哪些

立法技术上的缺失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法理上讲,夫妻财产制属于婚姻效力之一,因此,夫妻财产制的法律规范,在体例结构上应设于婚姻效力或夫妻关系之中。但婚姻法仍将相关规定分散在夫妻关系和离婚二章中,似有不妥。2、从逻辑角度看,各种夫妻财产制的效力,均涉及发生、变更、终止问题,立法应分别作出相应规定,而婚姻法的规定无法对应。3、对于夫妻财产分割、夫妻财产发生争议无法协商解决的问题,不只在离婚时才会遇到,而婚姻法只规定了离婚导致夫妻财产关系终止的情况,对夫妻财产制争议也没有提供相应的司法救济途径。
立法内容的缺失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理论上讲,夫妻财产制规范的内容必须包括财产权利的各项权能,而婚姻法仅体现了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的名称、财产来源与归属以及当事人对财产的处分权,未涉及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特别是未体现财产责任规范。2、夫妻约定财产制还不够彻底。既然约定财产制有三种选择,那么每一种情况下婚姻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有必要详细、明确规定。3、缺失救济途径。夫妻对财产问题发生纷争无法协商时怎么办?《婚姻法》未涉及提供救济问题。
立法的完善
在法定财产制方面,对最突出的夫妻财产管理制度、夫妻财产争议的救济问题,应考虑进行规制。在约定财产制方面,增设约定财产制的变更、终止的规定。规定约定财产制的公示程序。完善约定的效力。
目前中国民法典正在制定中,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婚姻家庭法,一定要具有前瞻性,以便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陆』 夫妻共同财产存在哪些缺陷

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如是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不可否认,共同财产制比起其他类型的财产制更能反映夫妻关系的本质,这是由于婚姻作为夫妻生活共同体的伦理性质所决定的,它对于贯彻男女平等、保障妇女特别是那些从事家务劳动无收入或收入较低妇女的合法权益,增加家庭凝聚力,维护家庭稳定,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一、缺乏对人力资本的相关规定
在一个知识经济和无形财产已经日益并且可能成为最重要财产的社会中,如果离婚财产的分割仅仅局限于有形财产,那是一个时代的错误。婚姻法恰恰欠缺了对人力资本这种无形财产的规定。何谓人力资本?是指工作机会,劳动技能等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的能力,是一种无形财产。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是建立在两性的结合和血缘联系的基础之上,男女两性结成婚姻是以建立永久性的共同生活为目的。因此,婚姻一方就有理由相信,配偶一方的发展就是自己的发展,配偶一方在婚姻家庭存续期间人力资本的增加就是整个家庭的发展,自己也必然分享这一发展所带来的预期利益。正因为如此,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往往要牺牲自己提高人力资本人平等,实际上是以牺牲公平正义为代价的。
因此,应当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充分考虑男女离婚后的具体情况,为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既可以均等分割,也可以不均等分割,对于处于弱势的一方多分割财产甚至分割全部财产。当然,为了保证法官正确定行使自由裁判权,真正保护离婚后弱势一方的利益,尽量使这一制度具体化。
二、关于适当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
新《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的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的权益的原则判决。”该原则是对男女平等原则的重要补充,它强调男女双方享受平等分割共同财产的同时,应当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由于父母离异后给未成年今后的生活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为了能使子女将来在一个较好的环境里成长,夫妻在分割财产时应根据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需要,给抚养子女的一方多分一些财产,以照顾子女的实际需要。另外,目前在我国许多家庭中,夫妻双方的经济实力还存在实际差别,女方在家务劳动中付出较多,在经济地位、生活能力上总体较弱,适当照顾是必要的,所以明确了照顾的性别。但这一原则如何操作?如果女方直接抚养子女,一般将现有的夫妻共同财产的大部分分给带有孩子的女方;如果孩子不归女方抚养,照顾女方利益会与照顾孩子利益发生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兼顾子女和妇女的利益?“照顾”女方是因为女方在一般的情况下对家庭劳务的付出较多,但并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男子承担家庭主要劳务,可否适用“照顾”原则?
三、财产分割方法上的缺陷
由于我国在夫妻共同财产方面缺乏有效的清算制度即公平清算当事人的财产,以致家庭共同财产制流于形式。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承担主要家务劳动的一方,往往是没有掌握家庭财产所有权的,在离婚时非常被动,很难获得那份本该属于自己的财产。而我国法律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举证制度,让不掌握对方财产的一方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举证,如果举证不能,要想获得那份本该属于自己的财产,则完全取决于对方的“施舍”。由于家庭成员间的特殊信任关系,弱势方如果不参加对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很难了解对方的财产状况,让其举证,实在是勉为其难,而在其中,受害者往往都是女性。这种情况究其根源在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许多妇女根本不清楚丈夫的收入和在外经营的财产状况,离婚时取证难度大,出现了有理说不清的情况。
我国《婚姻法》在第47条规定: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但在现实的离婚诉讼中,缺乏诚信的一方总是千方百计转移隐藏夫妻共同财产,使离婚时能被分割的共同财产严重“缩水”,而一般情况下,没有证据意识或缺乏法律意识的人很难拿出对方转移、隐藏财产的证据。这样在离婚时能够被分割的共同财产往往只是应有财产的一半或者更少。据此,有关法学专家建议,一方名下的财产,另一方应有权调查取证,如果不能给予保证,应该举证责任倒置即另一方证明自己没有那么多财产;同时,制定和实施国家个人财产登记、执行等方面制度,以保障离婚时财产数量的真实可靠、宜于查询以及执行的可行性,进而从制度上改变目前离婚妇女带来的种种不便,甚至得不到应有财产份额的现状。

『柒』 关于中国夫妻财产制的缺陷与完善的论文。

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的缺陷 (一)整体结构不全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整体结构不全,主要是缺乏关于夫妻财产关系的通则性规定。而关于夫妻财产关系的通则性规定,是处理夫妻财产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在夫妻财产制方面均有通则性规定,如德国、瑞士等国立法,或在婚姻的一般效力、或在夫妻财产法通则、或在夫妻财产关系的一般规定、或在夫妻的权利义务中,对此均有明确的规定。又例如,《法国民法典》中的夫妻财产制即由通则性规定、法定财产制、约定财产制三部分组成。而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却没有在约定财产制与法定财产制之前设立通则性规定,这不便于指导夫妻依法处理财产关系,往往不利于保护夫妻的合法财产权益及维护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 (二)未设立非常法定财产制 我国夫妻财产制只规定了通常状态下的法定财产制,即新《婚姻法》第17、18条的规定,而没有相应建立非常法定财产制。所谓非常法定财产制,又称为特别法定财产制,是指夫妻一方之财产或财产行为发生破绽,致其所适用之通常法定财产制或约定财产制难以规范夫妻财产关系,法律因而选定另一种法定财产制为其夫妻财产制,此种被选定的夫妻财产制即为非常法定财产制③。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可能因夫妻分居,夫妻一方虐待、遗弃另一方,夫妻一方不履行扶养家庭的义务,或滥用财产的共同管理权、或夫妻一方从事个体、合伙经营发生破产等原因,夫妻他方为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益,要求撤销法定的共同财产制,实行分别财产制。但如果夫妻不能就此达成协议,就需要经请求由人民法院宣告实行分别财产制。新《婚姻法》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规定,使夫妻在上述情况下的财产分割成为不可能,夫妻要想分割财产就必须以婚姻关系的破裂为代价。这无形中导致了离婚率的上升,背离了婚姻法维护婚姻家庭稳定的宗旨。 (三)未规定夫妻财产的登记制度 设立夫妻财产制度,不仅须有实体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有程序方面的保障。实践已经证明:一旦夫妻感情出现危机或破裂时,对财产的争执往往成为纠纷的重点之一。因此,建立夫妻财产登记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而我国却恰恰缺少这种规定。夫妻财产登记包括婚前财产登记和婚后财产登记两种情况。婚前财产登记,按现行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由当事人双方在结婚登记时一并办理,将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登记在案。若当事人双方未就婚前个人财产予以登记,则一律规定为婚后共同财产。婚后财产登记,主要是指登记婚后的共同财产。若当事人双方选择两种财产制并用的,则对双方约定的财产,应按约定的要求办理手续,以免将来因财产所有权认定不清而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四)知识产权利益归属不明确,未考虑可期待经济利益 新《婚姻法》第17条规定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知识产权收益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12条规定:“知识产权的收益,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这一规定只解决了知识产权收益的部分问题,而对将来知识产权可期待的经济收益并未涉及。众所周知,知识产权的财产权与取得实际经济利益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在通常情况下,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知识产权的取得,往往投入大量的夫妻共同劳动或共同财产,也离不开夫妻另一方的大力支持。当离婚时,这种财产期待利益处于不确定状态下,如将知识产权及可期待利益归于知识产权人一方所有,或“予以夫妻他方适当的照顾”,都是有失公平的。完善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的几点立法建议 (一)立法结构系统化 新《婚姻法》中有关夫妻财产制的规定相对分散,显得既无条理又缺乏逻辑上的严密性。尤其第五章“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将一部分本来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变成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实践中,司法机关往往依据司法解释来裁决案件,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规范所作的详细阐述,而不是创设法律。夫妻财产制的立法与司法解释双重制定,造成了立法结构不完整、不规范、不系统。 完整的夫妻财产关系是夫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财产制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应当在立法中对其开始、存续以及结束这一过程中的各种相关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形成完整的立法结构。建议参照德国民法典,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单独设“亲属编”,在其中“夫妻关系”一章第一节首先对夫妻关系做出通则性规定;第二节规定夫妻人身关系,第三节规定夫妻财产关系,在夫妻财产关系中规定夫妻财产制,将夫妻间财产关系的发生、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财产关系的相应问题、婚姻关系结束时夫妻财产关系的相关问题都纳入其中。夫妻财产制分为法定财产制、约定财产制,其中法定财产制又可分为通常的法定财产制和非常的法定财产制,这样可使得其结构更加严谨,易于操作。 (二)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公示制度为兼顾夫妻间财产约定的效力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我国应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公示制度,加强约定的公信力。借鉴法国、德国的做法,采公证方式,即夫妻双方在进行财产约定时,向当地有管辖权的公证机关办理公证手续,公证文书由公证机关留存,便于交易第三人日后备查。且公示机关必须是唯一的,这样才能保证公示资料的准确性。 (三)明确知识产权可期待经济利益的归属 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利益包括现实经济利益和可期待经济利益。和其他有形财产一样,只要融注夫妻双方的劳动和代价,理应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由于知识产权尚未获得经济利益,因而一旦面临财产分割,将可能带来实际操作上难以量化的困难。为此法律应设立相应的机制进行补救,即规定在离婚时暂时不予分割,而作为一种期待权留待今后实际取得经济利益时,再行分割。或者在离婚时,先对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将评估所得的价值按共同财产的处理原则进行分配,由享有知识产权的一方给对方相应的补偿。另外,如一方婚前取得知识产权,婚后取得的利益,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应归夫妻共同所有,这对取得知识产权的一方不利,而且也不尽合理。对此法律应调整为,婚前一方取得的知识产权,婚后取得的利益归一方所有;婚后一方取得的知识产权,在离婚时,将可期待经济利益纳入共同财产范围,进行适当评估。 (四)建立有关夫妻财产的转化和补偿的法律制度 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使人们对财产的理解从过去的狭隘理解为“实物”也扩展到“权利”。夫妻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有形财产主要体现为物,无形财产主要体现为权利、土地的使用权的买卖、期货的买卖、甚至交易所席位的买卖,无一不是权利的买卖。因此婚姻法必须反映这种现实,不能忽视了无形财产、智力投资等潜在的经济利益的转化。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增强个人的竞争实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考研或学习一门专门技术作为改善境况的一种途径。但往往现有家庭状况和生活水平都无法使双方同时深造,大多数情况下是牺牲一方保全另一方,夫妻财产也随之消耗掉,转化为专业知识或技术能力。如果取得专业知识或技术能力的一方欲提出离婚,涉及分割的财产已经极为有限,即使全部给予做出牺牲的一方也未必显得公平。因此建议建立夫妻财产转化制度。转化的前提是配偶一方获得的知识或技能是受夫妻共同财产的资助而形成的,对这种财产的评价必须以公平原则为指导,以原额财产为基础,待分割的财产含有获取某项知识或技能消耗的部分。如果现在财产所剩无几,那么考虑该项技能的社会用途和价值,给对方相应的补偿。法律应该对这一方面加以立法,以便矛盾得以解决。 结语 吸收和扬弃才能促进立法的发展,科学地规定和完善夫妻财产制,对于家庭、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以及婚姻纠纷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夫妻财产制的发展趋势应当注重夫妻财产制立法的国际化、现代化。法律的国际化,是当今立法的一个方向,也是法律现代化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的进行,尤其是人类已进入2l世纪,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相互交流必然愈来愈多,表现在婚姻家庭领域里就是涉外婚姻愈见增多。只有立法时注重国际化,吸收外国的立法经验及立法技术,才能缩短与其他国家在夫妻财产制上的距离,从而较好地解决涉外问题,使当代我国的夫妻财产制日趋完善。

『捌』 我国现行婚姻法在婚姻自由问题上存在哪些立法缺陷

至少现在还没发现什么缺陷

『玖』 婚姻法对有生理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的人有什么规定吗

没有你所说的这复种规定。制
《婚姻法》第一条明确,本法是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也就是说,该法是调整婚姻、亲属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部法律。它主要规定婚姻、亲属间身份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及基于这种关系而产生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拾』 家庭暴力的缺陷

【缺陷之一】现行法律法规缺乏惩治家庭暴力的明确条款,现有《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中国第一部维护妇女权益的基本法,但在这部保护妇女权益的专门法律中,涉及家庭暴力事件时,也只是概括地规定了“禁止残害妇女”。对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罪与非罪的区分,受害人伤情程度的鉴别,对轻伤害处理等等,均无明确的认定和制裁条款。因此,有些妇女虽然经常受到丈夫的暴力侵害,伤痕累累,也是医院的验伤证明,但告到法院却达不到伤害罪的最低标准,这就使得遭受家庭暴力而造成伤害的妇女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缺陷之二】从执行实践看,现行法律缺乏实际操作性。有些甚至已经滞后于现实,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客观形势。从广义上讲,家庭暴力既包括应受刑法惩罚的暴力犯罪行为,也包括应受治安管理条例处罚的违法行为,还包括应受民事法律制裁的一般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232条、第260条虽对第一类暴力犯罪行为的处罚做了明确规定,但从实践来看,这类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案件只占家庭暴力行为的15%左右,而占家庭暴力行为85%左右的那些应受治安管理条例处罚的违法行为或应受民事法律制裁的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行为,它们虽然也具有奸污性,但因未触犯刑法而依法只应受到行政或民事制裁。
因此,作为司法机关在介入家庭暴力的处理时,因法律依据不足往往感到颇为棘手。管也不是,不管也不对,很难对施暴人采取强制措施或进行处罚。于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家庭暴力案件,司法机关大都有作为自诉案件处理,甚至不少执行人员对家庭暴力案件干脆不予过问和干预。事实证明,许多家庭暴力行为的升级、正是对这类暴力行为长期放纵的结果。
【缺陷之三】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对受害者有效的救济措施。《婚姻法》第48条规定:“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有权要求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家庭暴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多发生在家庭内部,很少有目击证人,这使许多家庭暴力案件因当事人无法证明被告实施了家庭暴力、缺乏证据而无法立案。
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对受害者有效的救济措施还表现在缺乏对家庭正在发生及持续过程中家庭暴力的救济。现行法律法规大多属于“马后炮”,因而对受暴力伤害的妇女的保护不到位、不及时。
针对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缺陷,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加快立法步伐,使惩治家庭暴力有法可依。
目前,《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特别是新修订的《婚姻法》已直接写进了家庭暴力条款,我想应尽快制定并出台一部《家庭暴力防治法》,对家庭暴力予以明确具体的界定。
第二,司法控制为主,加大司法力量对施暴者的惩罚。
司法机关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中起着主导作用。司法机关是否积极干预家庭暴力,是整个社会对家庭暴力态度的反映。在《家庭暴力防治法》中,要依法确定司法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中的主导地位,明确规定它们在实际操作对家庭暴力案件的管辖。
第三,设立审理家庭暴力案件的专门法庭。
第四,设立受暴力侵害者伤情鉴定中心。
第五,切实保障“以暴抗暴”妇女的人身权利。
近年来,随着家庭暴力的日益突出,以暴抗暴导致女性犯罪的刑事案件居高不下。这些曾长期遭受暴力的女性,虽然从家庭暴力的阴影下解脱出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十数年的牢狱生活,有的甚至被处极刑。
根据这一理论,有许多国家将受虐妇女在极度恐惧下杀死施暴人的行为认定为正当 防卫,使许多以暴抗暴的受虐妇女因此而得以无罪释放。因此,对于因家庭暴力而违法犯罪的女性,我们要切实保障他们的人身权利,以体现司法的公正。

热点内容
行政法规的三种命名方式 发布:2024-09-20 00:30:30 浏览:521
2016合同法pdf 发布:2024-09-19 22:42:11 浏览:606
建发集团法律顾问年薪 发布:2024-09-19 22:24:40 浏览:409
反对永居条例 发布:2024-09-19 21:41:27 浏览:602
民法315 发布:2024-09-19 21:33:56 浏览:483
刑法的根基与哲学 发布:2024-09-19 20:59:19 浏览:462
潮州基层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4-09-19 20:45:47 浏览:552
苹果售后条例 发布:2024-09-19 19:51:38 浏览:510
合同法第211条规定是什么 发布:2024-09-19 19:15:50 浏览:488
不能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事 发布:2024-09-19 16:35:44 浏览: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