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婚姻法
1. 昨天听说 是泰国还是印度…颁布了一条法律,允许男和男结婚,你觉得中国将来会这样吗
我觉得将将来中国会实行一夫多妻或者是一妻多夫制。因为咱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都是实行一夫多妻。我觉得随着这个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我觉得实行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都是有可能的。
2. 印度人能娶几个媳妇
印度有很多宗教,主要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耆那教、佛教等。
1.印度教实行一夫一妻制。
根据1956年的《印度教婚姻法》规定,禁止一夫多妻,重婚者以犯罪论处且其婚姻无效;准许离婚;缔结婚姻的行为由法律特别规定,但形式要件由风俗习惯和礼仪决定。在离婚方面,该法保留了最为保守的夫妻一方在犯罪情况下另一方才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理论。
可以说,《印度教婚姻法》将传统印度教法律中关于婚姻问题的种种落后规定予以彻底废除,传统的印度教婚姻法规定,结婚是新娘的父母将新娘送给新郎的一种赠与行为。这样,作为人的新娘就成了赠与契约的标的物,而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印度教婚姻法》将这些落后的规定予以清除,实现了印度教婚姻法的现代化。
按照印度教的传统,婚姻是一种不可撤销的,纯粹的和宗教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永恒的契约。两个人通过婚姻要放弃自己的独立身份,结合成为一个家庭,通过相互之间能力上和情感上的支持而互相受益,就像一辆车的两个车轮,载着车体轻松前进。婚姻是两个灵魂的结合,其目的不仅限于结婚带来的声色愉悦,还要建立家庭的基础,生孩子,抚养一个家庭。
在吠陀文献中说,出于维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行为端庄和得当的需要,从而演变出了婚姻制度。自那时以来,这一制度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而且,多数印度人都反对寡妇再嫁。
2. 伊斯兰教徒是允许的一夫多妻的。
平民可以娶4位,他们自己解释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多妻(比如女子无法生育、女子无法满足男性的需求、通过协商后妻子答应等等),而且必须保证公平对待每个老婆。现实中大部分都是一夫一妻。
贵族可以娶6位,高级贵族8位,伊斯兰教徒若当上国王的话就可以随便娶拉...
3. 基督教徒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
4. 耆那教最初的活动中心是恒河流域,公元前3世纪,由于摩揭陀地区12年连续发生灾荒,于是耆那教开始由北南移,转移到南印度德干高原和西印度地区。公元1世纪左右,它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后来两派又继续分裂。白衣派主张男女一样能获得拯救,各种姓一律平等,否认裸体的必要性,主张僧侣穿白袍。允许出家人占有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允许男女结婚生育等。这一派主要活动区域是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等地。天衣派较为保守,注重苦行,歧视妇女,禁止妇女进入寺院和庙宇,对白衣派的主张均持反对态度,要求僧侣基本上裸体,只有最伟大的圣人才能全裸。这一派主要活动在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邦以及北方邦。
5. 印度佛教徒在印度已经占很小的比例,不到1%。
《佛说善生经》一作《善生子经》,是佛教集中论述家庭伦理关系的一部重要经典。佛教实行出家制度,但并不完全否定世俗的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
出家人不结婚,俗家弟子可以结婚,但严格要求夫妻相互尊重、不离不弃,所以就不会容许一夫多妻了。
3. 娶39个老婆,生94个子女,这位印度大爷是怎样做到的
我真的太佩服这个大爷了,印度阿三真是神奇的民族,画风清奇啊。人不可貌相,外表上看着平平无奇,但是内在说不定很有智慧会赚钱会社交,才能让这么多女的倾心,当然跟印度没有一夫一妻制度也有关系。
4. 印度女人嫁人都是倒贴钱 为什么却不愿意嫁给
1、女性地位的问题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印度,这是一个佛教信仰浓厚的国家;在佛教里,婚姻是随缘的;所以,印度女人在婚姻方面比较迷信,很少有远嫁到他国之说。
再者,印度的女生勤奋读书发愤图强,只有自立下来了,父母没办法在很多方面威胁你,你才能对父母的安排说“不”,从父母那边拿回选择权,做出自己的选择。换而言之,印度女人是在婚姻方面是没有选择权的,多数是听命于父母或者长辈。若想远嫁,哪有那么容易。
3、不是她们不愿嫁,是中国男人不愿娶
印度女人习惯男人做“大男子主义”的事情,毕竟在印度的婚姻模式里,不仅是“男主外、女主内”,而且男性在家庭的地位极高,女性几乎没有决定权和发言权;然而,在中国的婚姻现象却流行着许许多多的“妻管严”,这种妻管严其实是尊敬老婆爱老婆,寻求男女平等的好现象,但是对于印度女人而言,这种男人就有点“窝囊”。
事实上,印度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工作能力普遍很低,家庭地位很低下,出嫁后基本只能做家务,加上语言不通,只适合大龄务工者和小生意从业者。虽然很多吊丝很羡慕印度人娶老婆不用彩礼,还倒贴嫁妆,但真有个嫁不出去的印度女要嫁给你,你还真不一定敢要,毕竟不能工作,你还要养她一辈子。
5. 印度尼西亚是一夫多妻制国家吗
法律规定不是,但是存在这种现象。
印度尼西亚是法律明文规定“一夫一妻制”的国家,但是也存在存在“一夫多妻”现象。
根据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的教义,这些教徒中的男性可以娶两名以上的妻子,但必须征得所有现任妻子的同意,以及向宗教法庭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有能力为第二个妻子及其子女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并承诺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妻子。但国家并不鼓励一夫多妻制,国家公务员也不能享有一夫多妻制的“权利”。
(5)印度新婚姻法扩展阅读:
一夫多妻制案例:
1、利比亚
2011年10月23日,利比亚过渡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在班加西举行庆典,正式宣布利比亚全国解放。举例说,“以离婚的法律为例,这个法律是违背伊斯兰教规的,所以它将是被禁止的。”也就是说,在卡扎菲统治下,“一夫多妻制”是被禁止的,但在如今全新的利比亚,“一夫多妻制”又将合法化。
2、非洲大陆
现今的非洲大陆,塞内加尔、乌干达、利比亚、斯威士兰、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摩洛哥、索马里、南非等国依然实行一夫多妻制。近代以来,一夫一妻制渐成主流,而非洲国家中支持一夫多妻制者依然普遍。
6. 印度实行一夫多妻制吗
不是。
一般来说,其实除了婆罗门(最高种姓)不可离婚与寡妇不可再婚外,一般种姓的妇女也通融可再婚,但第一次婚姻最认真,之后也可再婚。
在1956年的《印度教婚姻法》规定,禁止一夫多妻,重婚者以犯罪论处且其婚姻无效;准许离婚;缔结婚姻的行为由法律特别规定,但形式要件由风俗习惯和礼仪决定。在离婚方面,该法保留了最为保守的夫妻一方在犯罪情况下另一方才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理论。印度教实行一夫一妻制。
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文明也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今天的印度社会仍然保留着种姓制度的残迹。
(6)印度新婚姻法扩展阅读
印度人的婚礼是社会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仪式。印度青年到了适婚年龄,都会由父母代替为寻找社会阶级、语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对象。婚礼当天,新郎官骑着一匹白马浩浩荡荡地来到新娘家。这时女方家里已经架起火坛,双方亲友在祭司念诵的吉祥真言中,绕行火坛祝祷。之后,新娘在女伴的簇拥下走到火坛前面,由祭司将新娘的纱丽和新郎的围巾系在一起,代表婚姻长长久久。印度婚礼的晚宴是在新娘家里进行,一对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亲友的祝福。婚礼当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过夜,翌日才将新娘迎娶回家。
7. 印度为什么流行近亲结婚
一种风俗习惯,古代封建社会我们不也是有好多近亲结婚的嘛。
比如表姐表弟结婚了,新中国的婚姻法为了优生优育考虑,规定近亲不能结婚。
人家印度可能没有这些法规,或者地区习俗高于法律至上。
8. 印度结婚的法定年龄女性是18岁,男性是21岁,但为什么童婚还能如此盛行
本来,如此稀缺的印度女子应该是“世上珍品、百万宝贝”,男子要想娶到媳妇,必然要费尽心思,送上厚重的彩礼,妻子过门后更应百般珍爱。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在印度,结婚时,女方反而给男方价值不菲的嫁妆,男方甚至理直气壮地向女方索要财物!如果没有嫁妆,或嫁妆达不到男方的要求,那么必定成为被耻笑、侮辱、虐待和欺凌的对象,甚至发展到被迫害致死的地步。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岁和18岁 ,但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部族,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之一是童婚比较廉价;其次,童婚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
研究结果表明,受童婚影响的不仅是16~17岁的青春期少女,还有大量14~15岁年龄更小的女孩。印度政府虽然在法律中规定了结婚年龄,但却没有相应的执法措施,对违法者最多只是处以15天的拘役和1000卢比的罚款。印度童婚现象屡禁不止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在印度,尚无法律形式上的结婚登记制度,童婚可以或隐瞒新郎新娘的年龄,或暗地举行仪式。
9. 印度的婚姻法有何规定印度男女的合法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印度婚姻法规定男性年满21周岁、女性年满18周岁才可结婚。
所以在印度,即使有婚姻法也基本如同摆设,不过较为发达的大城市还是比较文明的。而在落后的地区,即使是童婚这样的违法行为,依然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