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分期合同法

分期合同法

发布时间: 2020-12-23 06:09:33

㈠ 分期付款买卖中的合同如何解除

现实问抄题

韩某向某工厂购买一台大型机器,总价25万元,约定分10次付清,每次2.5万元,每月的第一天支付。韩某按合同的约定支付了五次共计12.5万元后,因机器大幅度降价,韩某感到自己损失太大,所以停止了付款。三个月后,工厂通知韩某解除合同,并要求韩某支付该台机器使用费。那么,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呢?

律师解答

韩某已经支付了该台机器总价的一半,对于厂家来说,是否有权单方面解除与韩某的合同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既然韩某未支付的到期购机器款项已经超过了总价的五分之一,那么工厂就有权解除与韩某的合同,并可以要求韩某支付使用费。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六十七条 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㈡ 关于分期付款的买卖合同

首先需要说明,按揭购房中开发商从银行一次性收到全部房款,所以不属于分期付专款。
另外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对房屋的转移占有,视为房屋的交付使用,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房屋毁损、灭失的风险,在交付使用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使用后由买受人承担;买受人接到出卖人的书面交房通知,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的,房屋毁损、灭失的风险自书面交房通知确定的交付使用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㈢ 合同法规定的分期付款产权关系如何界定

不动产以交付为限。
基本定义
不动产是指不可移动或者如果移动就回会改变性质、损害答其价值的有形财产,包括土地及其定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及其相关权益。如建筑物及土地上生长的植物。[2]
《民通意见》第186条规定,土地、附着于土地的建筑物及其他定着物、建筑物的固定附属设备为不动产。比如尚未收割的农作物,就是不动产,但收割后的农作物就是动产。
折叠法律定义
《民法》第66条:谓土地及其定着物;不动产之出产物,尚未分离者,为该不动产之部份。即其包括了土地和其上在建或已完成之建筑物。
《不动产经纪业管理条例》第4条:指土地、土地定着物或房屋及其可移转之权利;房屋指成屋、预售屋及其可移转之权利。
《不动产证劵化条例》第4条:指土地、建筑改良物、道路、桥梁、隧道、轨道、码头、停车场与其他具经济价值之土地定着物及所依附之设施,但以该设施与土地及其定着物分离即无法单独创造价值,土地及其定着物之价值亦因而减损者为限。不动产相关权利:指地上权及其他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定之权利。

㈣ 手机分期付款合同有法律效力吗因为我查询受法律保护的民间借贷不超

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9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二、《合同法》第22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快速审批秒下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第10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

第11条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

第13条规定: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债务的履行确有保证意思表示的,应认定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4)分期合同法扩展阅读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无效条款

买卖双方在订立分期付款合同时要充分考虑交易风险、双方的商业信用,在订立违约条款时特别要注意不得与现行法律相抵触,否则存在条款无效的可能。

实践中,买受人因主客观等因素导致不能依约按期付款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在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买受人往往无法预见未来的这种变化;而出卖人则考虑到出现上述风险的可能性,预先在合同中通过格式条款将风险全部转嫁给买受人。

为此,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在合同约定自由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对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约定进行一定强制性的限制,遏制买卖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不公平的格式条款的效力,

如我国《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的使用费。

但双方不得在合同中约定,买受人尚未支付到期货款金额低于总价五分之一,出卖人有权要求支付全部价款或解除合同的条款。

㈤ 分期手机合同法怎么量刑'

手机分期付款的合同,已经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合同依法成立后,能否解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8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32条、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的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
93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条件成就时,可以解除合同。
94条、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导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合同履行期限内,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动表示不履行合同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经催告后 合理期限内 仍不履行
4)、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债务或其他违约行使 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167条、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达到全部价款5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其支付全部价款,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标的物的使用费用。
综上所述,买卖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意思表达真实依法成立的情形下,是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的,否则契约的稳定性就无从谈起!
如果当事人可以依据合同法93条、94条的规定解除合同,那么显然是可以的
即便无法解除合同,又可以参照合同法52、54条规定的无效或可撤销的法定情形,请求法院宣布合同无效或对合同进行撤销
如果既不能依法解除合同,又不能依约解除合同,更无法按照法定的无效或可撤销合同 请求法院宣布合同无效或可撤销 那么强行解除合同 是需要付出违约责任的代价的!

㈥ 分期付款 协议

分期付款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现鉴于乙方不能一次性偿还欠款。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如下还款协议:
第一条甲、乙双方在此确认:截止本协议签订之日乙方尚欠甲方人民币:
(注明:有欠条)
第二条甲方同意乙方分 次偿还欠款及还款计划
①甲、乙双方约定第一次还款日期为:农历 年 月 日偿还金额为: 人民币
②甲、乙双方约定第二次还款日期为:农历 年 月 日偿还金额为: 人民币
③甲、乙双方约定第三次还款日期为:农历 年 月 日偿还金额为: 人民币
④甲、乙双方约定第四次还款日期为:农历 年 月 日偿还金额为: 人民币
⑤甲、乙双方约定第五次还款日期为:农历 年 月 日偿还金额为: 人民币
第三条 甲方保证
① 对乙方交来欠条及本协议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损毁。在乙方到期还清所有本协议规定的款项后,将欠条单证及本协议完整交给乙方。
② 在未到甲、乙双方约定还款日期前,不对乙方讨要欠款。
第四条 乙方保证
① 按照本协议规定时间主动偿还甲方的欠款。
② 在签订本协议之日重新更换欠条并交付甲方。 第五条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第六条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签约日期 : 签约日期:

经济法合同分期付款

B对呀,
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㈧ 分期付款合同

你好: 请参考。 合同编号: 分期付款 协议 甲方名称:(我) 甲方住址:甲方法定代表:甲方法定代表住址:乙方名称:某某公司乙方住址:乙方法定代表:乙方

㈨ 法律上对分期付款购买定义

分期付款买卖法的法律性质应为一部信用交易法。分期付款买卖实质上是买卖的一种特殊类型,但这种买卖方式中附载有卖方对买方的信用供给,因而分期付款买卖法既不是单纯的买卖法,也不是单纯的关于信用的法,而是两者兼而有之,是信用交易法。

分期付款买卖性是一部经济活动法,首先其立法目的是确保信用交易的公正,规范信用交易的秩序,在兼顾买卖双方的利益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因而它带有明显的国家干预经济的色彩,是经济法。其次,从调整方法上看,分期付款买卖法有鼓励分期付款买卖的倡导者规范,有体现契约自由的任意性规范,但更多的是强制性规范,如对分期付款特约的限制性、禁止性规定。另外,从内容上看,完善的分期付款制度有信用提供者资格的取得、中止、续期、终止等 内容,如英国对分期付款商实行牌照制度并有管理当局。

立法的指导思想应当符合立法的目的。分期付款的指导思想根本上说是一种利益的平衡。即一方面为发挥分期付款买卖的制度价值,鼓励信用交易的推广发展,同时考虑到出卖人在交易过程中承担借鉴不能收回的风险,应对其利益进行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处于弱者的地位,而在分期付款条款繁多、内容复杂,消费者以其知识、技能不能轻易理解,交易的公正平等难以维系。因而需对交易双方利益关系进行具体考量,防止出卖人权利滥用,对交易中的消费者进行侧重保护。唯此才能维护契约公正,实现法律在分期付款买卖中对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合理配置。

对出卖方的特殊保护,各国立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买方不能按期付款时法律对卖方利益的保护。这通常表现在买方在约定的期限到来未能向卖方支付约定的部分价金时,对卖方的两种救济方式上:1、卖方在这种情况下得要求买方立即付清全部剩余价金,取消买方的期限利益,结束分期付款买卖。显然,这是在有买方无力履约的危险时起到防止买方进一步拖欠,保护卖方的利益的作用。2、若买方无力支付到期之债,卖方可以解除合同,收回货物,并要求买方支付使用费,赔偿金。这是在买方履行不能时法律对卖方的最后保障。一般的说,上述两种救济方式,卖方并不能随意行使,而只能在符合法定条件时才能行使,对此,各国法律多有规定。二是在标的物所有权移转上各国法律承认并赋予卖方保留所有权的权利。即在买方支付全部价金之前,货物虽由买方现实支配,但所有权并不移转于买方。这样,在买方不按期支付价金时,卖方有取回标的物的权利,所有权保留起到了担保价金债权的作用。

分期付款买卖法对消费者的侧重保护,贯穿于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各个阶段,体现为对出卖人权利滥用的限制。在订约阶段主要的规定有:1、规定出卖人的前契约义务,要求出卖人提供真实详细的交易信息。对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或限制买方权利的条款应负特别提醒的义务。2、实习合同订立过程中的强行持续程序,即为了避免买受人没有时间仔细研究合同的有关条款,仓促订立合同,法律以强制性规定在合同的成立前规定了一定的期间,让合同相对人在订立合同之前予以谨慎的考虑。3、合同订立后,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思考期或冷却期(cooling-off period)以改变主意,撤销合同。例如日本的《割赋贩卖法》规定,消费者在接受分期付款销售契约的提议或缔结契约后,享有4日的“冷却期”。在此期间,消费者可以撤回自己的承诺或者解除契约而不负违约责任。在合同的履行中对消费者的保护主要有:1、规定出卖方对标的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和权利担保义务。2、对分期付款买卖中的特约作出强制性的限制性规定。如:德国的《分期付款买卖法》第4条规定,出卖人只在买受人连续两期给付迟延,而迟延的金额已达到全部金额的十分之一时,才能主张期限利益丧失条款。其他类似的限制性条款有所有权保留约款、合同解除约款等。3、赋予消费者履行付款义务的宽限期,即在约定期间内不能付款时可延展一定期间,在该期间内的履约行为仍然有效。日本《割赋贩卖法》对消费者未按期付款的,规定了20日的催讨期。

各国的立法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分期付款买卖的特性所决定,分期付款买卖法应保护出卖人的利益,但更应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唯此才能实现买卖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利益上的真正平衡,实践法律对公平的价值追求。

(二)分期付款买卖法的适用范围

分期付款买卖法的标的应限于物,这已为各国立法所采纳。但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范围,则各国立法多有分歧:德国的《分期付款买卖法》第1条将标的物限于动产。而多数国家的立法则不限于动产。根据我国的分期付款买卖的实践(我国台湾民法对分期付款买卖标的物并不限于动产),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应包括动产和不动产,而且不动产较动产的价值更大,更适于分期付款买卖产生的目的,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

此外,分期付款买卖法虽规范的是买卖契约,但对于其他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的契约行为,例如交换、租赁、供给材料承揽契约,也可以参照适用。⑥

(三)分期付款买卖的所有权移转和风险责任承担

分期付款买卖的所有权移转不仅涉及到出卖人能否确实得到应得的价值,而且涉及到买受人的购买目的能否实现,因而对交易双方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期付款买卖中标的物的所有权应从何时移转给买受人?对此,学者们的看法很不一致,主要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所有权是从交付时起移转,另一种观点认为所有权应从全部价款支付完毕时起移转。从我国现行立法来看,应明确规定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应从交付时移转于买受人。这样规定既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又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且可以同《民法通则》、《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相衔接、相统一,保障法制的严肃性和统一性。《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33条重申了该条规定,并在第134条作进一步的补充: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所有权属于出卖人。该规定相当灵活,为保留所有权的分期付款买卖提供了法律的依据。这样,在分期付款买卖中,不动产所有权移转适用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必须进行过户登记;如果有所有权移转的其他特殊约定,且不违反法律的,则可依该约定。这种约定通常为所有权保留约款。

风险责任是指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可归咎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外事故,致使标的物遭受毁损灭失。传统民法将标的物的风险负担与所有权联系在一起,实行“物主承担风险”的原则,但由于所有权移转与标的物交付时间的不一致,往往导致“物主承担风险”的适用的不公平。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均规定:标的物所有权一般自交付时起转移,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种“交付转移风险”的立法较为合理。因为标的物的占有人才有最大的方便去维护财产安全和防止财产风险的发生;而不占有财产的所有人由于不能直接管领财产,难以有效的防范风险,由其承担风险责任显然是不可取的。

热点内容
律师营业执照 发布:2025-01-21 09:12:45 浏览:619
婚姻法一妻二夫 发布:2025-01-21 08:23:50 浏览:25
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1 07:56:14 浏览:388
婚姻法离婚债权 发布:2025-01-21 07:45:43 浏览:618
转包后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07:05:28 浏览:901
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培训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21 06:39:48 浏览:434
工地处罚条例 发布:2025-01-21 06:39:44 浏览:93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 发布:2025-01-21 06:30:36 浏览:326
有关法治的歌 发布:2025-01-21 06:30:36 浏览:346
法治网是法治日报 发布:2025-01-21 06:29:18 浏览: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