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的社会意义

经济法的社会意义

发布时间: 2022-06-06 05:11:54

A. 经济法的经济意义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国家不再继续其“守夜人”的消极角色,而以“国家之手”与“无形之手”交相配合, 实现其经济管理职能。这是现代经济法独立的直接根源。国家经济管理关系的发达及经济职能的强化, 一方面是为了修补经济学家们所谓的由于垄断、外部效应、公共产品和信息的不对称所引起的“市场失灵”;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保障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和快速发展。因此,在国家经济管理职能日趋强化的同时,调整这种国家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迅速大量涌现,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独立部门法, 即经济法。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

B.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法学习经济法有什么好处

以后出来社会肯定要和经济打交道的,学经济法可以维护自身利益,也可以懂很多经济的知识,挺好的!

C.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法

其实不是迫于无奈的情况下,基于社会学的需要,学点经济法,知道学术界对社会经济的一些基础知识,有利于更进一步的利用和发展,总是会有人研究的,起码能为自己或者这个社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吧

D. 经济法的原理对现实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

一、概念界定
经济法以经济法律、法规为基础,但不能认为有了经济法律、法规就有了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部门、独立学科的经济法是现代社会才产生的,它以现代市场经济为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因此在西方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及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都不可能有经济法,古代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更不可能有上述科学意义上的经济法。
我们把它定名为现代经济法。现代经济法有两家,即资本主义经济法和社会主义经济法。资本主义经济法可称之为"西方经济法",社会主义经济法可称之为"东方经济法"。二者是各有个性,也有共性。个性表现在产生的过程不同,存在的基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共性表现在有共同的形成要素和规律,有共同的法律本质和功能,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西方经济法先行产生,东方经济法继而发展,共同奠定了现代经济法的理论基础。
二、现代经济法产生、形成的法律
西方经济法和东方经济法的产生和形成各自走了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过程,但殊途同归,相反相成。两类经济法从相反的过程揭示了现代经济法产生、形成的必备的共同因素和要件。主要有:
1.市场经济基础性调节的"无形之手"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2.横向经济关系和纵向经济关系的平衡结合;
3.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
4.公法与私法在一定范围内相互渗透和融合。
上述各种矛盾都是现代社会经济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各种矛盾都有两个矛盾方面。传统理论把这些矛盾的两个矛盾方面看做是根本对立、水火不容的关系。两类现代社会在它们发展过程中都曾因此走向极端,分别发生了"市场调节失灵"和"行政调节失灵"的社会经济危机,都不得不进行变革,寻求出路。现代经济法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经济法理论把这些矛盾和矛盾方面都看作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现代经济法的本质
现代经济法的本质是指它不同于法律部门的"法律和法学本质"。经济法的本质与其产生、形成的规律是一致的。
(一)经济法是"两手论"
经济法是"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相结合的法",而不是任何一只手的法。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国家之手的法"。西方垄断经济时期国家之手是在市场之手的基础上伸出和发挥作用的,是为了恢复市场之手的正常机能的。没有这两只手的结合,不可能有西方经济法。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之手无处不在,无比强大,但那个时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法,即使有也只能是"经济行政法"。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削弱、改革这只国家之手,解决国家干预过度的问题;同时培育发展市场这只手。两相结合,才形成经济法。所以从中国国情看,更不可把经济法简单地视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二)经济法是纵横两类经济关系平衡结合的法
只有一类经济关系是不可能产生,也不会形成现代经济法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横向经济关系居绝对主导地位,纵向经济关系极不发达,所以不可能有经济法。东方计划经济时期,纵向经济关系居绝对统治地位,横向经济关系则极其萎缩,发育不全,所以也不可能存在经济法。现阶段,就调整对象、调整范围看,民法是横向经济关系的大法,经济法更多调整纵向经济关系,但不能由此认为经济法只调整纵向经济关系,而丝毫不容涉及横向经济关系;由此将经济法定性为"纵向经济法"是错误的。
(三)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
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是一对矛盾,是经济生活的永恒话题。两者有对立,甚至可能对抗,但二者也必须相互联系,取得相对的平衡和一致。西方用国家的经济集中,反对垄断,恢复资产阶级的经济民主,使广大中小企业都能享受这种民主,自由参加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我国则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改变国家过度的经济集中;在生产经营领域内解放广大企业,使它们能有自主的地位,自由地参加市场经济生活。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一个在保持必要的经济集中的前提下,恢复和发扬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过程。
(四)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传统的行政法是"行政权力本位",民法是"个体权利本位"。它们在各自的调整领域内都是正确的、必需的,但它们无法驾御经济生活全局。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不能绝对地排斥行政法,但却不可令其主宰社会经济关系。
(五)"以公为主,公私兼容"的法
这里所说公法是反映社会整体利益和意志的法,所说的私法是指反映社会个体利益和意志的法,并非指私有、私有制。
四、经济法的功能
经济法有着与传统法律部门迥然有异的新型的调整功能,它们实际上也是经济法本质的表现。
(一)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经济法平衡协调社会整体利益与社会个体利益关系,也平衡协调与社会整体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协调好国家和企业组织的关系。经济法不走极端,不能只倾向一边,而不顾另一边,更不可与之对立。
(二)经济法是综合调整法
分化和综合(有机的综合)都是事物发展的形式,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无论从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看,都是沿着分化与综合两个方向发展的。法作为上层建筑也必须是反映经济生活的这种客观要求。
(三)经济法是系统调整法
客观的经济关系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法律对这一系统分段进行调整是必要的,但也须进行全过程的调整,经济法是天然的法系统工程,对经济关系的前、中、后过程都是要调整的。
五、经济法对传统法律、法学的突破和贡献
1.经济法的出现使法与经济实现全方位、多层面的结合,使法能更直接、更有力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2.突破了大陆法系在调整对象理论中"一对一"的机械论观点,提出一个法律部门不一定就只能调整一种社会关系,它可以调整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社会关系;一种社会关系也不一定就只能由一个法律部门调整,它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部门从不同的方位、不同层面、运用不同手段进行调整。
3.为国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正确地定位,提出"国家三三三说",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应是三重身份(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国有资产所有者),三种职能(行政管理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实现三次权利分离(行政管理权与经济管理权相分离,经济管理权与国有资产所有权分离,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或法人财产权相分离)。
4.将经济管理关系与行政管理关系分清,从而界定了经济法与行政法或经济行政法的区别。经济法认为经济管理关系与行政管理关系有一定的共性和相通之处,但本质不同,经济管理关系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是对物质利益实体的管理关系。
5.经济法理论确认了对企业组织内部一些重要的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并主张给一些相对独立的内部组织以一定的主体地位,从而扩展了法的调整领域。
6.经济法理论认为法不只是为打官司的,不能只当"消防队"。
7.经济法理论认为法不只是巩固保护已有的权益,它也要开辟未来,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也要兼顾未来,实现代际公平。
8.经济法提出"经济法主体"概念,以解决我国法律、法学中法人概念泛化(二级法人、多级法人)和大量组织主体身份不明(如其他经济组织)的混乱问题,给它们宽口径定位,使它们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合法地存在和发展,也解决了它们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9.经济法冲破公法与私法的界限,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实现两者的结合,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第三法域,为法律功能的扩展和法学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途。

E. 经济法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经济法是我国一个单独的法律部门,调整的是双方当事人的经济关系。经济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双方当事人在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需要遵守。有的朋友就会疑惑,经济法在生活中的一个法的部门重要性如何,取决于该法作用的大小。我国经济法之所以是一个重要的法的部门,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在保障和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济法的巨大作用,决定了经济法的重要地位。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法的一般作用1、保障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政府监督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般不再进入微观经济领域,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政府只是通过税收、价格、预算、利率等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对经济生活进行监测,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干预。2、规范市场主体。国家通过经济法对市场经济各类主体做出规定,并对各种主体的内部和外部权利义务关系做出一定规范,保证市场主体的规范化,从而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3、制定市场活动规则,维护市场健康运行。市场经济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游戏规则”,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共同客观规律的要求。经济法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将这些游戏规则法律化,让市场主体根据这些游戏规则去做出合理有效的抉择,而不是像过去在计划经济下一样,由政府去替市场主体决策。经济法将合理的游戏规则合法化,使得市场能够良性有效运行,从而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4、规范政府失灵。经济法还对政府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保证政府不会滥用经济权力,对国民经济进行过度干预,从而有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价格行为,适用本法。本法所称价格包括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商品价格是指各类有形产品和无形资产的价格。服务价格是指各类有偿服务的收费。
第三条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价格的制定应当符合价值规律,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极少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市场调节价,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本法所称经营者是指从事生产、经营商品或者提供有偿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政府指导价,是指依照本法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政府定价,是指依照本法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
第四条国家支持和促进公平、公开、合法的市场竞争,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对价格活动实行管理、监督和必要的调控。

F. 论经济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哪些

一、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

二、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相比较,在调整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关系上,各有自己的主导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它以社会利益为基点,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处理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法

只有当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法才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因而经济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四、经济法是以经济为目的的法

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甚至会有意使局部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所损失。

五、经济法是综合调整的法

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是纵向经济关系,但对横向经济关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采取的手段既有惩罚性的,也有补偿性的,既有鼓励类的,也有禁止、限制类的,体现了明显的综合调整的特征。

(6)经济法的社会意义扩展阅读:

经济法独立地位:

经济法是独立的法的部门,因为他的调整对象有特定的范围,他只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而且其调整对象同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是可以分开的。

经济法是一个重要的法的部门,它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3.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4.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G. 经济法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论文

一、引言
采取法律的手段实现国家治理,能够创建一个更加和谐、民主和规范的社会。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依法治国,以便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而经济法是政府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其在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经济法在依法治国中的时代使命展开分析,从而更好的推动法治社会的发展。
二、依法治国中经济法的宏观调控使命
在政府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市场风险的控制。但与此同时,为了实现从反垄断为核心到宏观调控为重点的转变,经济法也需要承担促使国家宏观调控实现法治化的时代使命,以满足现代国家的治理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宏观调控能够实现法制化,并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法治文明和经济民族程度。所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政府还要以经济法建设为逻辑起点进行宏观调控法理论体系的构建,以便使经济法成为政府行为的规范管理者。但就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依然无法可依,所以导致中国市场依然是一种人治格局。而宏观调控无法可依,将导致调控者和受控者的权利和义务无法得到明确,所以容易导致侵犯私权和滥用行政权力的问题出现。因此,在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在中国政府实现依法治国的道路上,经济法还要承担起促进宏观调控法治化发展的使命。
三、依法治国中经济法的社会保障使命
十八届三种全会指出,为实现依法治国,政府还要进行全面、多层次和人性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便为社会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所以,经济法的实施,需要进行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建设,以便在体现依法治国价值的同时,承担其应担负的时代使命。就现阶段而言,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如《工伤保险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等。而这些法律法规的确立,可以为公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所以能够起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存在着立法理念不明、政府责任不明和立法内容缺失等问题。因此,在经济法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使其起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以便使经济法起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作用。
四、依法治国中经济法的虚拟经济管理使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虚拟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经济危机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破坏力量。所以,中国政府想要实现依法治国,就需要加强虚拟经济的管理,从而使市场经济保持稳定发展。为此,中国政府还应加强经济法的建设,以便利用经济法对包含债券、期票和产权等金融衍生品在内的虚拟经济产物进行法治化管理,继而使虚拟经济得到开放化发展的同时,有效进行虚拟经济的控制。而使经济法承担起管理虚拟经济的时代使命,则能够发挥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同时又能够预防虚拟经济过渡发展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因此,中国政府还应该寻求有效的经济法律手段,从而有效实现中国虚拟经济与世界虚拟经济的接轨。
五、依法治国中经济法的规制国家干预使命
十八届三种全会明确指出,需要使政府的权力在人的监督下使用,才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所以,想要实现依法治国,还要利用经济法进行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行为的规制。而通过有效规制政府权力,则能够使人民的权力得到释放,从而使国家干预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得到保证。因此,作为解决社会新型冲突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应该借助国家手段进行市场失灵控制,从而使国家干预行为得到有效规制。就目前来看,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中,存有大量国家干预法律条文,所以国家干预成为了经济法重要特征。而在政府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经济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经济法需要确保国家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进行市场干预,从而确保国家干预与经济自治的平衡。
六、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和方针,以便全面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经济法则需要承担推动政府宏观调控法制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虚拟经济管理和规制国家干预经济的活动的时代使命,以便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助力。

H. 经济法的重要作用

法律分析:经济法在生活中的作用:1.弥补市场的不足,引导市场有序发展。2.促进经济结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促进政府职能和宏观经济管理的提升。5.经济法对金融创新的引导促进作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价格行为,适用本法。本法所称价格包括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商品价格是指各类有形产品和无形资产的价格。服务价格是指各类有偿服务的收费。

热点内容
企业为何制定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30 14:38:21 浏览:283
简论高校学生开展法律援助问题研究 发布:2025-04-30 14:36:51 浏览:872
公司会议内容具备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4-30 14:31:32 浏览:11
武汉市法院院长 发布:2025-04-30 14:31:18 浏览:236
徐滔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4-30 13:58:28 浏览:981
司法所统招 发布:2025-04-30 13:39:36 浏览:109
2016中级经济法考试真题 发布:2025-04-30 13:34:14 浏览:793
学生会小组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30 13:24:06 浏览:689
修改法律责任年龄 发布:2025-04-30 13:22:13 浏览:7
人大法律硕士招生简章 发布:2025-04-30 13:12:33 浏览:380